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信息化在蔬菜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
2022-02-11河北省廊坊市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河北廊坊065000
侯 隽(河北省廊坊市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河北 廊坊 065000)
1 农业信息化概述
现阶段,农业领域在中国经济体系中所占的比重较高,并且农业经济对于其他产业的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与关联。随着现代化的快速发展与进步,信息技术在各个行业领域中也有了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大数据技术以及云计算的应用,进一步推动了农业领域的转型与升级,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在这种环境下,积极推动现代化信息技术与农业生产之间的融合应用,有利于帮助农业领域快速转型升级,并实现信息资源的有效运用和合理配置优化,降低不确定信息风险可能会对农产品造成的危害和伤害,朝着更为明确的目标稳步发展,而唯有如此才可以提高农产品现代化的发展能力,为农业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提供信息依据。
2 农业信息化在蔬菜病虫害防治中的具体应用
2.1 硬件环境配置
硬件环境配置的完善是建设农业信息化的前提条件,在配置硬件环境的过程中,必须要以当地蔬菜病虫害的实际发生情况为依据,尤其是在规模较大的集群化农业生产过程中,一旦发生严重的病虫害将会带来很大损失,所以注重硬件配置作用范围的扩大,能够进一步降低单位面积内所需要的资金投入力度。针对面积较大的农业基地,在布置硬件环境时可以考虑防控硬件设施与定点监测设施,并按照网状的方式将农业基地进行分区监控,确保病虫害在出现时能够快速锁定发生的区域。除此以外,还需要建设移动式硬件管理设备,例如,病虫害移动农药喷洒装置,并保证移动设备与田间的环境相适应,从而确保移动设备能够快速到达指定地点并实施病虫害防治工作。
2.2 软件系统开发
优质软件系统的开发能够促进农业机械化、自动化水平的提高,充分发挥出智能化的应用价值。因此,在对软件系统进行开发的过程中,首先需要全面调查田间的环境,并在田间布设可以接收到相关信息的传感系统,通过对传感器接收到的信号资料加以控制和计算,使之反馈在各个设备上,由此才能进行蔬菜病虫害的现场防控[1]。其次,在研究软件系统的过程中,还需要全面掌握地区内蔬菜的种类,从而确定最适合果蔬生长发育的条件。比如,多数旱地果蔬都不适宜生长在潮湿的环境中,不然会出现死苗的问题,同时在潮湿的环境中也易产生介壳虫、红蜘蛛、金针瘤蚜等病害。因此,需要利用由软件编程的数据检测到田间的环境湿度和气温,并同时通过自动打开通风、照明等设备,对环境的温湿度进行检测并加以管理。除此以外,若在实际建设过程中出现了劳动力不足的现象,可以考虑将数据联网、远程控制等功能纳入到建设的范围内,以提高蔬菜种植园区的及时处理能力。
2.3 确定实施路线
季节的交替会对蔬菜种植产生不同的影响,所以在对蔬菜病虫害进行防治过程中,需要结合天气情况与蔬菜的生长情况,确定各个阶段的病虫害防治路线与内容。例如,蔬菜在越冬时期应结合气象预报信息数据,调查田间区域内的温度变化,从而合理地调整土壤翻耕时间,将土壤中残留的越冬虫体翻出地面后并消杀[2];而在秋收季节时,则需要做好收割之后的消杀工作与杂草清理工作,且必须要全面分析土壤成分,确保消杀的药剂不会对土壤中的养分结构带来伤害。与此同时,通过信息化技术的应用能够更精确地获得土壤中营养结构的数据,选择更有针对性的杀菌剂。
2.4 开展宣传教育
在对蔬菜病虫害进行防治的过程中,无论是针对于传统方法而言,还是通过农业信息化技术的应用而言,二者之间的主要目的都在于促进病虫害防治水平的提高。但是农业信息化技术的服务主体是广大农户,为进一步强化农业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力度与水平,需要在坚持“以人为本”基本原则的前提下,将病虫害防治技术、蔬菜种植方法、市场信息等传授给广大农户,让农户及时学习病虫害防治的新方法与新技术。与此同时,还可以通过微信、APP 等新媒体渠道,向广大农户推送农业信息化系统的应用优势、传递市场信息以及农业政策,促进农户传统生产观念的转变,积极建设农业信息化系统、使用绿色植保管理方式,这样不仅能够提高蔬菜病虫害的防治效果,还能够有效实现蔬菜种植经济效益的最大化[3]。
3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中国现代化农业发展进程的不断加快,信息化技术在农业生产领域中的应用范围也日益扩大。信息化技术与农业生产相结合,应用于蔬菜病虫害防治的各个阶段中,不仅能够促进防治水平的提升,还能够极大地降低农业生产的强度与难度,在指导农户规范实施病虫害防治工作的基础上,实现信息化知识与技术的共建共享,实现蔬菜种子的高产、稳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