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甘肃农业绿色转型发展思路
2022-02-11雒国良甘肃省靖远县农业农村局甘肃靖远730699
雒国良(甘肃省靖远县农业农村局,甘肃 靖远 730699)
“十四五”期间,甘肃省在绿色发展的基础上,正在奋力开创乡村振兴新局面。为充分保护粮食生产安全,提升农民经济收入,发展区域经济,改善现有种植环境,农业绿色转型发展是必然发展趋势,其既可以促进甘肃农业高质量、稳定发展,也可以增强甘肃省在乡村振兴战略下的内在发展动力。
1 甘肃农业绿色转型发展困境
1.1 土壤污染严重
虽然在农作物秸秆、废旧农膜回收、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等方面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农业用地依旧存在污染问题[1]。部分农村地区依然大量使用农药和化肥等,对土地资源造成了一定的污染,致使土壤酸化,影响农作物生长,降低农作物的质量和产量。
1.2 农业用水压力大
近几年,甘肃省农业发展迅速,但农业用水资源依旧紧张。从地理位置上来看,甘肃省东南部以渭河为界,渭河以北则为祁连山余脉,多为黄土高原、沙漠戈壁,干旱少雨,地面蒸发大,因此地区缺水严重。调查显示,甘肃全省各地年降水量在36.6~734.9 mm,农业用水压力较大。除此之外,甘肃省有70%以上的土地都是旱地,抑制了农业绿色转型发展。
1.3 分散经营模式为主
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甘肃仍旧以分散经营模式为主,这导致政府部门难以对农产品的生产过程以及售卖过程进行统一管理,致使农产品存在质量安全问题。此外,由于农产品监管链条长,相关部门未能充分发挥自身职能,对农产品质量安全进行有效监管。
1.4 绿色发展动能不足
“荒漠戈壁,生态脆弱”,这是长久以来人们对甘肃的印象。为有效改善这一现状,甘肃省正在转变过去粗放的农业发展方式,并且收获了一定的成效。但在产业化发展方面基础薄弱,即小规模、分散式的经营发展方式依旧存在,导致农业生产水平未能得到有效提升。虽然构建了生态农业产业园,完善了生产体系,但生产体系同质化问题严重,导致绿色发展动能不足。
2 甘肃农业绿色转型发展思路
2.1 完善绿色农业产业流程,构建完整产业链条
2.1.1 优化农业区域分布
应切实认识到自身的区域优势以及资源优势,有针对性地发展农产品,如马铃薯产业、中药材产业等,以此形成区别于其他省的绿色农产品平台,打造属于自己的鲜明特点。与此同时,还应当加强对生产源头以及生产过程的管理,减少农民对化肥以及农药的使用,加快农业转型步伐。
2.1.2 要加强自身创新能力
农业企业和农民之间应加强联系,夯实农业基础条件,积极进行农业创新,包括种植技术创新、土地治理技术创新、农业废弃物利用创新等。这既可以实现技术引领,改变现有种植现状,又可以推进农业绿色创新发展[2]。
2.1.3 加强对绿色产业的培育
应根据市场实际供需变化以及区域所具有的独特优势,强化农产品的各个环节,包括生产环节、加工环节以及销售环节等。这既可以带动当地区域经济,又能推动农业向第二、三产业发展。与此同时,为确保农产品具有独特性,使其具有地域品牌特点,还应将民族风情以及地域特点等与农产品有机结合,以此构建完整的产业链条,并实现产业融合。这既可以带动当地农业经济发展、提升整体区域经济水平,也能实现利益联结,推动农业产业绿色发展。
2.2 做好基础服务工作,提升农业绿色发展水平
2.2.1 加大人才培养力度
全面推进农业绿色转型发展,需做好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工作,而这就对技能型人才有了更大的需求。基于此,政府部门以及学校应强强联合,大力培养具有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绿色发展意识的技能型人才。此外,还需加强对科技成果的转化投入,即确保新型科技可以真正投入到绿色农业生产之中,以此提高绿色农业发展动能。
2.2.2 加强资金支持
为确保相关工作可以顺利开展,应保证资金充足,政府部门应通过政策引导,积极拓展融资渠道,为农业实现绿色转型奠定良好基础。此外,需构建专项资金专用的保障机制,确保资金不会被挪用。现代农业快速发展背景下,构建农业风险预防机制也十分有必要,其可以降低农业风险,提高农民使用绿色生产技术积极性。
2.2.3 加大信息化建设力度
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无论是绿色农业的技术创新,绿色农产品的生产,还是绿色农产品市场的开拓,以及绿色农业经济政策的贯彻执行,都离不开信息化,都要以信息化建设为基础。在知识经济时代,信息化为中国绿色农业生产力“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平台。同时,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可以增强农业抵御自然风险、市场风险的能力和增强农业积累;通过农业信息化可以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增加农村积累和丰富农村精神文化生活。因此,加大信息化建设是中国绿色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3]。
2.3 打造农业绿色发展体系,加强绿色技术推广
2.3.1 加强对农民的培训力度
实现农业绿色转型发展,农民是关键。要求农业部门积极开展相关培训工作,让农民认识到农业绿色转型发展的重要性,掌握更多绿色生产技术,并能够在生产过程中积极应用绿色生产技术。例如:可以定期在农村地区展开新型技术培训大会。也可以借助先进的互联网平台、微信公众号以及微信群等,对农民实现远程教育,循序渐进地培养其绿色生产意识。
2.3.2 加强绿色技术推广
绿色技术是农业实现绿色转型的重要基础。相关部门可以通过打造绿色技术示范基地、丰富绿色技术推广渠道等多种方式让农民掌握更多绿色技术,包括循环在利用技术、畜禽粪便收集处理技术、秸秆加工利用技术等。为切实有效帮助农民解决技术难题,可以搭建农业服务平台,实时为农民展开服务,保证绿色技术的推广效果。
2.3.3 完善金融服务体系
政府部门应积极发挥自身引导作用,制定完善引导政策,吸引村镇银行、商业银行主动参与到农业绿色转型发展之中,从而有效拓宽绿色融资渠道。与此同时,政府部门还应构建完善的资金使用机制,加强对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确保资金可以充分发挥其推动绿色农业发展的作用。
2.4 创建农业绿色生产体系,实现农业生产可持续
2.4.1 调整种植结构,应用新技术
为推动乡村振兴,实现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应开展耕地质量建设工作,因地制宜地对土地进行整治,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种植结构,充分确保农产品生产质量和产量。与此同时,为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积极应用新型种植技术,包括生物节水技术、全膜双垄沟播种技术和保墒固土技术等。
2.4.2 积极推广绿色生产种植技术
如应用有机肥和腐熟的农家肥代替化肥。防治病虫害,应积极采取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时,应尽可能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减少农药对农产品的危害。
2.4.3 打造龙头企业
龙头企业既是城市发展的中坚力量,也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有效手段。依托龙头企业,可以实现标准化生产技术的有效推广,同时也可以加快农业现代化发展步伐。更重要的是龙头企业可以助力甘肃省打造区域特色农产品品牌,从而推动整体经济发展,提升整体经济水平。
3 结语
新形势下,推动农业绿色转型发展是必然趋势,也是缩小城乡差距、提升农村经济水平、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重要举措。因此,应采取有效措施全面推进农业绿色转型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