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趣味课堂的有效构建
2022-02-13周袁
周 袁
(南京市栖霞区实验小学尧辰路校区 江苏南京 211153)
将趣味课堂放在语文教学中来阐述,简而言之,就是教师把语文学习中的重点、考点以及学生眼中的难点和有趣的故事、幽默的语言融为一体,为小学生构建一个轻松、快乐、体验式的学习课堂,从趣味语文的根本上,激发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趣味性的课堂是小学生学习语文最好的老师,它摆脱了传统语文教学“灌输”“背诵”“千篇一律”的教学方式和学生“跟随式”和“机械式”的学习模式,而转向追求自由想象、理解记忆、快乐学习的高效率、高质量的教学模式。但是,趣味性课堂的构建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还需要从长计议,从各个方面来入手探讨和分析。
一、小学语文趣味课堂有效构建的困境
1.教学内容脱离学生实际生活
趣味课堂的构建需要一个趣味的载体,而这个载体就是语文教材和教学内容。反观现在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与小学生的实际生活严重脱节。小学语文教材中选取了一些童话或者寓言故事,带有一些神话色彩,教师在教学时要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想要传达的启蒙思想,而不是将重点放在故事情节和事件叙述上。这样反而会导致虽然用幽默的语言来描述故事,但是与学生的生活脱节,使学生无法体会到教师所传递的幽默和快乐,导致无法真正有效地构建趣味语文课堂[1]。
2.缺乏师生互动场景
课堂教学是信息传递的过程教师要构建趣味性的语文课堂,那么师生互动是必不可少的。教师要明白小学生的自制力和想象力相对较弱,所以要经常用课堂提问、课堂讨论来提醒小学生认真听课,引导他们展开丰富的想象力,确保信息传递无障碍,教学有意义。大部分语文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很少会用心插入课堂提问、小组讨论环节,一上课就是从头讲到尾,没有关注学生接受信息的状态,就无法确保学生是否收到了知识信息。长时间缺少师生互动,会让学生失去学习的主体地位,认为自己于教学无关的想法,养成了教师必须督促才会学习的被动学习习惯。
3.课后作业机械化
课后作业也是构建趣味课堂重要的一部分。课后作业是对课堂知识的补充和回顾,有利于小学生巩固课堂知识,举一反三。教师也可以借此来检查趣味课堂教学的成果。因此,教师在布置课后作业时也要应该具有趣味性,以此来延续语文课堂的趣味性。课后习题、练习册的作业形式过于机械化,当然,并不否认需要这些习题来辅助小学生掌握课堂知识,但是在精不在多。教师应该转化落后的教学理念了,对课后作业的设计也要和课堂设计一样,打造趣味作业,完善作业的评价机制,增加小学生对课后作业的关注度。
构建趣味课堂的困境对教师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再加上有效构建趣味课堂的前提是打破教学困境。所以,教师在面对教学困境时,可以把教学困境当成是实践教学,增加自己的自信心和紧张感,在实践中摸索出走出教学困境的光明道路,也就是解决问题的实际方案。教师应回归学生的生活,用生活来改变自己的教学习惯,改变学生的学习和思维方式,为趣味课堂的构建打下坚实的基础[2]。
二、小学语文趣味课堂有效构建的原则
1.以学生为本原则
小学语文趣味课堂的构建本质是一种培养人的行为,这与教育的本质不谋而合。因此,趣味课堂的构建要将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本人,改变灌输式的教学方法,追求共同探索知识的平等地位。无论是知识的学习,还是能力的培养,教师都应该一视同仁,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念。其次,还要理解学生,了解他们的想法,有意识地强化他们的问题意识,赋予他们敢于质疑和思考的勇气。总之,教师不能过度放大自己在语文课堂中的主导地位,给学生压迫感和危机感,要保持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更好地发展。
2.寓教于乐原则
“寓教于乐”最先是古罗马贺拉斯提出的著名学说,是指教育者把知识教育、道德教育和美育统一起来进行传输,知识和道德的教育就会随之产生美的魅力,拥有了审美的愉悦。道德教育寄寓到审美愉悦之中,受教育者在不知不觉中获得了丰富的知识、优雅的修养和审美体验。现在的学习让学生感觉到疲惫和痛苦,在一定程度上是教师教学观念和方法的使用不当,把教育当成是一项普通的工作,把学生当成学习的机器,这严重违背了教育的初心。教师应当把自己当成无私奉献的园丁、教育的先行者、学生的引路人,为教学注入趣味性元素,让学生们感受到学习的无限乐趣。
3.开拓性原则
趣味课堂并不单指教师运用幽默风趣的语言、形象的动作来讲解课文,它包含的内容多而广。形容一个人多么有趣,并不是指这个人模仿滑稽、能够讲段子,而是这个人能够创新,在同一个问题上能有独特的见解,总能给别人一种亲切、温暖的感觉。同样,趣味课堂也是一样的道理,不能只是照搬别人的幽默点,或者把故事中原本的有趣之处拿来放大讲解,要有自己的开拓创新之处,给小学生们眼前一亮的感觉。所以,教师要不断地学习新的教学方法,与时俱进,实施创新教学,为趣味课堂赋予生命力[3]。
构建原则是为了提醒教师在构建课堂的过程中有一个大的引导方向,教师可以按照这三个核心原则来设计构建手段,检测趣味课堂的构建效果,从而不断地优化和改进,找到适合学生轻松学习、高效学习的趣味课堂,让语文教学的质量更上一层楼。
三、小学语文趣味课堂有效构建的策略
1.以生活矛盾点展开趣味课堂教学
当谈到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来展开课堂教学时,教师们首先会想到以学生周围的事实来作为导入教学内容的切入点,抓住小学生对熟悉的事物更容易产生探索兴趣的心理特点,来促进小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掌握。然而,以下要介绍的方法与此不同,同样是以学生生活为切入点,但是切入点的性质却与上述方法相反。研究表明,学生其实对与自己认知不符合的事物会更加有好奇心,想要分辨真假和对错。教师与其抓住小学生对生活事物的熟悉感,不如利用学生的猎奇心来创造新的教学方法。这样也能够丰富学生的认知,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反思维的课堂教学具有一定的趣味性,能够调动小学生的探索兴趣。
比如,在进行《鸟的天堂》的教学当中,教师就可以以小学生认知中的“鸟的天堂”和教师描绘的“鸟的天堂”发生矛盾为课堂切入点。首先,让学生齐读整篇课文,感知全文,跟随者巴金先生一起走进这颗神奇的大榕树,聆听小鸟的鸣叫。其次,教师有感情地朗读描述大榕树的课文片段“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神进泥土里。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上,从远处看,就像一棵大树卧在水面上一样。”和“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叶子密集到一簇的一簇的堆起来。”让学生联系课文展开联想,自己生活中见到的数木是什么样的,并且让学生们举手发言。然后,同学们在分享完成后,可以得知学生眼中的数木和巴金先生笔下的大榕树一样,枝叶繁茂、生机勃勃。这时,教师就可以展现一张快要枯死的树木图片,讲解它是因为人类不珍惜用水,滥砍滥伐导致的。“干枯的树枝”和“一簇一簇的绿叶”形成鲜明的对比,使学生明白如果不保护大自然,那么明天的世界就如同眼前之景。
2.增加游戏环节丰富语文课堂趣味性
说到有效构建小学语文趣味课堂,就不得不提到游戏活动的趣味性,它们之间的趣味性可以说是一脉相承,都能够带给学生快乐和知识。教师如果在课堂教学中增加游戏环节,结合小学生的能动性,就可以让学生在愉快地玩游戏的同时,掌握语文知识。值得重视的是,教师在增加游戏环节之前,需要深入到小学生的日常游戏中。
比如,在进行《小守门员和他的观众们》的教学时,教师完全可以利用课堂和游戏的趣味关联性来开展趣味课堂教学。坐着听教师讲解来理解守门员的心理活动和感受观众们的神态,不如亲自去踢足球,所以教师可以举办一个足球比赛,让学生们尽情地在足球场上挥洒汗水,感受守门员的尽职尽责,啦啦队内心的激动。然后,教师再组织学生学习本篇课文,了解描写方法和写作特点。最后,教师再让小学生根据本次的足球比赛和课文学习描写一个人,抓住人物特征,运用不同的描写方法和修辞手法来刻画人物形象。教师通过利用游戏环节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生动地还原课文情节的课堂形式,让小学生掌握难点和重点知识,培养他们的语文素养。
3.巧借多媒体辅助趣味课堂的构建
多媒体教学方便、快捷的特点已经逐渐取代了传统的板书教学,为教师节约了大量的时间,增加了师生互动的时间。而且,多媒体能够将文字知识转换成图片、声音、动画和视频的方式,帮助学生对重难点、抽象知识的学习和把握。此外,多媒体的信息量大,能够为语文教学提供源源不断的前沿资料,符合趣味课堂的开拓性原则。所以,借助多媒体教学能够使趣味课堂的构建更加轻松和简单,资源丰富的同时,还能减轻学生的审美疲劳,促进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想象。多媒体的真实性也可以和趣味性巧妙结合,使学生不会因为缺乏想象而灵感枯竭,丧失对语文学习的兴趣[4]。
比如,在进行《圆明园的毁灭》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动画或者图片来还原历史事件,将学生带入那段历史。现在小学生生活在和平年代,缺乏历史认知和爱国责任感,教师空讲圆明园昔日的辉煌是无法将学生带入情景,激发他们热爱祖国文化的,所以要灵活借用身边的可用资源——多媒体。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放映圆明园被毁坏之前的图片,讲解“那时的圆明园可以用金碧辉煌、举世闻名、蓬莱瑶台来形容。”从而激发学生振新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4.角色扮演体验趣味语文课堂
“角色扮演”无疑是小学生喜爱的游戏之一。女同学大多喜欢扮演公主,男同学喜欢扮演铠甲勇士、孙悟空等人物。当学生成了课文中的主人公,他们就会自动带入角色中,想象主人公经历的就是自己要经历的,能够快速地把握人物的情感和精神。角色扮演更倾向于一种体验式教学,让学生清楚地感受到自己是课堂的主体。这是一种比较自由的教学方式,学生不再是被动地进入教师为自己创设的情景,而是自己去控制整个课堂的走向。
比如:在《田忌赛马》教学当中,教师可以挑选出六个同学,将他们分为两个小组,一个组当中第一个人扮演齐威王,第二个人扮演田忌,第三个人扮演孙膑,展开“真假田忌”的比赛,谁获得了比赛谁就是真田忌。两个组的小朋友展开激烈的赛马斗争,斗智斗勇,最终获胜的小组获得“真田忌”的称号和给予他们鼓励和表扬。同时,教师还要分析获胜者取得胜利的原因和失败者组的不足,并使学生结合课文学习孙膑的善于观察和思考,不断提升自己才能成功的可贵品质。
结语
总而言之,目前,小学语文趣味课堂的构建已经登上了教学的舞台,但如何有效构建仍然是需要教师去创新教学理念,吸取前人经验的。教师应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认清有效构建趣味课堂的困境,利用一定的教学手段来走出困境。在构建趣味课堂中,教师也要时刻牢记“以学生为本”“寓教于乐”“开拓性”三大原则,让构建的行动落到实处,才能得到良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