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保护性耕作及全程机械化种植技术的探析
2022-02-11王清明
王清明
(宁津县柴胡店镇人民政府,山东 德州 253405)
玉米属于草本类植物,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能够加工成不同类型的产品,在农业市场上具有重要地位。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玉米产量和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玉米耕作方式和种植技术获得很大改进与创新。在农业现代化发展背景下,农业种植技术成为考量玉米生产条件的主要因素。
玉米保护性耕作技术对玉米种植质量和产量具有深远影响,能弥补我国传统农业种植技术的不足和缺陷,加强玉米保护性耕作技术与全程机械化种植技术的融合及交流,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对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玉米保护性耕作技术的作用
玉米是一种体型较大、分布较广的植物,是保护性耕作技术的主要研究对象。保护性耕作技术运用于作物播种到收割的整个环节,目的在于减少土地耕作次数,将秸秆等物质覆盖在土壤表层,避免土壤肥力和水分大量散失,增强玉米种植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为玉米健康生长创造有利条件,加快实现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目标。
从根本上讲,玉米保护性耕作技术属于综合性较强的农业种植技术,可以起到增产保质作用,对保护土壤环境和气候条件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工作次数的减少可以大幅降低农用机械设备的燃料成本,有效减少农用机械设备的损耗。免耕或少耕可以有效改善土壤的可耕作性,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升水分利用率,促进农作物生长。此外,推行玉米保护耕作技术可以促进农业经济发展,提高农业生产规模和种植效率,提高我国农业生产水平和生产质量,为打造世界农业强国奠定坚实的基础。
2 玉米保护性耕作技术的优势
保护性耕作技术是现代农业生产种植的有效手段在于作物种植期间不耕作,采用覆盖措施防止土壤水分散失,确保土壤中具有充足的水分和养料,增强对不同气候条件的适应能力[1]。玉米保护性耕作技术可以缓解秸秆焚烧引发的环境问题,提高土壤肥沃程度,为玉米种植奠定坚实的基础[2]。
与传统种植方法相比,保护性耕作技术具有显著优势。首先,玉米联合收割会碾碎秸秆,附着在田地表面,减少水分蒸发。可以保留一些细小的裂缝,确保下雨或浇水后,水分能完全流入缝隙,为玉米提供充足的水分。其次,秸秆还田能提高土壤肥力,为微生物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减少对复合肥的大规模使用,确保玉米绿色健康生长。
3 玉米保护性耕作技术与全程机械化种植技术的融合措施
3.1 秸秆还田技术
秸秆还田技术作用比较显著。运用秸秆还田技术能增强土壤肥力,减少对环境的破坏。有效推广秸秆还田技术需要合理规划环境条件,在机械化收割的基础上,增强玉米种植规律性。
通常情况下,玉米栽植距离应保持在60 cm 以内,必须采取统一的耕作模式,保证机械化生产质量。农田清扫过程中,需增强土地承载力。同时,需根据不同情况准确部署秸秆覆盖,选择恰当的覆盖模式,对高产地区而言,碾压覆盖更具优势。
在粉碎玉米秸秆的过程中,要保证玉米秆粉碎程度达到相关标准,将含水量控制在科学范围内,合理存放粉碎后的玉米秸秆。在此过程中,如果秸秆堆放不合理或场地不平整,需立即平整场地。如果场地温度较低,可以采用浅松法。
秸秆还田时,应使用联合收割机提高工作效率。北方寒冷季节应采用倒秆覆盖的方式,此时不需要秸秆秤加工。如果土壤流失情况比较严重,应采取留茬覆盖措施。玉米收割时要用农机特殊处理,只需保留一定高度的秸秆即可[3]。
3.2 种植方式
3.2.1 玉米宽、窄行交替种植
玉米保护性耕作技术应依托宽、窄行交替种植方式实现。为了提高土壤含水量和肥沃程度,提升对气候条件和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多数地区大力推广宽、窄行交替种植技术。
宽、窄行交替种植方法不改变总种植行数,而是对原本均匀对称的种植行距进行交错安排,在首次种植时,宽行距离应保持在80 cm 或90 cm,窄行距离应保持在40 cm 或50 cm,宽行和窄行的功能用途大不相同。后一年种植时,需在上一年基础上交替种植。宽、窄行交替种植可以保证玉米质量不受影响,根据玉米种植的行列宽度增强整体种植效果,提高我国玉米种植技术与农业生产水平[4]。
3.2.2 玉米沟、垄交替种植
玉米沟、垄交替种植是农业生产的主要方法,是对垄沟耕法的改进和创新。如果上一年在垄上种植,下一年就应在垄沟种植。上一年垄上高留茬采用机械联合收割方式,可以保证秸秆均匀分布在不同田块,后期免耕种植更加简单快捷。种植人员还可运用机械装置收集捆绑秸秆,方便后期免耕操作平稳有序开展。后续垄耕高留茬操作应按照一定周期和顺序进行,通常以两个年度为一个循环周期[5]。
种植人员需分析玉米生长特性和属性,了解玉米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和生存条件,适当规划玉米产量。垄沟交替种植需保证玉米间距不受影响,增强玉米种植的科学性和规律性。合理规划垄沟间距后,种植人员应增强土壤表面的肥沃程度,选择科学有效的秸秆覆盖方法,保护玉米种植的生长环境,避免风沙侵蚀造成土壤肥力和湿润程度下降,为玉米种植生产营造健康舒适的条件[6]。
3.3 免耕播种技术
当前,我国玉米生产主要采用免耕播种技术。免耕播种技术是指运用免耕播种机械进行重复播种、碾压等操作。
采用免耕播种技术时,要考虑当地气候条件、土壤环境、降水量等关键因素,选择合适的机械设备。免耕机是精耕播种,要选择品质优良的玉米种子,确保玉米种子萌发率达90%以上。在实际播种前要对玉米种子包衣,目的在于降低病虫害发生概率。之后要按照不同地区实际情况,确定最佳播种时间。在光照充足的地区,可提前播种;在光照条件较差或较潮湿的地区,可适当推迟播种时间。运用保护性耕作技术要控制好施肥量,播种完毕后要对种植区域喷洒农药,发挥除草杀虫等效用[7]。
3.4 秸秆全覆盖还田
秸秆全覆盖还田是利用秸秆保护原理对土壤环境进行覆盖遮蔽,该技术一般发生在玉米收割时期,种植人员通过一系列手段和方法完成对玉米秸秆的收集与覆盖,让秸秆充分发挥保护隔绝作用。第二年春季到来之后,秸秆已经历了一段时间的发酵,能够为机械播种提供有利条件[8]。
3.4.1 技术规格
1)机器收割。秋季来临时,可以利用玉米秸秆联合收割机开展收割工作,然后把秸秆撒到地面上,增加土壤中的养分,改善土壤环境与内部结构,增强玉米生长的稳定性和健康性。
2)秸秆归根。秸秆归根是玉米秸秆的特殊处理方法,种植人员在玉米收获季节对秸秆进行粉碎处理,然后在当年秋季或来年开春时分类筛查,宽、窄行种植方式播种。种植人员需划分和挑选玉米种植区域,了解不同位置的土壤特质,为玉米后期生长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种植人员需运用机器设备在附着玉米秸秆的区域开展播种栽植工作,提高玉米种植的产量,为农业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3)利用机械免耕处理。玉米种植保护性耕作离不开机器设备的支撑和维护。种植人员播种时,需明确窄行40 cm 为种植带,宽行90 cm 为休耕区,免耕机免耕操作完成后方可施肥灌溉。次年玉米播种应参考上一年的宽行间距,玉米种植仍以40 cm 的窄行为主,留下90 cm 的宽行休耕带开展保护工作,之后玉米种植需要宽行窄行交替处理,增强玉米种植的灵活性和科学性。值得注意的是,播种前不需清理秸杆,也不需旋耕整地,该种植技术具有很强的连贯性和科学性,一次操作就能达到完全耕作的目的,对玉米生长具有推动和促进作用。选择播种机必须满足两点要求。首先,确保精确度较高,合理确定种子用量。其次,确保播种深度科学合理,做好玉米播种深度控制工作,避免出现播种过深或过浅的情况。再次,固定播种间距,根据玉米品种和播种密度要求选择合理的播种间距,增强玉米种植的科学性和可靠性,控制坑位对玉米种子的容纳量,避免出现种子分配不均的情况[9]。
4)用机械喷水进行封闭处理。播种两天后,用牵引车装配的喷杆式或风幕式喷药装置进行喷洒处理。要确保喷洒充分、均匀,不能在雨水来临时喷洒,要切实发挥农药的成效。
5)在机械播种阶段松土。采用特殊的松土机,深度大约在25 cm,不能持续翻耕。在每年6 月中下旬雨季来临之前应该添加肥料。采用牵引车牵引式全面深松机对两条宽行松土。土壤深松深度不能高于35 cm,以增强土壤的储藏能力和环境保护能力。确保玉米保护性耕作技术顺利实施需做好土壤翻耕操作,其中深层次松土属于关键的操作步骤。通常情况下,玉米幼苗期不能深层次翻耕,但松土处理十分必要。种植人员可选择小型松土设备松翻土壤,增强土壤的松散性和透气性,一般松土深度不可超过40 cm,否则会破坏土壤的犁底层。机械深松主要是为了破坏耕层,形成土壤蓄水池,增强土壤含水量和蓄水能力,同时降低地表径流量,把夏季降水收集储存起来。深层次松土能够改变土壤质地坚硬、透气性较差的情况,有利于营造良好的玉米生长环境,对增加玉米产量和质量具有显著的推动作用[10]。
6)病虫害防治。防治病虫害可采用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法。对黏虫、玉米螟和蚜虫的防治要根据不同环境与气候条件有序部署[11]。
3.4.2 注意事项
1)科学选择松土和翻地时间。玉米幼苗期要在6 月中下旬松土和翻地,如果遇到高温或持续干旱情况,应保持土壤湿度,不可深层次松土和翻地。秋季翻耕应在小麦收割后和土壤结冰前进行[12-13]。
2)符合相关要求。土壤深层次松翻应以垄距或种植行距为基准,根据犁体的位置及厚度确定深度。在深松作业中,应配备适当的碎土、碾压、合摘装置,确保地面平坦,修补深松沟裂缝。深松后,地面要平坦,深松间距和深度要保持一致,并具有良好的线形。苗期深松施肥时,要根据不同的地块情况决定机车的行驶速度,注意土块和黏土在苗区内的移动,避免造成秧苗损坏。不可使土壤过度松软,否则会影响根系生长[14]。
3.5 秸秆称重还田
秸秆部分覆盖还田也叫秸秆秤重还田,是指在秋季收割时,把秸秆覆盖在土壤表面,用打捆机收集秸秆,种植人员要按照3∶1 的比例对玉米秸秆进行还田操作。如果还田的玉米秸秆数量较少,种植人员可以在播种后的夏季深耕翻土,增强玉米种植的科学性和合理性[15]。
秸秆覆盖还田程度不同产生的实际功效也不同,半覆盖还田成本较低,操作步骤相对简便,深受种植人员喜爱[16-17]。
3.6 高留茬还田技术
高留茬还田技术是指提高玉米收割的高度,保留更长的秸秆和玉米茬,增加玉米生长所需的养分。高茬可在此基础上形成一道天然的防风屏障,起到阻风固土、减少水分流失的作用。
秸秆还田能够增强秸秆利用效果,保障质量,减少对机械设备的大规模使用,为玉米种植产量和质量奠定坚实的基础[18]。
4 结束语
我国在农业生产领域享有盛誉,农业经济发展对人们生活质量的改善具有显著作用。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生产力的提高,玉米种植技术朝着更加先进、科学的方向发展。
现阶段,发展现代农业经济已成为相关部门重点考虑的问题。玉米作为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其种植技术决定着种植质量与产量。
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环境保护问题,在经济发展的同时要求实现低碳环保建设目标,因此玉米保护性耕作技术的研究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全程机械化种植技术有助于提高玉米质量与产量,推动我国农业经济更好更快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