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丘之祷久矣

2022-02-12于永军

杂文月刊(选刊版) 2022年1期
关键词:大旱作秀老百姓

于永军

《古今笑史》中有个故事,叫“京兆尹祷雨”。说唐代宗年间,因久旱无雨,京兆尹黎干在长安城建了一处声势浩大的“祈雨工程”:命人在朱雀大街上造了一座土龙,让长安城中的女巫男觋都去求雨,自己也杂入其中与巫觋对舞,俨然成了京城一景。折腾了一个多月,还是不见下雨,他又让这些人去孔子的庙宇祈祷。代宗李豫听说了这件事,幽默地对群臣说了一句玩笑话:“丘之祷久矣!”遂“使毁土龙”,叫停了这场闹剧。

“丘之祷久矣”,出自《论语·述而》,说的是孔子一次重病,子路向神祇祈祷,希望孔子早日病愈。孔子知道后说:“我很早就在祈祷了。”意思是,只有言行不合于神明的人,得了病才有必要去祈祷,请求宽恕。孔子的意思很清楚:平时走得正、行得端的人,不用求助神灵,也会得到保佑。子路为他求佑,诚然孝心可嘉,但乃多此一举。代宗引用这个典故,顯然是诟病黎干搞“祈雨工程”之荒谬。

《尚书》中有则官训:“若金,用汝作砺!若济巨川,用汝作舟楫!若岁大旱,用汝作霖雨。”这里道出了一个实理儿:官者,应根据老百姓的需要做事,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想民所想,急民所急,办民之所需,干民之所盼。”如是,方能顺应民意、得民心。黎干遇“岁大旱”上马“祈雨工程”,虽然表面上看,归依了“用汝作霖雨”的为官之道,实际上却是在搞花架子、愚弄老百姓。

纵观古代岁旱之年,作为地方政府,积极赈灾措施通常有三:一是向朝廷申请开仓放粮或调拨粮食;二是动员官绅捐赠赈灾;三是减免租税、轻徭薄赋。其目标指向,都在于解决百姓温饱问题,维持社会稳定。所谓“若岁大旱,用汝作霖雨”,本意正是安抚好百姓生活,尽可能把灾情影响降到最低。这黎干可倒好,不在这些正道上想实招、干实事,却劳师动众地造土龙、搞歪门邪道,被“观者嗤笑”,不得民心是必然的,被朝廷叫停也在情理之中。

古今官场,历朝各代都有一些像黎干这样的官员,他们为官无能、干事不成,但虚应故事、欺上瞒下。黎干可谓其中一个典型。他当然知道如此兴师动众祈雨,是在“作秀”。但他怀揣着一个塑造“外力”的小九九:只要把这祈雨工程搞得轰轰烈烈、热热闹闹,下雨了,是我的“功劳”,归我的“政绩”;不下雨,“没有功劳,至少有苦劳”。对上“有响声”,对下“有动静”。由是,“秀翁”之意不在“秀”,而在沽名钓誉、升官晋爵也。

不过,或许他压根儿就不明白“丘之祷久矣”这句话的要义:“作秀”尽管忙得不亦乐乎,建“工程”,塑“形象”,树“政绩”,似乎做了不少“事”。但由于这些“事”与老百姓的“获得感”相去甚远,甚至南辕北辙。其自我标榜的大手笔,实际上成了劳民伤财的“大败笔”和令人嗤笑的“土龙”。热热闹闹的表象,不仅掩盖不了其没有为民做事能力的真相,反而暴露了一个无能者的心理空虚和精神颓废。

因此,对这类官员的有效办法,就是认识其虚应故事、哗众取宠的无能,让其从岗位上挪窝、走开。这样的“外力”,尽管是黎干料想不到的,却又是必然的。因为老百姓看不起更不欢迎这样的官员。

摘自《检察风云》2021年第19期

猜你喜欢

大旱作秀老百姓
竖琴乐手:手势真不是作秀
老百姓说好才是真的好
老百姓的话
高招
高招
作秀过敏症
重见天日
防火迟到
老百姓的“骂”管用吗?
作秀离灾难最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