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梦隐喻的思想钩沉与阐发
——基于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数据库的研究

2022-02-13

关键词:语料库隐喻

孙 毅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中心,广东 广州 510420)

中国梦是一套内涵丰富、底蕴深厚的政治隐喻系统,因此,有必要首先厘清隐喻与政治的关系,尤其是阐释隐喻在政治话语中扮演的“关键先生”角色。在主流的理解和阐释之外,国际社会对中国梦也出现了一些误读,不和谐的声音和论调时有发生。随着中国的经济实力和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有些人认为中国的发展是一种“威胁”,将中国梦扭曲为“扩张梦”“霸权梦”。本文充分论证了隐喻与政治关系,以及语料库研究方法在隐喻研究中的重要价值,在此基础上,剖析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数据库中“中国梦”的具体用法,从历时角度切分其发展阶段和所含语义要核,最后探寻该则隐喻在传递新时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中的核心价值,促进国内外学界准确理解和把握该理论体系。

一、隐喻与政治

政治传播是政治的生命线或母乳,因为传播是连接社会多个方面并使之成为一个整体的重要活动[1]305。Edelman 提出,隐喻能唤起大众的潜在立场倾向,所以政治传播的核心就是政治者使用隐喻的能力[2]137。Paivio 提及:“隐喻明确了人们反应时的感知模式。”[3]150Edelman 也认为:“每个隐喻强化选定的感知而忽视其他,从而帮助人们专注于支持公共政策的要求,突出人们愿意相信的,而回避其不愿面对的”[4]67。正如Bronowski 称隐喻是“人类思维和创造力的基础核心……搭建一个隐喻就是形成一套政治主张”[5]108-109,政治主张可用于说服民众。从非心理学视角来看,Jamieson 描述了政治问题成为潜在符号的过程,即最初理解为隐喻的内容会成为暗示信息并在潜意识层面成为真实信息而被接受[6]93。隐喻与政治进程相互作用,其精确性在交互中得到评估与判断。

隐喻是信息处理的工具,Edelman 说:“隐喻是一种简化机制,赋予复杂事物以意义,迷惑引起关注的观察评论。”[4]65政治事件对于公共消费来说,既抽象又繁多,处理信息时,人们需要政治话语作为重要甚至是必备的语言机制。隐喻使复杂问题简单化,便于普通民众理解,使其感到政治事件是具体有形的,进而理解原本难以企及的内容。而且隐喻具备高效的劝谏功能,具有改变受话者态度的魅力,其在社会生活各个方面无形或有形的影响都有迹可循,在政治领域也不例外[7]74。可见,隐喻在政治舞台上至关重要。

隐喻能够激发情感或是消除说服过程中逻辑与感性(理性与非理性)之间的鸿沟。实际上,政治隐喻激发情感的能力结合了理性与非理性、逻辑与情感因素:“隐喻是理性与非理性结合的例子,隐喻允许模糊性的存在,模糊性使其在同一个框架中具有认知和情感潜质。”[6]73然而,隐喻的独特之处不止在于知识发现,更在于思维层面的认知操作[8]95。认知科学的一项重大发现是人们运用隐喻等概念结构框架来进行思考。这些框架存在于我们大脑的突触中,以神经回路的物理形式存在。当事实不符合这些框架时,框架得以保留而事实遭到忽略。因此,并非只要将事实公之于众,每个理性个体便会得出正确的结论。框架的惯性极强,一旦形成,便会根深蒂固,极难消除[9]5。当情感被唤起,人们便会回避逻辑。根据Chaiken 和Stangor的观点,逻辑与感性的结合存在虚拟演绎的推理过程:采用启发式决策规则,假设其为真实或合理[10]55。隐喻即是这样一个演绎推理过程:隐喻是小前提,如果接受这个小前提,它就证明了大前提,那么结论就是行动过程。一个特定的隐喻可以成为一个广泛问题的符号,在宽泛层面解释隐喻说明的问题。

以弗洛伊德为代表的心理学认为释放压力是令人愉快的。一些政治问题在其组织形式上不易被理解,而隐喻形式相对简单,通过隐喻产生理解的快乐感无疑会说服接收者。弗洛伊德声称,快乐感来自重新发现熟悉感,就如同“他乡遇故知”给人带来快乐一样,对潜意识心理活动的感知也能带来快乐。[11]117也就是说,隐喻创造了一种愉悦感,使接收者与基本符号表征产生共鸣,有限的隐喻和其他编码语言与存在于接收者脑中的潜在符号产生共鸣,形成对主题的识别,从而产生熟悉感。促使复杂问题易于理解,拉近政治问题与公众之间的距离,使其认为政治问题是政治进程的一部分,自己是其中的一分子,萌生融入感和归属感。

二、隐喻与语料库

迄今为止,隐喻分析借助语料库技术是研究方法上的一大飞跃。隐喻的频次、特定言语社团(speech community)中的隐喻分布、其语义域的确定、话语含义以及文化因素的判定都需辅以语料库[12]95,以增加整体研究的说服力。在研究隐喻的语篇、话语和语境特征方面,基于语料库的隐喻研究主要可以分析针对不同的话语体裁及其主题。不同的语类所蕴含的隐喻及其语篇功用不尽相同,对传统话语隐喻研究方法助益良多[13]8-9。语料库数据可用来厘清源域和靶域间的相互作用,为隐喻语言研究呈现了一个丰富、动态并与语境相联系的视角。

Kimmel 承认,就定性研究而言,系统化的分析方法尚未成形,还存在诸多问题,如语料择取、操作规范及其语料库的运营等,目前的语料库技术尚需人工支持[14]10-20。诚然,语料库语言学是一个相对年轻的领域,其被运用到隐喻研究中不过短短十年,借助数据来理解隐喻的探索之路必将得到持续不断的拓宽,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就方法论而言,由于“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数据库”(http://jhsjk.people.cn/)数据庞大,有必要引述和借鉴语料库研究方法,缩小范围,收集并搭建以“中国梦”为核心词的语料库,考察该理论的来龙去脉、内涵与外延以及当代青年人应如何响应中国梦的号召,在国家梦和民族梦伟大实践的基础上实现个人梦。笔者将以在“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数据库”基础上辑录并构建的、在2012 年11月30 日至2021 年12 月31 日间有关中国梦的语料库为基石,尽可能检索出该库中的中国梦语料,精确数量1430 条。整个语料库字数约为235.7 万字左右,其中“中国梦”三字出现次数为1158 次,约占整个数据库比例的0.051%。确切操作如下:我们首先将整理好的中国梦语料文档转换为txt格式,并命名为“中国梦.txt”,然后点击打开Antconc3.5.7 软件,导入“中国梦.txt”文档。具体详见图1、图2。

图1 “Antconc3.5.7”语料库检索软件初始界面

图2 “中国梦.txt”文档导入“Antconc3.5.7”语料库检索界面

第一步:我们点击Concordance(关键词索引),选择“中国梦.txt”,在搜索栏中输入关键词“中国梦”,可以看到在文档“中国梦.txt”中,关键词“中国梦”一共出现231 次(Concordance Hits 231),并在界面上一次性可以看到关键词两侧10个词左右范围的语境,如图3。

图3 关键词“中国梦”索引检索界面

第二步:通过上一步,我们可见关键词两端的局部文本,并且关键词也是按原文档中出现的先后顺序依次呈现,但不利于我们观察左右两侧相同搭配的相互对比。在KWIC sort 一栏中,我们以左侧第一个词(Level 1L),右侧第一个词(Level 1R),右侧第二个词(level 2R)的分类标准,点击sort 分类键,可见与“中国梦”相同的搭配,这为后文“中国梦”隐喻的界域划定和涵盖范畴厘清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如图4 所示。

图4 “中国梦”索引项左右搭配检索界面

第三步:点击蓝色的关键词,即可自动跳转至源文件相对应文段,从而在file view 中能够看到该关键词所处的整个语境。例如我们点击第一栏中的关键词“中国梦”,所选中的关键词在文中以黑色呈现,如图5 所示。

图5 “中国梦”具体语境检索

第四步:在图5 的Word list 一栏中,很容易就能看到出现频率最高的词语,按照出现频率从高到低的顺序,我们可以直接观察整个词频,如图6 所示。

图6 围绕“中国梦”相关词语频数的降序排列

第五步:基于刚得出的word list 列表,点击Collocates 一栏,在这一栏下方点击sort by Freq(按频率分类)的方式排序,将搭配词出现最小频率设置为1,搭配范围设置为左边第5 个(5L)到右边(5R),可以浏览并把握整个源文件的搭配词的频率从高到低的排序,Freq(L)是搭配词出现在关键词左边的频数,Freq(R)是出现在关键词右边的频数,Freq 是左右两边频数的累积,如图7所示。

图7 “中国梦”搭配词频数

三、“中国梦”的四个发展阶段论薮

毋庸置疑,中国梦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组成部分,这一新时期的新提法、新概念、新理论值得回顾、研读、深耕和阐释。将这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政治隐喻发扬光大,首先要从历时的角度剖析中国梦的来龙去脉。中国梦的理论体系经历了“建立——充实——稳定——成熟”的四步走发展阶段。

2012 年11 月30 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一次全会刚刚闭幕,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后发表“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奋勇前进”的演讲。这是习近平同志第一次在公开场合正式提出中国梦的政治主张和行动宣言,开创意义重大。

2013 年3 月17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表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习近平在讲话中集中阐释了实现中国梦的具体路径、涵盖群体、战略思想、依靠对象和物质文化基础,对中国梦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中国梦的内涵与外延极大地充盈和丰满起来。

2015 年1 月23 日,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中正式把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搭配共现提法固定下来,成为全党文件中相对统一、一致的论述。中国梦明白无误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和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核心地位,这标志着中国梦理论的发展和稳定。

2017 年10 月24 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全票通过了修改后的《中国共产党章程》。新党章连续三次指出并明确规定,现阶段我国着力实现的就是伟大的中国梦。中国梦正式写入党章,标志着该理论的学术成熟和历史地位的巩固。

四、“中国梦”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厘清

中国梦形式简单扼要,内容丰富隽永,发人深省,值得学界深层次的剖析和解读。

(一)中国梦是目标

中国梦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极为简洁明了,但又饱蘸着深厚的理论与文化内涵。习近平强调,中国未来发展的目标是:在两个百年的时间节点上分别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把中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习近平还明确表示这两个伟大目标是中国梦实现的阶梯,供国际社会观察与见证。这不仅是中国作为一个新兴第三世界大国崛起于世界之巅的集结令和冲锋号,更是中国共产党对国际社会庄严的宣言与承诺。

(二)中国梦是任务与挑战

梦想不会自动成真。我们除了需要彻底领悟中国梦这一伟大目标,还要扎扎实实地贯彻和执行一项项紧迫任务。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等会议中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党建的重大任务。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习近平为我们描绘了无比灿烂辉煌的中国梦景象,宏大而高远。每一位中国人都需要积极努力,尽自己的绵薄之力,奋发进取,埋头苦干,敢为人先,勇立潮头。

中国梦为全中国十四亿人民勾勒出令人无限憧憬和向往的美丽画卷。诚然,我们仍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习近平提醒广大党员干部,要时刻保持头脑清醒,正视我们现阶段所面临的严峻挑战。

习近平在《携手消除贫困促进共同发展——在2015 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等演讲中提到,中国在发展道路上仍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对内,中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城乡和区域发展差距依然巨大。对外,当前国际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世界经济复苏步履维艰,全球性的重大困境不断增多,机遇与挑战并存。

前进的道路是蜿蜒曲折的,梦想的蓝图只要坚持不懈,总体必然呈现螺旋式上升的趋势,一路上面对的各种重大挑战与尖锐矛盾,都会成为前进道路的垫脚石。实现中国梦任重而道远,需要艰苦卓绝、驰而不息的努力。

(三)中国梦是全体中国民众的梦

归根究底,中国梦是人民梦,千千万万的中华儿女才是中国梦的主人翁,是中国梦的创造者和享有者。这意味着每个人都能在为中国梦的奋斗中实现自己的梦想,两者是二位一体的关系,不可割裂开来。

1.习近平2014 年8 月12 日在中法建交五十周年纪念大会、2015 年12 月11 日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讲到:中国梦是中华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与每个中国人息息相关。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国梦首先是全体14 亿中国人民的共同梦想,梦想成果为我们所共有。

中国梦同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充分结合起来,中国梦的独特之处是紧密结合了国家、民族和人民的切身利益,三者同呼吸、共命运。每位中华儿女都应该把个人梦与中国梦紧密联系在一起,把实现党和国家确立的发展目标变成自己的主体意识和自觉行动,成为中国梦光荣的践行者和见证人。

2.有信仰、有纪律、有担当的工人阶级是全体人民的主心骨和脊梁。习近平2013 年4 月28 日在同全国劳动模范代表座谈、2015 年4 月28 日在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大会上指出,在领导层面上看,中国梦的主力是工人阶级,其要承担历史的使命与重任,坚定不移地做中国道路的脊梁、中国精神的模范。以主人公的身份讲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故事。

3.多样化的民族是中国这一生命体的血肉。全国各族人民一定要齐心协力、共同发力,才能为大中华供应源源不断、坚不可摧的力量。习近平2014 年9 月28 日至29 日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作重要讲话时提到:民族团结重在交心,要将心比心、以心换心。要时刻谨记我国是民族多元但统一的国家,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是各民族的最高利益,兄弟同心,其利断金,社会主义建设的大厦需要各民族合力添砖加瓦,共同努力迎接中国梦的早日实现。

4.少年强则中国强。习近平2014 年5 月31日在北京市海淀区民族小学主持召开座谈会的讲话和在2016 年12 月29 日回信勉励北京市八一学校科普小卫星研制团队学生时提到,今天的学生就是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生力军。少年一代应该牢固树立远大理想,在祖国的万里长空放飞梦想,早日梦想成真,成长为可堪大任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广大教师作为打造这支中华民族“梦之队”的领路人,应该积极帮助学生筑梦、追梦和圆梦。

5.青年兴则国家兴。习近平2013 年5 月2 日给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本科团支部全体同学回信、2017 年12 月31 日给莫斯科大学中国留学生的回信及多次在座谈会中指出,中国梦的成真需要一代又一代青年的参与和奋斗。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终将在广大青年的手中变为现实。当代青年应在生动实践中勇于逐梦,把学到的本领奉献和回馈给祖国和人民,让青春之光闪耀在为梦想奋斗的道路上。

6.习近平2013 年2 月25 日在会见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一行时谈到,两岸一家亲。海峡两岸是一奶同胞的手足之情,同根同源,肝胆相照,荣辱与共。家和万事兴,中国梦的实现需两岸同胞和睦共处、通力协作,共谋福祉,同成伟业。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大陆和台湾共同的责任与义务,光荣而神圣,我们一个同心圆,中国梦应是两岸人民的共同追求。

7.习近平2012 年12 月20 日和2013 年3 月18 日在会见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时强调,香港、澳门自回归祖国以来,积极向祖国靠拢,政通人和,上下一心,经济社会发展势头强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具有强烈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的港澳社会各界人士一定能够团结一心、再接再厉,携手续写更加精彩的港澳故事,也一定能够同全国人民戮力同心,并肩前进,发挥自身独特优势,继续勇立国家发展的潮头,为全面推进中国梦向纵深方向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8.习近平2014 年3 月22 日在致信祝贺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成立30 周年时勉励其继续发扬顽强拼搏的精神、积极进取,在实现中国梦的道路上找到自身的价值与追求。

9.习近平2013 年3 月2 日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首次提出,中国梦不仅造福中国人民,而且造福各国人民。2021 年12 月1 日,习近平在《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中号召全体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艰苦奋斗、勇敢拼搏,使中国在实现梦想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中国梦和各国梦想高度契合、息息相通。同住一个地球家园的全体世界人民应该共谋和平与发展,追求互利共赢。

(四)中国梦的梦境范畴

上一节笔者集中考察了中国梦的归属人群问题,接下来我们深入探讨全体中国人怀揣怎样的梦想、做什么样的梦的问题。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异彩纷呈的的华丽梦境中,涵盖着若干内容丰富、深邃、隽永的梦想子项。

生态和谐,建设文明、美丽的中国是实现中国梦的必要砝码。习近平2013 年7 月21 日在致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2013 年年会的贺信、2014年11 月10 日在APEC 欢迎宴会上致辞中和2013 年4 月2 日在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时隆重承诺:蓝天常在,青山常在,绿水常在,让全体公民都生活在良好的生态环境之中,这也是中国梦的核心内涵之一,生态梦致力于为中国梦不断创造更好的生态条件。

科学技术是一国兴旺发达的立足之本和强国重器。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进步是一国发展最重要的评判指标。科技进步表现在影响和改变我们行为方式的种种现实推动力。习近平在2018 年4 月27 日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讲道:全体中华儿女都正在为步入小康社会、实现中国梦而全力奋斗,我们需要更加雄厚的科技力量的加持。科技梦与老百姓的生活休戚相关,密切相连。科技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让我们的生活更加快捷、美好。

社会科学是平行于自然科学的人类内省智慧的集中体现和外化成果,是存储在人的内心最深处的哲学、思想、思维方式,是人们维系意识形态底线的最终防线。习近平2016 年5 月17 日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和2017 年6 月28 日谈科学方法时的讲话指示:辩证唯物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养分永不过期,我们需用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解决改革道路上遇到的难题,要早日实现小康社会的中国梦,我们必须更加紧密地团结在党中央周围,反复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升思想境界,把控我们的日常工作努力的方向和路径。

航天事业的发展代表着国家发展的未来和方向。浩瀚的宇宙潜藏着无限的可能,等待我们去开发、利用和保护。习近平2016 年4 月25 日在题为“托举中国航天梦:缘起“东方红”心系外太空”的演讲中指出,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谈到“航天梦”,谈到航天事业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的重要作用。

法律是一国长治久安的最终强制性保障。按章办事、依法行事,是一个高度发达、民主文明的国度的标志之一。习近平2015 年7 月10 日于《人民日报》发表《共建伙伴关系,共创美好未来》署名文章中表明推进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要性,一个健全的依法治理体系是不断增强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的重要保障,是保证打造公平的治国理政的环境的前提,也是中国共产党保持纯洁性与先进性的重要依据。

除了日益细化和深化的法律条例以外,中华民族传统的道德观也对人民大众的日常行为起着不可或缺的制约作用,须臾难离。在物质文明极大丰富的基础上,广大人民群众精神追求日益增长。习近平2015 年2 月28 日在会见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代表时强调:中国梦的实现还需要精神财富的滋养。推进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精神文明建设是中国前进发展道路上的思想保证和精神支撑。

广大社会主义文艺工作者决不能两眼只盯着“钱”,唯利是图,必须俯下来、蹲下去,接地气,以服务人民大众为最终目标和归宿,以缤纷绚丽的表现形式热情讴歌时代新气象、新风尚,弘扬崇高理想,为国家的建设和繁荣提供智力支持。习近平在2016 年11 月30 日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讲到,文艺最能反映时代样貌,引领时代潮流,中国梦的实现需要文艺的加油鼓劲,需要文艺工作者的全身心投入与奉献。

文化软实力是国与国竞争最凸显的战场和平台。中华民族浩浩荡荡五千年的文明史是老祖先给我们留下的厚重财产,弥足珍贵。弘扬传统文化,彰显我国强大的软实力,挖掘悠久、璀璨的文化宝库,探求其中奥妙并将其传播到世界各个角落,我们责无旁贷。要充分发挥优秀传统文化教化人、培育人的作用。习近平2013 年12 月30 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指明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对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意义重大,对中国梦的实现不可或缺。

改革开放40 年以来,物质基础夯实了,肚子吃饱了,亟待解决的是拜金主义、“一切向钱看”的问题。习近平2017 年6 月7 日谈“信仰信念”时提到,信仰信念让人充满力量。这种信仰,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所需要的精神动力。唯有凝神静气,将习近平新时代社会主义思想转变为其牢固的思想防线,才能使中华民族成为有追求、有担当,责任感、使命感强的伟大民族。

毛主席早在1952 年便发出了“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的伟大号召,让中国人彻底甩掉了“东亚病夫”的帽子。2015 年2 月28 日,习近平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次会议上指出:人民强健的体格与中国梦的实现休戚相关,体育强国梦是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过硬的身体素质是人口素质提升的直接表现和外化标志,也是全国人民的热切期盼。

人才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第一要素和第一资源。说到底,中国国力的伟大提升要看关键少数的高素质人才。习近平2021 年12 月14 日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希望广大文艺工作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负时代、不负人民,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我们必须根据形势和任务发展变化,加强和改进人才工作,任人唯贤,将人才作用充分发挥出来,把社会精英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

中华民族是一个热爱和平、企盼太平的民族,始终崇尚“和为贵”,与人为善。和平、安全、稳定、安居乐业是全民所盼、全民所望。习近平2018 年4 月17 日发表《全面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论述:国泰民安是人民群众最基本、最普遍的愿望。安全稳定是压倒一切的大局。保证人民安居乐业,国家安全,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安全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头等大事。

中华民族是一个杰出人物辈出、英雄不断的伟大民族。在今天这样一个没有硝烟的和平年代,我们更加渴望、呼吁英雄的现身。习近平2015 年9 月2 日在颁发“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 周年”纪念章仪式上讲道:实现我们的目标,需要英雄,需要英雄精神。英雄的名字需要铭记,英雄的事迹需要效仿。

图8 中国梦梦境范畴总览

军队是维护祖国主权,捍卫民族尊严的钢铁长城。没有强有力的军队的震慑,中国梦就会沦为一场泡影和虚幻的口号。习近平2018 年3 月12日出席解放军和武警部队代表团全体会议时强调:要紧紧围绕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全面加强部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为实现强军梦提供坚强力量支撑。国防和军队的现代化发展是中国梦成为现实的坚实后盾。

五、中国梦隐喻与意识形态

正如Van Dijk 所说,意识形态是“我们内心的信念集合”[15]26,这些信念是普遍的、抽象而又独立于语境,同时又为社会所共享[15]32,46……信念是“任何可以思考的东西”[15]18,并将该概念分为“基于价值或规范的评判产品”,这既是观点,又是知识。一方面,事物在矛盾运动中发展,真理在同谬误斗争中常青,是非在交锋中分明。我们根据特定社会、文化和历史变量(标准)而信奉“真理信念”。[15]19从另一方面来看,社会文化知识由社区成员共享,而意识形态则由社区中的特定群体共享并捍卫。可见,意识形态最终是由社会文化知识决定的,控制着“一个群体在特定领域的社会观念,即态度”[17]33。在日常用语中,“意识形态”一词表示与所讨论的现象缺乏批判性距离,常用在偏见、过度简化或情感主义的涵盖之下。从更积极和技术性的意义上讲,意识形态是“社会政治章程”和“思想载体”[16]viii。据其观点,在更广泛、更“中立”的意义上,意识形态适用于全部思想体系。思想系统本不承载任何哲学或政治意义,而只作为一套隐性或显性的行为规范和价值观,为特定社会网络中的行为与生活提供范式。

意识形态属于上层建筑,包括政治、法律、道德、哲学、艺术、宗教等多种意识形式。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意识形态作用于社会存在,影响社会发展。意识形态工作之所以极为重要,就在于其关系社会形态走向,关系社会价值导向,关系社会思想观念。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化、对外开放的扩大、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我国意识形态的舆论环境、媒体格局、传播方式发生着深刻变化。敌对势力无时无刻不在进行意识形态渗透,和平演变,争夺舆论阵地,抢夺人心。新时代做好意识形态工作责任重大,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进军中发挥引领作用,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促进作用,在团结人民共同奋斗中发挥凝聚作用,是现实的要求,是历史的重任。

语言意识形态对于社会分析至关重要,因其不仅关乎语言,还预测和建构着语言和社会现象之间的联系[17]448。语言叠嵌于社会、政治、意识形态的结构和过程中。意义并非固定,当其浸润于其构成的过程和结构中时,意义会产生以及再生。此外,过程和结构也是由意义构成的。正如Johnson所说,“我们置身于隐喻狂热中,我们已被隐喻牢牢控制住,随时随地玩弄于股掌之间”[18]ix。Black在对Whorf 的“语言相对性”观点批评的基础上,探讨了“语言、文化与心理过程的关系”[19]244-257。他在隐喻的“筛选”和“过滤”作用中,探讨了隐喻如何构成权力与意识形态的基础。

从隐喻的意义上讲,我们也可将特定社群或国家的文化称为意识形态,因为其包含生活模式下的原则与价值。这种对意识形态的隐喻基于这样一种假设:隐喻反映了某一特定社会网络中成员们根深蒂固的经验。成员们一手的物质经验经语言表达实现概念化,随后经广泛使用和重新解释,用以传达更多的精神体验。这就是隐喻的基本功能,即隐喻确实揭示了整个文化或语言社区中的意识形态,又或揭示了一个较小的社会网络中的意识形态,进而凸显隐喻能力潜质总和中的部分子集。借隐喻表现意识形态的方式之一是通过知识本体,抑或根据其本质,借由隐喻特有的形式或要素进行分类或理解。意识形态先于隐喻使用而存在。特定隐喻的意识形态立场并非静止不变,而是具有一定嬗变和循环的周期。隐喻选择影响着感知和理解事件的方式,“所使用的隐喻类型的变化,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并影响着意识形态和信念的转变。主导隐喻确保文本理解是在特定意识形态视角下进行的。该视角一方面是由隐喻构建的语内关系,另一方面是由类推阐释(依据对比经典小说、神话和范式)构成[20]563。意识形态的运作过程类似于思维的“磨损”过程。语言使用者对其使用的隐喻性习语司空见惯,因此无意识地单向而可预测地产生行为和反应[21]478。隐喻在政治话语中可以扮演常规习语(routine idioms)的角色,从而消减受众政治意识[19]459。意识形态通过隐喻蕴含或与之伴随的相关次要概念得以彰显。“语义蕴含”是附加在来自源域的靶域上的额外概念或推论。概念隐喻理论通过语义蕴含,或通过经由靶域传播的、与源域思想相关的附加思想或特性,强调隐喻的说服力和意识形态潜质。因为语义蕴含,隐喻具有意识形态性。语义蕴含将重心集中至靶域如何通过源域进行阐释。根据源域来择选或摒弃靶域的特征以决定概念解释的方式。因此,发话人可以根据源域映射的详细细节或交际者选择的意象,通过使用语言这一“包装知识”的工具,施加巨大的影响力。

作为意识形态工作重要组成部分,隐喻的重要性毋庸置疑。隐喻导向正确,就能凝聚人心,汇聚力量,推动事业发展;隐喻导向错误,就会动摇人心,瓦解斗志,危害党和人民事业。毫不夸张地说,隐喻是最前沿、最直接、最要害、最有影响的意识形态工作的最重要有机组成部分,直接服务于党的工作全局,再强调也不为过。

六、结语

综上所述,中国梦是一个包括大陆、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各民族、各阶层、各职业、各身体状况在内,一切黑头发黄皮肤的中国人共同珍视、同台共舞、建功立业的梦想,不分年龄,不分宗教信仰,同一个中国同一个梦想。讲好中国梦的故事,讲好中国人的故事,讲好中华优秀文化的故事,讲好中国和平发展的故事,融汇道路、文化、制度、精神、力量于一体,当代学人责无旁贷。毋庸置疑,中国梦是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新境界,是中国人团结奋斗的最大公约数,经历了“建立——充实——稳定——成熟”四个发展阶段。中国梦隐喻具有广泛的包容性,凝心聚魂,成为回荡在14 亿人心中的高昂旋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指明了方向。

实现中国梦任重而道远。中华民族近代以来始终怀揣梦想,向往光明未来,憧憬国泰民安,国富民强。今天,我们已经取得了来之不易的辉煌成就,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从未如此接近。我们需要继续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紧跟党和国家的步伐,立志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奋斗终生,继续向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梦境进发!

猜你喜欢

语料库隐喻
法律的空间隐喻研究
基于语料库的清末民初日源外来词汉化研究
从汉字词汇的使用看汉字在东亚国家的前途*——基于大规模语料库的考察
国内近五年语料库翻译研究述评
贾宝玉三次劫难及其佛教隐喻——“三毒”与情
成长是主动选择并负责:《摆渡人》中的隐喻给我们的启示
《红楼梦》饮食中的隐喻
运用语料库辅助高中英语写作
对《象的失踪》中隐喻的解读
日版《午夜凶铃》多模态隐喻的认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