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亳州市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

2022-02-12司大杰安徽省科学技术厅

安徽科技 2022年11期
关键词:亳州市销售收入人工智能

文/司大杰(安徽省科学技术厅)

为进一步支持亳州市做好人工智能“双招双引”工作,安徽省人工智能产业工作专班会同亳州市科学技术局,通过现场走访、电话咨询等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对亳州市人工智能产业进行了调研。

一、 亳州市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现状

1.产业规模方面

亳州市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人工智能产品的开发、生产和服务领域企业较少。2021 年,全市共有人工智能相关企业50 家,销售收入21.4 亿元,其中亳芜产业园23 家、销售收入1.2 亿元,谯城区15 家、销售收入18.4 亿元,蒙城县4 家、销售收入0.6亿元,利辛县4 家、销售收入0.3 亿元,涡阳县2 家、销售收入0.5 亿元,高新区2 家、销售收入0.4 亿元。

2.重点企业方面

亳州市50 家人工智能相关企业中,2021 年销售收入在5000 万元以上的企业仅5 家,其中10 亿元以上1 家、1 亿元以上2 家。联滔电子销售收入达10.1 亿元,占亳州市人工智能产业销售收入的47%,主要生产笔记本内部连接线、FFC 软排线、数据传输充电线等。刀锋网络销售收入4.4 亿元,主要从事租号玩、刀锋电竞、海外UGgame 等游戏服务。富威电子销售收入2.1亿元,主要从事网站开发、软件开发等。网新科技销售收入0.78 亿元,主要在百度等搜索网站上进行产品推广。讯安电子销售收入0.6 亿元,主要生产笔记本内部连接线、FFC 软排线、数据传输充电线等。

3.重点项目方面

目前,亳州市人工智能产业相关在建项目6 个,总投资25.2 亿元,分别是:智芯科技项目总投资20 亿元,主要生产电子元件及电子专用材料;玄武纪项目总投资2 亿元,主要生产智能终端设备;汉思半导体项目总投资1.2 亿元,主要生产LED 封装、智能终端设备和新能源电池;亳芜张江研究院项目总投资1 亿元,主要开展招才引智、项目孵化、产学研对接等,推动复旦大学科技成果向亳芜园区转化,打造一流产学研教平台;酷哇项目总投资1 亿元,主要生产无人扫地车。已签约项目7 个,总投资29.9 亿元,分别是乐活科技、乐聚(安徽)机器人、利辛县交通建设、天平测控、法兰泰克、天诺机电、亿癉达科技项目。

4.创新人才方面

经对亳州市重点企业和院校初步摸排,全市人工智能产业相关技术人才仅450 余人,其中刀锋网络科技300 人(分布在全国各地)、浪潮30 人、科大讯飞10人、亳州学院71 人、亳州职业技术学院29 人。

5.场景应用方面

亳州市人工智能产业的场景应用主要集中在智慧城市和智慧农业领域。2021 年,亳州市政府投资7000 万元在全景亳州、数字政府、产业发展、城市治理、公共安全、生态保护、民生福祉等7 个重点领域搭建40 个应用场景(事件处置类17 个、展示类23 个)。例如: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对亳州市燃气、桥梁、供水、排水领域进行了智能化改造,提升了城市运行效率和管理水平;建设了全省首家“无人农场”,形成了一套可推广、可复制的无人农场发展模式;依托全自动化控制系统,建设了适用于蔬菜瓜果生长的“智能”温室;采用物联网技术,在村镇建设了无人值守污水处理系统等。

6.招引环境方面

除普惠性招商和产业发展政策以外,亳芜现代产业园区出台了电子信息产业政策,重点加大对软件开发、大数据及云计算等人工智能产业支持力度。主要包括房租补贴、装修补贴、设备补贴、研发补贴、财政贡献奖励、信贷支持和融资担保扶持等。同时成立了由亳州市委领导任链长,市科技局局长、各县区分管科技副县长为成员的人工智能产业工作专班,推进人工智能产业“双招双引”工作。

二、存在的问题

1.产业基础薄弱

亳州市主要工业品是熟肉、白酒、石墨、碳素、服装、布等。2021 年全市人工智能相关产业,如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等仅增长6.2%,人工智能产业对亳州市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不够明显。

2.企业规模较小

亳州市50 家人工智能企业中,2021 年销售收入5000 万元以下的企业为45 家、占比90%,共收入3.3亿元、占比15.4%;销售收入1000 万元以下的企业34家、占比68%,100 万元以下的企业18 家、占比36%,0元的企业14 家、占比28%。

3.创新能力不强

2017 年以来,亳州市申报人工智能相关领域安徽省科技重大专项、安徽省重点研发项目仅35 项,平均每年不足6 项。自2021 年安徽省科技重大专项不限额申报以来,亳州市企业申报的人工智能相关项目仅15 项,其中2022 年仅4 项。以上申报的项目中,仅2018 年立项1 项。同时,企业创新意识不强,经对50家企业进行走访,仅3 家企业提出研发需求。

4.高端人才缺乏

亳州市在人工智能产业领域人才存量较少,高端人才缺乏,产业发展基础及保障条件对高端人才难以形成吸引力,招才引智较为困难。全市现有普通高校2所、各类中等职业教育学校(不含技工学校)12 所,人工智能人才培养能力难以满足产业发展需求。

三、对策建议

1.突出特色,做强存量

亳州市传统产业有优势、新兴产业有特点、电子信息有集聚、人工智能有基础,须明确重点发展产业,有所为有所不为。一是纵向密集化,提升集成电路、新型显示、智能终端、云计算和大数据、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等产业规模,并向产业链高附加值环节发展。二是横向多元化,加大工业互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汽车电子等产业投资力度,同时为省内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供相应的配套支持。三是产业品牌化,支持电子信息产业龙头企业发展,带动产业上下游企业聚集,进一步完善产业链供应链。四是产品特色化,打造以健康医疗、柔性电子、医疗软件开发等为特色的人工智能产业。

2.筑巢引凤,做大增量

一是打好“政策牌”,用好长三角一体化、中原城市群、淮河经济带、上海奉贤区对口帮扶等国家政策,依托亳芜产业园、高新区、谯城区等,赴上海市、杭州市、苏州市、郑州市、济南市、徐州市等地开展“双招双引”。二是打好“乡情牌”,梳理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川渝、西安等地亳州籍、皖北籍龙头企业负责人名单,以亲情、乡情为纽带,在招大招强上下功夫,引进一批龙头骨干企业。三是打好“创新牌”,按照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思路,与省内外高校院所加强合作,建设“人才飞地”,柔性引进一批人工智能领域高端人才,离岸孵化一批人工智能企业。

3.平台支撑,优化环境

一是进一步充实亳州市人工智能产业工作专班,明确专班工作人员,形成工作推进机制,构建市场化、法治化、专业化、开放型、服务型、效率型政务服务体系。二是积极组建电子信息行业协会、软件行业协会、人工智能行业协会等,成立包括人工智能龙头企业、两院院士、专业投资人、管理专家的专家委员会,为亳州市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科技创新、产品推介等提供咨询和服务。三是加强与十大新兴产业省级协会、省外亳州商会对接,积极参与世界显示产业大会、海峡两岸集成电路产业合作发展论坛、中国国际半导体展、世界工业互联网产业大会、世界互联网大会等活动,拓宽招商渠道。

4.搭建场景,加快应用

一是开展数字赋能行动,推广应用工业机器人,培育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打造工业互联网平台,加强工业技改投资等。二是引进培育综合电商平台,发展行业细分市场垂直电商平台,推进建设中药产业互联网平台等。三是建设“城市大脑”,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人工智能技术开展市中心城区电动三轮车治理、背街小巷改造、雨污分流改造、老旧小区改造和城市居民小区生活垃圾分类活动等。四是实施数字园区培育工程,大力推进创新型智慧园区建设,加快建成智慧政务管理、智慧产业运行、智慧设施管理和智慧公共服务四大平台体系。

猜你喜欢

亳州市销售收入人工智能
基于“多维韧性”的老旧小区改造策略研究——以亳州市花戏楼居住小区为例
亳州市文化旅游体育局 文旅强市步铿锵
松鹤延年
2019: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与就业
全国地方国有企业销售收入
数读人工智能
下一幕,人工智能!
【防止溺水】
陕西法士特年销售收入超百亿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