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树在乡村旅游目的地中的多功能价值实证分析*
2022-02-11陈静魏鹏
陈静,魏鹏
(1 重庆对外经贸学院,重庆401520)(2 西南大学)
乡村旅游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策略之一,是实现精准扶贫、农业提质增效、农民增收、乡村繁荣、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途径,对于解决“三农”问题和美丽新农村建设意义重大,近年来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1-3]。
我国果树栽培历史悠久,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我们的祖先不仅系统掌握了果树的自然属性和栽培技术,同时也赋予了果树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形态[4-5]。果树自古以来就承载着乡村传统农耕文化和乡土乡情,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载体。果树农耕文化源远流长,内容丰富,是劳动人民长期生产生活的智慧结晶。深入发掘和利用我国优秀的果树资源,一方面能够向社会公众宣传果树文化精髓及其所承载的优秀哲学思想,保护、传承和弘扬我国传统农耕文化;另一方面可以丰富休闲农业、景观资源和文化资源,增强产业发展后劲,对于促进乡村振兴、农民就业和增收具有重要意义[6]。
在长期的农业生产过程中,人们更多地关注果树的经济价值,而对于果树的观赏、造景、生态和文化等多功能价值挖掘相对较少。现阶段,随着我国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果树既是重要的农业生产系统,又是重要的景观和文化资源,故应深入挖掘果树的多功能价值与乡村旅游、休闲农业有机结合,积极探索开拓果树传承途径,实现生态、文化、经济和效益的最大化,满足人民日益增加的对于精神文化和休闲体验的需求,助力乡村振兴和美丽乡村建设。基于此,首先详细概述了乡村旅游目的地,然后基于果树的多功能价值分析其在乡村旅游中的作用,最后结合案例进行实证分析。
1 乡村旅游发展现状
综合现有研究结果可知,乡村旅游泛指农业旅游、乡村旅游、农业观光旅游等[7-8],具体指以乡村独特的自然景观、田园风光、农业生产、民俗文化风情、农耕文化和农舍村落等资源为依托,让游客体验乡村田野风光、农事劳作、回归自然的一种新型旅游模式[9-12]。
我国乡村旅游始于20 世纪80 年代。20 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乡村旅游慢慢发展起来。2015 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积极开发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生态休闲、旅游观光、文化教育价值。2016 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2018 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关于“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工程”的要求,同年,国家发改委等13 个部门联合印发《促进乡村旅游发展提质升级行动方案(2018 年—2020年)》。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旅游成为乡村发展的重要渠道。2019 年,全国乡村旅游总人次为30.9 亿次,总收入1.81 万亿元。近些年来,我国乡村旅游发展迅速,乡村旅游的消费群体不断壮大。尽管近几年新冠肺炎疫情对旅游业影响较大,但是随着疫情防控的常态化发展,全国乡村旅游也有序复工复产。
2 乡村旅游目的地概况
基于不同的研究目的或旅游开发项目,乡村旅游多依据其目的地资源、旅游对象、地理位置和科技含量等来划分,拥有多个不同的分类体系。最常见的乡村旅游分类体系多依据资源类型来划分,包含七大类型:观光型、体验型、休闲度假型、时尚运动型、健康疗养型、科普教育型、民俗文化型。此外,依据开发模式来划分,可以将其划分为城市依托型、景区依托型、历史文化依托型、交通依托型、产业经济依托型、民俗依托型、创意主导型、科技依托型等八大类型;还有的依据地理位置划分为城郊型、边远型、景区周边型等;或依据旅游对象划分为田园型、居所型、复合型等。综合以上分类不难看出,我国乡村旅游目的地类型大致可以归类出以下4 种类型:第1 类是以田园风光为依托的观光型乡村旅游;第2 类是以农庄或者生产农场为依托,体验休闲、娱乐及增长见识为主题的乡村旅游,如休闲农庄、观光果园、茶园、休闲渔场、农业教育园和科普园等;第3 类是以乡土民俗、民族风情等为主题的传统文化型乡村旅游;第4 类是以康体疗养、健身娱乐为主题的康养型乡村旅游。目前,很多乡村旅游目的地开始向综合型方向发展,综合观光、体验、考察、学习、康养、休闲、度假、娱乐等为一体。由文化和旅游部主导的“乡村旅游重点村”建设、评选工程,被列入产业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和路径,并以法律的形式对其进行肯定和认可,明确了其法律地位。目前已公布3 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单,共1 199 个乡村旅游重点村。这既是对于乡村旅游成果的肯定,也是对未来乡村旅游发展更上一个台阶的新要求,更是国家从法律和政策层面对“乡村旅游重点村”赋予的历史使命。
3 果树在乡村旅游目的地中价值的实证分析
果树作为既具有可食性又具有观赏性的传统农作物,不管是哪种类型的乡村旅游目的地均具有很大的价值和发展潜力。再加上其自身的文化、生态和社会价值,可以为乡村旅游开发提供更多的发展思路和创意资源。现阶段,我国果树在乡村旅游目的地中的应用主要有果园观光、果实采摘、品鉴、摄影、果品加工等旅游活动,以及果树创意栽培技术及科普、季相景观和造影景观应用等[5,13-14]。除了以上常见的果树经济价值、观赏价值外,随着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的不断深入,果树的生态文化价值不断被挖掘开发[15-16]。以下将我国乡村旅游目的地分为两大类,即果树主体乡村旅游目的地和非果树主体乡村旅游目的地来分开探讨。
3.1 果树主体乡村旅游目的地
我国是世界上原产果树最多的国家之一,自古就比较重视果树的引进和栽种,发展至今我国成规模的传统果园和现代果园遍布大江南北,依托我国特色水果优势区资源,结合当地自然风光、风土人情等形成的以果园为主体的有名的乡村旅游目的地有很多。如贵州省黔东南州麻江蓝莓生态旅游区、遵义千果园,河南省侯寨乡樱桃沟旅游景区,安徽省砀山县梨树王景区,山东省沂源县中华大果园景区,广东省深圳市光明农场大观园旅游区,辽宁省丹东市大梨树生态农业观光旅游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市葡萄沟风景区、伊犁野核桃沟景区和新源野果林,陕西省汉中朱鹮梨园、渭南葡萄产业园,四川省成都市花香果居旅游景区,河北省邢台市红石沟生态休闲农场,黑龙江省嫩江农场源明湖旅游区等。
此外,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中以果树为主题的有30 多项,如河北宣化传统葡萄园、陕西佳县古枣园、甘肃皋兰什川古梨园、山东乐陵枣林复合系统、山东莱阳古梨树群系统、山东峄城石榴种植系统、江西南丰蜜橘栽培系统、重庆万州红橘栽培系统、广东岭南荔枝种植系统、浙江黄岩蜜橘筑墩栽培系统、海南海口羊山荔枝种植系统、江苏无锡阳山水蜜桃栽培系统、广西恭城月柿栽培系统、新疆哈密市哈密瓜栽培与贡瓜文化系统、吉林柳河山葡萄栽培系统、四川苍溪雪梨栽培系统、浙江仙居杨梅栽培系统、吉林延边苹果梨栽培系统、陕西蓝田大杏种植系统、河南新安传统樱桃种植系统、辽宁鞍山南果梨栽培系统、宁夏灵武长枣种植系统等。以上果树农业文化遗产地均是我国历史悠久的传统果园,是我国果树的重要发源地。这些果园系统不仅拥有传统的栽培技术体系,更蕴含着中国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是人类文明的宝藏。目前果树农业文化遗产地的保护、挖掘、传承和利用,尤其受到国家和地方政府重视,可以充分发挥其自身的文化和景观资源,与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有机结合,真正实现开发利用中的传承和保护。
3.1.1 黔东南州麻江蓝莓生态旅游区
麻江蓝莓是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特产,目前种植面积近3 400 hm2,是我国蓝莓的主要产地之一。麻江蓝莓先后被认定为中国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第三批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第七批全国农业标准化优秀示范区、中欧地理标志产品、国家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创建区等。目前麻江县获得有机产品认证的蓝莓面积共830 hm2,3 家企业获得有机产品认证证书,19 家企业获得有机转换产品认证证书,4家企业基地获得出口水果果园注册登记。麻江县蓝莓种植主要集中在下司、龙山、宣威镇,位于清水江上中游。其中,麻江县龙山镇乌卡坪的生态蓝莓园通过蓝莓产业成功走出了一条蓝莓生态产业化的全产业链发展体系。首先,依托区域蓝莓公共品牌和企业品牌,发展“三品一标”有机食品基地17个;其次,大力发展“医、养、健、管、游、食”蓝莓大健康全产业,获得贵州省首批“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和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批准;最后,依靠蓝莓产业,全域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着力打造蓝梦谷、药谷江村、夏同龢状元文化园等景区,成功举办麻江县乡村旅游节暨蓝莓文化节和品菊季,2019 年全县接待游客302.4 万人次,乡村旅游收入20.84 亿元[17]。黔东南州麻江蓝莓生态旅游区的优势核心区就位于麻江县的下司—龙山—宣威沿清水江一线,这里交通便利,气候宜人,旅游资源丰富。贵新和凯麻高速公路、沪昆快速铁路、210 国道和320 国(省)道等交通网络纵横,是连接贵阳、福泉、都匀、凯里的枢纽区域。向南厦蓉高速、贵广快速铁路等使其成为广州、上海及泛珠三角经济区大中城市的后花园和休闲会所,成为黔东南原生态民族文化体验的旅游集散地。麻江蓝莓生态旅游区充分利用其蓝莓资源优势,开展果园休闲旅游、生态农耕体验、特色有机蓝莓品鉴、休闲养生运动等旅游项目,成为我国最具风情的蓝莓生态体验休闲度假旅游区。2019 年麻江蓝莓生态旅游景区批准为国家4A 级景区,是我国果树资源在乡村生态旅游应用中的成功案例。
3.1.2 大梨树生态旅游区
辽宁省丹东市凤城市大梨树生态旅游区以号称“辽东第一村”的大梨树村为核心,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中国美丽乡村、中国乡村旅游创客示范基地、全国首批农业旅游示范点等。大梨树村曾经是一个穷山村,在村领导的带领下大梨树村人的苦干、实干、巧干逐渐成就了今日的秀美风光和富裕生活,也形成了劳动人民“干”字精神的弘扬和传承。景区以果树资源为主体,包含休闲农业体验区、民族村落观光区、旅游综合服务区三大功能区。其中,休闲农业体验区主要依托1 700 hm2的果园—花果山,开展赏花和果实采摘的乡村旅游体验活动。花果山目前是全国最大的村级集体果园,主要栽培杏、桃、梨、李、苹果、板栗等数十种树种上百万株果树,赏花和采摘期可以从4 月一直持续至11 月,是辽宁省跨时最长、品种最多、游客最多的乡村旅游目的地[18]。站在花果山上,仿古新城一收眼底,万亩果园香飘四季,可以充分体验人与自然的亲密关系。休闲农业体验区是集赏花、摘果、休闲、娱乐、度假避暑、会议接待为一体的综合型乡村旅游区。景点内容主要包括果园山水田园风光(花果山)、传统中国医药文化(药王谷)、现代科学标准化栽培技术(葡萄城)及干字文化广场和地道农家乐等。其中药王谷景区供奉着以神农氏、孙思邈为代表的中国古代13 位药神人物,谷内树木遮天蔽日如置身世外仙境,谷中生长着各种原生中草药。民族村落观光区主要依托大梨树河两岸的满族村落,是首批“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这里有复原清末民初县城的影视城、知青城,成为较具影响的全国怀旧节日。综合服务区则主要经营各种民俗风情酒店和饭店、满族特色农家食品等,还有知青艺术团、篝火晚会等项目。
3.1.3 山东乐陵千年枣林景区
乐陵小枣栽培历史始于商周,兴于魏晋,盛于明清,距今已有3 000 多年的历史,山东乐陵枣林复合系统被列入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山东乐陵千年枣林景区位于德州市乐陵市朱集镇,全镇森林覆盖率达95%,被誉为“天然氧吧”。目前仍保存有2 000 多株千年古枣树,枝繁叶茂,年年果实累累,是全国最大的千年枣树原始林。山东乐陵千年枣林景区先后被评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省级森林公园、国家4A 级旅游景区、首批山东省自驾游示范点等。其中的千年枣林公园生态文化旅游度假村位于枣林游览中心,核心枣园面积200 hm2,公园以枣树资源为依托,以企业为支撑,结合地方民俗和农业生态综合打造千年枣林乡村旅游目的地。经过近几年的开发建设,现已基本形成枣林生态游乐、枣林文化体验、枣乡民俗参与、枣园康养休闲度假等多种旅游产品。先后建成结义园、名人园、百枣园、国强亚联农庄等几大园区,开发了枣都碑、母子树、望娘子树、观光塔等20 多处旅游景点。其中,百枣园始建于1992 年,占地12 hm2,共有枣树5 800余株,现已汇集国内外枣品种596 种,是一处集引种试验、品种对比、物种保存、游览观光于一体的特种枣园和枣菜间作示范园,被称为全国名特优枣品种资源库[19]。经过近几年的开发建设,山东乐陵千年枣林景区已发展成为集观光游览、枣林采摘、农家乐、餐饮住宿、农耕文化展示与体验、旅游购物等于一体的综合性乡村生态旅游区,并积极打造中国乡村枣林旅游首选目的地。
3.2 非果树主体乡村旅游目的地
乡村旅游即发生在乡村领域内的旅游,以农耕文化为基础,以田园风光为依托,均与农业产业息息相关。除了以果树为主体的乡村旅游目的地以外,在其他乡村旅游目的地中,果树也扮演着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下面用几个实例加以说明。
3.2.1 上海奉贤区花米庄行景区
上海奉贤区花米庄行景区拥有深厚悠久的历史文化,自2008 年建设以来,得到了政府相关部门的支持和指导,近年来乡村旅游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逐步发展成为集名、特、优农产品种养殖,新品种研发,农业观光旅游,农家特色餐饮、住宿、娱乐和青少年社会实践为一体的现代乡村生态旅游观光地。依托景区和乡村旅游发展,逐渐形成了一批特色的农业文化品牌,如庄行土布染织技术和羊肉烧酒食俗均入选为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菜花节、伏羊节、新米品尝节、民俗文化展等闻名沪上。景区被中心轴分为东西2 个功能区,西区蕴含着丰富的农业旅游资源,是农业休闲体验区,东部为餐饮、住宿、购物等旅游配套服务区。其中,农业休闲体验区拥有蜜梨园、蔬菜、粮田、水产、油菜花等所形成的原生态田园美景,是整个景区的核心区。其中搭配各种休闲建筑如观光大道、倩舍意象、阳光茶室、田园茶吧、采悠园等,形成以农业休闲体验为主要功能的乡村观光农园。东部的旅游配套区主要包括旅游接待中心、乡村美食广场、上海农家、民俗地等,形成以餐饮、住宿、购物等为主的旅游服务区。景区西与松江毗邻,北枕黄浦江,距离上海市中心约50 km,区位优越,交通便利,凭借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及丰富的农业资源,以乡村为大舞台,以原生态田园美景为核心,以民俗文化为灵魂,打造四季节庆活动,形成“春季赏花、夏食伏羊、秋品果实、冬看民俗”的乡村旅游四季歌,并通过不断完善,逐步树立起节庆品牌形象。花米庄行景区先后成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国家3A 级旅游景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五星级企业,为乡村旅游发展提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3.2.2 清泉休闲农庄
清泉休闲农庄位于安徽省宣城市绩溪县板桥头乡中村,位置横贯镇蜀线,交通便利,是一家集农业养殖、垂钓、餐饮、度假、旅游休闲于一体的生态农庄。农庄以现代农业生产和养殖为依托,将农业生产与休闲观光相结合,设有耕作体验区、垂钓区、度假休闲区和餐饮娱乐区等。耕作体验区采用传统种养方式,同时结合现代科技,真正实现无公害、无污染的绿色种养模式。庄内种植各种有机特色蔬菜、观光采摘果树、纯天然竹笋等,放养土鸡、野鸭,同时,纯野生鱼池为个人休闲垂钓活动提供了自然清新的活动环境。农庄水土洁净,空气清新,树木成林,花果蔬菜绕庄,鸟语花香,野趣盎然,具有乡村田园诗意,漫步在绿阴碧水之间,让人感受到回归自然的乐趣,令人爽心悦目、心旷神怡。住宿区临近青鱼塘,杨柳依依,花果飘香,室内装饰给人一种居家的感觉。
3.2.3 重庆石笋山风景区
重庆石笋山风景区是国家2A 级风景区,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资源丰富,抓住国家西部大开发的机遇,大力发展特色乡村旅游业。石笋山地处重庆云雾山山脉地块,森林覆盖率80%以上。景区主要景点有男女石笋山、孔雀湖、三教寺、弥陀寺、上天堂寺、香樟林、薄刀岭等。其中的石笋山生态农业示范园被评定为重庆市云雾坪森林公园,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石笋山又称“情山”,因男女石笋山脉脉含情对视千年的浪漫传说而得名,是重庆市自然生态环境最为优越的景区之一。景区紧紧围绕“情山、情果、情花”的主题展开,致力于开发生态农业、观光农业及相关产品。现已建成130 hm2有机猕猴桃园(情人果)及各类珍稀花卉基地(爱情花)。其中猕猴桃基地在地方政府指导下,积极引导企业和农户参与,以专业合作社形式或“公司+农户”的模式发展,建成重庆市高标准猕猴桃核心示范园和特色效益农业示范园,尤其是红心猕猴桃种植更具规模[20]。每年举办情山旅游文化节及猕猴桃采果节活动,传播情山旅游文化,展示特色优质水果,观赏珍稀名贵花卉,体验农业生产和农家乐,形成了“游情山、赏情花、采情果”的品牌生态旅游地。重庆石笋山景区依托石笋山独特的自然景观、农业生态景观及“情山”民俗风情,创新旅游活动,逐步形成了以旅游带动农业的发展模式。
4 讨论
综上,除了众所周知的果树在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的价值外,果树相对于其他农作物种类,不仅拥有树形、花、叶的观赏价值,还有一年四季中果实的形状、大小、色彩、香味等的变化,更添四季景观效果。果树作为乡村景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乡村、乡民、生产、生活等息息相关。果树在以果树为主体的乡村旅游目的地中,具有全功能旅游价值,而在非果树为主体的乡村旅游目的地中也具有不可获取的重要位置。
首先,果树能够体现乡村地域特色和乡土情感。在不同的乡村旅游目的地中,拥有各自独特的树种,这也为乡村旅游目的地建设提供了很好的绿化造景素材,以此来突出地方特色和文化特色。此外,果树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又各具特色的文化印象和记忆。果树寄托了乡村的感情和思想,具有浓厚的地域文化特色,包括花、果实、叶等食用工艺、药用、传说典故等,是“活”的乡村历史。因此,在乡村旅游目的地中,选择并运用当地合适的树种,不仅能够贴切造景,还原历史,更能帮助体现乡村独特的地域特色,加深游客对乡村旅游目的地的景观和文化印象,这也是乡村旅游目的地建设追求的终极目标。
其次,果树丰富了乡村旅游目的地活动素材,更容易为游客打造沉浸式体验。与一般旅游项目不同,参与与体验是游客对于乡村旅游目的地最直接的要求,而果树的花和果实能够满足游客对于感官和采摘活动的体验。赏树、赏花、赏果、闻香、采摘、品果等项目均能让游客体会到参与劳动和收获果实的喜悦。再加上乡土风俗,长期积累下来的对于花、叶、果实的简单工艺加工,就能制作各种地道的特色美食,让游客在参与制作的过程中充分体会劳动人民的智慧和乡情乡趣,同时还可以提升农副产品附加值。因此,果树不仅为乡村旅游目的地增加各项活动,而且为游客提供更多参与和体验的项目,提升旅游收入和效益。
最后,果树能够拉进人与自然的距离。自古以来,果树就与村民的生活生产分不开,郁郁葱葱的果园,挂满丰收的果实,一方面为乡村景观增加了丰收的喜悦感,另一方面拉进了人与自然界的距离,勾起人们品尝果实的欲望和采摘果实的融入自然的体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