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飞地”音乐与“汉口西人业余剧社”
——汉口租界戏剧演出中的外侨音乐生活

2022-02-12马成城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2022年3期
关键词:外侨剧社飞地

马成城

前言

长江与汉江水的奔涌交汇形成了武汉三镇合一而又隔江相望的城市格局,三镇之一的汉口——这座曾被誉为“东方芝加哥”的城市,在中国近代历史上更有着“驾乎津门,直追沪上”的繁荣景象。走在今日的沿江大道,江汉关大楼的钟声伴随着夜幕的降临缓缓敲响,那些坐落在汉口街区的西式建筑跨越了世纪的长河,却依然承载着这座城市昔日的屈辱与辉煌。这里曾经是汉口西方人的租界,这里也曾是传统音乐“汉剧”“楚剧”的舞台,这里更成为中国抗战歌咏运动的发源地,同时,它也是西方音乐最早进入中部城市的窗口。

1858 年,中英签订《天津条约》,规定增开汉口、九江等十处为通商口岸。1861 年,英国驻上海领事署公布“汉口、九江辟为商埠,设置领事”①《汉口租界志》编纂委员会:《汉口租界志》,武汉:武汉出版社2003 年版,第2 页。,由此,汉口正式开埠通商。1895 年之前汉口仅有英租界,早期来到汉口的外国人也大多居住在英租界里。所以,英国人的生活方式、文化娱乐也自然而然地融入于汉口,演剧活动便是他们生活中一种重要的娱乐形式。成立于1870 年的“汉口西人业余剧社”(Hankow Amateur Dramatic Corps/ Club),是汉口租界内最早的文化团体之一,常被简称为“Hankow A.D.C.”。当时的香港、上海和天津租界内也有同样名称的演剧团体,学界曾将“Shanghai Amateur Dramatic Corps/ Club”译为“上海爱美剧社”②“上海爱美剧社”成立于1866 年,由英国侨民自行组织的“浪子”“好汉”两个业余剧团合并而成。,也称“大英剧社”。这种演剧活动由业余演员和歌手进行表演,是一种集音乐、舞蹈、杂耍、念白于一体的综合艺术形式,③宫宏宇:《海上乐事:上海开埠后西洋乐人、乐事考(1843—1910)》,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19 年版,第42 页。可以上演戏剧、轻歌剧、哑剧或其他艺术体裁,其目的多为社交活动提供便利,使社区受益或助益慈善事业。在汉口西方人的戏剧演出中,音乐一直是必不可少的内容,因此,在伴随着演剧活动而产生的汉口“飞地”音乐中,汉口西人业余剧社在其中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

一、诞生于“娱乐需求”中的“Hankow A.D.C.”

汉口租界内早期的音乐活动始于外侨业余音乐家的踊跃参与和社区侨民的娱乐需求。1869 年,汉口英租界社区内举办了一场音乐会,④“Notices”,The Shanghai Evening Courier,Feb.8,1869,p.438.业余音乐家们上演了格利合唱(Glee⑤“Glee”一词最早出现在17 世纪后期的歌曲集中,是一种用于声乐合奏的短歌,通常用乐器伴奏。18 世纪中期,“Glee”才发展成为一种规模宏大、内容完整的无器乐伴奏的合唱形式,1750 年左右至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兴盛于英国。约1920 年,一种新型的英国合唱“English Partsong”出现,“Glee”逐渐退出舞台。Lawrence J.Fried:“Glee”,in Grove music online-The New Grove Dictionary of Music and Musicians,https://www.oxfordmusiconline.com/grovemusic/view/10.1093/gmo/9781561592630.article.A2256658.Accessed: 2021-12-22.)和器乐表演。1871 年刊载于《北华捷报及最高法庭与领事馆公报》⑥英国商人亨利·奚安门(Henry Shearman,1813—1856)于1850 年在上海英租界创办《北华捷报》(The North-China Herald),1864 年该报由字林洋行接管,将其作为《字林西报》(The North-China Daily News)的副刊继续发行。1867 年,《北华捷报》增加商业信息,名为《北华捷报与市场报道》(The North-China Herald and Market Report);1869 年,《北华捷报》发行增刊《最高法庭与领事公报》(Supreme Court and Consular Gazette)。1870 年,两报合并为《北华捷报及最高法庭与领事馆公报》(The North-China Herald and Supreme Court &Consular Gazette),报刊的读者对象以外埠及英国国内读者为主,在国内外均设有通讯员和通讯记者,1941 年12 月停刊。的一篇文章中描述了汉口外侨对举办音乐活动的期盼与渴望。⑦“Hankow”,The North-China Herald and Supreme Court &Consular Gazette (No.238),Nov.22,1871,p.898.然而,早期汉口租界内独立举办的音乐会较少,外侨的音乐娱乐多数伴随着戏剧演出活动而进行。学界常把《伦敦新闻画报》⑧《伦敦新闻画报》(The Illustrated London News),由英国人赫伯特·英格拉姆(Herbert Ingram,1811—1860)与马克·雷蒙(Mark Lemon,1809—1870)共同创办于1842 年,是世界上第一份以图画内容为主体的报刊。记者威廉·辛普森(William Simpson,1823—1899)于1872 年来华时所绘的一幅画,即汉口外侨在喜庆剧院(Gaiety Theatre)的戏剧演出看作是汉口最早的演剧活动。其实早在汉口西人业余剧社成立之前,租界内已有临时组成的业余团体进行戏剧表演。汉口最早的戏剧演出可以追溯到1869 年海关西人业余剧社(The Customs’ Amateur Dramatic Corps)在奥林匹克剧院(The Olympic Theatre)举行的演出活动。⑨“News of the week”,The North-China Herald and Market Report (No.113),Feb.27,1869,p.84.当晚上演了一部闹剧(Farce)《淘汰出局》(Bowled Out),这场演出吸引了大量汉口租界的社区精英前去观看,他们对演员们的表演才能给予了很大地赞赏,剧场的布景和音乐的安排也令观众们十分满意。

随着租界内西方人对娱乐的迫切需求,由业余爱好者们组成的汉口西人业余剧社于1870年正式成立,是年1 月26 日在奥林匹克剧院举行首场公演,⑩“The Hankow A.D.C.”,The North-China Daily News, Feb.2,1870,p.6991.上演剧目是英国作曲家亚瑟·沙利文⑪亚瑟·沙利文,英国作曲家、指挥家,创作了多种音乐体裁的作品,其中以轻歌剧创作最负盛名。Arthur Jacobs:“Sullivan,Sir Arthur”,in Grove music online-The New Grove Dictionary of Music and Musicians,https://www.oxford musiconline.com/grovemusic/view/10.1093/gmo/9781561592630.article.27100.Accessed: 2022-3-22.(Arthur Sullivan,1842—1900)的独幕轻歌剧《考克斯与博克斯》(Cox and Box⑫原作名称为“Box and Cox”,改编后的轻歌剧名称调整为“Cox and Box”。参见[英]迈克尔·肯尼迪、乔伊斯·布尔恩编:《牛津简明音乐词典》(第四版),唐其竞等译,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 年版,第263 页。)。这部作品创作于1866 年,由戏剧家伯南德根据莫顿的笑剧《博克斯与考克斯》(Box and Cox)撰写脚本,1867 年上演于伦敦。这部轻歌剧作品在伦敦上演后的第三年便出现在汉口的舞台,尽管这些演员是以业余爱好者的身份进行演绎,但对当时的汉口来说已属非常难得。当晚的观众对演员们的演唱给予了高度评价,作品的“终曲”部分还被要求加演。关于当天演出情况的报道特别描述了演出中钢琴伴奏者的演奏水平,认为这位才华横溢的表演者用精湛的技巧完美地配合了歌手们的演唱。很显然,西人业余剧社的首次公演为汉口社区的侨民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欢乐气氛,汉口租界内的音乐活动也因为这些业余爱好者的活跃而开始变得丰富起来。1875年1 月,《考克斯与博克斯》再次被搬上汉口的舞台,⑬“Hankow”,The North-China Herald and Supreme Court &Consular Gazette (No.421),Jun.5,1875,p.560.五年后的表演无论是声乐演唱还是器乐演奏都更加成熟,其中的热门歌曲在观众们的“Encore”声中大获成功。

自1870 年首场演出之后,汉口西人业余剧社开始形成固定的演出季,并成立了自己的委员会。演出季大约每年12 月份开始至次年3 月份结束,委员会会议在每一次戏剧季举办之前对该届演出季的管理问题、场地的布置、剧目的选择等内容进行讨论,通常每场演出至少会安排上演两部戏剧作品。1870 年12 月是汉口西人业余剧社首届演出季的首场演出,上演了莫里(W.H.Murray)的闹剧《棋逢对手》(Diamond cut Diamond)、布鲁(W.Brough)和哈利迪(A.Halliday)的滑稽戏《开玩笑》(Doing Banting)。⑭The North-China Daily News,Dec.20,1870,p.6.《伦敦新闻画报》以图画的方式记录了汉口喜庆剧院在1872 年戏剧季的演出情况(见图1⑮Willim Simpson:“Gaiety Theatre in Hankow”,The Illustrated London News (Volume 62),Apr.19,1873,p.368.),当晚上演了理查德·巴特勒(Richard Butler,1794—1858)的一幕喜剧《爱尔兰家庭教师》(The Irish Tutor)和威廉姆斯(T.J.Williams)的《清平世界》(Peace and Quiet)。《伦敦新闻画报》的记者这样描述当晚汉口喜庆剧院的戏剧演出:

图1 汉口喜庆剧院于1872 年举办戏剧季

在此地有一个很小的外国人社区,绝大部分都是英国人,也有少数其他国籍的人,然而他们刚刚创建的那个漂亮小剧院,以及组织的业余剧团,很值得一书。在这么一个偏僻的地方演出戏剧真称得上是一项健康有益的娱乐活动,而且还确实使相当一部分人兴奋了好长时间。因为当时必须要找到有艺术修养的人来制作剧中的布景……还需要有一个具备音乐才能的人来组织乐队,剧场也得有人去进行布置和装修……⑯沈弘编译:《遗失在西方的中国史——〈伦敦新闻画报〉记录的晚清(1842—1873)》,北京:北京时代华文书局2014年版,第597 页。

汉口喜庆剧院的这幅速写让我们对于当时演出的情况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它所表现的场景是当时正在上演的戏剧作品《爱尔兰家庭教师》中的角色特里·奥罗克(Terry O’Rourke)冒充自己的主人奥图尔博士(Dr.O’Toole)向众人解释他教学的方法。这一角色的扮演者系皇家海军“埃文号”炮舰的船员,剧目表上写的名字也是“埃文”,他和另外两位演员芬格先生(Mr.Grundel Finger)和苏先生(Mr.T.K.Soo)(其中已注明并非真实姓名)的表演都堪称上乘。这部戏剧中的乡村舞蹈成为当晚演出的热门节目,《北华捷报及最高法庭与领事馆公报》的报道曾描述剧团的演员大都是新面孔,只有名为芬格的男士是观众们所熟悉的演员,且演员表中还可以看到出现了好几位女性的名字。⑰“Summary News”,The North-China Herald and Supreme Court &Consular Gazette (No.293),Dec.12,1872,p.505.《伦敦新闻画报》的记者形容整个演出行云流水,颇为流畅和精彩,它看起来更像是一部连续上演了百夜的保留剧目,而非在中国内地临时排演的英国戏剧。

此后的演出中,剧团逐渐形成了自己固定的成员,同时也随着演出活动的逐渐丰富陆续有新人加入。在1872 年的戏剧季演出中,还需要特别强调的是新剧院——“喜庆剧院”的成立,关于当天的演出报道使用了相当篇幅来描述这座新建立的剧院,不仅对剧院的布景装潢进行了详细的描绘,还特别强调了“剧院虽小,但在声学性能方面非常好且不受任何气流的影响”⑱“Summary News”,The North-China Herald and Supreme Court &Consular Gazette (No.293),p.505.。其实早期汉口外侨戏剧演出的场所多为仓库临时改建,之后才逐渐建立起独立的剧院和俱乐部。即便如此,他们也会十分用心地把一个仓库的空角落用巧妙的手法变成十分逼真的剧场,舞台布景的装饰也毫不马虎。有时因为特殊需求,这些剧院还会临时恢复成仓库来使用,也会因为演出活动再进行舞台的临时搭建。1878 年,汉口俱乐部的剧院建成,名为比茹剧院(Bijou Theatre⑲“Hankow”,The North-China Herald and Supreme Court &Consular Gazette (No.559),Jan.31,1878,p.107.),该剧院由俱乐部之前的阅览室和会客厅合并改造而成,舞台和礼堂用各国国旗装饰得十分雅致。之后还出现了名为“汉口兰心”(Hankow Lyceum⑳“Hankow”,The North-China Herald and Supreme Court &Consular Gazette (No.659),Jan.15,1880,p.26.)的剧场,直至19 世纪末期,随着更为专业的演出剧场——维多利亚厅(Victoria Hall)在汉口俱乐部(Hankow Club)建成,外侨们的音乐活动包括汉口西人业余剧社等演出团体,才开始将维多利亚作为相对固定的演出场所。

二、西方音乐在汉口的“移植”

汉口外侨们的演剧活动多数都伴随着音乐而进行,西人业余剧社在演剧中所选剧目体裁也十分丰富,包括闹剧(Farce)、喜剧(Comedy)、滑稽剧(Burlesque)、轻歌剧(Operetta)、喜剧歌剧(Comic Opera)、音乐闹剧(Music Farce)、滑稽喜剧(Farcical Comedietta)等等。每场戏剧演出都会安排专门的主持人做开场白和剧目的介绍,剧团所选作品多为当时英国本土流行的剧目。这些戏剧的表演中大多都包含着丰富的音乐伴奏和唱段,在表演进行到高潮或是演出水准十分精彩的情况下,观众还会要求在演剧结束后进行一些热门音乐片段的加演。可以说,汉口西人业余剧社的演剧活动直接把这些英国本土流行的戏剧音乐“移植”到了汉口的舞台。

在1873 年的一场戏剧季表演中,一位名为埃德加·弗兰克林(Edgar Franklyn)的演员演唱了一首当时英国著名的流行歌曲《如果我停止爱》(If Ever I Cease to Love)(见图2㉑乐谱由“Connecticut College Greer Music Library”提供,系笔者于2022 年3 月28 日以电子邮件形式与该图书馆联系沟通后获得。)。㉒“Hankow”,The North-China Herald and Supreme Court &Consular Gazette (No.298),Jan.16,1873,p.46.该作品是英国维多利亚音乐厅(Victoria Concert Hall)的喜剧演员乔治·莱伯恩(George Leybourne,1842—1884)于1871 年创作的一首音乐厅歌曲(Music Hall Song)。早期版本的乐谱将这首曲子称为“喜剧歌曲”(Comedic Song),它以一种滑稽的合唱形式进行表演。英国戏剧演员莉迪亚·汤普森(Lydia Thompson,1838—1908)曾将这首歌曲加入到轻歌剧《蓝胡子》(Bluebeard)巡演中进行演唱。1872 年之后该作品在新奥尔良被称为“狂欢节之王”(King of Carnival)。在汉口当晚的演出中,除这首歌曲以外,演员们还以合唱的形式上演了许多欢快的英国民间歌曲。

图2 流行歌曲《如果我停止爱》书影及曲谱

另一部值得一提的是,1874 年1 月在汉口上演的戏剧作品《里昂夫人》(Lady of Lyons)。㉓“Hankow A.D.C.”,The North-China Herald and Supreme Court &Consular Gazette (No.351),Jan.22,1874,p.69.它是1838 年由英国作家爱德华·布尔沃·利顿(Edward Bulwer Lytton,1803—1873)创作的一部五幕浪漫情节剧。尽管这是一部19 世纪早期作品,却多次兴盛于19 世纪下半叶英国戏剧舞台。汉口西人业余剧社在这部作品的演绎中也加入了众多英国热门流行歌曲和民间歌曲。多数情况下,尽管节目单并没有注明这些歌曲的曲名,但依据演出报道中对作品的描述和观众的喜爱程度,可以推断出它们也正流行于英国本土。

除了戏剧作品本身附有的音乐情节,还有一种是在表演结束后观众意犹未尽而要求加演时所采用的艺术形式,这种艺术形式被称为“幕间余兴表演”(Divertissement㉔James R.Anthony,M.Elizabeth,C.Bartlet:“Divertissement”,in Grove music online-The New Grove Dictionary of Music and Musicians,https://www.oxfordmusiconline.com/grovemusic/view/10.1093/gmo/9781561592630.article.07865.Accessed:2022-3-22.)。该词源自法语“diversion”或“amusement”,与意大利术语“divertimento”有着相似的含义,它是一种由松散而相关联的舞蹈和歌曲组成的套曲形式,常常被添加到芭蕾舞中,以展示舞者的才能,也可以在歌剧中穿插或是在歌剧结束时进行表演。这种声乐、器乐以及舞蹈的集合,构成了更大型舞台作品的组成部分。汉口西人业余剧社在1874 年的一场表演中采用了这一表演形式。㉕“幕布像往常一样落下,演出即将结束……人们立刻尖叫起来,幕布再一次拉开。这一次,整个表演团队聚集在一个美丽的花园场景中,他们采用这种幕间表演形式,按照‘克里库’(Clicquot)的曲调上演了芭蕾舞套曲和歌曲连唱,所有人都加入到合唱中,舞台用红色和蓝色的火焰照亮……”。引文系笔者翻译,参见“The Hankow A.D.C.”,The North-China Herald and Supreme Court &Consular Gazette (No.351),p.69.

除了以上各类歌曲形式的演绎,对戏剧演出中的剧场音乐氛围产生重要作用的还有管弦乐队、钢琴伴奏以及合唱团。根据每一场演剧活动的报道,可以推测这些业余音乐团体是伴随着汉口西人业余剧社的演剧活动而成立的。管弦乐队(Amateur Orchestra)通常在戏剧表演开始之前、中场以及结束后进行演奏。在1874年的一场表演中,特别提到“我们那才华横溢的小管弦乐队演奏了一些非常美妙的音乐,今晚我们将免费观看一场声乐和器乐音乐会”㉖“Hankow”,The North-China Herald and Supreme Court &Consular Gazette (No.355),Feb.19,1874,p.155.。尽管我们不太清楚这些乐队演奏的规模和乐器的配置,但是我们能够在观众对音乐场景的反应中看到乐队在每场表演中举足轻重的地位。钢琴伴奏常用于歌剧作品的演唱部分,经常在演员表中出现的是一位名为杜德尔·萨赫·菲弗(Dudel Sach Pfeiffer)的男士,关于他的演奏水平,观众们认为“仅凭他的名字就足以保证这首曲子的演奏是一流的”㉗“Summary of News”,The North-China Herald and Supreme Court &Consular Gazette (No.566),Mar.21,1878,p.282.。演剧中的合唱团所采用的合唱形式为格利合唱,格利合唱借鉴了早期牧歌(Madrigal)的许多特点,将文本分成几个小的部分,并赋予每一部分不同的情感色彩。㉘Lawrence J.Fried:“Glee”,in Grove music online-The New Grove Dictionary of Music and Musicians.这种合唱形式在当时汉口外侨的音乐舞台上十分盛行,无疑也为西人业余剧社的表演带来了锦上添花的效果。

随着汉口外侨人口的不断增多,大约1880年开始,汉口西人业余剧社开始有俄罗斯成员加入,㉙“Hankow”,The North-China Herald and Supreme Court &Consular Gazette (No.659),p.26.1883 年剧团成立了新的委员会,㉚“Hankow”,The North-China Herald and Supreme Court &Consular Gazette (No.825),Apr.18,1883,p.428.在人员管理和作品的选择方面都有了更加成熟的经验。汉口西人业余剧社的俄罗斯成员曾试着上演俄罗斯喜剧,但由于大多数观众不懂俄语,演出效果不佳。生活在汉口的许多外侨并没有长期定居中国的打算,他们或因为工作或因为家庭而离开。尽管同时也有新的人员进来,囿于成员的不稳定性,自1885 年的告别晚宴之后,汉口西人业余剧社的演出季进入了长达十余年的沉寂。㉛“Hankow”,The North-China Herald and Supreme Court &Consular Gazette (No.946),Aug.28,1885,p.239.但这并不意味着这期间的音乐娱乐减少,各类舞会和音乐会逐渐丰富而不断在汉口的舞台上演。1895 年,汉口租界进入扩展期,俄、法、日租界的建立扩大了汉口租界的范围。此时期的汉口对外贸易远超当时的天津、广州,几乎与上海并驾齐驱,更多的外国商人来到这里,也意味着新时期的音乐娱乐已经到来。

三、新剧院与重新复苏的“Hankow A.D.C.”

1895 年之后,随着各类音乐会、舞会和外来音乐团体到访等活动的增多,汉口西人业余剧社已不再是外侨音乐舞台上的主角,但演剧活动依然在他们的娱乐生活中至关重要。1896年1 月24 日,沉寂十年的汉口西人业余剧社重新回到舞台。㉜“The Hankow A.D.C.”,The North-China Herald and Supreme Court &Consular Gazette (No.1487),Jan.31,1896,p.161.当晚的演出场地将一个仓库的一角临时搭建,上演的剧目是《一杯茶》(A Cup of Tea)和《亲爱的妈妈》(Dearest Mamma)。演出结束后,侨民们对建立一个适合戏剧和音乐表演的专业剧院提出了迫切需求,认为“在剧院的建设方面,汉口没有理由落后于世界”。他们希望通过演剧和音乐这样的娱乐方式来加强汉口侨民们的社交和凝聚力,对大多数居住在汉口的外侨来说,戏剧表演和音乐会是他们能够以低廉成本获取快乐的最佳生活方式。重新组成的汉口西人业余剧社成员主要为俄罗斯人,其委员会的设立和剧团的管理也由汉口的俄罗斯外侨负责。在该年的另一场演出中,继戏剧表演之后,剧团安排了一场完全原创的音乐会,这对当时的汉口来说是前所未有的,当中的歌曲借用了游吟诗人(Minstrels)的歌唱形式和风格,当晚的演出获得了很好的反响。这场演出的另一个目的是为剧团的延续发展招募基金,欣喜的是,当晚的社区居民以最慷慨的方式响应了委员会对资金的呼吁,为汉口西人业余剧社的持续演出提供了支柱。㉝“Hankow”,The North-China Herald and Supreme Court &Consular Gazette (No.1491),Feb.28,1896,p.316.

在1896 年西人业余剧社重返舞台的表演中,社区外侨居民“建立一所专业剧院”的愿望终于在1897 年成为现实。这一年的6 月20 日,汉口领事馆和英国商会举行会议,为庆祝英国女王维多利亚60 寿辰,耗资2.5 万英镑在汉口俱乐部馆内修建公共会堂,㉞《汉口租界志》编纂委员会:《汉口租界志》,第344 页。英国侨民们当天在圣约翰教堂举行了该会堂的奠基仪式,这就是后来的维多利亚厅。关于维多利亚厅的建设方案,会议当天提出“已选好一块合适的地块来建造一个开放的公共大厅,并以每年200 英镑的租金来延续21 年的租约,可在14 年期满时提前发出再延长7 年的通知,届时的租金再另外协定”㉟“The Hankow Landrenters’Meeting”,The North-China Herald and Supreme Court &Consular Gazette (No.1595),Feb.28,1898,p.331.。根据1898 年1 月31 日汉口领事馆年度大会的会议记录,维多利亚厅初期的建设花费了5739.50 英镑,这笔资金来自市政厅向香港上海汇丰银行(Hongkong and Shanghai Banking Corporation)的贷款。1899 年1 月维多利亚厅的资金账目中显示这一年已花费11561.81 英镑,而大楼的装修布置又额外花费了约2000 英镑。㊱“The Hankow Landrenters’Meeting”,The North-China Herald and Supreme Court &Consular Gazette (No.1595),p.331.建成后的维多利亚厅舞台布置美观,地板装潢别致,可供跳舞和演出。此后,汉口外侨的演剧活动、音乐会、舞会以及海外演出团体的巡回演出活动都开始搬上这座会堂的舞台。

重新复苏的汉口西人业余剧社除了本职工作“戏剧表演”外,还会上演一些包含器乐演奏、合唱、独唱、短剧为一体的综合性音乐形式,极具代表性的是游吟诗人表演㊲作为美国戏剧娱乐形式的游吟诗人表演,该表演形式流行于19 世纪初至20 世纪初的美国和英国,是一种建立在种族主义基础上的喜剧表演。(Minstrel Show)。在1912 年的一场演出中,大厅里座无虚席,演员们以合唱形式开始了表演。㊳“Hankow A.D.C.Gives Lively Minstrel Show”,Hankow Daily News,March 29,1912,p.6.幕布升起,首先介绍了本场演出的近20 位演员,可以看到这时的汉口西人业余剧社成员的规模已经扩大。担任首个节目的是西奥多先生(G.W.Theodor),他演唱的歌曲选自英国业余作曲家阿尔弗雷德·斯科特-盖蒂(Alfred Scott-Gatty)的作品集《种植园之歌》㊴《种植园之歌》创作于1893—1895 年,总共24 首歌曲,包括男中音独唱和混声合唱等形式,这些歌曲在当时的英国和美国大受欢迎。种植园音乐(Plantation music)是19 世纪美国黑人演唱的歌曲,反映当时美国种植园黑人的生活。参见王珉、周郁蓓编著:《多元音乐文化词语手册》,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10 年,第366 页。(Plantation Songs)中的《德奥勒班卓琴》(De Ole Banjo)(见图3㊵乐谱由“IMSLP/Petrucci Music Library”提供,系笔者于2022 年4 月20 日以电子邮件形式与该图书馆联系沟通后获得。)。种植园音乐伴随着劳动而产生,多采用重复性的节奏,后来随着种植园经济的发展,奴隶主常常组织聚会和庆祝活动,一些奴隶鼓手和乐器演奏者参与其中,庆祝活动的舞蹈和歌曲通常用小提琴、班卓琴来伴奏。这些具有典型非洲节奏的音乐,为之后蓝调的萌芽产生了重要影响。

图3 《种植园之歌》作品集书影及所收录的歌曲《德奥勒班卓琴》

一位名为哈勃(C.E.Harber)的演唱者带来了英国抒情歌曲《亲爱的祖国》(The Dear Homeland)(见图4㊶乐谱由“Calvin University Christian Classics Ethereal Library”提供,系笔者于2022 年4 月15 日以电子邮件形式与该图书馆联系沟通后获得。),这首歌曲是英国作曲家沃尔特·阿尔弗雷德·斯劳特(Walter Alfred Slaughter,1860—1908)创作早期的作品。

图4 英国抒情歌曲《亲爱的祖国》书影及曲谱

另一位表演者邦基先生(Mr.W.S.Bungey)演唱的《我的肯塔基故乡》(My Old Kentucky Home)是美国作曲家斯蒂芬·福斯特(Stephen Collins Foster,1826—1864)创作的一首美国民歌,至今仍为大家所熟知,邦基先生还在演唱中加入了踢踏舞表演。布兰德先生(Messrs.R.Bland)所演唱的《我的尼罗河城堡》(My Castle on the Nile)(见图5㊷乐谱来源:The New York Public Library-Digital Collections,https://digital collections.nypl.org/items/94b72606-5ab0-1205-e040-e00a1806094e.)是一首以埃及皇室为主题且带有异国情调音乐风格的作品,㊸Thomas L.Riis: The Music and Scripts of In Dahomey,American Music Publisher: A-R Editions,American Musicological Society,1996,pp.38-39.由美国作曲家约翰·罗莎蒙德·约翰逊(John Rosamond Johnson,1873—1954)创作。这场音乐会的下半场是两首由美国作曲家詹姆斯·布兰德(James A.Bland,1854—1911)创作的游吟诗人歌曲,一首名为《一个惊人的故事》(A Striking Story),另一首作品是《可怕的时刻》(A Terrible Time)。该场表演中的角色由哈伯先生(Mr.Harber)、伯特维尔先生(Mr.Burtwell)和盖格先生(Mr.Gegg)担任(可能并非真实姓名),另一位表演者韦伯斯特先生(Mr.J.Webster)担任班卓琴伴奏。该场表演的音乐总监是戈夫先生(Mr.H.Goffe),他也是汉口西人业余剧社复苏后能够持续在汉口舞台上占有一席之地的重要贡献者之一。

图5 歌曲《我的尼罗河城堡》曲谱

四、“Hankow A.D.C.”与对外音乐交流

1861 年汉口英租界建立之初,美商琼记洋行第一艘航行长江的轮船“火箭”号驶抵上海,随后首航沪汉线,这是第一艘到达汉口的商业性船只,也从此开启了上海与汉口之间的通商转运贸易。㊹《汉口租界志》编纂委员会:《汉口租界志》,第173 页。开埠后的汉口在全国各埠中拥有极其重要的转口贸易地位,各国洋行通过汉口大量采购华中及西南、西北的农副产品、工矿原料等,这些物品都需要先转运至上海再出口海外,而外国的工业品一般也需要通过上海转运至汉口,再从汉口销往中西部内地。因此,各大上海洋行都在汉口设有分行,汉口成为土货集中经上海出口或者洋货从上海进口再销往内地的重要转口贸易市场。

1881 年上海爱美剧社的一场演出报道提到当天的剧场“观众人数少的原因之一是上海租界社区的大部分居民通常在春季涌向汉口”㊺“The A.D.C.Performance at the Lyceum”,The North-China Herald and Supreme Court &Consular Gazette (No.729),May 27,1881,p.508.,两地之间在贸易上的密切往来,自然会带来外侨人口的流动和文化娱乐上的共通与互动。在汉口众多的娱乐报道中,不乏看到汉口与上海举办赛马和各种球类的比赛,除了外侨们热衷的体育竞技外,演剧和音乐方面的共同喜好和相互交流当然也必不可少。汉口租界建立初期,常常会有在上海外侨音乐舞台上演过的英国民间歌曲被介绍到汉口,而西人业余剧社就担任了讲解和演唱这些歌曲的职责。这样的情况早在1870 年就已出现,汉口业余剧社在滑稽剧《阿拉丁》(Aladdin)的表演中引入了一首民间歌曲,而这首歌曲几年前就曾出现在上海爱美剧社的戏剧舞台上。㊻The North-China Herald and Supreme Court &Consular Gazette (No.159),May 19,1870,p.362.

1927 年5 月20 日和21 日,汉口西人业余剧社赴上海的卡尔顿剧院(Carlton Theatre)演出,上演了诺埃尔·科沃德(Noel Coward)的诙谐喜剧《花粉热》(Hay Fever),这场演出的收益是为当地的英国红十字会招募基金。㊼“Hankow A.D.C.’s Coward Comedy”,The China Press,May 22,1927,p.2.演员的阵容和1926 年12 月在汉口上演该剧目的阵容相同,他们的表演水平在上海的观众中大获赞赏。尽管这部戏剧本身不包含音乐唱段和音乐情节,但是当晚的演出还是在剧目的中场穿插了乐队演奏。不仅如此,汉口的外侨们甚至会将乐团演奏或剧团演员的演唱水平与上海相比较。众所周知,当时上海西方人的音乐活动是最为繁荣同时也是水平最高的,可以看出,汉口外侨们对这些业余音乐家们的音乐水平是有着非常高的期待和要求的。汉口西人业余剧社在1880 年的戏剧演出之后安排了一场声乐音乐会,当天有一位担任男高音的演唱者也曾在上海的舞台表演。汉口当晚的演出报道称这场音乐会的水平已经超越了上海,该场音乐会评论中这样写道:“我们不能说我们的音乐天赋完全超越了上海,但是这次演员们的才华是上海无法比拟的。我们的男高音很多上海市民都听到过,如果现在把电话连线到港口,你会听到我们的另一位男低音的演唱者,真希望你能够听到更多地深沉的音符,这些音符从他那宽大而结实的胸膛悠扬地流淌而出……”㊽引文系笔者翻译。参见“Hankow”,The North-China Herald and Supreme Court &Consular Gazette (No.659),p.26.

汉口西人业余剧社除了在节目内容和音乐水平上与上海看齐之外,有时连戏剧演出的舞台布置和道具场景也会参照上海的舞台而设计。1879 年汉口戏剧季的一场演出中上演的俄罗斯喜剧(Russian Comedy)《商人的生活》(Merchant’s Life)中,所采用的戏剧场景就是来自于一位闻名上海的设计大师的杰作。

与上海外侨频繁交流的同时,汉口还是外国侨民在中部城市的娱乐聚集地,最直接受其影响的是九江地区的外国人。九江是《天津条约》中与汉口同时划定英租界的中部城市,英租界也是九江唯一的外国租界。由于汉口地理位置和贸易繁荣的优势,汉口租界内的演剧活动也为九江地区的外国侨民们提供了娱乐服务。早在1874 年汉口西人业余剧社的戏剧季演出中,就有报道描述“当晚的观众有相当一部分是从九江赶来汉口观看演出的”㊾“ The Hankow A.D.C.—Final Performance of the Season”,The North-China Herald and Supreme Court &Consular Gazette(No.359),Mar.19,1874,p.248.。

除了作为中部地区外国人的音乐娱乐中心,19 世纪末至20 世纪上半叶,随着海外音乐家和专业团体到汉口巡演活动的增多,汉口西人业余剧社也会在有外来演出团体到访或告别时上演一些节目以表答谢。在与国外到访团体尤其是专业音乐团体的交流演出中,汉口西人业余剧社从中的收获却不仅仅是“以表谢意”这样简单。正因为与上海的往来甚至是世界级音乐团体的交流汇演,才使汉口的演剧和音乐舞台上出现了与西方国家几乎同时期流行的剧目和曲目。

结语

租界是西方列强实现其侵略意图的化外之地。他们的主观意图并非向中国传播先进的科技和文化,而是为了最大程度地实现其政治利益。当时的国人正遭受着满腹屈辱而又不得不向西方学习的境遇,加之当时在中国的大多数欧洲人,从心理上都有一种“高高在上”的统治阶层的文化姿态,他们尽可能要隔离开中国人的社会。因此,除宗教传播以外,租界当局是十分敌视和反对中国人参与其文化娱乐活动的。在文化上的优越感以及长期远离自己家乡国土的心境,他们更加渴望在租界内以最大程度地寻求和移植西方本土的生活方式,因此,租界成为了名副其实的“西方社会”。但这毕竟是中国人的国土,这个所谓的“西方社会”是无法完全与华人世界分开的,租界内整体的社会空间也无法脱离汉口的本土文化,这一点在20 世纪后的汉口租界更加清晰地显现出来。但租界内的西方人社会在客观上成为了汉口实现其城市近代化的典范,汉口许多华商和银行买办纷纷效仿西方外侨,逐渐建立起国人自己的俱乐部和娱乐场所,西方人的音乐生活逐渐渗入到了中国人社会。与此同时,汉口的“飞地”音乐社会也为许多中国近代的音乐家先驱者们提供了学习和了解西方文化的有利条件,武汉传统音乐的繁荣以及抗战音乐的兴起也在这里找到了发展的契机。

本文所呈现的“汉口西人业余剧社”只是近代中国众多“飞地”音乐团体中的一个,然而更值得一提的是,汉口波罗馆(也称“汉口俱乐部”)于1878 年在英租界开业,㊿《汉口租界志》编纂委员会:《汉口租界志》,第493 页。这是西方人在汉口开办的第一个外国人俱乐部。但是,据笔者前文描述中的汉口西方人演剧和音乐活动来看,他们的娱乐生活远远早于其俱乐部建立的时间。而伴随着演剧活动所产生的管弦乐队与合唱团体,对当时的汉口而言同样不容小觑。尽管这些音乐团体比较业余,且直到1913年,汉口租界当局才开始有组建市政乐队(Municipal Band)的考虑,51Central China Post,Jun.6,1913,p.7.但是这些早期业余音乐团体的成立及其演出活动,为其后汉口更专业性的乐团的到来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猜你喜欢

外侨剧社飞地
白音和新中国剧社的往事
抗战时期战斗剧社的戏剧活动及其作用
戏剧演出
『绿色海堤』扮美『飞地渔村』
冲锋剧社在唐县
外侨之窗
宿迁市宿城区开展“外侨港资发展现状调研”活动
宿迁市宿城区开展“外侨港资发展现状调研”活动
宿迁市宿城区开展“外侨港资发展现状调研”活动
“飞地经济”起飞还需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