APP下载

高校思政教育“情境+思政”教学模式探究*

2022-02-13汪丽娜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22年39期
关键词:创设思政教材

汪丽娜

(河南质量工程职业学院 河南平顶山 467000)

我国高等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高级专门人才、职业人员的培养。教育系统中,较为重要的构成部分之一就是高等教育,为确保高等教育价值、功能、作用等充分发挥,不容忽视的一门课程就是思政课。在高校开展思政教育教学工作时,不只是一种政治任务的体现,更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现代化人才培养等的重要内容所在。新时期,受社会各种思潮影响,使得青年群体的认知视域开始逐渐呈现出多元化发展趋势。与此同时,全球化、网络信息化的发展,也导致大学生传统价值观、社会责任意识等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面对此种情况,日益突出了现阶段我国高校思政教育的意义、价值所在[1]。

一、情境教育法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学有更多的“物理依赖”,需要在一个固定的教室、借用一些教学设备以及课本来实现知识的讲授和输出。这种育人环境为拓展教学效果带来了一定的限制,尤其是思想政治教育,本身就是有关“人”的教育,需要更加人性化的、贴近青年学生特点的方便灵活的表述方式。

情境教学方法具体是指:在教学环节中,教师针对性且有目的性地进行创设,或者是围绕以形象为主且富有情绪色彩、生动化等场景的应用,带给学生一种身临其境的学习感,借此为学生深入到教材知识的理解中提供促进作用,最终发展学生身心机能。在课堂上,应用该种教学方法的核心目的就是引导学生通过亲身体验使学习兴趣充分调动。通常来说,情境教学是教师提炼并加工的一种社会生活场景,借此当作学生学习中的一种形象素材来引导、影响学生。近些年,心理情境在教学中运用的实践开始逐步涌现,与传统具象情境相比,心理情境的特征主要体现在主观性、互动性、渗透性等多方面,其着重强调了客观环境中个体的认知与体验等要素内容,以期借助潜移默化的影响,使教育主客体之间的互相作用有效实现,保障情境具备的调节认知、激发动机等一系列作用充分发挥,营造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良好氛围[2-3]。

二、高校思政情境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创设情境单一

对比传统教学情况来看,要想实现情境化教学的有效开展,教师应提高对于自身的要求。第一,教师要对学生的心理动向进行准确把握,基于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考虑,围绕学生知识结构、认知层次等进行了解。第二,教师应以教学大纲、教学实践为参照依据,注重教学情境的精心创设,简单来说,就是创设的适宜教学情境。而其难点所在就是教师如何深刻理解、准确把握学生的当下状态。但从现阶段一些高校思政的情境化教学情况来看,单一化、固化性是教师情境创设的主要特征,并未和学生视域进行多方面的交融,导致学生内心深处的个性化、恰当心理情境难以构建而成。与此同时,上述单一维度的情境教学中,一些外部刺激及其感知的产生,也并不契合学生过往经验及体会等内部认知,导致学生精神世界难以得到丰富,最终自然不利于学生思想认知与实践行为的优化、改善[4-6]。

2.学生参与积极性低

从当下高校思政课实际情况来看,存在的显著问题就是高校思政课的重要性并未明确,也没有高度重视思政课。产生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思政教师情境的创设仅仅是以自己一方生活世界及知识结构、教材文本等的融合为基础,并未考虑到学生的需求。与此同时,因高校思政课堂的主导多以教师为主,且教师的教、学生的学目的均在于对应任务的完成,导致情境创设的刻板化特征日益凸显。此外,多数思政课教学环节,教师情境创设的目的仅仅是为了活跃课堂氛围,这样单一及盲目地创设目标,必然导致学生出现只是为了参与的现象,难以实现深层次思考。在此背景下,即便课堂看似热热闹闹,但实际上学生并未在思政课中真正融入,此时处在“游离”状态的学生,自然难以收获良好学习效果,也会影响情境教学应有作用的充分发挥[7]。

3.基础设施不够完善

高校要想切实提高思政教学质量,不仅需要师生的互相配合与协调,同时健全基础设施及教育体制、管理机制等的配套也十分必要。一直以来,作为大众眼中纯粹理论课的思政教育,形式方面很少进行创新,多数学生及部分教师甚至会认为思政本就应该是严谨、刻板的,所以很难高度重视思政,且相关部门也并未大力支持思政课。课程安排方面,该课程的教学仅能在规定的教室内开展,有限的课时安排,导致教师情境教学法运用的空间、时间限制较大,所以难以推行情境教学。在必要设施保障缺少的情况下,一些教师为确保情境教育法的有效应用,往往存在课堂知识生成被淡化的现象,仅仅是在情境创设和学生参与方面盲目强调,最终致使思政课堂的“华而不实”现象愈发严峻[8]。

三、高校思政教育“情境+思政”教学模式

1.创设生活化情境,将社会实践搬进课堂

高校思政课的一种实践教学形式就是社会实践,该种教学方式能收获意想不到的效果。究其原因在于社会实践活动的组织、开展,能够引导学生有机整合理论知识与生活实际,同时也能促使学生围绕理论和实际的内在联系进行辨析,确保学生深刻理解理论知识,实现知识的高效内化。但从现阶段的实际情况来看,受诸多因素制约影响,思政课教学活动中很难顺利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考虑到此种情况,思政课实践教学环节,教师不应仅以社会实践活动为依赖,要站在辩证视域的角度对社会实践本质进行审视,以此确保社会实践活动的课堂化目标有效实现。从实际情况来看,生活无疑是社会实践的核心内容所在,所以,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环节,教师可有机整合教材内容和学生生活,将契合学生生活的教学情境创设出来,以此达到社会实践活动课堂化的目的。

例如: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相关知识内容的过程中,课堂上如果教师仅围绕法律理论知识进行单一讲解,自然会造成枯燥、无味的课堂教学。但值得注意的是,该阶段要想引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存在的制约条件又较多。考虑到上述情况,教师在教学中就可基于多媒体教学工具的应用,将与法律知识相关的真实案例直观展示给学生,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充分激活,与此同时,也应明确要求学生与自身生活经验相结合,围绕法律知识的内在含义进行深入分析,保障学生思想共鸣逐步生成。除此之外,为确保实践教学实效性能够进一步强化,教师要与教学资源进一步整合,将生活化教学情境创设出来,引导学生以实际情况为依据,基于口语交际及辩论赛等实践活动的组织、开展,让学生在生活化情境的社会实践中体会、理解理论知识[9]。

2.通过角色扮演。创设出生动的实践情境

情境化教学的形式多种多样,其中角色扮演情境最吸引人,原因在于角色扮演情境的直观性、真实性、实践性特征较为突出。所以,高校开展思政课教学时,要创设角色扮演情境,向学生展现真切情境,使学生强烈感官冲击有效生成,引导学生在教学中积极参与,基于亲身体验来收获新知,产生深刻体会。具体来说,教师要注重教学资源的合理整合,之后引导、组织学生在角色扮演中积极参与。以教学实际为参照,具体可选用两种模式:第一,教材复述方面的角色扮演。简单来说,就是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融入教材角色内,以教材描述语境为依据,进而借助当事人的口吻对教材进行复述。第二,还原情境。教师要引导、鼓励学生基于相关道具的准备,之后将与教学内容相仿的情境构建出来,并在该情境中让学生来扮演对应角色[10]。

例如:教学“中国近代史纲要”相关知识的环节,为确保学生的深刻情感体验逐步生成,使学生学习成就感切实提高,保障教材知识的内化效率切实增强,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以教材中历史人物或故事情节为参照,基于小品及话剧等艺术形式的高效利用,切身参与到知识的体会与理解中。总体来说,高校思政课教学环节,需要教师引导、鼓励学生基于多样化角色扮演类活动的开展,达到知识内化目的。

3.加强问题引导,创设思政课堂任务情境

思政课任务情境的创设,能为教学活动的深入发展提供促进作用。在具体教学中,任务的一个主要载体就是问题,原因在于引人深思的关键因素就是问题。同时一些求知若渴学生所追求的一泓清泉同样是问题,所以思政教学中合理设问,利于学生强烈好奇心的生成,能引导学生产生自主求索的意愿。对此,高校思政课教学环节中,就需要教师在问题引导方面加强力度,借助合理发问,充分激活学生的求知欲,确保学生能够跟随自身主观能动性的引导,在学习及教学活动中积极参与。

但值得注意的是,现阶段,一些高校思政教学中,部分教材、特别是老教材在设问方面仍然有一系列问题存在,主要表现为所设问题并不契合学生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甚至还存在南辕北辙的现象。此时,在不能协调求知心理和教材内容的情况下,自然会影响学生主观能动性的调动。从该方面来看,教师思政课教学环节,需要与时代特征及教材涵意、学生认知等多方面要素内容相结合,基于合理、恰当问题情境的创设,确保问题情境的吸引力及感染性、引导性特征充分突出,使学生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充分确立,引导学生形成深度学习状态,借此达到旧知巩固和新知获得目的[11-12]。

4.完善相应配套机制建设,拓宽教育空间

情境教育法并非适用任何时候和任何内容,在具体应用时要注重特定条件的充分考虑。在缺少特定教育环境与教育条件的情况下,会导致情境教育法的形式主义现象日益严峻。对此,学校需要注重配套机制建设的完善,使教育空间有效拓宽。

第一,教师是思政教育情境创设的主体所在,其自身素养及管理水平尤为关键,不仅要具备优秀人格素养和扎实知识基础,而且情境创设与驾驭的能力要较强。考虑到该方面情况,学校就要在师资投入和教师培训方面加大力度,基于人才引进与系统培训的大力推进,确保教师能够借助情境教育法的灵活应用,有效引导学生突破思维限制,辅助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和综合能力的形成与发展。

第二,在保障师资力量的基础上,要拓展配套的情境教育空间。思政教育的学习空间具有开放性、宽阔性特征,能引导学生在特定思政教育情境中融入,基于能达到自身思维锻炼等学习路径的选择,使思政教育育人功能充分发挥。但值得注意的是,要想实现上述目标,也需要教育主管部门及高校提供支持和辅助作用,基于财力、物力的提供,以坚实物质基础推动真实情境、心理情境的创设。

结语

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开展时,基于情境+思政这一教学模式的恰当应用,既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活,也可保障学生学习中主动性、主体性的充分调动,进而为借助思政教育实现育人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猜你喜欢

创设思政教材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思政课“需求侧”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