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G无缝钢管开裂原因

2022-02-12杨文静

理化检验(物理分册) 2022年12期
关键词:无缝钢管谱分析管段

杨文静

[1.安工腐蚀检测实验室科技(无锡)有限公司, 无锡 214028;2.首钢技术研究院, 北京 100041;3.北京科技大学 国家材料服役安全科学中心,北京 100083]

20G无缝钢管属于高压锅炉管,是一种具有中空截面、周边没有接缝的长条钢材,在锅炉管道、输油管道、天然气管道、煤气管道等方面广泛应用[1-5]。20G无缝钢管常期处于高压、高温的环境,在高温烟气和水蒸气的作用下,钢管会发生氧化和腐蚀等损伤,因此对钢管的持久强度、抗氧化腐蚀及组织稳定性有较高的要求[6]。在不同温度及介质的情况下,钢管容易发生脱碳,使钢管壁上受到不同程度的腐蚀,从而缩短管道的使用寿命。有研究发现:20G无缝钢管的开裂不是材料造成的,而是水质较差导致的[7]。除此之外,热应力也会加剧钢管材料的局部损伤,导致爆管[8]。

管道在服役4 a后发生开裂,该管段的服役环境为:内部介质为除盐水,温度约为200 ℃,压力约为5 MPa;外部介质为烟气,温度约为300 ℃,且常年恒定。笔者采用一系列理化检验方法对其开裂原因进行分析,以防止该类事故再次发生。

1 理化检验

1.1 宏观观察

送检20G无缝钢管的外径为25 mm,原壁厚为5 mm,共3段。1号管段内、外壁均腐蚀严重,已出现变薄和开裂现象(见图1);2号管段内壁腐蚀严重,外壁腐蚀稍轻(见图2);3号管段为未服役管段(见图3)。

图1 1号管段宏观形貌

图2 2号管段宏观形貌

图3 3号管段宏观形貌

1.2 化学成分分析

根据GB/T 4336—2016 《碳素钢和中低合金钢 多元素含量的测定 火花放电原子发射光谱法(常规法)》对钢管进行化学成分分析,在温度为26 ℃,湿度为35%的环境下检测。3个管段的化学成分分析结果如表1所示,由表1可以看出,送检钢管的化学成分符合GB/T 5310—2017 《高压锅炉用无缝钢管》的要求。

表1 3个管段的化学成分分析结果 %

根据GB 6920—1986 《水质 PH值的测定 玻璃电极法》和GB/T 15453—2018 《工业循环冷却水和锅炉用水中氯离子的测定》对内部介质水样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在温度为20 ℃,湿度为30%的环境下进行检测。内部介质水样的pH为6.76,Cl-的密度小于3 mg/L,结果均符合技术要求。

1.3 硬度测试

根据GB/T 231.1—2018 《金属材料 布氏硬度试验 第1部分:试验方法》对钢管进行硬度测试。受形状和尺寸的限制,仅能从管体截面进行硬度测试,虽然测试尺寸略微偏小,但根据经验,硬度结果在不作为关键性判据的情况下,仍可作为参考。测试结果如表2所示,由表2可以看出,钢管的布氏硬度比GB/T 5310—2017标准的要求高。

表2 3个管段的布氏硬度测试结果 HBW

1.4 金相检验

对1号管段的开裂部位进行金相检验,微观形貌如图4,5所示。由图4,5可以看出:1号管段开裂部位明显变薄,最薄处只有0.15 mm,而管段原壁厚为5 mm,可见钢管在开裂之前已经在内部水的压力下不断被拉伸并减薄,且管段内侧较外侧腐蚀更严重。内表面腐蚀区域覆盖着厚度约为0.15 mm的氧化铁皮和腐蚀产物。推测管断的开裂过程是内表面最先开始受力,然后逐渐被拉伸减薄。

图4 1号管段开裂部位微观形貌(腐蚀前)

图5 1号管段开裂部位微观形貌(腐蚀后)

对2号和3号管段进行金相检验,结果如图6~8所示。可以看出,20G钢的基体组织为铁素体和珠光体,在1号、2号、3号管段的内表面均有明显的脱碳现象。服役后的管段脱碳层深度较深,且完全脱碳,脱碳处组织为单一的铁素体,并伴随着晶粒长大,脱碳层深度约为177 μm;3号管段内表面也存在脱碳,脱碳层深度约为123 μm;3个管段的外表面也存在脱碳,相比内表面,脱碳深度较浅,脱碳层深度约为68 μm。由此可知,管段在未服役之前存在脱碳现象。脱碳能显著降低材料的硬度、强度、耐腐蚀、耐热等性能。同时经测量,管段基体铁素体晶粒度为8.5级,开裂处1号管段脱碳区域的粗大铁素体晶粒度为5.5级。 管段的夹杂物不严重,主要为A类细系1级,D类细系1级(见图9)。氧化物质点的微观形貌如图10所示。

图6 2号管段漏洞部位显微组织形貌

图7 3号未服役管段的显微组织形貌(内壁)

图8 3号未服役管段的显微组织形貌(外壁)

图9 夹杂物微观形貌

图10 氧化物质点的微观形貌

1.5 扫描电镜和能谱分析

对氧化物质点处进行扫描电镜(SEM)和能谱分析,结果如图11和表3所示。

表3 氧化物质点处的能谱分析结果 %

图11 氧化物质点处的能谱分析位置

1号开裂管段内表面已经发生氧化,并存在微裂纹,裂纹周围有很多高温氧化物质点。氧化物质点沿晶界分布,使材料晶界弱化,降低了材料的力学性能及抗腐蚀性能,高温质点是空气或钢中的氧元素与钢中强氧化性的硅元素、锰元素结合,形成富集硅元素、锰元素的氧化物颗粒。点状氧化物的形成需要更高的温度和更长的时间,温度要达到950~1 200 ℃,时间至少大于0.5 h。据此推测,内表面有高温质点的微裂纹可能是材料原来就有的。

服役管段内表面的SEM形貌如图12,13所示,可以看出,在腐蚀坑的尾部已萌生出微小裂纹,裂纹沿晶扩展。

图12 服役管段内表面的SEM形貌

对服役管段表面的腐蚀产物进行扫描电镜及能谱分析,结果如图13和表4所示,可知由于内表面脱碳严重,其抗腐蚀能力大大降低,金属发生腐蚀后,与水中的氧、钙、钠、镁元素等结合,形成了腐蚀产物。

图13 腐蚀产物能谱分析位置

表4 腐蚀产物的能谱分析结果 %

2 综合分析和结论

该服役管段的化学成分分析结果符合要求,其基体组织正常,表面硬度稍高,但并不会影响管段的使用。钢管开裂的主要原因为管段内表面存在严重脱碳,导致其硬度、强度、耐腐蚀、耐热能力显著降低,再加上管段内表面有高温氧化物质点,使钢管在一定水压环境的使用过程中,受力超过其本身强度极限,使管壁不断变薄并开裂。

20G无缝钢管内表面的脱碳比外表面严重,这主要与钢管的穿孔和连轧工艺有关。主要原因有:穿孔速度不当造成内壁温度过高;内壁除氧化剂的质量不佳;终轧温度偏高,内壁温度比外壁高。其服役温度为200~300 ℃,在正常使用过程中不会发生脱碳。

GB/T 5310—2017规定:外壁全脱碳小于0.2 mm,内壁全脱碳小于0.3 mm,两者之和小于0.4 mm。未使用的3号管满足该项要求,而1,2号管段在发生严重腐蚀减薄后,仍有非常严重的脱碳情况发生,显然不满足此项要求。

建议相关使用方在采购及使用20G无缝钢管时,要求供货方严格质检,且按照不能低于GB/T 5310—2017标准的要求供货,如使用条件特别苛刻,可适当严格要求表面脱碳层指标。

猜你喜欢

无缝钢管谱分析管段
高温气冷堆核电站蒸汽发生器可拆管段拆装系统研究
纳谱分析技术(苏州)有限公司
管段沿线流量简化前后水头和流行时间差异性分析
智能化冷轧无缝钢管生产工厂体系架构设计
GB/T 50398—2018无缝钢管工程设计标准
名称:铝塑袋装材料的分离系统及方法
Cr12MoV冷作模具钢渗铬层界面能谱分析
电站配管设计中的旋转角度分析及计算
沉香GC-MS指纹图谱分析
超超临界火电机组用S31042不锈无缝钢管的研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