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人才政策与区域发展的关系研究
2022-02-13张跃
张 跃
(吉林省科学技术情报学会,吉林 长春 130000)
1 研究背景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指出,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科技创新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而科技人才又是科技创新的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一个国家的发展离不开人才,而科技人才在国家发展进程中又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国各省市把人才培养和人才“争夺”作为经济发展的首要任务,甚至把科技人才视作具有稀缺性的战略资源[1]。科技人才大规模的聚集与流动基本上可以归纳为两类原因,一是不可抗因素,如历史原因;二是可抗因素,如人才的主观选择。在诸多因素中,地理环境与发展水平等是客观存在且短期内不会有显著改善;而福利待遇、居住环境等是立竿见影可以起到影响人才主观选择的作用。我国各省市经济发展重点存在差异,而且对科技人才的需求针对性比较强,因此各省市为了留住人才,就要制定为所需人才量身打造的既能够满足科技人才需求又与区域经济发展特点相符的科技人才政策[2-3]。
2 科技人才政策与区域发展关系的研究
1)科技人才集聚对区域发展的直接影响。笔者认为区域绿色发展的主要驱动力是科技人才的聚集。从竞争优势理论中可以了解到,为了更好地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科技人才起到的作用远远要大于自然资源起到的作用。人力资本理论表明,经济增长最重要的制约因素是生产能力利用率,影响生产能力的主要因素是人力资本,从事科技创新、科学研发活动的科技人才可以影响经济发展中的生产环节、消费环节、投资环境以及优化其他流程以达到区域经济增长的绿色发展[4]。科技人才运用所学知识极大地提高了该区域的科技赋能、科技创新能力,能够帮助企业控制人力物力成本,提高生产效率配置,增强新知识等信息的传递效能,加速企业内部新技术共享,从而达到企业绿色生产的目的。接受过高等教育的科技人才聚集,对于当地的社群绿色发展宣传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带动并帮助当地社群居民提高环保意识,接受绿色生活、低碳生活的先进理念,加速该地区的绿色发展。另外,区域科技人才聚集数量达到一定规模后会促进以科技人才为成员的各种科技领域高峰论坛的开展,良好的信息迭代沟通能够促进科技的高速发展,极大地推动科技人才赋能科技创新,从而快速形成科技人才高地,保证了资源配置由低到高的合理转化,再次强有力地推动区域绿色发展。
2)科技人才集聚对区域发展的间接影响。区域经济发展首先要经历要素驱动,其次经历投资驱动,再次经历创新驱动,最后经历财富驱动,整个驱动的更迭过程是创新驱动理论的核心阐述。通过科技创新可以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既提高了该地区的经济发展又合理地解决了全球性气候变暖问题。科技人才聚集并从事研发活动可以加速产生知识溢出效应,通过先进技术与科技知识的融合,加速知识的扩散,有效地提高生产力与生产效能,以吸引更多资本流入该地区,从而推动该地区的科技进步,形成良性循环。“十四五”规划将绿色低碳发展作为我国当前的重要任务之一,未来40年的“双碳”目标尤为需要成千上万的科技人才为此努力。科技人才聚集带来的技术创新与知识积累,促使更多绿色环保的新技术及符合标准的新产品能够更快速地完成研发,极大地提高该区域的资源利用率,促进当地科技成果转化,最终达成“双碳”目标,实现低碳发展。
3)区域特征明显。科技人才发展受区域发展水平的影响非常大,通常在经济发展水平较好的区域集聚度比较高,而经济发展相对缓慢的区域人才流动较大,人才呈流失状态[5]。我国各个区域科技人才集聚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也不同。东部地区地理条件优越,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科研院所较多,人均文化水平和科技人才集聚度都高于西部地区和中部地区,科技人才活跃度高,人才配比也比较完善。同时,国家给予的研发资金较多,科研人员创新资源丰富,因此科技人才有较强的科技创新能力,给予科技人才资助的政策也相对完善,使得科研成果能较好地转化为生产力,从而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西部地区和中部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但却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工业制造业发展良好,但是随着一些高污染、高能耗产业逐渐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导致中西部地区自然生态环境逐渐恶化,区域发展水平放缓。西部地区主要是工业制造人才和农业生产人才较多,科技人才的集聚度相对较低,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没有把区域绿色发展放在第一位,只是围绕经济增长目标制定人才培养及引进计划,因此相关科技人才政策无法满足区域经济发展。中部地区高校及科研院所较少,科技人才匮乏,虽然有一些相关人才政策,但受经济发展水平和地理位置的制约,人才发展空间受限,科技人才集聚程度也相对较低。
3 对策建议
1)结合区域产业发展现状制定科技人才政策。科技人才政策应根据区域的差异进行调整,要有针对性地制定并完善,从做好基础的人才规划及引进工作开始,例如落户、购房资格、子女教育等。如果这些基础政策措施与其他省份相比没有较大优势,可将科技人才政策的制定与区域优势产业的发展相结合,如旅游行业具有优势,那么可以将该区域科技人才政策向旅游领域所需相关人才倾斜。
2)多维度考量构建人才培养机制。要想长期留住人才则需要制定长期的人才发展规划,实施基础学科人才培养计划,提高科技人才承担科技计划项目的比例。可设立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专项,以稳定的经费支持科技人才创新创造,不断优化学科团队建设,充分发挥人才的专业特长,让他们有效获得激励。努力加大科技成果转化力度,用科技成果转化收入激励人才,使其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完善科教协同育人机制,实行学术和产业“双导师制”,加强卓越工程师和产业高端人才的培养。围绕重点业务发展,根据科技人才岗位特点和工作需求,“借好势、借对力、借良智”做好人才培养。为了使科技人才更好地投入科技工作,加大对科研人员的培养力度,除了在项目上向科技人才倾斜外,还可加强校企合作,为科技人才提供继续学习的机会。科技人才不仅要引进,还要输出,鼓励科技人才出国学习交流,多措并举培养现有科技人才。经调研,笔者认为北京市对于科技人才的引进管理办法非常值得借鉴,如出台的《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人才培训支持资金管理办法(试行)》对于科技人才培养办法有详细的阐述。
3)结合区域优势制定科技人才激励机制。从区域优势出发,制定适合本区域科技人才发展的评价激励机制,调动科技人才的工作积极性,深入挖掘科技人才对于精神层面的需求。制定以科技人才创新能力为考量标准的评价晋升体系,形成有效的人才聘用机制,把科技人才评价晋升体系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完善评价、晋升、聘用闭环管理。另外,给予年轻科技人才更广袤的晋升空间,满足其精神层面需求的同时使之得到有效的物质激励,从而在制度层面更好地留住科技人才。
4)通过开展政策宣讲促进科技人才引进。通过开展科技创新政策宣讲,为科研机构、企业、高校的科技人才营造一个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让他们更多地了解政策,从而达到科技人才引进的目的。积极推动科技人才政策落实,使政策能够更好地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