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吲哚菁绿胆道造影精准识别胆总管的应用

2022-02-11君,

临床肝胆病杂志 2022年1期
关键词:胆总管胆道造影

杨 君, 靳 浩

珠海市人民医院(暨南大学附属珠海医院) 普外二科, 广东 珠海 519000

第1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于20世纪80年代末被报道,其具有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疗效好等优点,目前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应用;而胆总管损伤是LC的常见并发症,发生率为0.4%~0.6%[1-6],可导致严重后果。如胆管壁损伤需要胆管缝合或T管引流,而胆总管横断伤则需要胆总管空肠吻合术或Roux-en-Y吻合术。而这些补救措施往往需要将LC中转为开放手术,极大地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和身体疼痛。考虑到胆总管损伤的严重性和普遍性,有效预防胆总管损伤的方法亟待应用。

引起胆总管损伤的原因多样,包括胆道解剖变异、胆囊炎反复发作引起胆总管变形、操作人员经验不足及器械不当等[7-12]。可以认为,准确识别胆总管是预防胆总管损伤的有效方法。因而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人们为准确识别胆总管和胆囊管做出了巨大努力;尝试过的方法如术中X线造影,但不易操作,且X线会给患者和操作者带来辐射风险[13];而术中超声成像也不易用于胆总管的识别。

近红外造影术于近年来兴起,其中吲哚菁绿(indocyanine green, ICG)造影术最为简便[14],被广泛应用于各类外科手术,包括肿瘤边界识别、甲状旁腺保护、肝段切除、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等[15]。与其他方法相比,ICG造影安全性高。据报道[16],仅0.001 67%的患者对ICG发生过敏反应。且ICG使用方便,可于术前经静脉注射,如于术前24 h予ICG 25 mg以显影肝癌边界;术前50 s给予7.5 mg ICG以鉴别甲状旁腺;术前10 min予 ICG 1 mg 协助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15];离断操作前3 min予 ICG 5 mg行肠血运灌注评估等[17]。

此前已有研究[18-19]对术中ICG胆道造影鉴别胆总管和胆囊管方法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了评估,但此法的长期效果仍需进一步确认。本研究首次应用倾向评分匹配法比较了ICG胆道造影组和常规LC组患者中胆总管损伤的发生率,探讨ICG胆道造影的应用效果。

1 资料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珠海市人民医院2021年4月—6月行LC患者。纳入标准:经超声、CT或MRI检查并结合病史确诊为胆囊良性疾病需行LC的患者。排除标准:急性胆囊炎、胰腺炎、血管性胆囊炎和胆总管结石;胆囊穿刺引流,引流管未拔出者;有心脏、肺部等基础疾病,不宜手术者;美国麻醉师学会评分≥2分。

将同意接受ICG胆道造影的患者纳入ICG胆道造影组,其余纳入常规LC对照组。常规LC组患者用腹腔镜白光,ICG胆道造影组用近红外光检查胆总管、胆囊管和胆囊。采用倾向评分匹配法对两组患者进行基线指标的平衡。

1.2 术前评估 所有患者术前均行心电图、胸部X线检查、超声、CT、血型、血常规、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肝肾功能检查等。所有检查结果正常的患者可安排手术。有其他基础疾病的患者,需经相关专科和麻醉科会诊确认可耐受全麻。对所有患者术前均进行LC围手术期注意事项的宣教;另对ICG胆道造影组患者进行ICG胆道造影知识宣教;其他术前准备按上腹部手术常规进行。

1.3 手术方式 两组患者均行LC。患者头部抬高30°,身体左倾30°。全麻后建立静脉通路,用插入式Veress针头向腹腔内注入CO2。于脐下行一1 cm切口。经脐下套管针导入腹腔镜。在胆囊的体表投影处行一0.5 cm切口,于剑突下行一1 cm切口。将腹腔镜器械置入腹腔,解剖Calot三角。夹闭切断胆囊管和胆囊动脉。取胆囊送病理检查。关闭皮肤切口,视情况放置腹腔引流管(图1)。

注:a、b,荧光及白光下分离胆囊三角周围粘连的过程;c、d,荧光及白光下分离胆囊床及游离胆囊过程; e、f,荧光及白光下结扎胆囊管过程。图1 ICG造影引导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过程

1.4 ICG的注射 对ICG胆道造影组患者于术前30 min(切皮前60 min)静脉注射ICG (瑞度,丹东医药)0.4 mg·kg-1·mL-1(基于ICG在血液中浓度于2 h达到最大值的原理确定此给药时间)。

1.5 荧光成像系统 荧光成像系统由近红外光源、控制手柄、腹腔镜、脚踏开关、设备摄像机和显示屏组成。该系统可作为常规腹腔镜手术系统呈现全彩色图像,并可在操作者踩下脚踏开关后发出波长约800 nm的近红外光用于ICG胆道造影;专门设计的腹腔镜可传输近红外光;通过操作控制手柄,术者可拍摄术中ICG胆道造影的照片或视频。

1.6 ICG胆道造影中胆管的识别 ICG胆道造影组在夹闭胆囊管前后,应用ICG胆道造影排除异位胆管的存在,并区分胆总管和胆囊管。所有的手术操作完成后,2名术者需用ICG胆道造影2次检查胆囊管残端,确保胆总管完好。比较2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胆总管损伤发生率。

1.7 伦理学审查 本研究方案经由珠海市人民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批号: 2019-02;并在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注册,注册号: ChiCTR1900024594。

表1 ICG胆道造影组和常规LC组患者匹配前后基线特征比较

2 结果

2.1 基线特征 共纳入68例行LC患者,其中ICG胆道造影组12例,常规LC组56例,患者基线特征如表1所示。行倾向评分匹配后,获得12对患者。匹配后,两组患者的基线变量差异被有效校正,两组患者特征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

2.2 治疗结果 ICG胆道造影组和常规LC组治疗结果见表2,ICG胆道造影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胆总管损伤发生率与常规L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常规组出现胆总管周围组织出血1例(8.3%),患者进行了止血药保守处理后于术后1周内康复。所有切除的胆囊均显示良性病理结果。

表2 ICG胆道造影组和常规LC组患者的手术效果比较

3 讨论

常规LC在手术过程中有发生胆总管损伤的风险,而胆总管的医源性损伤主要与外科医师对胆道的认识不准确有关。ICG胆道造影可通过显示胆囊管和胆总管的结构来预防术中胆总管损伤;本项研究表明,在LC中,ICG胆道造影可确保对胆总管和胆囊管的准确识别,有效区分胆总管与胆囊管的结构,准确解剖Calot三角,从而有效保护胆总管。

ICG过敏反应是最严重的并发症,但发生率极低;Perry等[16]研究显示,ICG过敏反应仅为1/80 000,并且术前碘过敏实验可预测及预防ICG过敏的发生。

本研究结果显示,ICG胆道造影组中无患者发生胆总管损伤;常规组出现胆总管周围组织出血1例,患者进行了止血保守处理后于术后1周内康复。且两组在术中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等方面均有显著性差异。究其原因,常规LC常需剥离胆管周围组织以显示其形态及结构,此过程将不可避免造成失血,并延长手术时间;而ICG胆道造影可直接显示胆总管及胆囊管结构,无需剥离周围组织,从而避免术中出血,并缩短手术时间,显示出ICG胆道造影在LC中的显著优势。

本研究为ICG胆道造影预防LC术中胆总管损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提供了依据。由于ICG胆道造影具有效果好、精密性和准确性高、安全性强、可对狭窄胆道进行显影等优点,有望成为LC治疗胆囊结石时重要的辅助方法。然而本研究的样本量较少,需在未来招募更多患者、增加病例数量以更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利益冲突声明:本研究不存在研究者、伦理委员会成员、受试者监护人以及与公开研究成果有关的利益冲突。

作者贡献声明:杨君负责课题设计,资料分析,撰写论文;靳浩参与收集数据,修改论文、拟定写作思路,指导撰写文章并最后定稿。

猜你喜欢

胆总管胆道造影
腹腔镜胆道术后医源性胆总管异物6例报告
经股动脉导丝引导双侧乳内动脉桥血管造影术
早期护理对腹腔镜胆总管患者术后炎症应激的改善探讨
超声造影在鉴别诊断胆囊壁弥漫增厚性疾病中的应用研究
超声引导下经皮肝胆道穿刺置管引流在急性胆道感染治疗中的应用
BillrothⅡ胃切除术后胆总管结石复发影响因素
超声造影对肝硬化合并小肝癌的早期诊断价值分析
ERCP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术中配合及护理
胆道癌如何早发现
如何看待CT冠状动脉造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