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安全文化引领新阶段安全生产
2022-02-12郭卫平张冰仝桂杰
郭卫平 张冰 仝桂杰
(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一三研究所,河南 郑州 450001)
0 引言
2021 年9 月1 日修订后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增加了“安全生产工作应当以人为本”的规定。坚持安全生产,是人民为中心和以人为本的根本体现。
我国经济已由高度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牢牢守住安全发展这条底线。这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前提和保障[1]。”安全生产作为高质量发展的底板工程,是保障和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本前提。近年来,全国安全生产形势整体向好,但已开始进入瓶颈期,传统行业领域存在的安全生产隐患尚未根本遏制,新兴行业领域的安全生产风险不断出现。新时代、新阶段,安全生产出现新形势,对安全生产管理提出新要求。
1 新时代安全生产形势
首先,现阶段新冠疫情全球肆虐,世界处于动荡变革期,企业既要做好生产经营,又要常态化疫情防控。疫情变化导致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显著增多,企业频繁停工停产和复工复产,致使硬件设备持续稳定运行的状态被打破而导致风险增加;同时,长时间、大范围的疫情导致企业效益下滑,安全投入受到影响,安全措施保障难以到位,人员思想不稳定加剧人员的流动性和不确定性,这些状况都将加大安全管理的难度。
其次,我国安全生产面临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安全需求与安全生产保障能力不强的矛盾[2]。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在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同时,我国已经跃入中等收入国家,人民群众对安全生产有了新期待和高要求,然而,我国安全生产基础依然薄弱,煤矿和非煤矿山、化工、建筑施工等高危企业比重大,落后的工艺、技术、装备大量存在,这些基础条件加大了事故发生的概率,导致生产安全事故时有发生,我国安全生产保障能力和生产安全水平难以满足人民的期待和要求。
再者,在较长一段时期内,我国新型与传统的生产经营方式将长期并存,传统行业领域存在的安全生产隐患尚未根本遏制,新兴行业领域的安全生产风险不断出现,“四新”技术(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的广泛应用,新职业和新业态的大量涌现,各类事故隐患和安全风险交织叠加,导致各类生产安全事故尤其是复合型事故数量居高不下,同时重特大事故从传统高危行业蔓延到其他行业。
最后,生产经营单位仍普遍存在重效益轻安全的理念,安全文化认同度差,安全生产意识淡薄,安全生产能力不足,管理水平参差不齐,作业现场管理缺失,盲目组织劳动生产,外包队伍问题严重等现象突出,亟待解决。
2 安全文化建设要点
在企业安全方面,技术措施只能提供基础的硬件的安全水平,安全文化才能够提供较高层次的人的观念的安全水平。新时代构建新发展格局,要统筹好发展和安全,必须软硬兼施,不断夯实全社会生产安全文化基础和物质基础,以安全文化引领企业、职工、政府等社会各方面安全生产意识和能力提升,合力推动“生产经营单位负责、职工参与、政府监管、行业自律、社会监督”的安全生产工作机制取得最优实效。新时代安全文化应坚持以下原则:
2.1 坚持党的领导
坚持和完善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提高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能力和水平,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根本保证。因此,在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过程中应把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作为首要原则。
2.2 坚持以人为本
人是社会一切财富的创造者,是生产力的首要因素,人的自由和安全发展是整个社会的最高追求目标和发展趋势[3]。安全文化的建设,要始终把人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以人为本的安全文化,一方面是依靠职工,激发全体人民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营造人人关注、人人参与的安全生产文化氛围;另一方面是为了职工,要以维护全体职工生命安全为最终目的,严守“发展绝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这一红线,同时应充分尊重职工,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工作组织、纪律执行等方面都应充分尊重职工意见,充分体现员工的自我价值,充分发挥安全文化的认同感,夯实安全生产的群众基础。
2.3 贯彻新发展理念
坚持创新、协调发展,构建绿色、开放、共享的安全发展格局。把创新作为安全文化的活力之源,贯穿于企业文化建设实施全过程,持续创新企业安全生产运行机制、安全生产监管方式、安全文化宣贯形式等,协调主体责任、监管责任和领导责任等同时落实,促进各方责任者齐抓共管,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安全的发展。
2.4 坚持因企制宜
好的安全文化要基于对安全文化的深入研究、验证、实践,汇集集体智慧,收敛优化关系,使其具有高的权威性和信任度[4]。因此,每个企业都应根据行业规律和自身特点,持续完善其独特的安全文化,努力培育、构建适应企业自身健康发展的安全文化,营造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围来筑牢安全生产防线。
3 安全文化引领安全生产
AQ/T 9004—2008《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导则》指出安全文化是被企业组织的员工群体所共享的安全价值观、态度、道德和行为规范组成的统一体,坚持安全文化引领,是提升全员安全生产素养、规范安全生产行为的有效手段,也是企业持续健康发展、实现“文化兴安”的迫切要求,要切实将安全文化内化于心、固化于制、实化于物、外化于行,有效引领企业安全生产各项工作。
3.1 发挥党组织的核心作用
要严格落实党政同责的要求,建立齐抓共管的分工负责机制,坚持党建与安全生产深度融合,以党建工作为抓手,强化思想引领、能力提升、制度执行和监督管理。各级党组织要作安全文化的“引领者”,充分发挥把方向、谋大局的作用,班子成员要先学一步、先做一步;要作安全文化的“倡导者”,打造具有时代特征、行业特点、企业特色的安全理念,并使之成为员工自觉遵守的行为规范和精神追求;要作安全文化的“推动者”,积极发挥安全文化实施的推动作用,做好表率,引领员工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的落实;要作安全文化的“模范”者,从提高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入手,把本质安全能力作为践行安全文化的重要标准,树立模范,鼓励先进,以点带面。
3.2 以先进的安全理念武装头脑
安全生产理念是安全文化的核心,要持续树牢“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红线意识”的先进的安全理念,将其融入企业的安全文化愿景、核心价值观、安全目标等核心要素中。要用“一切事故都可以预防”的理念武装员工头脑,强化本质安全意识,这是安全生产过程的指导思想,是企业安全文化直接的文字表达,将安全理念贯穿于安全生产各项体系运行和企业安全管理的全过程。持续强化宣传教育,使职工在行为之始正确权衡安全与利益孰前孰后、利益与代价孰轻孰重,从而真正自下而上地实现“以人为本”,以发展为主,以安全为重[5]。
3.3 深化安全管理制度体系建设
安全制度是将安全理念转化为安全行为的纽带,当制度内涵被员工主动接受并自觉遵守,渗透其中的安全理念方可通过规范的员工行为得以体现。要不断加大制度和体系建设深度,全面压实安全生产责任,特别是领导干部的主体责任,突出“一把手”效应,做好安全责任的压力传导,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打通责任链条;按照“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的要求,将安全生产与业务工作同计划、同布置、同检查、同总结、同评比;加快完善安全生产制度体系,将先进理念固化于制度,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分级监管、多级联动、综合性和专业性监管相结合、业务部门和安全部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要持续完善制度执行机制,追求制度的操作性和本质安全性,才能把制度建得好、用得好,提升安全生产执行力。
3.4 强化安全生产物质基础
物质基础是安全文化和安全理念落地落实的前提,只有不断夯实物质基础,才能为安全文化落地生根创造条件。要保障安全生产投入,坚持科技兴安,要加强生产人员和管理人员培训,提升人员安全本领,着力解决安全技术难题,完善安全技术装备,积极改善生产条件和生产环境,追求“人-机-环”和谐统一,实现系统无缺陷、设备无障碍、管理无漏洞;建立科学、完善的预警和救援体系,坚持问题导向,结合行业特点和事故特征,完善应急处置方案的操作性和安全性,配齐配强应急人员和物资,常态化开展应急救援演练,积极引进信息化、智能化手段,多措并举,持续强化事故预防能力。
3.5 营造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围
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围是推动安全文化实施、促进安全水平提升、提升企业安全形象的重要途径。要持续在宣传教育上下大功夫,以“安全生产月”、安全生产“五进”等专项活动和安全知识竞赛、安全绩效评比等各类活动为契机,充分利用企业内刊、媒体公众号、企业管理通信群、展板、壁画等宣传教育载体,广泛开展面向员工、面向一线的宣传教育活动,推动安全知识、安全常识进基层、进一线、进班组,积极营造“人人关注安全、人人参与安全”的良好氛围;要不断创新方式方法,强化安全生产警示教育和生产安全事故体验,将安全文化灌输并根植于全体员工,促进安全生产意识向行为的转化。
4 结语
新时代、新阶段最显著的变化,就是安全的意义更加突出。迈进新征程,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的重要论述和指示精神为指导,坚持党的领导,贯彻新发展理念,提升安全文化引领能力和安全生产基础水平,实现安全生产治理体系和能力的现代化,为新时代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