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监测报告审核的关注点
2022-02-12冯丽芳赵雅娟
冯丽芳,赵雅娟
(1.陕西云筑检测咨询有限公司,陕西 西安 710077;2.国检控股集团陕西京诚检测有限公司,陕西 西安 710000)
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加快和经济的增长,随之而来的水污染、大气污染、水土流失、噪声污染等环境问题也变得日益突出。因此,反映环境质量问题的环境监测工作显得尤为重要。1974年,国务院成立环境保护领导小组,如今的生态环境部,承担着建立生态环境基本制度、重大生态环境问题的统筹和监督、国家减排目标的落实、环境污染防治和生态修复、生态环境监测等职责。2003年,检测行业向民营第三方检测机构开放,并逐步向外资独立三方开放。2015年,国务院首次提出“放管服”改革的概念,第三方检测机构的数量得到增加,再给检测行业带来一定活力的同时,人员能力欠缺、机构管理混乱、报告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也暴露出来。作为第三方检测机构,应以公正、权威的非当事人身份进行检验检测活动,出具监测报告,但就目前的情况而言,第三方检测报告的质量问题,除了客观的技术、能力、体系和条件限制外,也存在外部影响、利益诱惑等主观因素。本文主要立足于第三方检验检测机构,针对影响生态环境监测报告的客观因素讨论,涉及环境监测的各个环节。
1 生态环境监测报告的完整性
2017年10月,中国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能力评价 检验检测机构通用要求》(以下简称“通用要求”)[1];2018年12月,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联合发文《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 生态环境监测机构评审补充要求(以下简称“补充要求”)》[2]。两文对生态环境监测报告的内容做了明确的规定,涉及机构监测活动中的人员、仪器设备、场所环境以及管理体系等内容。
1.1 人员要求
监测活动离不开人员,人员的能力是否满足其从事的监测工作,是否经过了岗前培训并通过考核是我们审核的一个重点。如:现场采样人员是否对现场的安全情况有一定的认识并做了充足的防护、是否熟悉工作涉及的监测技术规范、对于监测活动中使用的仪器设备能否熟练操作、采集的样品如何进行现场固定和运输、现场记录的填写是否完整、规范等;样品交接人员是否明确不同项目的样品的保存时限,以及样品的保存环境;实验室分析人员是否明确接收样品的类型,能否选用规范的方法进行监测,监测过程对环境条件是否进行了监控、对仪器设备是否进行了核查、质控手段能否满足标准对于项目监测的规定等;报告编制和审核人员是否明确项目的类型和要求、报告的内容要求,对于监测项目涉及的质量标准和排放标准能否正确选用等。
1.2 仪器设备
设备是监测活动最重要的工具,设备的准确性直接影响了监测结果的准确性。机构在进行监测活动时,选用的仪器设备应经过溯源,溯源的方式包括检定/校准和核查,溯源的结果应能够表明设备的技术参数满足标准的要求。同时,设备应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使用,包括温度、湿度、振动、电磁干扰、浓度范围等条件。如:测定固定污染源SO2时,设备都会有一个CO干扰测试报告,若CO浓度高于干扰报告规定浓度,则该设备不适用。对于现场使用设备,在外出前应核查设备性能,同时按照规范对设备进行校准。如:便携式水质pH、EC、DO、ORP、余氯等设备,在采样前,应使用标准物质对设备进行准确度核查;对于需要采集一定体积气体的采样设备,在采样前后应对设备的流量进行校准;对于烟气设备的现场监测,应使用相应浓度的标准气体,在使用前后对设备进行标定,仪器的示值误差和系统偏差应满足标准要求;对于噪声监测设备,应使用声校准器对设备进行校准,若测量前后的示值偏差不在标准规定范围内,在此期间监测的数据无效,需重新安排监测。
1.3 场所环境
实验场所环境的控制对监测结果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包括采样现场的气象条件、实验室冰箱温度、环境温湿度、天平室的振动、微生物室洁净区域的菌落总数等。如:噪声监测标准中明确规定气象条件为无雨雪、无雷电、风速在5 m/s以下;电子天平使用时,一般要求放置环境为防振、防尘、防风、防阳光直射、防腐蚀性气体侵蚀以及较恒定的气温;实验室使用标准物质证书也会明确标准物质放置的温度条件;低浓度颗粒物对于恒温恒湿设备的控温要求为温度15~30 ℃,湿度(50±5)%RH;《生物安全实验室建设技术规范》根据实验室的分类对建筑装修、空调通风、排水换气等方面也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1.4 管理体系
有效运行、持续改进的管理体系,能够使管理者及时发现监测活动中的潜在风险,并及时采取有效的改进措施,减少了监测报告出现错误的几率。人员的监督、考核、上岗,设备的管理控制,实验试剂、耗材和标准物质的技术验收,场所环境的有效控制,都属于管理体系有效运行的部分,同时,合同评审、管理体系文件控制、检测项目的分包、客户的投诉处理、内部审核、管理评审、监测方法的验证、跟踪和选择、监测过程的质量控制等,也是管理体系有效运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只有各个部门有效配合,整个环节紧密衔接,所有人员按照管理体系的要求规范进行监测工作,出具报告的质量才能得以保障。
1.5 格式设计
除以上信息外,作为最终产品的报告,它的完整性以及美观性也是我们关注的内容,因此,我们应尽可能在满足通用要求、补充要求和客户要求的前提下,将报告设计的美观、大方,并易于获取信息。如:作为项目的报告,它的项目名称,委托客户的名称和联系信息,客户对于项目的要求,项目监测过程中的数据信息,报告的唯一性编号,报告每一页的页码标识及结束标识,报告审核过程中人员的签名等内容。
2 数据审核
报告的审核,除报告内容的完整性外,重点在于数据的审核,即监测数据五性(代表性、准确性、精密性、可比性和完整性)。下面我将从环境监测涉及的水、气、声、土壤等方面对数据进行论述。
2.1 代表性
数据的代表性,归根于样品的代表性,指在具有代表性的时间、地点,按照规定的采样要求采集到有效的样品。对于样品代表性的影响因素,除采样员的规范采样外,采样位置的选择、采样量、样品的固定和包装、样品时效性等,都是至关重要的。如: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技术规范中明确规定了背景断面、对照断面、控制断面等断面的采样位置,以及湖泊和水库的采样垂线,明确了采样点,采样频次和时间;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对于监测点位的布设也有明确的说明;污水监测技术规范对污水排放口的设置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对于不同污染物的采样位置、采样的频次、周期和方式进行了明确;固定污染源的采样,不止明确了采样位置,对于不同的污染物,采样孔的内径也不尽相同;对于土壤样品的采集,区分了表层样和柱状样,针对不同的目的,柱状样的取样深度也不同。如果不能在对应的位置进行样品的采集,样品的代表性无从谈起。
近年来,生态环境部发布的标准和技术规范,都有对样品的采集量、固定和包装以及时效性进行明确。如:DO、硫化物、BOD5和有机物的采样,水样要求充满采样容器,水面上不能留有空隙;地表水石油类的采样,为了保证油膜不被破坏,需要使用专用的石油类采水器,同时不允许用水样荡洗采样容器。如果采样的水样充满采样瓶,同样需要重新采样;重金属样品的采集,若项目需要溶解态的金属含量,水样需用0.45 um的滤膜进行过滤;硫化物测定标准更是对硫化物采样的固定进行了详尽的说明;水质pH的测定,要求在采样现场测定或者采集完成后2 h内完成实验室测定;低浓度颗粒物样品的采集,要求采样体积≥1 m3,或采样前后的样品增重≥1 mg;土壤挥发性有机物的采样,除要求的至少三份平行样外,还需要另外采集高含量和含水率的样品。这些都是标准对于样品代表性的体现,也是我们报告审核的关注点。
2.2 准确性
准确性指测定值与实际值的符合程度,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受现场采样,样品的固定、保存和传输,以及实验室分析等环节的影响。监测过程中,通常用标准物质分析、对样品进行加标测定以及核实空白、曲线线性和系数等方式,确定样品监测结果的准确性。
我们购买标准物质时,都会附带标准物质证书,证书会说明标准物质的取样方法以及标准值和不确定度。实验人员在完成标准物质的测定时,需要与标准物质证书给出的测定范围进行比对。若测定值在范围内,则结果正确,说明该批次样品的准确度有一定保障。考虑到标准物质与样品的基体可能存在差异,在一些情况下,我们可以使用样品加标的方式,对检测批次样品的准确度进行核查。最终,我们通过测量得到的加标回收率和标准规定的加标回收率比较,确定样品的准确度。
同样,我们可以根据标准对于实验室空白、全程序空白、曲线线性和相关系数的要求,核实实验过程的准确度。如:分光光度法测定水质TN的标准中,曲线的相关系数应≥0.999;环境空气NH3的测定过程中,明确说明使用1 cm比色皿时,空白吸光值≤0.030;固定污染源NMHC的测定中,方法要求运输空白应<标准规定的检出限。
准确度是数据五性中至关重要的一项,报告审核过程中,我们应尽可能查找多找证据,证明数据的准确度。否则,应及时与相关检测人员核实。
2.3 精密性
精密性和准确性是监测分析结果的固有属性,实验过程中,我们须按照选用方法的要求使之逐一实现。数据的准确性是指测定值与真值的符合程度,而精密性则表现为测定值有无良好的重复性和再现性。精密性一般用极差和偏差表示,在实验过程中通过重复测量得以实现。由于同一方法在不同浓度水平下测量的精度是不同的,因此,精密度的要求一般是在一定的浓度范围进行说明。如:水质pH测定标准中明确,在不同的测量范围,结果之间的允差不同;火焰法测定水质钴的精密度和准确度验证中,也有明确三个不同浓度水平的水样,实验室内相对标准偏差、实验室间相对标准偏差、重复性和再现性都是不同的。因此,精密性的审核,也要关注样品本身的浓度范围。
2.4 可比性
可比性分为同一样品不同方法、不同人员、不同设备之间结果的可比性,以及同一样品不同项目数据之间的可比性。对于绝大部分实验室,一个检测项目的方法并不是唯一的,监测人员和设备也不止一人(台),我们可使用方法比对、人员比对、仪器比对的方式,对样品的准确度进一步核实。
可比性不仅要求各实验室之间对同一样品的监测结果应相互可比,也要求每个实验室对同一样品的监测结果应达到相关项目之间的数据可比,相同项目在没有特殊情况时,历年同期的数据也是可比的。在此基础上,还应通过标准物质的量值传递与溯源,以实现国际间、行业间的数据一致可比,以及大的环境区域之间、不同时间之间监测数据的可比。如:同一水样中,TN的结果总是大于NH3-N、NO3-N和NO2-N氮的结果之和;地表水体中的阴阳离子是处于平衡状态的;COD的结果是大于BOD5的,且COD高,DO必然会低;天然水体中,EC与TDS的系数范围为0.55~0.7;同一水体中,硫化物含量高,则重金属(Cu、Pb、Zn、Cd等)的含量较低。可比性是报告审核的一个重要手段,审核人员应有效利用该审核方式,但应建立在对项目的充分了解的前提下灵活运用,切不可机械套用。
2.5 完整性
完整性强调工作总体规划的切实完成,即保证按预期计划取得有系统性和连续性的有效样品,而且无缺漏地获得这些样品的监测结果及有效信息。数据的代表性、准确性、精密性和可比性,共同形成了数据的完整性。
在监测活动中,我们坚信:错误的数据比没有数据更可怕。只有满足“数据五性”质量指标的监测结果,才是真正正确可靠的数据,才能在使用中具有权威性和法律性。
3 异常数据的审核
报告的审核,最终是寻找产品瑕疵,作为审核人员,我们应该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对环境的特定属性有一定的了解。如:污染物在经过处理之后,进口浓度>出口浓度;重金属污染土壤,一般表层污染较深层更为严重;无组织排放的污染物,下风向的浓度大于上风向浓度;地表水污染物浓度监测中,控制断面>对照断面;同一点位声环境噪声监测中,昼间>夜间;河流水体污染物的浓度,枯水期>丰水期等。在此基础上发现异常数据。
在审核时若发现可疑数据,不应随意剔除,应对其进行逐级追踪,一直查找到采样现场。包括人员是否经过了考核,并持证上岗;采样人员、分析人员在采样和样品测定时是否按照规范进行操作;采集的样品是否具有代表性,采集后的样品是否规范固定并及时运输至实验室;监测方法的选择是否规范;监测活动中使用的试剂、纯水和耗材是否经过了技术验收;记录过程中是否存在笔误的可能,最终的结果计算过程是否疏忽了稀释倍数等问题,分析存在的原因,并予以纠正,才能确保对监测数据做出正确判断。
4 结语
在生态环境监测工作中,监测报告作为监测活动的最终产品,加强监测报告的审核,是确保产品质量的一个重要手段。审核人员应不断学习业务知识,熟悉环境监测技术规范、监测分析标准和各项污染物的特征,发扬敬业精神,增强正确执行规范和标准的自觉性,以科学态度对待每一个环节的监测数据审核和报告审核,保证监测报告的质量。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服务于环境管理,服务于社会,造福于人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