擎环保之笔绘制绿水、青山、蓝天画卷
2022-02-13刘长山
刘长山
近年来,梨树县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吉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不断深化生态文明建设领域工作改革,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生活)方式,给自然生态留下休养生息的时间和空间。经过不断努力,目前梨树县境内河流水质不断提升、矿山覆绿工程初具规模、空气质量明显好转,人民的幸福指数持续攀升。
一、组织引领、聚焦问题,生态修复“展新颜”
一是坚持“破”到位。“破”就是破除传统的发展理念,将原来“又快又好的发展”理念向“又好又快的发展”方向转变,将改革开放四十余年经济腾飞的速度和成绩保留下来,将为了经济发展而欠下的生态外债倾力偿还。打好蓝天保卫战,强化水、土壤污染防治,推进生态保护和建设,构筑可持续发展的绿色长城,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梨树。二是坚持“改”彻底。“改”就是改变工作思路、改掉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对照中央环保督查反馈问题改、举一反三自查自改。县委、县政府研究决定拿出“政绩不必我任出”的决心,将生态建设纳入梨树长期发展规划。同时,按照中央环保督查反馈意见相继出台了《梨树县贯彻落实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查反馈意见整改工作县领导包保方案》《梨树县贯彻落实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查“回头看”及辽河生态环境治理专项督查反馈意见整改方案》等整改文件,做到层层包保、责任到人。三是坚持“立”得住。“立”就是根据中央、省市相关文件精神,因地制宜制定新的生态发展方案。近年来,梨树县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治理环境污染、恢复生态平衡的政策法规,形成了县主要领导负总责、副县级领导包片管理以及乡、村、社属地管辖的网格化管理制度。
二、对症下药、压实责任,昔日污水“荡碧波”
水是生命之源。近年来,梨树县扎实推进水资源保护工作,2020年昭苏太河六家子国控出境断面达到国家考核的“四类”水体标准。一是明确管理责任。全县境内20平方公里以上河流流域23条,总长度808.18公里,总流域面积6876.20平方公里,流经21个乡镇、3个街道229个行政村。为此,河长制办公室建立了完善的县、乡、村三级河长组织体系,每个乡镇都有副县级领导包片靠前指挥,带头冲锋、签责任状,验收时不在层层表态上做文章、不在大会小会上兜圈子,只看行动后的成效,达到预期目标才算真落实。二是升级污水处理。累计投入资金1.5亿元,全面打响人居环境整治攻坚战,新建垃圾转运站5个、污水处理厂2个。升级改造梨树城区污水处理厂,改造后的污水处理厂日处理规模已达3万吨,排水达到一级标准;完成梨树经济开发区9.3公里污水管网铺设,改造雨水管网7.03公里,将污水引入县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加大排污口监管力度,全县9家涉水企业,全部安装水污染物在线监测设施,其中7家企业水污染在线监测与市联网。三是建立长治机制。加大退耕还河力度,截至2020年末,完成辽河流域退耕还河土地流转总面积5010公顷、东辽河无堤段挖掘生态拦截沟21.07公里、涵养林栽植面积408.25公顷、安装生态隔离网27.58万延长米、边沟506万米。聘用河道保洁员462人,持续开展清河行动,2021年以来,共清理生活垃圾839处、畜禽粪便374处,并将“河道警长制”与“河长制”无缝对接,严厉打击污染河流等犯罪活动。
三、锁定问题、举一反三,赤地荒山“戴绿冠”
梨树县是硅灰石之乡,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利益驱使下矿山遭过度开采,生态遭到严重破坏。近年来,梨树县把“惠民生、优环境、促发展”作为使命和担当,经过治理,昔日矿山变成了网红打卡地——“小天池”。一是开展集中整治。按照中央反馈意见要求和省、市统一工作部署,对梨树县境内矿山企业严重破坏生态环境问题开展了长期的集中治理攻坚战。自2018年至2020年,经过3年4次阶段性治理,共拆除违法矿山开采企业142家,并且做到彻底连根清除、不留死角,同时进行全面排查、举一反三、扎实整治、标本兼治,按照“谁监管、谁负责”的原则,整改一处、销号一处,纪检部门随机开展“回头看”,杜绝敷衍整改现象。二是开展复绿工程。为防止死灰复燃,改善当地人居环境,县委、县政府对清理后的矿区开展了复绿工程,做到查处一处、复绿一处。截至目前,矿山复绿160余处,复绿总面积达3042亩,安装管护围栏3.7万延长米。针对福财采矿二厂遗留下来的占地20公顷、深40米的废旧矿坑进行复绿救治,种植各种花草12万余株及云杉、榆树等风景树8公顷,形成了山中有池、池中有水、水中有鱼、林在池间、路在林中、山水相映的美景。三是建立长效机制。为及时发现环保问题和防止来之不易的治理成果遭到破坏,县委、县政府组织畅通12369舉报热线,并设立专人24小时值班坚守,对举报上来的环保线索发现一起治理一起。同时,采取月调度制度,每月25日对上级反馈的环保整改问题和热线电话等搜集上来的问题分类整理,按照责任划分逐件落实到人,并及时跟进整改进度,对整改工作不能够及时落实到位的、进度明显滞后的,按照清单管理、跟踪督办的办法,采取提示、预警、督办、约谈、问责等措施压紧压实责任。
四、创新举措、治理污染,变废为宝“换蓝天”
梨树是产粮大县,多年来农民习惯将秸秆一烧了之,给大气造成一定程度污染。近年来,通过耕作制度改革等一系列大气治理举措,至2021年全年空气指数为优良的天数占比已达84.4%。一是秸秆肥料化。近年来,由梨树县农业技术推广站牵头,建立了“玉米秸秆全覆盖免少耕栽培”——梨树模式试验示范基地。截至目前,全县推广总面积达200万亩,按每公顷10吨秸秆计算,全年还田秸秆130万吨、占比秸秆总量近半。结果表明,采用这一技术综合利用玉米秸秆,实现玉米秸秆全部还田,方法最直接、操作最简便、效果最明显、成本最低廉,得到了农业专家、推广部门及广大农民的充分认可,大大提升了玉米秸秆综合利用率。二是秸秆饲料化。主要包括青(黄)贮、氨化、微贮、压块、揉搓丝化等处理方式,把秸秆转化为优质饲料,并将牛、马、羊等大牲畜的粪便还田,即过腹还田。梨树现有基础母牛7.4万头,出栏牛18万头,总计25.4万头,每头牛每年消耗秸秆3吨,总计76.2万吨,占全县秸秆总量的36.2%;基础母羊9.6万只,出栏14.3万只,总计24万只,每头羊每年消耗秸秆0.3吨,总计7.2万吨,占全县秸秆总量的3.4%。三是秸秆能源化。将秸秆用作食用菌菌袋、育苗和花木基质、草坪基料等。梨树县小城子镇、榆树台镇和泉眼岭乡年产白灵菇、黑木耳等530吨,消耗秸秆4800吨,占全县秸秆总量的0.23%。同时,将秸秆加工成圆柱形或颗粒状生物质燃料,供新型炉具、灶台、锅炉等做烧柴。
责任编辑/李 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