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气环境监测全过程质量控制措施分析

2022-02-12

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 2022年22期
关键词:全过程大气环境监测

董 杰

(河北省唐山市生态环境局丰南区分局,河北 唐山 063300)

大气环境监测工作的主要对象就是存在于大气环境中的各种气体污染物,最终目的是凭借监测结果帮助相关部门采取措施优化当地的大气环境质量,实现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的基本工作目标。以我国相关部门出台的有关大气污染防治方面的相关文件看来,我国境内城市需要分别针对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一氧化碳、臭氧以及可吸入颗粒物和细颗粒物在内的大气环境污染物含量进行全面监测,并做到向社会公众及时发布当地的大气环境数据。但以目前我国大气环境监测工作实践看来,通常会出现监测结果缺乏代表性以及精准性的现象,这对大气环境质量改善将会产生直接且深远的影响。

1 大气环境监测全过程质量控制实施的价值

一是明显提升大气环境监测数据的精准性。我国大气环境监测工作是帮助相关部门凭借真实的大气环境污染数据采取针对性措施,利用各种设备净化各种气体污染物,在治理我国大气污染问题的同时为所处区域居民提供良好空气环境的有效方式[1]。大气环境监测的工作可以分为准备、布点、采样、分析和数据处理等几个环节,针对各个环节实施的全过程质量控制工作,可以保障相关人员在全方位遵循相关部门提出的大气环境监测标准要求的前提下,综合利用现代监测技术以及设备提升大气环境监测工作结果的精准性。

二是有助于缓解我国的大气环境污染现象。随着我国工业的持续发展,工业生产产生的大气环境污染物种类和数量也在不断增加,在影响我国生态环境总体质量的同时,对于居民的呼吸道健康也会产生明显损害。大气环境监测全过程质量控制工作的实施可以帮助监测人员严格遵循监测设备的操作要求以及国家政策文件的规定,认真落实大气环境监测的各个工作环节。在得到当地大气环境污染物真实数据的前提下,相关部门根据当地工业发展状况以及现代处理工艺可以提出解决大气环境问题的科学对策,以此提升当地的大气环境质量,有效缓解我国长时间存在的大气环境污染问题。

2 大气环境监测全过程质量控制要点

2.1 准备环节要点

大气环境监测工作开始前的准备环节是全过程质量控制工作的起始环节,能够明显提升大气环境监测工作中空气样品采样环节的质量。监测人员需要在工作正式开始之前,针对包括大气污染源的具体分布、扩散和排放状况以及大气环境监测点位的气象资料、当地的人口分布情况等在内的环境监测数据资料进行全面收集,以此为基础合理确定大气环境污染监测的主要污染物类型[2]。用于大气环境污染监测的技术方法将会直接影响到监测工作的效率和质量。直接采样和富集采样是当下大气环境污染监测中应用频率较高的采样方法。前者对于浓度相对较高的大气污染物有着良好的适用性,监测结果能够客观反映出大气污染物的瞬时浓度数值,富集采样则是能够反映大气污染物在一段时间内的数值变化。为了保障大气环境监测结果能够发挥应有的作用,相关人员必须结合国家标准要求科学选择监测方法。比如,二氧化硫作为我国大气环境污染物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使用连续和实时跟踪监测的方法。以目前我国有关固定源废气监测的相关文件看来,针对二氧化硫的监测方法一般都需要使用溶液吸收法,以此提升监测结果的精准性。

2.2 布点环节要点

布点环节作为大气环境污染监测全过程质量控制工作的重要环节,布点的合理性将会直接影响到大气环境监测结果的精准性及代表性,对于后续大气环境的改善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相关人员需要在明确大气环境监测工作目标的前提下,全方位分析监测点位以及数量,合理进行优化,保障大气环境污染监测的布点具备代表性以及典型性。在大气环境监测网点设置的过程中,统计法、模式法和经验法应用频率相对较高,又以经验法应用频率最高。在监测站点布设时,监测人员需要保障相关站点能够连续多年进行布设,并确保将监测点位设置在整个监测区域的低、中、高三种不同污染物浓度的位置[3]。在污染源的上风向位置需要布置对照点的点位,而本源的监测点位则需要设置在污染源的下风向,并且监测点位的数量需要合理增加。此外,城区大气环境污染物浓度超标区域以及人口密度较高的区域,需要根据之前的数据适当增加采样点数量。在点位布设时,监测人员需要以当地的功能区划作为出发点,科学选择扇形、同心圆或者网格布点的格局。考虑到如果监测站点位置存在明显的污染源主导风向,可以使用扇形布点方法,并结合监测目标和现场具体状况及时调整监测点的高度,借此提高监测数据的可靠性以及真实性。

2.3 采样环节要点

大气环境监测的采样环节要求相关人员重点关注采样方法、频次、频率和周期的合理选择,全过程质量控制工作落实的最终目的是提升采样数据和工艺的代表性。采样频率是在一定时间范围内针对大气环境污染物累计实施的采样次数,采样时间通常是从早上8点开始。比如,在针对大气环境中的二氧化硫污染物进行监测时,溶液吸收法是首选方法,需要将30~40毫升的硫酸铵和氨基磺酸氨混合吸收液放入到75毫升的吸收瓶中,又或者利用5.1毫升的甲醛溶液、20毫升的环乙二胺四乙酸二钠溶液,经过混合之后将其稀释为100毫升的甲醛缓冲吸收液进行二氧化硫污染物含量的吸收采样。在针对二氧化硫污染物监测时,旁路的吸收瓶需要提前进行5分钟以上的采样工作,确保采样管路中的空气能够与外界环境全面置换,随后采样管路全面开启。在采样过程中,气体流量需要调节到0.5 L/min,流量的上下波动数值不得超过10%的范围。监测人员需要在大气环境污染监测工作中根据二氧化硫的浓度数值调整采样时间。一般而言,二氧化硫这类空气污染物在大气环境中的浓度低于1 000 mg/m3时,采样时间需要维持在20~30分钟,而浓度超过这一数值,则采样时间维持在13~15分钟即可。针对二氧化硫污染物的监测需要分别进行三次连续采样[4]。在完成污染物采样工作之后,监测人员需要立即对吸收瓶和采样管通路切断,抽气泵也需要同时关闭。样品采集工作完成后,进行采样工况条件以及数据的记录工作。

2.4 样品分析及数据处理要点

在完成大气环境污染物采样工作之后,分析环节质量管控工作主要是针对分析仪器以及分析方法来进行,目的是保障大气环境污染物样品的分析结果更加精确且带有明显的可比性。大气环境污染物样品分析工作通常都是在实验室环境中完成,意味着大气环境污染的全过程质量管控工作需要分别针对实验室内部环境以及整个实验分析过程进行管控。实验室内部的质量控制工作一般都是利用特定的质量控制图或者是其他方法针对样品分析质量进行全过程监测和管控[5]。实验室数据分析过程质量管控则是以各种样品的技术性分析工作为主,具体包括实验室内部环境的定期清洁、分析仪器的维护校验,确保用于大气环境污染样品监测的各项设备始终处于稳定的运转状态。参与大气环境污染样品监测工作的相关人员需要做到持证上岗,并不断学习相关专业技能以及技巧。

在利用溶液吸收法完成大气环境中二氧化硫样品采集之后,一般都会使用碘量法进行数据分析。在具体的样品分析工作中,检测人员需要利用碘标准液进行亚硫酸滴定处理,随后借助消耗的碘标准液体积将空气中的二氧化硫浓度进行全方位测算,这种分析方法是以化学反应作为基础。如果检测人员选择利用甲醛缓冲吸收液收集大气样品,则需要选择其他的方法进行二氧化硫浓度的检测。一般而言,检测人员需要将样品溶液送入比分管中,随后与氨碘酸钠溶液混合摇匀后静置10分钟左右,利用分光光度计进行吸光度的测定,随后获取校准曲线截距和斜率值,以质量浓度公式求解二氧化硫的具体浓度。

在完成大气环境污染物的样品分析工作之后得到的数据,需要相关人员分别针对对照值、有效数字和不确定值等逐一计算,保障最终得出的数据结果具有明显的可靠性和可比性。相关人员需要利用各种现代仪器以及信息技术针对数据处理环节进行严格管控,确保数据分析管理工作能够向着规范化方向发展,提高大气环境污染物检测分析结果的可靠性和精准性。

3 当下大气环境监测全过程质量控制工作遇到的问题

一是有关大气环境监测全过程质量控制缺乏完善的监督体系。现如今,我国各个区域的大气监测工作以项目监测作为主体,监督模式带有区域性特点,将工作精力集中在大气环境监测结果上。我国对于大气环境监测全过程质量控制长期处于一种监督工作实施不到位或者是缺乏监督的状态,很容易出现大气环境监测工作存在监督漏洞以及执行空白等问题,最终导致大气环境监测结果与实际要求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距。因为我国的大气环境监测缺乏完善的质量监督体系,导致相关人员很有可能在其中的某个环节出现不符合我国相关标准要求的操作,影响到大气环境监测工作的质量以及监测结果的精准性。

二是大气环境监测实验室管理工作质量较低。随着我国现代科技的持续发展,大气环境监测实验室管理的重要标志之一就是信息化管理,但以目前我国大气环境监测全过程质量控制工作看来,实验室信息化发展及其管理工作水平较低,大数据和智能技术在实验室管理工作中的运用较少,导致整个实验室管理工作秩序不稳定,最为常见的现象是部分实验室管理工作并未将大气环境监测信息和大数据技术深层融合,导致最终得到的环境污染物监测结果的科学性和精准性无法得到保障。

三是大气环境污染物抽样质量控制工作实施不到位。我国大气环境监测工作的重要环节是对样本质量的控制。大气环境样本质量客观反映了一定时间内的大气环境质量,并直接影响最终监测结果的精准性[6]。目前我国相关部门对大气环境的监测抽样样本质量控制管理能力不足,大气样本质量无法客观反映一定时期区域内大气环境的具体质量,加之大气环境的监测资源共享网络建设发展相对滞后,出现了监测工作重叠以及数据资源浪费的现象,对于大气环境监测工作的效率、质量产生不利影响。

4 大气环境监测全过程质量控制工作问题的解决对策

4.1 监测质量监督体系的完善发展

一是大气环境监测质量监督体系的持续完善。相关部门需要不断强化对大气环境监测设备以及人员的管理力度,在思想方面重视监测设备对环境监测工作带来的具体影响,对于大气环境污染监测设备定期进行检测以及维修,安排专业人员定期落实设备的养护工作,确保各项用于大气环境监测的设备能够始终处于正常运行状态。

二是引入信息技术建立完善的大气环境监测信息化管理系统。相关部门需要利用信息化系统进行大气环境监测的全过程管控,第一时间发现在大气环境监测全过程质量控制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并采取对应的措施进行处理,根据当地的大气环境变化对大气环境污染监测的工作环节进行调整。

三是大气环境监测现场监督的强化。负责大气环境监测的相关部门以及专业人员需要促进大气环境监测现场监督工作的常态化发展,严格遵照大气环境监测监督的工作要求以及标准文件执行各项工作。相关人员需要认真落实监测工作记录,并对监测现场获得的各项数据进行全面收集以及处理,有效避免在大气环境现场监测中可能会出现的各种问题,最终建立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大气环境监测全过程监督控制体系,确保各项大气环境监测工作能够全面实施。

4.2 推进实验室的规范化管理

一是建设有关实验室管理的数据库。相关部门需要引入大数据技术形成有关大气环境监测实验室管理的数据库,以此为基础进行基础数据信息的收入以及数据库的管理工作,确保大数据技术能够在大气环境监测实验室管理工作中逐渐普及,实现各项数据和信息的分类整理以及应用,在提升大气环境监测数据分析结果精准性的前提下,形成完善的监测报告。相关人员能够根据监测报告全面发掘引发当地大气环境污染问题的主要污染源,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二是实验室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建设。负责大气环境监测实验室管理的相关人员需要关注自身信息化管理技能的强化,并定期进行实验室管理工作人员的培训工作,将现代大气环境监测全过程质量控制的各环节工作要点及信息技术操作技巧全面传授,确保相关人员的现代实验室管理工作能力能够不断提升。

三是实验室内部管理工作机制的建立和完善。负责大气环境监测实验室管理工作的相关人员需要建立有关实验室管理的责任机制,对工作内容不断进行细化,并将之落实到对应的工作人员身上,确保管理人员的权责意识能够不断提升。同时,实验室管理人员需要不断完善已有的实验室管理条例内容,促进大气环境监测实验室管理工作向着规范化、专业化发展。

4.3 提升大气环境监测采样质量

一是大气环境监测工作计划的严格制定。相关人员在开展大气环境监测全过程质量控制工作时,需要在监测工作计划中纳入样本质量控制工作内容,借此科学选择大气环境污染物的样本。监测人员需要明确大气环境监测工作的目的,根据当地的大气环境形成科学的工作任务和目标,从源头上对大气环境的监测工作质量进行管控,进一步提高大气环境污染物采样的科学性。

二是样本采集工作人员综合能力的发展。相关部门需要对大气环境监测中样本采集人员综合素质的提升给予关注,定期进行人员素质和技术培训,逐渐推广先进的现代化采样设备和采样技术,配合培训之后的实践操作考核,确保采样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理论知识能够符合我国大气环境监测全过程质量管控的具体需求。

5 结语

大气环境污染监测数据的精准性对相关部门的环境保护措施制定以及调整有着十分明显的影响。只有针对大气环境监测工作进行全过程质量控制,方能够保障大气环境监测工作规范性以及监测结果的精准性。负责大气环境监测工作的相关部门需要在建立监测质量监管体系的前提下,促进实验室管理规范化发展,并借助大气环境监测工作计划的制定以及相关人员专业能力的发展,提高大气环境监测采样工作的质量,保障大气环境监测结果的精准性和科学性。

猜你喜欢

全过程大气环境监测
全过程造价控制与管理在工程中的应用
宏伟大气,气势与细腻兼备 Vivid Audio Giya G3 S2
土建工程中全过程造价管理的有效应用
如何“看清”大气中的二氧化碳
环境监测系统的数据分析与处理
环境监测实验中有害试剂的使用与处理
大气污染问题的环境监测
让创新贯穿深化医改的全过程
大气古朴挥洒自如
便携式GC-MS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