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研究

2022-02-11周火梅王志华宁文宇

广东蚕业 2022年12期
关键词:跨境电子商务人才

周火梅 王志华 宁文宇

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研究

周火梅 王志华 宁文宇

(共青科技职业学院 江西九江 332020)

随着电子商务在农村地区的普及,跨境电商模式也逐渐兴起,进一步释放了农村经济发展活力。在此背景下,农村经济的发展要真正发挥出跨境电商模式优势,其人才培养工作也需进行变革。然而,当前农村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培养工作仍存在如人才培养机制不完善、与发展需求不匹配、服务保障程度低、人才检验标准缺失等问题,阻碍了农村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因此,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培养,需要因地制宜,构建“校、政、企、社”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着力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技能人才,助力农村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

乡村振兴战略;农村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培养

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实现要分三步走,目前2020年乡村振兴第一阶段的制度框架搭建目标已经实现,乡村振兴工作进入第二阶段,到2035年我国要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2022年2月,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发布,对于乡村振兴的重点工作进行科学规划,重点探索农村经济发展新模式,推进农村电商规范健康发展。同时,“十四五”规划对“国内国际双循环”进行了全新部署,并对农村电商、跨境电商发展提出了新要求,强调创新驱动、消费升级,助力乡村振兴目标的全面实现。农村电商、跨境电商成为助力农业科技和产业发展的重要路径。随着我国农村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和疫情的暴发,农村跨境电子商务的交易额快速上升,但由于城乡二元结构、经济结构的不完善、劳动力大量流失等因素,使得农村经济发展难以上一个新的台阶,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农村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在此背景下,为保证电子商务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发挥作用,相关部门需做好支持性工作,培养兼具销售、网络和直播等技能的优秀电商人才成为亟待解决的重点。基于此,文章从农村跨境电子商务发展出发,结合乡村振兴战略背景,探究其人才培养需求特征,并提出针对性人才培养策略,以助推农村跨境电子商务的持续健康发展。

1 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培养需求

1.1 农村跨境电子商务人才需求量大

近年来,随着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逐步实施,农村数字化建设取得了较大进展,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快速,同时跨境电子商务也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额达到3 041.7亿美元,其中跨境电子商务占比较大。《全国农产品跨境电子商务发展报告》(2020—2021)明确指出在疫情全球蔓延背景下,我国农村农产品跨境电子商务凭借线上化、多边化、数字化的优势,呈现高速增长态势。因此,我国农村跨境电子商务人才需求量很大,且未来需求将进一步增大,为满足我国农村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需求,需要针对性培养大量实用型人才[1]。

1.2 农村跨境电子商务人才需求种类多

《全国农产品跨境电子商务发展报告》(2020—2021)显示,我国农村跨境电子商务的规模已达到了千亿级别,且未来的发展空间较大。且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持续推进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落实,农村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将进入“快车道”。在此背景下,农村跨境电子商务发展面临全新形势,对于物流体系、运输线路、物流站点等建设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农村跨境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种类也趋于多样化。农村跨境电子商务人才不仅需要大量的营销人才,还需要运营管理人才、技术人才、外语人才、美工人才、物流供应链人才等。尤其是在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全面振兴的关键时期,农村跨境电子商务人才还需领军人才,要求其不仅具有专业的农村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知识,还需对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等政策有深刻的理解,具有高度的历史使命感,能够带领农村跨境电子商务产业真正形成国际贸易竞争优势。

1.3 农村跨境电子商务人才能力要求高

结合我国农村跨境电子商务产业的发展实际,其涉及的业务呈多样化,对于人才的综合能力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农村跨境电子商务人才除了要具备一般性跨境电商人才能力,如营销、电商运营、外语、网站管理等知识和技能外,还需掌握农村经济发展和农业产品的生产和经营。一方面,合格的农村跨境电子商务人才要能够严格把关农产品质量,辨别优质的农产品货源,并根据农产品特点进行包装设计、宣传策划、品牌推广等,制定适应农产品的电子商务营销方案[2]。另一方面,农村跨境电子商务人才还要对农业市场需求进行深度分析,统筹分析农产品的销售特点,从而提出最佳的农产品种植意见。总之,农村跨境电子商务人才能力的培养,不仅要满足跨境电子商务运营的需求,还需满足我国农村农业生产经营的需求,以真正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落实。

2 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2.1 农村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机制不完善

农村跨境电子商务是农村电子商务快速发展的一个必然产物,虽然近年来获得了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且随着农村跨境电子商务在疫情中呈现的活力,农村跨境电子商务更是成为乡村振兴战略落实的一个着力点。一方面,结合我国农村跨境电子商务发展实际,发现其政策体制并没有跟上农村跨境电子商务发展步伐,其人才培养机制发展并不完善。另一方面,企业、学校对农村跨境电子商务的参与度不足,也导致农村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培养资源难以整合。其人才培养工作滞后,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我国农村跨境电子商务的健康持续发展。

2.2 人才培养与农村跨境电子商务发展需求不匹配

目前,我国农村跨境电子商务人才缺乏实用性的技能,尤其是农村跨境电子商务发展以农户为主,对新兴技术的接收能力不强,而民办高职院校对农村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缺乏针对性培养体系,与农村跨境电子商务发展需求不匹配,导致农村跨境电子商务出现人才紧张的情况。

(1)农户对于跨境电子商务相关技术接受能力低。作为农村跨境电子商务的主体力量,虽然他们十分了解农业生产和农产品知识,但大部分农户的文化程度较低,且整体年龄偏大,对跨境电子商务相关技术的接收速度较慢,无法适应专业化的农村跨境电子商务运营模式。

(2)民办高职院校缺乏针对农村跨境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体系。虽然国内部分民办高职院校设置了电子商务专业,但并未对农村地区开展针对性的人才培养,多数毕业生不了解农业和农村经济,难以适应农村跨境电子商务环境。

可见,当前我国农村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培养出现了结构性矛盾,懂农业的不懂电子商务,懂电子商务的不懂农业。

2.3 农村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服务保障程度低

根据我国农村跨境电子商务用人实际,发现除了人才引进难之外,还存在人才流失问题,究其原因在于农村工作生活环境与城市有着较大差异,其人才培养服务保障程度低,人才大量流向城市,而本土人才孵化效果不佳。具体而言,一是农村跨境电子商务人才本土培训效果不佳。当前农村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培训没有明确的目标,虽然注重实操性技能,但对电子商务专业理论知识缺乏深刻理解,导致很多工作人员只懂操作不懂原理,一旦遇到复杂问题,无法自己解决。二是农村跨境电子商务人才成长服务机制缺失。虽然我国出台了不少政策强化人才培养对于农村经济的支持,但由于农村刚性吸引力不强,且缺乏人才成长服务机制,没有更好的职业前景和生活环境,导致很多优秀人才流失严重。

2.4 农村跨境电子商务人才检验标准缺失

农村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的根本目标在于服务农村,故需要规范的人才检验标准,为农村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提供有力的参考依据。目前,我国电子商务行业实行的统一的电子商务师职业的全国鉴定,随着我国电子商务产业发展成熟,行业对职业技能的认定也趋向复杂化,仅靠国家电子商务师职业资格来检验人才,缺乏一定的实用性,也不符合当前农村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发展实际需求。我国农村跨境电子商务人才过程中,对于人才职业能力的检验标准缺失,大多仅靠培训课程考核进行结业认定,且检验标准参差不齐,还需要进一步规范和完善。

3 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策略

3.1 构建“校、政、企、社”一体化人才培养机制

针对当前我国农村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机制不完善的问题,需充分发挥政府、高校、企业及社会等主体的发展合力,构建“校、政、企、社”一体化人才培养机制,助力农村跨境电子商务发展多样化的人才需求。

(1)政府需强化人才培养的宏观调控。政府应充分发挥自身的宏观调控职能,以乡村振兴战略为引导,因地制宜制定相应的落实政策,尤其是予以政策激励和扶持,鼓励高校、企业、社会积极参与农村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培养[3]。同时,政府还可以通过住房补贴、科研资金、特殊岗位补贴等激励措施,来吸引优秀的农村跨境电子商务人才。

(2)高校需承担针对性人才培养责任。民办高职院校应承担其自身职业人才培养的责任,开展广泛的农村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市场需求调查,定位国际化发展,制定科学的农村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方案,必要时增设农村跨境电子商务专业,设置具有专业性、实践性、互动性、多样性的农村跨境电子商务课程,重点培育复合型农村跨境电子商务人才[4]。

(3)企业需深度参与人才培养工作。企业在农村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培养工作中有着独特作用,要鼓励农村跨境电子商务企业积极参与人才培养工作,注重复合型人才技能的相关培训,并为人才提供完善的薪酬和奖励制度,注重培育共同的价值观,增强人才对农村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的认同感和荣誉感,真正留住人才。

(4)社会需全面支持农村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社会力量也是农村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的重要主体,要吸引大量社会资本投入农村跨境电子商务,并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促进农村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培养体系可持续运作。

3.2 因地制宜建设农村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实践基地

农村跨境电子商务人才需遵循因地制宜原则,重视建设农村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实践基地,以着力培养与农村跨境电子商务发展需求匹配的实用性人才。首先,农村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培养工作,需要充分整合高校、政府、企业、社会等资源,构建农村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实践基地,引入学徒制人才实践模式,使人才实地参与农村跨境电子商务运营的各个环节,并实行“轮岗制”,让人才真正掌握农村跨境电子商务工作技能,提升其人才培养质量。其次,政府要加大对农村跨境电子商务农户培训的投入力度,定期开展农村跨境电子商务技能培训班,如一月一期、一季一期等,加深农户对农村跨境电子商务运营、营销等知识的了解。最后,针对当前农村教育资源不足的问题,有关部门需鼓励学校积极参与农村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培养工作,尤其是发挥民办高职院校的职业教育优势,开设农村跨境电子商务相关的课程,或者直接组建农村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培训班,深入农村进行实地调研,从而为农村跨境电子商务的就业做好实践培养准备。

3.3 完善农村跨境电子商务人才成长服务体系

针对农村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服务保障程度低的问题,需根据人才的实际需求,搭建高水平的人才成长平台,消除农村跨境电子商务人才的后顾之忧。

(1)设立农村跨境电子商务人才服务机构。为推动农村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政府可设立专门的人才服务机构,为当地农村跨境电子商务人才提供招聘、技能训练、见习实训、就业创业等服务,重点对接当地的农村跨境电子商务的人才需求缺口,建立农村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孵化机制,真正服务农村跨境电子商务产业的快速发展[5]。

(2)搭建农村跨境电子商务人才成长服务平台。农村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培养应强化与政府、企业、高校、行业协会之间的合作,建立职前职后一体化人才培训服务平台,根据实际的用工需求,强化人才的继续教育和职业成长指导,提高农村跨境电子商务人才的胜任能力。

(3)做好农村跨境电子商务本地人才储备工作。为了降低人才流失造成的不利影响,政府有关部门应强化与学校之间的沟通与合作,做好人才储备计划。同时,有关部门还需充分利用现有的人才培养资源,尤其是本地人才资源,做好知识宣讲,鼓励本地村民积极参与技能培训活动。

3.4 强化农村跨境电子商务人才职业认定

为助力农村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需要重点解决人才检验标准缺失的问题,强化农村跨境电子商务人才职业认定。

(1)建立农村跨境电子商务人才职业认定标准。政府要根据农村跨境电子商务发展需求,制定不同层次的人才职业认定标准。同时,政府可采取人才动态管理制度,结合市场需求变化调整优化职业认定标准,提高农村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培养质量。

(2)引入农村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定期反馈制度。农村跨境电子商务需要与高校、企业、政府建立畅通的人才沟通机制,及时了解农村跨境电子商务人才能力评估信息,并进行信息反馈分析,以作为农村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方案优化的参考[6]。

(3)健全农村跨境电子商务行业准入和预警制度。行业协会应发挥自身的作用,强化对农村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的监管,严格落实农村跨境电子商务行业准入制度,提高农村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同时,重视农村跨境电子商务人才预警制度,对于部分人才流失严重的企业进行约谈和指导,最大化发挥农村跨境电子商务人才价值。

4 结论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不仅能让中国农产品“走出去”,还能促进农村农民收入增长,带动农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对于协同城乡经济发展、实现共同富裕有着重要意义。此时农村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培养,首先要构建“校、政、企、社”一体化人才培养机制,其次因地制宜建设农村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实践基地,完善农村跨境电子商务人才成长服务体系,最后强化农村跨境电子商务人才职业认定,以支持农村跨境电子商务模式实现持续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战略新阶段任务全面落实。

[1]高进红,胡中应.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乡村科技,2020(15):22-23.

[2]贾烊.吉林省农业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策略研究[J].智慧农业导刊,2021,1(14):16-18.

[3]曹舒婷,刘海媛.乡村振兴战略下河北农村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研究[J].山西农经,2021(19):126-128.

[4]戴玉.河南省农村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培养路径研究[J].乡村科技,2022,13(4):9-11.

[5]刘彦汝.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问题与对策[J].广东蚕业,2021,55(2):108-109.

[6]周婕.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电子商务人才培养路径[J].广东蚕业,2019,53(6):54-55.

F724.6

A

2095-1205(2022)12-147-03

10.3969/j.issn.2095-1205.2022.12.44

2020年江西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青年项目)“民办高职跨境电商专业人才培养模型研究”(GJJ206807)

周火梅(1991- ),女,汉族,江西九江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为电子商务。

猜你喜欢

跨境电子商务人才
人才云
跨境支付两大主流渠道对比谈
在跨境支付中打造银企直联
关于促进跨境投融资便利化的几点思考
《电子商务法》如何助力直销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电子商务
关于加快制定电子商务法的议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