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早期肺癌病人呼吸衰竭早期预警评分表的构建与应用
2022-02-13曹春艳崔更力李艳徐志新
曹春艳 崔更力 李艳 徐志新
原发性肺癌是严重危害人们生活质量,甚至威胁生命的呼吸系统多发恶性肿瘤,目前临床中对于原发性肺癌病人的治疗主要为手术切除治疗,但病人术后常发生呼吸衰竭,其发生率仅次于肺部感染和肺不张[1]。术后所出现的暂时性呼吸功能降低与手术创伤和引流部位的疼痛相关,疼痛导致病人无法进行有效的咳嗽和深呼吸,进而诱发了呼吸衰竭。同时,病人术后肺容量减小,肺功能迅速降低,可能诱发低氧血症,进而诱发呼吸衰竭。原发性肺癌病人经手术切除治疗后,随着时间的延长,呼吸功能可逐渐恢复,因而呼吸衰竭的发生率也随之降低,但一旦出现急性呼吸衰竭,病人的死亡率明显升高,因此原发性肺癌病人术后应当积极采取措施预防急性呼吸衰竭的发生。早期预警评分表是以病人的特点为依据,通过简易的方式对病人的意识形态、呼吸和循环进行评估,可提前、有效识别出存在恶化倾向的病人,以及时采取有效干预措施,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2]。本文对老年早期肺癌病人呼吸衰竭早期预警评分表进行了构建与应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用回顾性分析研究方法,对2018年10月至2020年1月于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26例老年早期肺癌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其中男101例,女25例,年龄60~89岁,平均(74.39±5.33)岁,依据是否出现呼吸衰竭分为呼吸衰竭组(n=40)和对照组(n=86)。
1.2 呼吸衰竭诊断标准 (1)不同时间内出现气短、胸闷、烦躁不安等呼吸道症状,通过支气管镜吸痰、大流量吸氧治疗无明显缓解;(2)静息状态下呼吸室内空气时PaCO2>50 mmHg或PaO2<60 mmHg。
1.3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经临床诊断为非小细胞肺癌的病人;(2)年龄≥60岁;(3)病理分期为Ⅰ~Ⅱ期;(4)各项临床资料和随访资料均完整者。 排除标准:(1) 存在其他重大疾病的病人;(2)继发于其他脏器衰竭后发生的多器官功能衰竭;(3)术后合并其他严重并发症的病人;(4)非因呼吸衰竭而死亡的病人。
1.4 方法 (1)资料收集:查阅相关文献并咨询专家,由本科室主任医师1名和副主任医师2名带领其他成员自行设计早期肺癌病人病例资料调查表,纳入影响老年早期肺癌病人术后呼吸衰竭的风险因素,包括年龄、性别、BMI、居住地、吸烟数量、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COPD、病理类型(鳞癌、腺癌、大细胞癌)、病理分期、术前肺功能、手术类型(楔形切除、肺段切除、肺叶切除)、手术时间等,进行单因素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建立预测模型。其中术前肺功能包括肺活量(VC)、最大通气量(MVV)、残气容积/肺总量比值(RV/TLC)、最大呼气流量(PEF)、FEV1、通气储量百分比(VR)、最大呼气中段流量(MMEF)、75%肺活量最大呼气流量(V75)、25%肺活量最大呼气流量(V25)、肺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2)模型构建及验证:将模型风险评分按照四分位数间距分为4组,将量表中各项评分相加,计算总分,其中0~3分为低危组,4~6分为中危组,7~10分为高危组,≥11分为极高危组,病人有≥3项评分>1分即为预测呼吸衰竭。实际呼吸衰竭率=实际呼吸衰竭例数/总例数×100%,预测呼吸衰竭率=预测呼吸衰竭例数/总例数×100%,计算各危险组与全体病人的实际呼吸衰竭率和预测呼吸衰竭率的比值。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4.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采用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早期肺癌病人发生呼吸衰竭的危险因素,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老年早期肺癌病人发生呼吸衰竭的单因素分析 呼吸衰竭组年龄>75岁、BMI>30、城市居住、吸烟>400支/年、合并冠心病、MVV<60%、RV/TLC>50%、FEV1<1.5 L、VR<85%、MMEF<50%、V25<40%、DLCO<85%的比例均较对照组高,差异统计学有意义(P<0.05),见表1。
表1 老年早期肺癌病人发生呼吸衰竭的单因素分析(n, %)
2.2 老年早期肺癌病人发生呼吸衰竭的预测模型 以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入选自变量,包括年龄、BMI、城市居住、吸烟、冠心病、MVV、RV/TLC、FEV1、VR、MMEF、V25、DLCO,回归过程采用逐步后退法进行自变量的选择和剔除,设定α剔除=0.10,α入选=0.05。回归结果提示:年龄>75岁、城市居住、吸烟>400支/年、MVV<60%、RV/TLC>50%、FEV1<1.5 L、VR<85%为老年早期肺癌病人发生呼吸衰竭的危险因素(P<0.05),见表2。根据结果,建立呼吸衰竭预测模型,见表3。
表2 老年早期肺癌病人发生呼吸衰竭的多因素分析
表3 早期肺癌病人呼吸衰竭早期预警评分表
2.3 各危险组及全体病人实际呼吸衰竭率与预测呼吸衰竭率比较 将构建的早期预警评分表工具应用到既往534例样本中进行验证,将样本按照四分位间距分为4组,各危险组实际呼吸衰竭率和预测呼吸衰竭率的比值为0.52~0.93。见表4。
表4 各危险组实际呼吸衰竭率与预测呼吸衰竭率比较
3 讨论
呼吸衰竭是肺癌病人术后常见的围术期严重并发症,其死亡率高,治疗代价大,给病人带来极大的痛苦,也给其家庭造成严重的负担[3]。因此,采取有效措施预防肺癌术后病人呼吸衰竭的发生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早期预警评分表通过对病人病情的危急情况进行分级,并给予不同层级病人相应的干预和治疗措施,确保病人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获得及时的救治,尽最大能力在短时间内使病人病情恢复稳定,进而达到降低呼吸衰竭发生风险的目的[4-5]。
本研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75岁、城市居住、吸烟>400支/年、MVV<60%、RV/TLC>50%、FEV1<1.5 L、VR<85%为老年早期肺癌病人发生呼吸衰竭的危险因素。随着年龄的增加,人体各项重要器官的功能明显衰减,因而对手术的耐受性降低,手术风险随之增加。年龄>75岁的老年人群肺组织弹力纤维减少,肺血管和支气管明显硬化,肺弹性回缩力降低,导致支气管和气管变窄,肺泡管和肺泡明显扩张,残气量和闭合容量增加,时间肺活量、VC、MVV均减少,因此术后呼吸衰竭的发生率明显升高[6]。城市居住的人群因生活方式和作息习惯等,机体各项素质较农村居住的人群低,且不良饮食习惯等也加重了肺功能的衰减,增加术后呼吸衰竭的发生率[7]。临床中已有大量研究证实,吸烟不仅与肺癌的发生相关,还会明显损害肺功能,吸烟>400支/年的人群与非吸烟者相比较,肺功能明显下降,小气道和通气功能受损[8]。MVV<60%、RV/TLC>50%、FEV1<1.5 L、VR<85%说明病人肺功能明显降低,这种肺功能的降低通常是COPD、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以气道阻塞为特征的疾病所导致的,病人术前呼吸功能减退,加之手术造成的肺容量减少,因而术后极易出现呼吸衰竭[9]。
将构建的早期预警评分表工具应用到既往534例样本中进行验证,分析实际呼吸衰竭率和预测呼吸衰竭率的比值,结果显示老年早期肺癌病人的呼吸衰竭风险随着早期预警评分表的增高而逐渐升高。通过使用早期预警评分表,护理人员在术后可全面监测病人的病情和体征变化,充分了解病人情况,分析病人存在的各种潜在危险,做好防护措施,确保其在突发情况下能够获得第一时间的抢救治疗。同时在干预中,护理人员遵医嘱对病人进行不同层级的干预措施,促使病人的身心均得到有效的治疗,可能会降低呼吸衰竭的发生率。
综上所述,老年早期肺癌病人呼吸衰竭的发生率较高,早期预警评分表能够预测呼吸衰竭的发生,可作为老年早期肺癌病人呼吸衰竭风险的筛查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