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包鄂乌区域经济发展演进分析
2022-02-11皇甫欢欢
皇甫欢欢
2019年,《自治区关于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的实施意见》明确把呼包鄂乌地区作为内蒙古四大重点区域之一,提出要以呼包鄂及乌兰察布协同发展为引领构建区域发展格局,提升区域人口和经济集聚水平,形成有影响力、有竞争力的增长极。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也是呼包鄂乌四市由协同发展向一体化高质量发展迈进的起步年,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印发《呼包鄂乌“十四五”一体化发展规划》,从构建一体化发展空间格局、协同打造区域科技创新高地、协同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等方面推进呼包鄂乌城市群建设,由此,呼包鄂乌一体化发展进入快车道。
一、呼包鄂乌区域发展的现实基础
呼包鄂乌区域位于内蒙古中部,是国家呼包银榆经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能源矿产资源富集区和自治区经济发展的核心区,区域面积18.62万平方公里。近年来,呼包鄂乌在经济发展、城镇人口、交通运输等方面均有较大变化。
2021年,呼包鄂乌区域常住人口1004.19万人,占自治区常住总人口的41.84%;其中,呼和浩特全市常住人口349.6万人,包头全市常住总人口271.8万人,鄂尔多斯全市常住人口216.84万人,乌兰察布全市常住人口165.95万人。地区生产总值12033.7亿元,占自治区58.66%,是自治区的经济增长极;其中,呼和浩特3121.4亿元,位居自治区第三;包头3293亿元,位居自治区第二;鄂尔多斯4715.70亿元,高居自治区榜首;乌兰察布903.6亿元,四市的生产总值总和超过了自治区其他八个盟市的总和。财政收入方面,2021年,自治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349.9亿元,呼包鄂乌区域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002.1亿元,占比42.64%。交通运输方面,重大基础设施基本联通,京呼高铁建成通车,集大原高铁开工建设,包银高铁积极推进,“轨道上的呼包鄂乌”已见雏形。科技创新资源方面,呼包鄂乌区域拥有3家国家级高新区和多家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创新资源相对丰富,是自治区创新能力最强区域。
二、呼包鄂乌区域经济发展阶段研判
经济发展伴随着产业结构优化、就业结构调整和空间结构不断演变。从产业结构来看,是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逐渐优化的过程;从就业结构来看,是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不断转移、从而带动人均收入水平不断提升的过程;从空间结构来看,是各类生产要素不断在地理空间上聚集的过程。由于近代经济演进伴随着工业发展,故而经济发展阶段的判别与工业化进程密不可分,以库兹涅茨、钱纳里等学者对工业阶段的划分和配第·克拉克定理为理论基础,选取三次产业结构、人均GDP、就业结构、人口城市化率4个指标来判断呼包鄂乌区域经济发展阶段。
(一)三次产业结构
美国经济学家西蒙·库兹涅茨认为,工业化作为产业结构变动最迅速的时期,其演进也通过产业结构的变动过程表现出来。
通过选取呼和浩特、包头、鄂尔多斯、乌兰察布2007-2021年的相关数据作为样本,对四市近15年的产业结构进行比对分析。根据库兹涅茨判断工业化阶段理论,呼和浩特15年来产业结构总体呈现出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比重逐年降低,第三产业比重逐年升高的趋势,产业结构为“三二一”的状态,根据库兹涅茨的依据三次产业产值比重变化判断工业化阶段的理论,呼和浩特处于后工业化阶段。
图1 呼和浩特市2007-2021年产业结构
如图2,2007-2021年,包头市第一产业增加值比重逐年降低,且均低于10%,第二、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呈现此消彼长的波动状态,2007-2014年第二产业是比重最大的产业,2015年,第三产业占比首次超过第二产业,产业结构由“二三一”向“三二一”转变,根据库兹涅茨判断工业化阶段的理论,包头市迈向后工业化阶段。
图2 包头市2007-2021年产业结构
如图3,2007-2021年,鄂尔多斯市第一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均低于10%,第二、三产业也呈现此消彼长的波动状态,但第二产业始终都是占比最大的产业,产业为“二三一”的结构,根据库兹涅茨工业化阶段的理论,鄂尔多斯市处于工业化后期。
图3 鄂尔多斯市2007-2021年产业结构
如图4,2007-2021年,乌兰察布市第一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逐年降低,但仍在10%-20%,第二、三产业比重呈现此消彼长的波动状态,2007-2016年第二产业是比重最大的产业,2017年,第三产业占比首次超过第二产业,产业结构由“二三一”向“三二一”转变。
图4 乌兰察布市2007-2021年产业结构
(二)人均GDP
钱纳里等学者认为,经济增长是经济结构的全面转变,可用人均GDP水平来衡量,人均GDP水平和工业化水平正相关,工业化水平越高,经济发展水平就越高,并将人均 DP水平按照经济发展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六个时期。
2021年,呼和浩特市人均GDP为89284.9元,按当年平均汇率(1美元=6.4515人民币,下同)计算为13839.4美元;包头市人均GDP为121155.3元,人均GDP为18779.4美元;鄂尔多斯市人均GDP为217473.7元,人均GDP为33709美元;乌兰察布市人均GDP为54450.1元,人均GDP为8439.9美元。对照钱纳里模型中人均GDP判定经济发展的标准,呼包鄂三市处于钱纳里模型中的经济稳定增长(后工业化)阶段,乌兰察布市处于工业化后期;呼包鄂乌区域人均GDP为119834.9元,按照2021年平均汇率计算,得出人均GDP为18574.7美元,处于钱纳里模型中的经济稳定增长阶段。
(三)就业结构
配第·克拉克定理通过工业化过程中劳动力由生产率低的部门向生产率高的部门转移,反映了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过程,表明就业结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阶段的重要标志。对照配第·克拉克定理的标准对呼包鄂乌地区2020年的就业结构进行分析,如表得出:呼和浩特、包头、鄂尔多斯、乌兰察布均处于工业化中期,整个呼包鄂乌地区处于工业化中期。
表 2020年呼包鄂乌地区就业结构
(四)人口城市化率
2021年,呼和浩特市常住人口349.6万人,其中城镇人口278.5万人,城市化率为79.7%;包头市常住人口271.8万人,其中城镇人口235.7万人,城市化率为86.7%;鄂尔多斯市常住人口216.84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69.31万人,城市化率为78.08%;乌兰察布市常住人口165.95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00.91万人,城市化率为60.81%;呼包鄂乌区域常住人口1004.19万人,其中城镇人口784.42万人,城市化率为78.11%;按照钱纳里等学者对不同经济发展阶段下城市化率的划分,得出呼和浩特、包头和鄂尔多斯处于后工业化阶段,乌兰察布处于工业化后期,呼包鄂乌区域处于后工业化阶段。
(五)综合判断
综上分析,可以看出呼包鄂乌区域内部发展的差异性,根据判定指标不同,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也不尽相同,存在区域发展的不平衡和不充分。从产业结构看,呼和浩特、包头处于后工业化阶段,鄂尔多斯处于工业化后期,服务业发展相对落后,乌兰察布处于工业化中期;从经济发展水平看,呼包鄂三市处于后工业化阶段,乌兰察布处于工业化后期;从就业结构看,四市均处于工业化中期;从空间结构看,呼和浩特、包头、鄂尔多斯处于后工业化阶段,乌兰察布处于工业化后期。
三、呼包鄂乌区域一体化发展的主要方向
(一)破除区域行政壁垒,促进区域联动发展
国内外发达城市群的经验表明,提升城市群综合竞争力,要破解体制机制障碍,加强政府间沟通协作,突破行政区划的藩篱和缩小地区差异。一要建立健全政策体系,将政府作用和市场作用有机结合,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到区域的协同发展规划和治理中,形成相互衔接、补充、支撑的规划体系和政策框架,加强政策协同,统筹区域发展,将体制机制的优势实质性发挥。二要明确功能定位,构建合理的区域产业格局,要立足于各市现有资源条件、发展基础和优势产业,明确各自在构建区域现代产业体系中功能定位和产业分工,以明确的产业分工为指引发展优势产业,避免项目的重复建设和同质性竞争。三要完善交通网络建设,不断提升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将区域性的“断头路”打通,实现交通网络互联互通,继续完善铁路、公路、区域快速公交的通达性,实现1小时各市互通。
(二)发挥各地比较优势,实现产业协同发展
呼包鄂乌应立足本地要素禀赋与比较优势,建立优势互补、配套协调的产业分工体系。呼和浩特市应重点发展现代服务业,进一步强化其在自治区中心城市地位,强化首府服务功能。包头市应重点发展稀土新材料、装备制造等产业,增强产业的辐射带动作用。鄂尔多斯市要依托煤炭、风能、太阳能等资源优势,发展风光氢储车产业,建设成为国家现代能源生产基地,并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不断优化产业结构。乌兰察布市要利用其区位优势,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并不断提升农业现代化绿色化智能化水平,提升地区经济实力。呼包鄂乌区域应在自治区形成优势充分发挥,产业协同发展的强劲增长极。
(三)构建协同创新体系,合力提升创新能力
创新作为经济发展第一动力的驱动作用,是促进要素流动与集聚,助推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形成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突破,新经济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的关键所在。一要围绕重点产业和关键技术,加强呼包鄂乌龙头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科技创新主体,联合开展关键技术攻关,建立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创新体系,不断增强R&D投入,整合城市群内创新资源,探索建立区域协同创新体制改革试验区,形成区域内人才自由流动、创新要素合作的长效机制。二要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培育一批掌握行业“专精特新”技术的龙头企业,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深化产学研深度融合,推进创新联合体发展壮大。三要根据各自产业特点和优势,积极打造平台,引才育才聚才,培育和发展各类创新创业园区、高新技术开发区、科技企业孵化器、研发机构等平台,使得区域性创新体系进一步完善,促使高层次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的依托条件和能力不断增强,为区域协同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四)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合力优化营商环境
营商环境不仅是各类市场主体反应最强烈、地区形象最直观的体现,也是事关地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内蒙古的营商环境在全国处于落后状态,呼包鄂乌要继续深化改革开放,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运用智能化、信息化的手段强化政府监督服务,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区域营商环境。一要围绕市场主体关心的堵点、痛点、难点问题,以市场主体的需求为导向落地各项政策措施,如降低市场准入门槛、强化企业的金融服务、降低市场主体获得信贷的门槛、加大知识产权保护等。二要注重政策的系统集成,打好改革的组合拳,用好用活国家政策,合力优化营商环境,以区域软实力的提升吸引高新技术企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落户投产。三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推动政务服务联通互认,实现与企业和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领域的“异地通办”,提升企业和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