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营汤联合西医治疗对脓毒症患者炎症反应及凝血功能的影响
2022-02-13刘一谷郭应军
刘一谷, 郭应军
(1.广州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广东广州 510006;2.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中山中医院,广东中山 528400)
脓毒症是重症医学科(ICU)常见病种,为宿主对感染的反应失调导致的威胁生命的器官功能障碍[1]。脓毒症患者常伴有全身各系统严重的并发症,其中脓毒症伴有凝血功能障碍患者发生率约为45%~70%[2]。脓毒症合并凝血功能障碍的患者,其治疗过程中死亡率较凝血功能正常的患者大幅度上升[3]。而其中有一部分患者,发展成为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其死亡率及治疗难度会大幅度上升。目前对脓毒症患者中单纯发展的凝血功能障碍并无特效的治疗手段,而中医中药近年来在脓毒症的治疗中占有越来越大的比重,在脓毒症起病及发展的各阶段,均可考虑使用辨证论治的方法,应用中药对疾病进行诊治[4]。因此,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试验,主要观察中药清营汤联合西医常规治疗对于脓毒症凝血功能障碍患者的治疗效果,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及分组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后,收集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在中山市中医院ICU住院治疗的脓毒症患者,共80例。其中,男性48例,女性3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西医基础治疗)和试验组(清营汤加味联合常规西医基础治疗),每组各40例。
1.2 病例选择标准
1.2.1 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2016年版国际脓毒症指南(SEPSIS 3.0)[5]中有关脓毒症的诊断标准,即脓毒症是宿主对感染反应失调而致的危及生命的器官功能障碍,序贯器官衰竭评分系统(SOFA)评分增加≥2分。中医辨证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6]及《脓毒症中西医结合诊治专家共识》[7]执行,中医证型为热毒瘀阻证。其中,热毒证的主症为高热持续不退、舌质红绛、脉数,次症为烦躁、神昏、恶心呕吐;瘀血证的主症为紫绀、神昏谵语、舌质紫暗、脉涩或沉迟,次症为气促喘憋、气短无力、斑疹隐隐。符合1项主症+1项次症即可确诊。
1.2.2 纳入标准 ①年龄18~80岁;②符合脓毒症的诊断标准;③符合热毒瘀阻证的中医辨证标准;④急性发作,病程在3 d以内;⑤本人及家属知情并同意参加本研究的患者。
1.2.3 排除标准 ①入院前两周内有急性感染性疾病的患者;②既往有免疫性疾病的患者;③近期有使用过免疫抑制剂的患者;④年龄>85岁或<18岁的患者;⑤妊娠期或哺乳期的女性患者;⑥既往有慢性肝肾功能不全、凝血系统基础疾病的患者;⑦长期服用抗凝药的患者;⑧患有精神障碍性疾病的患者;⑨有严重胃肠功能障碍,不能耐受中药的患者。
1.2.4 剔除标准 ①出现药物过敏或不良反应,不宜继续进行试验的患者;②未能按照规定服药的患者;③治疗10 d内死亡的患者;④自动出院或转院的患者。
1.3 治疗方法
1.3.1 对照组 给予西医基础治疗。参照2016年版国际脓毒症指南中的休克患者早期目标导向治疗(EGDT)、呼吸循环支持、积极抗感染、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等治疗原则[5],给予液体复苏、抗感染、血管活性药物以及使用机械通气等在内的西医基础治疗。
1.3.2 试验组 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清营汤加味治疗。方药组成:水牛角20 g、金银花15 g、连翘15 g、生地黄20 g、玄参10 g、黄连10 g、淡竹叶5 g、丹参10 g、麦冬10 g。上述中药均由中山市中医院中药房提供并由医院煎药室统一代煎,每日1剂,煎取80 mL,通过口服或鼻饲给药,对于部分胃肠功能不耐受的患者采用幽门后给药。
1.3.3 疗程 2组患者均于治疗10 d后进行疗效评价。
1.4 观察指标
1.4.1 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APACHEⅡ)评分 根据患者的年龄、急性生理评分、慢性健康评分等指标,计算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APACHEⅡ评分。
1.4.2 实验室指标 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10 d后检测2组患者的血常规(WBC)、降钙素原(PC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等炎症指标和血小板计数(PLT)、D-二聚体(D-D)、凝血酶原时间(PT)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等凝血功能指标。
1.4.3 血栓弹力图(TEG)检测 TEG的主要指标包括:①在凝血过程中,出现第一块血凝块(2 mm)的时间即为反应时间R值;②血凝块聚集后,强度越来越大,当强度达到20 mm时所需的时间即为凝固时间K值;③而当血凝块强度增大到最强时,金属探针被固定于此,从而得出血栓最大幅度MA值。严格按说明书进行操作,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10 d后TEG中R值、K值和MA值等参数的变化情况。
1.4.4 中医证候积分 依据2002年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8],制定脓毒症(热毒瘀阻证)的中医证候评分表,采用半定量积分法进行评分,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10 d后中医证候积分的变化情况。
1.5 统计方法应用SPSS2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内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或构成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2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试验组40例患者中,男23例,女17例;年龄26~88岁,平均年龄(59.55±13.93)岁;病程7~13 d,平均病程(9.45±1.62)d。对照组40例患者中,男25例,女15例;年龄26~88岁,平均年龄(65.37±15.12)岁;病程7~11 d,平均病程(9.20±1.30)d。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22组患者治疗前后APACHEⅡ评分比较表1结果显示:治疗前,2组患者的APACHEⅡ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APACHEⅡ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且试验组对APACHEⅡ评分的下降作用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2组脓毒症患者治疗前后APACHEⅡ评分比较Table 1 Comparison of APACHEⅡ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sepsis patient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s,分)
表1 2组脓毒症患者治疗前后APACHEⅡ评分比较Table 1 Comparison of APACHEⅡ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sepsis patient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s,分)
①P<0.05,与治疗前比较;②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
?
2.32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表2结果显示:治疗前,2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且试验组对中医证候积分的下降作用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2组脓毒症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Table 2 Comparison of TCM syndrome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sepsis patient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s,分)
表2 2组脓毒症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Table 2 Comparison of TCM syndrome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sepsis patient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s,分)
①P<0.05,与治疗前比较;②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
?
2.42组患者治疗前后炎症指标比较表3结果显示:治疗前,2组患者的WBC、PCT、hs-CRP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WBC、PCT、hs-CRP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且试验组对WBC、PCT、hs-CRP水平的下降作用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3 2组脓毒症患者治疗前后炎症指标比较Table 3 Comparison of inflammatory indicator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sepsis patient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s)
表3 2组脓毒症患者治疗前后炎症指标比较Table 3 Comparison of inflammatory indicator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sepsis patient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s)
①P<0.05,与治疗前比较;②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
?
2.52组患者治疗前后凝血功能指标比较表4结果显示:治疗前,2组患者的PLT、D-D、PT、APT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PLT、D-D、PT、APTT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且试验组对PLT、D-D、PT、APTT的改善作用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4 2组脓毒症患者治疗前后凝血功能指标比较Table 4 Comparison of coagulation function index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sepsis patient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s)
表4 2组脓毒症患者治疗前后凝血功能指标比较Table 4 Comparison of coagulation function index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sepsis patient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s)
①P<0.05,与治疗前比较;②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
?
2.62组患者治疗前后TEG参数比较表5结果显示:治疗前,2组患者TEG参数中的R值、K值、MA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TEG参数中的R值、K值、MA值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且试验组对TEG参数中的R值、K值、MA值的改善作用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5 2组脓毒症患者治疗前后血栓弹力图(TEG)参数比较Table 5 Comparison of TEG parameter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sepsis patient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s)
表5 2组脓毒症患者治疗前后血栓弹力图(TEG)参数比较Table 5 Comparison of TEG parameter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sepsis patient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s)
①P<0.05,与治疗前比较;②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
?
3 讨论
众所周知,脓毒症所导致的凝血功能紊乱对于脓毒症的预后以及死亡率均存在直接的相关性。而针对脓毒症的基础治疗是以抗生素为主要的治疗以及对潜在疾病的明确和彻底的治疗。而近年来已发现,在实验和初始临床试验中使用包括抗凝剂和生理性抗凝机制的恢复制剂是有利的[9]。在2021年的一项研究中表明,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低分子肝素(LMWH)可改善凝血功能,减少炎症反应和出血风险,降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发生率和28 d死亡率[10]。因此,早期密切监测脓毒症患者的凝血功能并且实施相应的抗凝血治疗对于疾病预后有较大的意义。
另外,近几年的研究表明,应用血栓弹力图(TEG)作为一个对凝血连续监测的动态模式,在对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凝血功能异常以及血栓形成趋势的评价方面具有方便快捷和准确的优点[11]。且对败血症引起的凝血症(SIC)具有良好的诊断价值[12]。对评估脓毒症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及判断患者预后亦具有一定的意义[12]。
中医学对于脓毒症的认识趋于一致,认为主要以“虚、毒、瘀”为因,而又以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扶正为治法[12]。在一项相关性研究中,根据脓毒症病变特点,发现毒热和瘀血的病机与脓毒症炎症-凝血的病理生理过程存在相关性[15]。不少中医学者发现,脓毒症患者的瘀血病机与现代医学中脓毒症患者常常出现的凝血功能障碍有相关性,说明活血化瘀法对治疗脓毒症凝血功能障碍患者是有效的。
清营汤为清代著名医家吴瑭先生《温病条辨》中的经典方,既有清热解毒之效,又不乏活血化瘀、养阴补虚之功。理论上恰与当前脓毒症中医治疗方案相契合。组方方面,方中水牛角、黄连两药入心经清心火,水牛角具有清灵之性,能解疫毒;黄连苦寒肃降,清热燥湿;生地黄、玄参可以清热的同时兼顾滋肾水,适用于治疗热毒犯于心包,营阴受灼之症;而丹参有较强活血化瘀之功效;麦冬能养肺金而防心火;金银花、淡竹叶,内可清透心火,外可解表散热。清代以来特别是近现代以来,该方广泛用于瘟疫、感染类疾病的治疗,往往能取得令人满意的疗效。现代医学研究表明,清营汤具有一定程度上的抗生素增敏作用[16],这对于以抗生素为基础治疗手段的感染患者具有重要的意义。另一项研究则表明,清营汤能够通过改变血液黏稠度,抑制血小板聚集而对机体的凝血功能发挥调节作用,同时能够通过降低免疫球蛋白IgG的含量,增加血清补体C3、C4的含量而对机体的免疫功能发挥一定的调节作用[17]。
本研究结果表明,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清营汤治疗,能够明显改善脓毒症患者的感染情况。同时,对脓毒症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和APACHEⅡ评分,以及炎症指标、凝血功能指标和血栓形成趋势等方面的改善作用均明显优于单纯西医常规治疗的对照组,综合印证了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清营汤治疗对于脓毒症患者感染的控制和凝血功能的改善具有确切的疗效。
综上所述,清营汤作为中医经典名方,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的功效,对于脓毒症凝血功能出现紊乱的患者,该方联合西医治疗,在对症状的改善、感染的控制、凝血功能的改善以及血栓形成的抑制方面效果要明显优于单纯西医治疗。因此,临床上推荐使用清营汤联合西医治疗的中西医结合疗法来治疗脓毒症凝血功能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