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自动血液成分分离机制备不同容量冷沉淀的质量评价

2022-02-12柴婷婷张雪松李云强刘祥君

中国当代医药 2022年3期
关键词:凝血因子冰冻全自动

王 惟 柴婷婷 张雪松 李云强 刘祥君

长春市中心血站成分制备科,吉林长春 130033

冷沉淀是来源于新鲜冰冻血浆的再加工产品,因其具有容量小、不稳定凝血因子含量高等优点,在临床广泛应用[1-3],其主要功能是补充Ⅷ因子、ⅩⅢ因子、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on Willebrand factor,vWF)、纤维蛋白原和纤维结合蛋白。适应症主要为纤维蛋白原缺乏引起的出血,可用于无特异性浓缩制剂使用时的Ⅷ因子缺乏症、ⅩⅢ因子缺乏症、血管性血友病、纤维蛋白异常及纤维蛋白原缺乏症,也可用于大量输血、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DIC)以及其他治疗方法无效的尿毒症出血[4-5]。其临床需求量逐年上升,采用传统手工虹吸法制备冷沉淀凝血因子在增加制备数量方面尤显吃力。长春市中心血站于2015年采用自动化离心法,用全自动血液成分分离机制备冷沉淀凝血因子。2019年9月1日开始实施的《血站技术操作规程》中将离心法制备冷沉淀凝血因子的终产品容量由20~30 ml 改为40~50 ml[6]。2019年8月对全自动血液成分分离机制备冷沉淀凝血因子的运行参数进行调整,并制备冷沉淀凝血因子,将调整参数前后制备的冷沉淀凝血因子分组比较,通过比较两组冷沉淀的容量、Ⅷ因子含量、纤维蛋白原含量,验证全自动血液成分分离机更改后参数的准确性、制备方法的有效性,对冷沉淀凝血因子的质量没有影响,其各项质控检测结果均符合《全血及成分血质量要求》[7]。

1 材料与方法

1.1 血浆来源

抽取长春市中心血站2019年1月至2020年4月采集的400 ml 合格血液60 袋,按照新鲜冰冻血浆制备标准操作规程制备而成。

1.2 设备、耗材、试剂

设备:-50℃血浆速冻机(MBF21,卢森堡多美达公司)、-40℃医用低温保存冰箱(DW-40L508,青岛海尔集团)、4℃血液保存冰箱[MBR-506D(H),日本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低温离心机(贺利氏6000i,赛默飞世尔科技公司)、微电脑配平仪(LPYⅢ,苏州市医用仪器厂)、全自动血液成分分离机[CompoMat G5,费森尤斯卡比(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全自动血凝分析仪(ACL TOP300,沃芬集团);耗材:CPDA 抗凝剂一次性使用去白细胞塑料血袋(山东威高医用高分子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试剂:纤维蛋白原测定试剂、因子Ⅷ缺乏血浆试剂、APTT 试剂、因子稀释液、正常值血凝试剂质控品、低值血凝试剂质控品、ClcanA、ClcanB、冲洗液(沃芬集团)。

1.3 参数设定

全自动血液成分分离机的参数设置见表1~2。

表1 A 组全自动血液成分分离机设置参数

表2 B 组全自动血液成分分离机设置参数

1.4 制备方法

1.4.1 A 组使用全自动血液成分分离机设置参数制备将合格新鲜冰冻血浆(冷沉淀半成品)从-40℃医用低温保存冰箱取出,在血液低温操作台上放置3~5 min使浆袋边缘变软,将其放置于2~6℃冰箱中融化16 h后,待新鲜冰冻血浆几乎全部融化,取出配平、离心,离心转速为4000 r/min,相对离心力为5170×g,离心半径为28.9 cm,离心时间为20 min,离心温度为2℃。将离心后的新鲜冰冻血浆(冷沉淀半成品)袋挂在挤压板秤的两个悬挂轴上,其上方导管分别卡入1 和2号感应阀门内,接近空袋根部的导管卡入3 号感应阀门内,空袋放在排气夹板外,并保证各管路通畅,用扫码枪先扫描主袋献血条码,再扫描空袋献血条码,最后扫描工作人员工号条码,全自动血液成分分离机门关闭,开始运行分离,直至A8 探测器探测到冷沉淀剩余容量20~30 ml 时,各感应阀门卡夹会自动夹住管路,分离机分别对冷沉淀凝血因子和去冷沉淀凝血因子冰冻血浆进行称重,热合,工作人员确认热合完好、断离,速冻。

1.4.2 B 组使用全自动血液成分分离机设置参数制备操作方法同1.4.1,直至A8 探测器探测到冷沉淀剩余容量40~50 ml 时,各感应阀门卡夹会自动夹住管路,分离机分别对冷沉淀凝血因子和去冷沉淀凝血因子冰冻血浆进行称重,热合,工作人员确认热合完好、断离,速冻。

1.5 检测方法

将待检测的冷沉淀凝血因子置于37℃恒温水浴箱,待其完全融化充分混匀后将袋内血浆挤入至塑料试管内3 ml,开始离心,离心转速3000 r/min,离心时间20 min,离心后取上清约1 ml,上机检测。

1.6 质量标准

容量:标示量(ml)±10%;来源于200 ml 全血的冷沉淀凝血因子(1 U):Ⅷ因子含量≥40 U/袋,纤维蛋白原含量≥75 mg/袋;来源于300 ml 全血的冷沉淀凝血因子(1.5 U):Ⅷ因子含量≥60 U/袋,纤维蛋白原含量≥113 mg/袋;来源于400 ml 全血制备的冷沉淀凝血因子(2 U):Ⅷ因子含量≥80 U/袋;纤维蛋白原含量≥150 mg/袋[6]。

1.7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 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A 组的容量低于B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A 组的Ⅷ因子含量、纤维蛋白原含量与B 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3)。

表3 全自动血液成分分离机制备不同容量冷沉淀凝血因子质控检测结果的比较(±s)

表3 全自动血液成分分离机制备不同容量冷沉淀凝血因子质控检测结果的比较(±s)

组别 例数 容量(ml/袋)Ⅷ因子含量(U/袋)纤维蛋白原含量(mg/袋)A 组(20~30 ml)B 组(40~50 ml)t 值P 值30 30 29.73±0.74 44.57±2.80 27.886<0.001 103.78±15.06 104.68±24.42 0.860>0.05 289.60±58.72 296.70±55.29 0.645>0.05

3 讨论

冷沉淀是用于输血治疗的常用成分血类型[8],在其进入机体后可形成纤维蛋白膜并对溃疡创面产生机械牵拉作用,从而使创口收缩,并补充大量Ⅷ、Ⅰ等凝血因子,提高患者凝血因子水平,改善凝血功能[9]。凝血因子治疗急性大出血可很好地激活患者内源凝血系统[10],尽早给予患者输注冷沉淀对于凝血功能的纠正和抢救生命起到重要作用,同时还能够降低其他血液制剂的输注量,大大延长了患者的输血寿命,最大程度降低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11],且目前更多用于术后出血等治疗[12],根据长春市中心血站供血科的反馈,长春市临床在进行器官移植手术中,冷沉淀的应用率达到较高的水平,临床效果良好,冷沉淀一度呈现供不应求的局面。

随着科技发展的日新月异,血液成分制备技术也在不断完善,传统手工操作逐步向自动化设备发展和转变。全自动血液分离机是现代信息社会的产物之一[13],是采用新一代电动驱动系统,对所有挤压板推进的力度、时间、距离、速度进行精准控制[14]。本研究对全自动血液成分分离机的运行参数进行调整,设定适合的运行参数来制备冷沉淀凝血因子。本研究结果显示,首先检查血袋在指定的感应阀门安装是否到位,将血浆袋称重去皮。上下挤压板同时移动到50 mm,移除大部分去冷沉淀冰冻血浆,下挤压板移动到容量定量位置A 组为56.7 mm,容量为20~30 ml;B 组为55.2 mm,容量为40~50 ml;A 组和B 组下挤压板相差1.5 mm。上挤压板移动到58.1 mm 挤净多余的去冷沉淀冰冻血浆。感应阀门关闭,上下挤压板复位。热合导管,并对去冷沉淀冰冻血浆容量进行称重。表2显示按照表1设定的参数,用全自动血液成分分离机制备不同容量的冷沉淀凝血因子,质控结果显示A 组的容量低于B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两组的Ⅷ因子含量和纤维蛋白原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质控检测结果均达到《全血及成分血质量要求》[7][容量:标示量(ml)±10%;来源于400 ml 全血制备的冷沉淀凝血因子(2 U):Ⅷ因子含量≥80 U/袋;纤维蛋白原含量≥150 mg/袋]。其中B 组容量更接近平均含量,保证冷沉淀凝血因子的质量,需控制好制冷沉淀的容量[15],数据显示容量稳定;且B 组的Ⅷ因子含量和纤维蛋白原含量均为高出国家标准1.5~2倍,与侯贻莉等[16]的研究结果一致,进一步证明全自动血液成分分离机在冷沉淀制备中的应用价值。但本研究样本量较少,还需进一步扩大样本量深入研究。

综上所述,血液质量是保障临床治疗效果的前提[17-18],冷沉淀凝血因子质量受制备方法影响[19-20],采用全自动血液成分分离机制备不同容量冷沉淀的质量无差别,参数设定准确、制备方法稳定。并且此制备方法实现了自动化、标准化、信息化,值得推广与应用。

猜你喜欢

凝血因子冰冻全自动
SYSMEX XN-55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的校准及性能评价
集束化护理干预联合常规护理对产后出血患者的应用效果及其对凝血因子的影响
全自动单剂量分包机应用于中心摆药的效果评价
冰冻太阳光
咔吱兔的全自动生活
全自动洗衣机
冰冻气泡
冰冻的梦
看恐怖片,血液都被吓凝固了
冰冻的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