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峰的初心

2022-02-13蔡妍

金山 2022年1期
关键词:扬中报告文学高峰

蔡妍

在扬中岛城,有这样一名共产党员,他叫郭克生,一生心系人民,公而忘私,虽是上世纪80年代全国劳动模范,却默默无闻。直到他病逝后,他的故事却广为流传,成为扬中人民心中的英雄,群众自发为他建了纪念馆,国家民政部部长亲题馆名。

这是近日,江苏人民出版社隆重推出的,知名报告文学作家张茂龙历时两年采写的长篇报告文学《永远的初心——一个共产党人的灵魂能走多远》,这部长篇报告文学被江苏省作家协会列为“重大题材”。

本人有幸较早跟随老师走进联合村,聆听了很多受访者的真情讲述,也多次为郭克生的故事而感动落泪,但我今天要讲述的却是《永远的初心》出版背后的故事。

其实,之所以有荡气回肠、催人泪下的《永远的初心》的问世,与一位扬中联合村的乡贤有关,他叫高峰,一名资深的图书发行人。在图书出版发行行业30多年的工作中,高峰勤勤恳恳,认认真真,创造过许多发行行业传奇,他参与营销策划、出版相关图书100余种,发行数千万册,发行额达数亿元。

高峰从小随父母从镇江下放到扬中联合村,高中毕业顶职进了扬中县新华书店,后被调进省城新华书店工作,后来从省店下海成为一家大型文化产业公司的高层。高峰尽管没有在联合村种过地,但他对家乡的爱很炽热。

高峰与郭克生没有深交,当年郭克生带领联合人战天斗地的时候,高峰还只是个毛头小伙子,但郭克生一心一意为联合人能过上幸福生活,带头苦干,呕心沥血,鞠躬尽瘁的故事,在高峰心中留下深刻的记忆。

2018年2月23日,联合村的老支书郭克生走了。让高峰内心震撼的是,这名普通的共产党人活着的时候,人们尽管也敬重他,但毕竟与大家朝夕相处,人们并没感觉出什么。而他病逝后,乡亲们知道他永远地走了,再也见不到了,内心对老支书的感激与爱戴一下迸发出来,悲痛欲绝的群众自发为他守灵,为他送行,扬中各界敬献的花圈排了上百米。送走老支书后,75岁的村民朱弯刀熬了几个通宵,连写带画地整理了7页纸的郭克生事迹材料,骑着三轮车,顶着凛冽的寒风,辗转到扬中城找媒体进行宣传。他对记者说:“焦裕禄怎么好,我没见过,但郭克生就是我们身边的焦裕禄。”

这一切使高峰深受触动。高峰也是一名有着近40年党龄的老党员,他认为郭克生不忘中国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谋幸福的初心,以一生的无私奉献,实践了自己入党时的誓言,受到人民群众爱戴,这样的共产党人灵魂不死。高峰虽然不是作家,但作为资深的图书发行人,他觉得郭克生是共产党人的优秀代表,他的故事值得记述,精神值得颂扬。于是,他下决心要请优秀的报告文学作家为郭克生这样的共产党人立传。他的这一想法得到了好友、扬中市委宣传部原副部长郭廉俊和联合村党委书记陆建军的一致赞同。同为联合村乡贤的郭廉俊高中毕业回村当过记工员,亲眼目睹过郭克生为改变联合村贫穷面貌,与群众打成一片,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宁愿自家人吃糠咽菜,却把自家的几斤米送给困难户。联合村后生陆建军认为,郭克生精神是联合村的财富,应当世代铭记、传承。这使高峰倍感自己的责任神圣。

高峰做图书发行工作多年,有很多作家朋友,但对请什么样的作家来写,很是慎重。一个偶然的机会,高峰见到了作家张茂龙,一下就认定张茂龙是写郭克生最佳的作家人选。他知道军人出身的张茂龙一身正气,一直从事报告文学创作,许多作品都讴歌了时代的主旋律。他采写的《好人周光裕》,将底层一个小人物高尚的道德情操完美呈现,周光裕成为中国首批中国好人、道德模范,而“好人精神”也成为新时代中国的精神坐标。

撰写过很多典型人物传记的张茂龙当时已安排了一个长篇创作计划。当高峰向他讲述75岁的村民朱弯刀骑着三轮车在扬中城寻找媒体宣传郭克生的故事后,他深受触动。什么样的共产党人能够感天动地,让群众如此爱戴他,在他死后还自发地找媒体宣传他呢?在高峰的真诚邀请下,张茂龙跟着他来到了扬中联合村。

在联合村,高峰让张茂龙见到了那位一说起郭克生的故事就老泪纵横的朱弯刀,见到了王国茂、王明才等当年与郭克生搭班子相濡以沫的战友,见到了郭克生的老领导陆朝银、何光明、郭太康等,也见到了扬中及新坝镇的现任领导。扬中市纪委老领导何光明一句“其他人我不敢说,郭克生这个干部,怎么宣传都不过分”的话令作家十分动容。张茂龙决定暂时放下其他创作计划,当即采写郭克生。

从2019年冬到2021年5月,高峰带着张茂龙先后十余次来到联合村,走进田间地头、工厂企业和家家户户,访问了百余人。如果说,在《永远的初心》的创作中,作家是在一线,而在背后默默奉献的就是高峰,他承担了作家向导、翻译(扬中方言)、摄影、资料收集等大量工作。为了不给村里增加麻烦,高峰几乎每次都亲自负责接送作家往返于南京扬中两地。

作家对郭克生一生最为关注的是,联合村本是扬中市最大最貧穷的村之一,为什么他能够让联合人在大家还半饥半饱的时候,已丰衣足食,在扬中最早实现农业机械化,特别是在有些地区把那个年代长期贫穷落后,百姓吃不饱肚子,怪罪于“政治挂帅”的极左路线干扰时,联合村却似乎并没受到干扰,大力发展生产,农业、副业、工业齐头并进。同是党的一元化领导,同在一片蓝天下,为什么联合村能做到而其他地方没做到?

为了让作家深入了解联合村的沧桑巨变,高峰带着作家走遍了28个村民小组,挨门逐户走访了当年跟着郭克生艰苦创业的大队、生产队干部、老党员和众多群众。郭克生当年的两位入党介绍人已病逝多年,高峰为作家找到了他们的亲属,甚至找到了已是大学教授的当年回乡知青,掌握了大量郭克生全心全意为联合百姓过上幸福生活的鲜活素材。

郭克生在改变了联合村贫穷面貌,使联合人过上小康生活后,于上世纪90年代初调往镇里和市里工作。岗位变了,职位变了,郭克生却不唯上,只唯实,一心为民的初心不变,两大纸箱奖状、荣誉证书就是他的政绩。然而,郭克生去世时已退休近十年,要了解他的过去,并非易事。即便如此,高峰还是通过各种途径,让作家采访到了郭克生生前的很多老领导、老同事、老部下,了解到他做镇主管乡村企业的党委副书记时,乡镇企业红红火火;当市委纪委副书记时,铁面无私;任市水利局副局长时,为打击非法采砂,一年下江巡查近百天。特别是做了20年县级市正局级领导干部的他,两袖清风,甘愿清贫,甚至将本该分到的新房子让给了普通员工,自己没有工作的儿媳却一年四季租住在仅10平方米的铁皮房内,靠做面条营生,一做就做了8年。

面对百余名讲述者的深情回忆,含泪讲述,作家的眼睛一次又一次湿润。作家终于明白,郭克生之所以深受人民群众爱戴,是因为他这一生无论身处什么年代,身居什么岗位,在不在位,始终坚信一心为人民谋福利,才是共产党人的初心和毕生追求。

作家后来在创作心得中谈到,他被很多先进典型的故事感动过,但是,郭克生这样一位普通共产党员的普通故事这样激荡人心,催人泪下,还是头一次遇到。“仰天无愧、俯地无悔”,作家用这8个字概括了郭克生的一生。

作家饱含热泪和真情,一气呵成,创作了35万字的长篇报告文学《永远的初心——一个共产党人的灵魂能走多远》。

作家没有忘记高峰的奉献,他说:“没有高峰的配合协助,就没有这部书的推出,郭克生许多感人肺腑的故事就限于在扬中,也许很快就被岁月遗忘,我们的党就少了一位光彩照人的优秀典范。”

在《永远的初心》创作的同时,高峰请张茂龙为郭克生事迹陈列馆撰写了展陈脚本,并带着村委会负责人考察南京的一些纪念馆,为陈列馆整体设计和图片资料征集奔波。原本负责郭克生事迹陈列馆的设计公司,设计费要价需20万元,在高峰的努力下,最终只收了两万多元,仅此一项就节约了17万多元。高峰还利用自己的人脉关系,帮助纪念馆免费征集了许多珍贵的历史图片资料。

眼下《永远的初心》正在热销,郭克生事迹陈列馆也开馆在即,高峰依然没闲着,他将近两年来采访到的百余讲述人的图片整理成册,他说:“百余不同身份的扬中人讲述的他们所了解的郭克生故事,完美地勾画出了一个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幸福的真正共产党人的形象,这也是郭克生事迹陈列馆一件很有说服力的展品。”

近两年,高峰为了宣传郭克生付出了大量的精力和财力,有人问他图个什么?他说:“不为别的,就为了证明我们的党初心伟大,今天的一切是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带领人民群众奋斗而来。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们的党、我们的时代需要郭克生这样的榜样。如果说,我为宣传郭克生做了些什么,那本也是我的初心,因为我也是一名共产党员!”

猜你喜欢

扬中报告文学高峰
凝聚青春力量 助力扬中发展
充实中国报告文学的理论一翼
病毒病将迎“小高峰”全方位布控巧应对
“东方明珠”与“江中明珠”间的浓情厚意——记香港扬中同乡会
石庆云
中国青年报告文学作家创作会举行
阵痛与激情:1979—1989年的灾难报告文学
扬中市委副书记唐崇林视察市档案局
雨天早高峰,自在从容时。
浅析如何写好报告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