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信息技术在教育中有效应用的因素分析
——经济和医疗领域对比分析
2022-02-11盛密宁夏大学教育学院
盛密 宁夏大学教育学院
● 研究背景和现状
近年来,信息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使得人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效果却不理想。
王春蕾等人认为,美国影响信息技术在教育中应用的障碍主要有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设备的购置及维护费用、师生的硬件需求是否得到满足等。许多国内的教育专家或学者从教育的保守性来分析信息技术在教育应用中的滞后性。教育理念的保守性、教学模式的渐进性变革以及教育管理体制的僵化等原因,使得信息技术在教育发展中的作用并不理想。[1]此外,一部分人认为,影响信息技术在教育中应用的有效性因素包括两个维度(主体和环境两个维度)三个方面(学校领导因素、教师因素和关键的环境与支持因素)。[2]
本文尝试通过对比的方法,将信息技术在经济和医疗行业的应用与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进行对比,从多个维度分析信息技术在教育中应用效果不理想的原因,并根据这些原因提出方案措施和建议。
● 信息技术在教育中应用效果不理想的原因分析
本文通过横向对比的方法,将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与在经济领域、医疗领域的应用进行对比分析,从应用场景、应用对象、应用产品的需求定位三个角度阐述信息技术应用于中小学教育效果不理想的原因。
1.应用场景复杂
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场景较为复杂,并存在一些随时间而不断变化且相互作用的因素,而在经济和医疗领域的场景都具有标准化的流程和行为模式。
在经济和医疗领域中,多数行为具有标准化的流程,行为模式较为统一。在进行某一行为时,不同的角色进行不同的行为和操作,同一角色进行一系列标准化的操作;信息技术在此过程中的作用是让所有流程更标准、更统一,提高了工作效率,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例如,经济领域的线上商品交易行为包括卖家在电商平台进行商品的上架和管理,买家在电商平台上进行商品购买。买家的商品购买的操作是下单、付款、售货、售后退货换货、确认收货等一系列标准化的流程,这一系列操作即为线上商品购买行为。医疗领域的线上挂号预约看病行为包括病人进行登录、信息填写、科室和日期选择、缴费、预约成功、取消预约、修改预约信息等一系列标准化操作。
反观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场景,人、物关系错综复杂,就像一个网络状的拓扑结构或者像一个复杂的生态链。以作业的提交与批改为例,首先,不是每个学生都能在网络上完成作业,尤其是数理化科目需要画图或运用特殊符号书写解答过程,在技术软件平台上实现起来更加困难,反而增加了学生的作业完成时间。其次,每个学生的字迹都不相同,每个科目的解题方法或答题方式都不相同无法实现标准化或流程化,因此,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较为困难。
2.应用对象的适应性与学习能力
信息技术在经济和医疗领域的应用对象普遍是成年人,成年人使用信息技术产品的能力和学习能力较强,能够很好地学习新事物;而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对象是教师和学生。但大部分教师墨守成规,不愿意使用相关技术平台或工具,并且大多数教师对信息技术教学“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促进教学改革”两项认可度不高,这方面的原因与教师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不足有关。[3]作为未成年人的学生在使用技术软件或平台的过程中,一方面由于学习能力不成熟,在学习使用软件或平台的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另一方面由于其自制力不强和注意力不集中,在使用技术软件平台或工具的过程中,不能合理使用。[4]所以,未成年人在应用技术产品的过程中达不到理想的效果,作为教育教学活动组织者的教师虽然是成年人,但其应用效果也不尽如人意。
3.技术产品与需求的匹配度
信息技术在经济和医疗领域的产品与需求相匹配,技术解决对应的问题;而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产品不对口,产品没有解决对应的教育问题,缺乏系统的问题和需求分析。
技术产品的产生是针对应用场景中的问题和复杂重复的工作,也就是技术产品对口场景问题。在经济和医疗领域中,技术产品的产生需要经过充分的市场调研,经过系统的整合与分析,并对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预测,使得技术产品的产生具有充分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实践性较强;同时,技术产品在售后服务的后期还会不停跟进用户的使用情况和反馈,进行迭代更新,不断完善技术产品的功能。
反观教育领域的技术产品,没有做充分的需求调研、问题分析、场景分析。教育领域的技术产品,即相关技术平台、软件或工具,并没有实际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问题。也就是说,数字化资源的建设与使用缺乏有效匹配。[5]大多数教育技术产品,在产品落地后并没有相关的售后,后期没有实时跟进用户的使用情况和反馈,没有进行迭代更新,所以教育技术产品一直停留在原来的版本上,功能没有跟上用户的需求的变化,最终导致教育技术产品给人留下不好用、不方便的印象,人们逐渐形成一种认识,即教育技术产品并没有减少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
● 信息技术在教育中有效应用的建议
1.应用场景模块化分析是技巧
教育领域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在这个系统里,人的行为流程不具有标准性。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场景复杂,应用对象的适应性或学习能力不强,应用产品与教育问题需求的匹配度低。
针对教育领域中复杂的应用场景,信息技术产品的研发人员应将教育应用场景进行细化,将其分为多个细化的模块,并清晰划分每一个模块的流程和标准;同时,学校教育人员和教育工作人员应积极配合研发人员,共同梳理教育场景中各类复杂的、细小的应用场景。通过学校与技术人员的共同协作,解决教育应用场景的复杂性,让信息技术产品与教育教学中要解决的问题更匹配,从而提高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中应用的有效性。
2.充分的需求调研和分析是前提
任何信息技术产品的设计和开发,必须以充分的需求调研为前提,只有前期做好充分的需求调研,深入剖析用户的问题和痛点,并对未来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预知,才能设计开发出符合用户需要的产品。因此,在设计信息技术产品时必须考虑到教育领域目前各种业务场景的实际要求,针对其具体问题提供切实可行的方案,立足于实用性、经济性。[6]
针对需求调研和分析的方法,温州大学陈冰冰教授对目标情境分析模型、目前情境分析模型、Hutchinson和Water的分析模型、Dudley-Evans和St.john的分析模型等四种需求分析模型进行了研究。[7]无论何种需求分析模型,他们都强调了以目标为导向的情境分析,记录原始的需求和问题,再根据原始需求进行剖析和预知,最终把这些需求转化为需求文档。所以,在信息技术应用产品的整体设计和开发前期,需要构建清晰的业务流程,解决教育教学的实际问题;通过充分的需求分析和调研,明确信息技术要解决的问题。
3.提高应用对象的产品使用能力是关键
在信息化环境下,应用对象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是影响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中有效应用的关键因素。因此,提升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促进信息技术与教学的融合是促进学校教育信息化应用的基本手段。针对如何提升应用对象的产品使用能力,尤其是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张屹等人对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现状进行了研究,并对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出了培养建议:首先,教师要拥有丰富的信息技术能力先前知识;其次,要开展教师培训前后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自评,加强教师薄弱能力的提高等。[8]
● 结语
本文结合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和医疗、经济领域的应用情况,从应用场景、应用对象、应用产品的需求定位三个维度进行对比分析,归纳得出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效果不理想的原因,并针对如何提高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效果提出了对策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