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活动理论的智慧课堂教学模型探索
2022-02-12彭元辉
彭元辉
湖南安全技术职业学院规划与质量建设处,湖南 长沙 410151
智慧课堂是“以人为本”教育理念与网络信息技术相互融合的产物[1]。在活动理论视角下,智慧课堂建设是对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与改革,旨在打造信息化、实践化的教学管理模式,让每位学生都能通过实践和探究来共享知识和智慧,促进学生个性化成长成才。接下来,谈谈对活动理论视角下的智慧课堂教学模式建设的几点思考。
一、活动理论与智慧课堂相关概述
(一)活动理论内涵
所谓活动理论,就是以“活动”为核心来探究不同形式人类活动的哲学架构[2]。活动理论概念最早起源于19世纪的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与黑格尔的古典哲学理论。黑格尔个人古典哲学理论认为,人类的意识在与人的生理有关的同时,也和人对历史人文的同化存在较大的关联[3]。马克思旨在探讨物质与意识的关系,二者都把活动是做研究人类发展的主要单元,随时间的推移,心理学家们对该理论进行完善。如今,活动理论趋于完善和成熟,活动理论结构模型是一个系统的综合体,涵盖了主体、客体、共同体、分工、规则和工具等诸多要素。
(二)智慧课堂教学模式的优势
众所周知,智慧课堂与传统的知识课堂是一个相对概念,传统知识课堂侧重于传授理论知识,而智慧课堂则侧重于开发学习者的智慧[4]。相较于传统课堂教学活动,智慧课堂注重尊重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营造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且活动中不同教育要素的角色出现巨大变化,最终促进学生智慧发展、个性化发展。活动理论为智慧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提供了新的理论支撑,呈现出以下几点优势:
智慧课堂具有动态性。智慧课堂教学模式下,涉及诸多教育要素,包括学生、教师、学习目标、学习方法、学习资源以及教学云服务平台等[5]。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与课堂氛围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具有较强的动态性。智慧课堂本质上来说是个体与教学工具的互动过程,也是学生与学生、与群体协商互动的动态过程。简言之,智慧课堂教学模式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动态性[6]。
智慧课堂旨在为个性化学习服务。首先,智慧课堂教学模式旨在培养学生的智慧性、创造性素养,在传统应试教育体制下,以教师为主体的“灌输式”理论教学模式无法满足智慧课堂活动的需求,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教学主体作用,将课堂是做学生知识建构的主阵地,教师应当好教学组织者、指导者的角色;其次,充分发挥现代教学技术的作用,引导学生运用这些便捷的工具来获取知识,甚至可以为学生个性化定制“工具”,方便学生去探索和创造。
知识创生立足于“共同体”的基础之上。传统应试教育体制下的课堂教学注重传授理论知识与技能,学生参与学习也是为了突破表象、提高认知水平。因此,知识型学习是个体头脑的活动,是孤单的,这种模式下的班级课堂更多是为管理、为效率服务。但是,智慧课堂教学模式从根本上改变了这一教学逻辑,为学生提供知识建构、意义协商平台,引导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相互构建“学习共同体”,旨在实现共同完成任务、共同成长的目的。其与建构主义中的“学习是知识的社会协商”理论相一致,为学生进行完善的知识建构夯实了基础。
二、构建智慧课堂教学活动模型
(一)智慧课堂教学模式中的要素
智慧课堂教学模式包括人的要素和技术要素。人的因素又包括主体与共同体。其中,主体指学生;共同体指教师与同伴。技术因素包括客体、工具和规则。其中,客体指学习目标、学习资源;工具指智能终端、智能教学平台和云服务平台;规则指智能教室运用规则、同伴互动规则等等。学生是智慧课堂的主体与核心;客体指学习目标与学习资源,具体来说就是通过教学活动要达到的效果、实现的目标。智慧课堂模式下的共同体指学习共同体,旨在引导学生主动进行知识建构,但学生个体建构的知识并非完全科学合理,因此,需要与群体加以协商,提高知识建构有效性。例如,以某一课程为主题组织小学合作学习活动,增加师生互动。智慧课堂教学模式需要云服务平台、智能教学平台等诸多技术工具的支撑,以智慧化、智能化技术将主客体等活动要素的作用最大限度发挥出来。规则是用来协调师生、同伴关系的,并对教学资源分配加以约束,在智慧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按照一定的规则来完成教学任务,一般指导和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学生需要按照一定规则来完成学习任务,一般是在学习共同体中进行知识协商;教师和学生在智能课堂上还需要遵守智能教学工具的使用规范。
(二)智慧课堂教学活动理论模型
交流子系统。一般而言,在传统应试教育中,课堂教学形式是比较单一的,多以教师讲解为主,缺少师生互动。但在智慧课堂教学模式下,就需要师生互建学习共同体并加强协商,且这种学习共同体不止一个,学生需要谨遵共同体制定的约定,并遵守互动交流规则,需要广大师生共同建构知识、共享知识。在学习共同体中,教师的职责是完善规则、活跃氛围。随着教学实践的不断增加,师生沟通交流成效也不断提高,且在智慧课堂教学模式下,需要共同体之间的成员相互信任、相互帮助。这就是智慧课堂教学模式下的交流子系统。
学习内容推送。在运用智慧课堂教学模式时,学习内容推送系统旨在利用智能技术向不同学生推送不同学习资源,进而让学生能够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精准获取自己需求的建构知识“原材料”。精准的学习内容推送主要依赖先进的计算机技术,比如学习分析技术、大数据技术,让不同学生能够在学习共同体中明确自己的职责,且共同体与客体需要利用资源分配来产生联系,如此能够有效提升教学效率与水平。
云服务平台的运行。智慧课堂教学模式下的云服务平台以云技术为基础,且涉及多要素、多层次。主要分为数据采集、数据分析以及学生模型构建三个部分。数据采集主要是采集、整合并汇总学生在课前、课中以及课后不同阶段的学习行为,如课堂应答、打卡等。数据分析旨在利用数据挖掘算法、学习分析等技术实现对所搜集数据的智能分析,并将最后的分析结果用于后续的学生模型构建中去。根据学生学习行为、学习方式、学习结果以及认知水平等实际情况来构建学生模型。从本质上来说,云服务平台运行就是利用中介工具的数据分析与反馈实现学习目标,完成知识生产,并不断提高知识生产质量与水平。
学习过程干预。在智慧课堂教学模式下,需要教师对学生共同体、对智能环境进行有效干预,了解学生实际情况进而予以行之有效的干预。
三、智慧课堂教学活动模式分类
(一)反馈主导模式
这是一种基于反馈的教学,指的是在智慧课堂教学中,学生需要实时接受教师、其他同学以及云服务平台的反馈信息,并结合这些反馈信息来优化学习目标、学习资源。智慧课堂教学模式下,学习反馈主要来自学习共同体、云服务平台,且反馈不再依赖教师的主观判断,而是以教学数据分析、学习行为分析为基础。在反馈时间方面,智慧课堂尤其是云服务平台的自动反馈具有灵活性、实时性;在反馈形式方面,云服务平台能够提供学生分数等反馈信息,还能提供有效的学习路径、收获信息等;其次,教学反馈与学生学习行为数据采集、分析过程一致,贯穿于学生学习始终。另一方面,智慧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是为了引导学生进行有意义、有价值的活动,具体来说就是让学生主动建构知识,并利用所学知识与技能解决实际问题,这有利于激发学生内驱动力。
(二)协商主导模式
这个模式主要运用在学习共同体知识建构中,应试教育体制下的课堂教学注重在教师的讲解下达成普遍共识。学习价值存在于普遍理性之中的同时,也存在于永恒的精神之中。在智慧课堂教学活动中,其中最重要的是构建学习的逻辑,学习不再是“灌输式”传授的过程,而是知识的建构、意义的形成过程,知识建构逐渐发展为一种社会活动,注重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旨在为知识的建构进行有效的协商。
在协商主导模式中,关键的是建构学习共同体,这在智慧课堂中承担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活动理论认为学生与学生之间、与教师之间的协商是建构知识、形成意义的基础和前提,如果仅凭学生个体的思考、活动是无法实现的。智慧课堂就是要发挥全体学生的智慧来解决问题,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与协商,实现知识与认知的融合,并产生更加有意义的学习行为、深化学生的认知水平,协商主导模式下的智慧课堂,云服务平台在知识建构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且该模式下,教师无需预先安排教学要求,更加重视在针对共同学习目标相互协商过程中学生互相认知的贡献。这就要求教师与学生具有更高的责任感、参与性,进而保证知识建构成功实现。
(三)资源主导模式
在智慧课堂模式下,学生自己利用学习资源实现学习目标的自主学习过程。在采用智慧课堂教学模式时,教学服务平台能够针对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学生推送有针对性的教学资源,为学生自主学习夯实基础。
当今时代,信息技术发展迅速,学生在学习中可以从网络上获得大量学习资源,知识资源更新周期越来越短,很多学习资源都是学生需求的,但是学生不知道的。因此,获得学习资源出处、搭建不同知识间的联系至关重要。传统教学模式下,学习资源多是统一、有限的,学生难以利用学习资源建立知识间的联系。但是,在智慧课堂模式下,学生拥有了更强的学习资源话语权、支配权。学生可根据自己的需求、爱好来改造学习资源,实现自我认知与学习资源的相互转化、相互融合,进而充分发挥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
另一方面,智慧课堂教学模式下,通过智慧环境中的个性化学习资源推送服务来帮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是智慧教育中至关重要的一点。学习资源是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基础和前提,海量的学习资源是学生自主学习、知识建构的基础和前提。资源主导模式的智慧课堂就是利用智能技术来诊断学生的认知水平,进而实现学习资源的个性化推送,让学生能够动态提取,成效显著。
四、智慧课堂教学模式具体思路
目前,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已经得到充分运用,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现代教育已然进入智慧教育时代,智慧课堂教学模式成为教育领域改革的重要立足点,从目前的实际来看,应坚持走综合化道路,既能兼顾不同学科,也需要对重点学科进行侧重,从而提升教学效果。
反馈主导模式、协商主导模式以及资源主导模式是智慧课堂中常用的教学模式,但切忌非此即彼,而应实现不同模式的有效联结与优势互补,共同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习目标的不同,使得建构知识的对象也会不同。例如,面对陈述性知识,更加适用于学生根据丰富的学习资源进行自主总结,但为了保证学习动机的纯洁性,加强反馈至关重要。面对程序性知识,更注重的是学生发现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之间互相协商、环境更加智能,能够帮助学生建构程序性知识。面对策略性知识,需要学生共同体内部沟通交流、协商,并且对系统反馈问题解决过程、提供学习资源等十分依赖。因此,知识建构程度越深,对综合性的智慧课堂教学模式就越需要。
在选择智慧课堂教学模式时,教师应时刻秉承有效性的原则,保证有效率、有效果、有效益。第一,要有效果。活动理论的意图性很强,智慧课堂教学模式下的意图就是学习目标,不管选用什么样的教学模式,智慧课堂都要对学习目标进行转换,以帮助学生实现知识建构的目的;第二,要有效率。如何让学生能够花费较少的时间和精力来实现知识、价值与意义之间的互通互联,在选择智慧课堂教学模式时,应综合考虑学习共同体的能耗,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协商,但同时也要防止协商失衡的问题,进而使得效率低下;第三,要有效益。相比传统应试教学课堂,智慧课堂需要大量的软硬件做支撑,知识生产成本更加高,若忽视效益问题,那么也就难以实现效果、效率,进而增加学习共同体的能耗,由此可见,保证效益至关重要。
综上所述,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快速发展,教育领域发生了巨大变化,智慧课堂教学模式的运用成为教育工作者共同思考的课题。基于活动理论视角下,智慧课堂建设应注重领会活动理论与智慧课堂二者的内涵,建立完善的智慧课堂教学活动模型,明确教学思路,才能全方位、多角度提高智慧课堂建设质量与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