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这届年轻人喜欢在短视频平台搞学习

2022-02-13杨冬妮编辑刘煜设计刘仕悦

留学 2022年2期
关键词:内容用户教育

记者_杨冬妮 编辑_刘煜 设计_刘仕悦

近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获取知识的方式也随之发生了改变,逐渐从纸质媒介转向移动端。移动化、平台化的知识分享及获取成为了多元化时代教育的新趋势,短视频也逐渐成为知识传播的重要工具。

2021年12月29日,短视频社交平台抖音正式上线“学习”频道。用户可通过位于应用首页左侧的“同城”按钮,点击切换并进入“学习”频道,观看人文社科、美食、财经、科普、英语等泛知识类内容。作为以“算法推荐内容”的短视频平台,此前抖音一直是通过抓取用户刷视频的数据,而为用户智能推荐内容,并不存在“频道”的概念。此次将知识类内容单独设置分类的举动,不仅是为了与其他平台的竞争,背后则是迎合用户日益增长的“碎片化”学习需求。

短视频平台纷纷布局教育行业

早在2018年,以“二次元”内容为主的视频平台哔哩哔哩(以下简称“B站”)便开始涉足泛知识领域。2018年,B站的陪伴式学习专区“study with me”直播学习时长近146万小时,有1827万用户在B站进行学习,超过了当年高考和考研人数之和。2019年,央视网发表文章《知道吗?这届年轻人爱上B站搞学习》,官方“盖戳”了B站的学习氛围。2020年,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下,教学场景被广泛地搬到线上。B站也联合了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上海格致中学等发起“B站不停学”计划,为用户提供涵盖通识教育、时事热点、K12教学等丰富、专业的学习类内容。B站CEO曾表示,2020年B站科普内容的播放量增长最快,增速达到1994%,泛知识类内容播放量占全平台的45%。

而今,B站的“知识”栏目包括:校园学习、社会/法律/心理、职业职场、人文历史、科学科普等九大标签,其考学课程、视频教程、人文科普等内容颇受用户欢迎。被现在的年青一代广泛地认知为“学习型”网站的B站,已俨然从一个泛娱乐平台转型成为一所“社会大学”。

同为短视频平台的快手,开始打上知识类“标签”则是在2019年。2019年5月,快手发布“教育生态合伙人计划”,并提出系列对“教育生态合伙人”项目的扶持计划,旨在邀请优质的短视频知识生产者进驻。据《2019快手教育生态报告》数据,2019年快手教育内容的多项数据已达亿级。教育类短视频累计生产量高达2亿,作品日均播放总量超过22亿。2021年8月,《2021快手内容生态半年报》指出,2021年上半年,在快手平台上时长超过60秒的短视频中,法律、科学、财经、历史等知识类视频数量增长最快,在“快手课堂”热销排名第一的类别为“职业教育”。

而在抖音正式推出“学习”频道前,早已有不少用户在抖音进行知识类内容创作及观看。根据抖音2021年10月发布的《2021抖音泛知识内容数据报告》,2021年抖音泛知识类内容播放量年同比增长74%,内容播放量占平台总播放量的20%,泛知识类内容直播达100万场。

除个人创作者外,受2020年暴发的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高校、教师、学者等专业群体也纷纷开始以线上短视频的形式传播、分享知识。据相关统计,2020年有340余所高校入驻B站,2021年累计共有1200余所高校开通抖音账号。这些高校不仅在短视频平台上发布创意视频展现校园生活,同时纷纷开设直播课堂,并将讲座或课堂剪辑成知识性短视频,方便用户利用碎片化时间观看。

据《2021抖音泛知识内容数据报告》数据,2021年,各高校在抖音累计开设直播12580场,观看人数达7392万,其中北京大学开播共199场,相当于每隔一天就有一场北大直播课堂开讲。除了提供多样化课程内容的高校账号之外,越来越多的名师学者群体也开始尝试在短视频平台上进行知识科普。

短视频平台上掀起的学习新风潮也让知识开始真正打破藩篱,走出象牙塔,给知识更广泛地普及创造了条件。“虽然我考不上复旦,但不耽误我当复旦老师的学生。”“我在B站上北大”类似的评论时常在现今的短视频平台出现。

知识在短视频平台“飞入寻常百姓家”

短视频平台承载着的巨大用户体量以及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的特点,在短视频平台上做教育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国内优质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优质而稀缺的知识类内容可随着平台渗透至四五线城市,乃至小镇青年、留守儿童等。据快手《2019快手教育生态报告》,2018年6月到2019年8月,快手课堂的用户覆盖从一二线城市到三四线城市,其中,三线以下城市的下沉市场用户占比高于行业平均水平9.2%。

短视频社交平台轻松的、非正式的学习形式也使得当下不愿受制于传统单向输出式教学的年轻人拥有了更多的可选项。作为从小就接触互联网的Z世代人群,将社交、生活、学习、娱乐融为一体是他们的鲜明特点,对于他们来说学习和娱乐也不再是彼此的干扰因素。而短视频平台也为这些想要自由地获取各种想要了解的知识,与同频的人或深刻或广泛地相互讨论感兴趣内容的需求提供了条件。

在短视频平台上,也不乏一些普及小众科学知识的内容,这些小众知识和课程正在通过短视频平台走进大众视野,让老师的辛苦备课发挥了更大价值。B站“up主”法医秦明以法医知识的科普内容坐拥近54万粉丝,其一则解读法医专业报考的视频赢得了20余万次播放,并在评论区引起广泛讨论。复旦大学教授赵斌的《景观生态学》课程每年在线下招收的学生很少,但是在B站上其《景观生态学》公开课系列视频每则都有过千次观看,最多达到了1.2万次。在评论区中,有人表示“比自己看论文效果好太多”,还有人提到“考研复习到这本书一看到专有名词头都大了,听完了感觉明白了不少”。原本只有本专业学生才能听到的课程经简单剪辑后在平台上获得了更多专业的、非专业的用户的关注,短视频与知识的结合,寓教于乐的学习方式使得知识被更多人看见,学生的正向反馈也让老师有了更多“获得感”和“用武之地”。

根据36氪研究发布的短视频平台用户调研报告,现在的用户使用短视频平台的原因占比最高的除“浏览有趣的视频内容”外就是“学习有用的知识和技能”。另有超六成受访者认为短视频平台有助于了解专业知识,并为其在职业、专业发展的选择上提供了更广阔的视野。另根据2019年9月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青少年网络心理与行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联合字节跳动平台责任研究中心发布的《短视频学习效果研究报告》,相较于静止的图文呈现知识,学习者更加偏爱动态的学习方式,动态视频会引起学习者更大的学习兴趣。短视频平台的快捷、灵活、简练、生动等特点使得用户对于技巧性、实用性较强的知识性内容接受度更高,已成为用户利用碎片化时间学习的有效工具。

短视频平台的教学方式,也从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师生间传统的交流模式,带来了一种更为平等的、更加轻松的交流方式。当打开B站的某一个学习视频,都能在开头与结尾看到满屏的“老师好”“谢谢老师”等弹幕,这已经成为用户“云上课”的基本礼仪。在直播中或是视频的评论区中,互联网独特的既开放又相对私密的环境也让学生更加勇于提出问题,并总能迅速得到“大神”们的准确解答,或一起就不同观点进行探讨。而当“每节课”结束后,也总有热心的“课代表”帮助“划重点”,在评论区整理总结内容要点或分享拓展相关知识。这样用户间、师生间的良性深度互动不仅激发了用户的学习兴趣,让更多人能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当中,同时也让知识的价值得到了充分的发挥,让教育真正成做到了“有教无类”。

短视频学习是否可行?

然而通过在短视频平台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学习的行为一直存在不小的争议。由于用户可以自由地在各平台上传内容,那么部分内容,尤其是知识性内容的质量无法得到完全的保障。未经研究证实、质量粗制滥造的知识科普类内容经常在平台中见到。而对于观看者来说,面对如此巨大的内容数量,更加无法分辨哪些知识是真实有用的,哪些是未经检验证实的。这就可能造成用户浪费了时间观看、被伪科学所误导的情况。

其次,部分人认为,由于碎片化的学习时间短,太零散,短视频片段式的形态对于高质量的学习氛围塑造也并不足够,用户很难获得长效、体系化的学习体验。碎片化信息过于分散和缺少关联性,也使得知识难以被记忆与运用。

而对于知识创作者来说,在短视频平台上传视频也有可能造成内容被“搬运”或“洗稿”的风险,知识产权不容易得到保护。据12426版权监测中心发布的《2020中国网络短视频版权监测报告》,2019年1月至2020年10月累计监测到3009.52万条侵权短视频,独家原创作者被侵权率高达92.9%。

任何一种现象的发生都伴随着各种声音,当短视频平台从“娱乐至上”逐渐转向“知识学习”,这背后是整个社会学习意识的增强,也是不同人群对自我提升的迫切需求。从过度娱乐到知识传播,形成完善内容、平台机制的过程也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为了更好地顺应新时代的学习潮流,推动知识打破藩篱、普惠大众,平台、知识生产者、用户,都各有责任。

作为平台,应持续改进推荐机制,为用户呈现更高质量的内容,为优质创作者提供更多展示机会。还应不断完善知识产权保护措施,加大平台审核力度,过滤低质、伪科学内容,限制不良信息的传播。这对于增强用户黏性也大有益处,数据显示,在用户选择平台时,“内容质量”“内容多样性”是用户关注的两项首要因素。另外,进一步鼓励高校、科研院所、学术专家、领域内关键意见领袖创造质量过硬的内容。而作为用户来说,利用短视频平台学习其实是系统学习的补充,是一个接收知识的新窗口,有利于人们有机会接收各个层面的文化信息。但短视频学习距离深度学习、真正教育还有一定距离,只要认清这一点,通过短视频学习和进行深度系统学习是互不干扰且能够相互补充的。

猜你喜欢

内容用户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基于用户和电路的攻击识别方法
2021少儿出版用户触达能力指数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信用卡资深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