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某市应急管理信息化建设应用研究
2022-02-12马全
马全
(巴彦淖尔市应急管理局,内蒙古 巴彦淖尔 015000)
0 引言
2019 年11 月29 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我国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进行第十九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要适应科技信息化发展大势,以信息化推进应急管理现代化,提高监测预警能力、监管执法能力、辅助指挥决策能力、救援实战能力和社会动员能力[1]。
目前,西部某市加快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率先实施应急管理信息化建设,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信息化水平层次还比较低,基层灾害监测预报预警、应急通信与保障等能力存在短板,还需要紧密结合国家和自治区应急管理信息化发展规划,建立与相适应的现代应急管理体系。通过深化西部某市“智慧应急”应用,以科技创新成果应用实现应急管理工作跨越式发展。
1 西部某市应急管理信息化建设现状
1.1 机构建设
2019 年机构改革,西部某市先后将9 个部门13项职能职责和3 个指挥部(防汛抗旱、抗震救灾、森林草原防灭火三个指挥部)、2 个委员会(安全生产、减灾两个委员会)职能职责划转到新组建的市应急管理局。主要履行全市安全生产监管、综合防灾减灾救灾职能,指导旗县(区)和开发区管委会的应急管理工作。确立“防灾减灾救灾一体化、应急指挥一体化、应急通信一体化”的应急管理理念,预防处置各类突发事件的综合能力全面提高。
1.2 “智慧应急”项目工程建设
西部某市智慧应急管理平台是某自治区首家地市级应急管理部门利用信息化手段整合原安全生产、消防、救灾减灾、地质灾害、森林防火、防汛抗旱等各类应急监测预警系统、指挥系统的数据,利用大数据提升风险监测预警、应急指挥保障、智能决策支持、公众自救互救和舆情引导等应急管理水平的试点工程。结合市情实际,经过反复论证研究,充分利用中国电信公司资金、技术和资源优势,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迅速部署,快速落地“智慧应急”项目工程。
项目一期整体采用“1+1+1+4”架构,即“一个应急指挥中心、一张全域融合网络、一个智慧应急平台及四个专题应用系统”。
1)应急指挥“一中心”,包括应急指挥大厅、会商研判室、领导决策室、应急值班室、指挥作业室和配套的显示大屏、音视频调度、视频会议及通信融合等设备设施,指挥大厅设17 个指挥调度席、14 个部门操作席,可入驻包括应急、消防、气象、地震、林草、水利、农牧、交通、医疗、住建、环保、自然资源、发改、公安、新闻宣传等部门,满足日常管理、协同办公以及战时的扁平化应急指挥、同步会商及同步救援等。
2)全域融合一张网络。按照应急指导建设任务书相关标准对应急“五网”进行融合,包含指挥信息网、电子政务外网、互联网、语音通信网、卫星网等进行资源融合,接入“综治”“雪亮”、消防、各安全生产企业、危化企业等其成员单位视频资源,同时将对讲机、单兵、手机、电话、卫星电话、应急通信车、无人机等设备的音视频通过有线、无线、卫星等多渠道融合呈现在指挥中心大厅。
3)智慧应急“一平台”。应急指挥平台是应急指挥中心的“大脑”,其呈现形式为“应急管理一张图”。利用应急管理部EGIS 在西部某市电子地图上标注出危险源、防护目标、避难场所、救援队伍、医疗卫生、物资储备库、水电气、交通消防、实时监测等9 大类29 个类别的信息点。
4)建成线上高效协作4 个专题应用系统。主要包括办公自动化系统、风险监测预警系统、行政执法系统、督查检查系统。
2 西部某市应急管理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2.1 应急指挥中心建设运营存在较大专业人才和资金缺口
指挥中心运营后计算机方面的人才难以满足实际需求,需要增加专业人员力量。由于西部地区政府财政力量薄弱,项目资金一般仅够用于办公场所改造、大屏购置和硬件投入,而用于软件开发、终端监控及水文监测、森林草原火灾监测和安全生产领域的传感器配备安装还需要较大资金投入。
2.2 风险防控体系不够健全
风险监测预警、科学评估体系和分级分类的自然灾害治理体系建设存在短板弱项。预警信息分区域、分人群、定向分类精准预警发布机制还没有建立。基层应急队伍专业化和信息化建设相对滞后。
2.3 应急联动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
统筹协调能力不足,高效组织各级政府、各行业领域应急资源,协同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合作机制运行不畅。
3 应急管理信息化深化应用思路
3.1 打造应急管理综合应用平台
对标应急管理部信息化发展战略规划和自治区党委政府要求,按照“统筹规划、集约建设、业务引领、安全可控”的原则,紧紧围绕应急管理工作需求,聚焦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灾害事故应急救援两大板块,覆盖政务管理、监测预警、监督管理、指挥救援四大业务领域,打造政务管理一网通办、监测预警科学精准、高危行业在线监管、应急救援高效处置的应急管理综合应用平台,为主要业务开展提供全面信息化支撑[2]。建成覆盖重点高危行业和自然灾害的风险感知网络,空天地一体化应急通信网络。构建纵向贯通自治区、盟市、旗县(市、区)、苏木乡镇(街道)、嘎查村(社区)五级应急指挥机构,横向连接三级“两委三部”成员单位和各类应急救援队伍,前端到高危行业企业、重点防护目标和突发事件救援现场,快速互联互通、高效应急处置的应急指挥机制。实现对事故灾害风险动态感知、精准预警、在线监管、快速处置,形成应急管理“一中心、一张网、一张图、一平台、一体系、一机制”的信息化骨干框架。
3.2 完成配套项目建设
按照自治区统建,盟市、旗县分级应用的方式,自治区统一开发自治区应急管理综合应用平台门户网站、统一身份认证,集成应急管理部统建的业务系统和自治区建设业务应用系统;建设覆盖自治区、盟市、旗县(市、区)的指挥信息网、卫星通信网、应急窄带通信网三张网络、设备及终端,统一配备事故灾害现场音视频数据采集、实战三维建模配套装备。盟市、旗县(市、区)在自治区统一规划建设的基础上,根据“地方应急管理信息化建设任务书”要求,结合各自特点,完成配套项目建设。
1)“改扩建”各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作为各级党委政府应对处置重大灾害事故指挥部,支撑开展值班值守、信息接报、分析研判、联合会商和应急指挥救援等工作。
2)建设应急管理信息化技术支撑队伍,为各级开展应急管理信息化建设提供技术支撑、应急通信保障和日常运维保障服务。
3)按需配备应急救援装备和执法装备,提升应急综合处置能力和执法工作精准化、专业化、规范化水平。
4)实施数据汇聚治理及可视化建设工程,加强应急信息资源管理,推进信息共享共用。
5)建设各级视频接入系统,为应急管理提供视频资源支撑。
按照“一期夯实基础、急用先行,二期强化覆盖、上下贯通,三期提质增效、打造智慧应急城市”的总体发展思路,多方筹措资金,争取更多项目支持,统筹人力物力财力,按照国家、自治区要求和部署,修订西部某市应急管理信息化建设实施方案,扎实推进后续项目建设。一切为了实战,一切面向实战,将应急管理科技支撑手段由以往的信息汇聚、统筹协调向新形势下实战指挥模式转变,切实增强应急管理部门突发事件应对能力[3]。充分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从以往单一项目型建设模式向以云服务为支撑、以应急业务为核心的应急信息化建设模式转变,帮助应急管理部门快速构建实战能力。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公共安全监测与运行技术服务,以新的社会化服务模式打通业主单位、监管单位和维保单位之间壁垒。
3.3 强化平台技术支撑
盟市、旗县(市、区)全面推动感知网络建设,加快实现全市安全生产、自然灾害感知网络的全覆盖,完善基础设施及应急通信网络,全面推动应急指挥业务系统在各级各部门的应用,实现监测预警的智能感知,指挥救援的协同高效,决策支持的科学有据。基于已有业务数据,进一步整合应急相关数据,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应急指挥救援体系网格化、智能化、扁平化和一体化指挥作战的目标,有效应对突发事件[4]。
1)搭建数据交换平台,对新纳入体系内的安全生产、自然灾害、城市安全领域的数据进行对接与导入,形成覆盖安全生产、消防、防灾减灾、地质灾害、地震灾害、森林火灾、洪涝干旱等多行业领域、多业务部门的多源、异构统一数据汇聚平台,为系统上层应用提供数据支持。
2)加快建设感知网络(自然灾害感知网络、生产安全感知网络、应急处置现场感知网络),构建的全域覆盖应急管理感知数据采集体系,补齐农村牧区风险感知短板,加强风险监测预警,打通应急指挥通信“最后一米”障碍,为应急管理大数据分析应用提供数据来源。
3)不断完善应急管理业务应用平台,充实应急通信指挥车、无人机等设备,提升应急监管、监测预警、指挥决策等业务域系统运行效率,实现监督管理科学高效,监测预警智能感知,指挥救援协同有序。以乡镇街道应急管理人员和灾害信息员队伍为依托,开发扩展应急业务系统应用,提升信息传播覆盖广度、精度和速度,建立分层细化的网格化责任体系。
3.4 统筹应急指挥调度
推动实现水利、气象、林草、公安、地震、自然资源等多个部门共享突发事件信息、风险会商研判、应急预案方案、应急资源调配、现场视频图像、周边交通、人口分布情况等信息并“一张图”呈现,形成联动左右、贯通上下的应急指挥调度,为科学高效应急指挥提供有力支撑[5]。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预案体系,“联合、即时、智能”的应急指挥体系,“统一指挥”的救援队伍体系,“空天地一体化”的通信保障体系,“反应快速”的物资装备体系,“职业化”的战备执勤体系,“联动高效”的应急协同体系,“实战化”的联训联演体系,“科学专业”的应急评估体系,及时应对处置各类事故灾害。加快全市的应急管理工作向智能化、数字化、可视化管理转变。
3.5 畅通管理运行机制
探索“政、企”合作模式,创新投资建设及运营模式,争取各方加大投入,建立信息化建设运维长久稳定的经费渠道。通过购买服务或自建方式,争取本地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建设可靠稳定的信息化保障服务队伍。全面提升西部某市应急管理指挥保障、风险监测预警、智能辅助决策、舆情引导能力,统筹做好自然资源、农牧、水利、林草、气象、地震等涉灾部门监测预警信息化建设工作。突破现阶段各种专业指挥中心的限制,实现政府跨地区、跨部门、跨行业的统一指挥协调、快速反应、联合行动,在此基础上,根据绿色集约、智能低碳要求,围绕数字政府建设的规划目标,以一流的智慧应急建设应用助力新型数字城市升级[6]。
4 结语
由于我国应急管理信息化的研究起步较晚,笔者在短时间内能够掌握的最新资料还不多,在信息化研究方面还有一定的局限性,随着新时代信息技术不断发展,应急管理信息化建设必定呈现更多的可能性和特殊性,还需要不断积极探索,精益求精,形成更多可供推广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