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校文化应实现由“有”而“优”

2022-02-13叶存洪

江西教育A 2022年1期
关键词:田园师生校园

叶存洪

当今校长们关注比较多的一个话题就是学校文化建设,可为什么要建设学校文化?建设什么样的学校文化?怎么建设这种文化?我们在实践探索中不同程度地出现了一些困惑和迷茫,有学者将这种问题概括为12个“多”与“少”:同质的文化多,有个性的文化少;静态的文化多,动态的文化少;可看的文化多,可用的文化少;有文字的文化多,有故事的文化少;成人文化多,学生文化少;告知性文化多,体验性文化少;人造文化多,自然文化少;有意义的文化多,有意思的文化少;成才的文化多,成长的文化少;舶来文化多,土著文化少;预设的文化多,生成的文化少。应该说,这个概括总体上是客观的、准确的。那么,学校文化建设过程需要注意些什么问题呢?如何建设有品质的学校文化呢?

一、避免文化分裂

学校文化不是用来装点门面的,不能将其窄化为景观文化、墙面文化,而要落实落细到师生的日常言行举止之中,甚至成为骨子里的东西,这样的文化才是真实的有生命力的。如果墙上贴满了《弟子规》及传统文化的各种名言警句,而学生见到教师不打招呼甚至绕道走,淡漠如路人,教师面对学生问好不怎么回礼;校园四处张贴着“以人为本”“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等口号,而实际上教师对所谓“差生”甚至“中等生”故意无视,甚至讥笑讽刺挖苦,那么,我们可以说,这种所谓的文化其实是为了装点门面,是做给外人看的,与通常说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无异。

二、文化繁简有度

经常看到两个类型的校园:一是四壁皆空,校园里几乎看不到什么文化印记(非“文化无痕”之意),你说它是厂房或行政办公楼也可以;另一种情况是,墙面上张贴着各种标语口号,横的竖的,连教室的横梁都不放过。还有楼梯上,每个台阶一句名言,甚至连上一层楼梯的背面也写满了各种励志口号。可谓“抬头看天满天口号,低头看地一地标语”。其实,学校文化景观和文化符号并非越多越好,景观堆砌太多,容易让人迷失在“视觉”环境中,应追求简与丰的辩证统一。简指向表现形式,丰指向文化取向,至简而后至丰,校园才能表现出强大的文化张力。有些时候,适当“留白”也是一种文化。什么都说满了,说过了,没有思考的空间,就像一杯白开水,寡淡无味。

三、文化的实质是人化

好的学校文化里,人永远在中央,从人出发再回到人那里去;好的学校文化里,校园里的每一道景观都写满了对师生的尊重。现实中,我们经常能看到这种情况:校园面积本来就不大,学生数百甚至数千,“人口密度”很大,活动空间很小。这里铺块草坪,插上一块提示牌“小草也有生命,请勿入内”;那里弄个楼台亭阁、小桥流水,插上一块警示牌“危险,请勿入内”。教学楼之间的小院子,本来是学生课间活动的好去处,但为了美观,种满花、草、树,摆满雕塑、刻石、铜像,那么,我们想问的是“人去哪”?校园固然要讲“好看”,但不能只是为了“好看”而让学生课间也缩在教室或挤在狭窄的走廊上“看风景”。学校的领导不应只在远离教学楼的行政楼办公,而应该“靠前指挥”,走近教师和学生,让师生经常“被看见”。

四、文化要有靈魂

通常说文化包括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等。一些学校往往只重视外显的物质文化,忽视了精神文化等深层次的东西。应该说,标语口号、假山草坪等都只是文化的外壳,如果一所学校没有明确而有力的核心价值,这些“外壳”文化便是一堆没有灵魂的“符号”而已。所以,在构建学校文化时,首先要在精神文化方面下功夫,想清楚三个问题:一是使命。所谓使命,就是以简明扼要、直截了当的方式阐明组织的价值——我们一帮人聚在一起要干一件什么样的事情?这件事情有什么意义?比如张伯苓先生在敬业中学堂(南开中学的前身),界定的学校使命是培养爱国、爱群之功德,服务社会之能力;北京十一学校的使命是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二是愿景,理想的教育该是什么样子?学校的明天该是一幅怎样的图景?三是核心价值,师生员工共同遵守的原则、规范和价值观。不要以为这些东西抽象、虚幻、看不见,它们虽无形却有力,是文化中最具灵魂的部分。

五、凝练文化主题

学校文化应该有一个主题,就是逻辑起点,而且这个逻辑起点应该具有唯一性,即学校文化概念与其分解变量、办学理念体系和实践体系的表述只有一个逻辑起点,这个起点就是概括学校特征的学校文化概念或称学校文化标签。这好比珍珠与红线的关系,一些学校做了很多工作,富有成效,像一颗颗珍珠,在阳光的映射下晶莹剔透,着实漂亮,但是,如果没有一根红线把这些珍珠串起来,它们就成不了项链,就无法成为饰品、艺术品。这恐怕就是一些学校没能将好的东西积淀为办学传统的一个重要原因。走进一些校园,我们看到有各种文化符号、元素,单个地看,做得都不错,但用联系的眼光看,就发现这些符号、元素之间其实并无关联,所谓教育理念、办学定位、育人目标找不到规律,东一榔头西一棒,给人以杂乱无章的感觉。

六、文化建设要因地制宜因陋就简

谈起学校文化建设,就不能不说到资金投入。但对于一些地区特别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单靠本来标准就不高的生均公用经费是很难做事的。当然,有经费保障更好做,可以做得更好,但没钱也有没钱的做法。我们可以发动师生,调动师生的积极性、创造性,就地取材,既节省也更具价值。比如,山东省郓城县侯咽集镇中心学校“泥巴校长”杨其山,从乡村实际出发,从学生发展需要出发,以田园课程激活乡村教育的一池春水。他利用乡土文化资源和田园资源开发田园课程,丰富课堂教学,拓宽育人渠道,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他的校园极具田园味,把石碾、石磨、辘轳、古井、中华粮仓、黄河水车搬进校园,建起乡村记忆馆、乡村葫芦馆、乡村泥巴馆。学校没有把土地全部硬化成水泥地面或柏油地面,而是把小学数学里的所有图形都呈现在校园内,成为学生观察学习的乐园。墙壁文化呈现的是学生上田园课和劳动的场景,学生在这里可以看到属于自己的骄傲。学校通过环境的营造,让田园式校园成为师生的精神家园。

(作者系南昌师范学院江西教育评估院院长、教授)

猜你喜欢

田园师生校园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为“田园CEO”成长添把火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田园乐趣多
田园美景
麻辣师生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
成功的师生沟通须做到“三要”
田园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