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经典阅读与“全媒体”融合机制研究
2022-02-10崔丽丽
崔丽丽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图书馆 山东济南 250014)
阅读推广是图书馆重要使命之一,作为专业性知识储存机构的图书馆,阅读推广服务具有明显的干预性和导向性,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对象是处于生命重要成长阶段的高校学生,他们是民族的未来和希望,所以高校图书馆阅读内容和方向的选择至关重要。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深刻回答了读什么书的问题。他认为:“中华民族有着深厚文化传统,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思想体系,体现了中国人几千年来积累的知识智慧和理性思辨。”其中重点阅读内容包括阅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资源”[1],即阅读经典。
在当今泛信息化的全媒体背景下,信息传播速度快、范围广,同时具有双向互动性、娱乐休闲功能以及适合碎片化时间。高校图书馆作为重要的教辅机构,不仅肩负着引领高校学生成长方向的重任,还承担着社会教育的重要职能,因此,图书馆应该利用全媒体时代丰富的信息、媒体渠道,扬长避短,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开展经典阅读推广,重新抢占学生的阅读焦点,阅读经典应该作为高校阅读推广工作的核心。
一、高校图书馆经典阅读价值与现状
(一)经典阅读的价值。“真正的阅读能够吸引学生的理智和心灵,激起他对世界和对自己的深思,迫使他认识自己和思考自己的未来。没有这样的阅读,一个人就会受到精神空虚的威胁”。[2]可见,阅读是一个接受的过程,更是一个思考的过程,真正的阅读既需要我们汲取前人智慧和思想,又需要通过思考来提升自己的内在力量。
经典著作,作为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智慧结晶,代表了所处时代的最高智慧,它是经受住岁月洗礼而历久弥新的人类精华。中国民族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不朽的经典名著蕴含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中华民族优秀文明成果就是通过对经典的阅读而代代传承。阅读经典,无疑是性价比最高的阅读。通过阅读不同时代、不同人物的经典著作,不仅可以使高校学生以自己独特的生活感受与圣贤进行心灵的碰撞,还可以帮助他们把握方向、拓宽视野,同时也是提高民族素质,提升国家软实力一个重要途径。
(二)经典阅读的现状。为了更好地了解高校学生的经典阅读现状,本文就山东某高校的100名学生进行了调查,共发出100份问卷,收回95份问卷。问卷调查结果显示,高校学生经典阅读的现状并不乐观。首先,高校学生经典阅读广度和深度不够。从调查结果来看,学生的阅读兴趣表现出个性化和多样化。15.72%的同学多阅读文学类经典,只有5.26%的同学阅读经典中外名著,19.74%的学生喜欢阅读心灵成长与励志类读物,而70.89%的学生选择阅读艺术专业和考试技能类。除了专业书籍之外,人物传记、心灵成长以及时尚杂志类书籍比较受学生青睐。整体而言,学生经典阅读热情度不高;其次,经典阅读氛围缺乏。70.57%的学生每天阅读少于一小时,只有29.43%学生能够阅读2个小时以上。其中,82.65%学生喜欢在图书馆或自习室阅读,40.69%的学生表示阅读过程会受到环境因素干扰,这说明创设良好的阅读氛围对促进学生阅读的重要性;最后,学生的阅读媒介呈现多元化趋势。87.72%的学生喜欢通过手机app、网站等进行阅读或随意浏览,只有12.28%会选择阅读纸质书。
从调查结果来看,在当下的“全媒体”时代,各种网络资讯的泛滥,全面充斥着当代高校学生的视听甚至触觉等感官,高校学生的阅读方式从单一走向多元化,阅读行为自由而开放,同时出现浅阅读、功利化阅读、碎片化阅读等现象。迫于现实就业压力,高校学生不得不把更多精力放在拿文凭以及将来的社会地位提升上,精神空间不断被收窄,他们阅读的目的不是为了提升自我,扩展知识面,而是为了寻求各类考试的成功捷径。长期阅读量的严重不足及缺乏计划性的碎片化阅读,会导致高校学生缺乏思考,也难通过阅读有所收获,这让生长在拥有着五千年文化文明古国的我们不得不深思。
一、“全媒体”的概念与时代特征
“全媒体”是“新媒体”与“传统媒体”两者之间不断进行媒介融合实践探索与应用,并依托“多媒体”“跨媒体”等相关概念,综合多种媒体在传播方式、表现手段、媒介形态等方面的整合运用,采用文字、声音、影像、动画等多种媒体表现手段,利用广播、影视、出版、报刊、网站等多渠道与平台进行的全方位传播。[3]
全媒体时代,多种新旧媒介全面互融,线上与线下无缝连接,信息传播效果立体化特征突出,互动性增强。信息传播内容开放而兼容并蓄,用户可通过电视、电脑、手机等多种终端进行信息接受,实现信息传播与接受的泛在化,用户获取信息不再受时间、空间与移动终端的限制[4],并且能够享受超细分的全面精准服务。
二、“全媒体”融入高校图书馆开展经典阅读的案例
本文选取四个全媒体融入高校图书馆经典阅读推广的成功案例,通过网络查询、电话及QQ交流的方式进行了调查,分别从特色主题、推广主体、推广形式、目标读者、持续情况、推广效果等方面进行剖析(见表1),希望有所启示。
表1 “全媒体”融入高校图书馆经典阅读推广成功案例分析表
(一)“书小白阅读养成记”。“书小白阅读养成记”是2016年西北工业大学图书馆策划并实施的一次富有特色的阅读推广实践活动,该活动获得了“第二届全国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案例大赛一等奖”。它以缺乏阅读意愿和有阅读意愿而不善于阅读的读者为目标读者群,通过了解、分析“书小白”的具体情况,因势利导,引导学生学会筛选阅读内容、养成阅读良好习惯的活动。
养成路径,遵循从易到难、从低到高的教育规律,图书馆设定了4个等级,即“书小白”“书小生”“书小儒”“百分大咖”。同时,根据阅读规律,制定了每个阶段的任务目标,完成阅读任务即可晋级。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创建了同名微信公众号及微信群,分别实现了图书馆与“书小白”之间以及“书小白”们之间的互动交流,由专门的馆员志愿者负责公众号的运营和维护。在公众号的推广中,利用世界读书日和“图书馆第一课”新生入馆教育进行宣传。
由于目标读者群选择准确以及借用多种媒体手段的宣传,读者关注人数众多,反响热烈,参与人数稳定在900人左右。活动从开始宣传到结束共九周时间,截止至“书小白阅读养成记”活动结束,共计产生“百分大咖”和“书小儒”各1人,“书小生”近百人,“书小白”约600人。
这个活动可以说是一次读者细分案例的成功尝试,它会作为一个该馆品牌持续进行下去,并以此为基础,推出更多具有创新性的阅读推广活动。[5]
(二)“成才在珞珈,书香伴芳华”经典阅读推广实践活动。“书香珞珈成才武大”主题文化月和“馨香悦读激扬梦想”读书节是武汉大学图书馆两大重点主题文化活动。前者每年10-11月举办,主要针对新生,通过亲子同游图书馆、新生主题推荐书目、“拯救小布”通关游戏等系列活动,帮助他们尽快熟悉并使用图书馆;后者每年4-5月举办,针对所有在校大学生和硕博研究生。读书节每年围绕不同主题,比如阅读与经典同行、“珞珈诗心”古典诗词、戏剧与朗读艺术等,开展征文、讲座、沙龙等主题活动,指引读者阅读。目前武汉大学阅读推广活动已初见成效,形成“文华讲坛”品牌讲座和《文华书潮》文化刊物,并建立起集图像、影像、阅读于一体的功能多样珞珈阅读广场。此外,武汉大学图书馆还坚持“学生本位”理念,进行分众的专业阅读推广,比如,针对在校大学生,以推广通识阅读和经典阅读为主;而对于在校硕博研究生,则倾向于推广经典专业书籍以及学术指引。
2012年,图书馆推出卡通形象“小布”,它是一名虚拟馆员,读者可以通过电话、QQ、微信、微博、电子邮箱等多种方式与小布联系,向小布咨询使用图书馆资源和服务时遇到的各种问题,反馈任何意见建议。阅读推广实践的各类文创类奖品,如水杯、书签、年历等,也都以小布为形象代言人,吸引读者参与。
在管理方面,武汉大学图书馆2012年成立宣传推广组,由不同专业背景的馆员负责阅读推广。同时,还吸引学生参与其中,与学生社团合作,建立起小布志愿服务队,负责学校的图书漂流、新生参观以及毕业图书捐赠等工作。目前,武汉大学图书馆的经典阅读推广实践,从通识阅读到专业阅读,从个性阅读到分众阅读,已初具规模,并形成自己的特色。[6]
(三)“重命经典”活动。“重命经典”活动是郑州大学图书馆于2012年举办的“读书达人秀”活动的决赛项目之一。参赛选手选取并通读经典,根据自己的理解,对经典名著重新命名,要求既能体现原著精髓,又能回答现场同学及评委就名著进行的提问。
“重命经典”是通过创造性解读经典的方式,试图实现与原作者进行跨时空的心灵对话,是一种富有挑战性和趣味性的活动。连续四年参与人数427人。通过该活动,可以对在校高校学生的阅读倾向和不同年级与性别的阅读差异有所了解,从而为下一步的分众阅读推广提供思路和方向。以“为学生找书”为指导理念,首先从学生兴趣入手,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其次采取渐进式推广,主推学生最喜爱的文学经典作品,包括中国近现代文学作品和外国文学作品。其次在此基础上,扩展阅读范围,逐渐加入哲学、社会学、历史类需要深入思考的经典著作,提高高校学生的人文素养,使其能够真正从阅读中获益。[7]
(四)回归经典活动。沈阳师范大学图书馆从2010年开始致力于经典阅读推广,开展各种形式的讲座、培训班等,并将经典阅读定为阅读推广的核心。始终以“回归经典”为理念指导,策划和开展各类活动,多渠道、全方位地对学生进行经典阅读推广。
沈阳师范大学图书馆将经典阅读侧重为三个部分:国学经典、文学经典和专业经典阅读。从馆藏配置入手,引入经典文学类书籍,并定期发布“经典阅读推荐书目”;成立阅读推广部、增设经典阅览室以及组建阅读推广团队等;举办讲座和经典读书沙龙,讨论心得体会等多种形式推广经典阅读,并融入游戏,将活动一次次推向高潮,吸引学生参与其中,达到引领阅读的目的。
此外,还打造了自己的经典品牌:“向忱讲坛”和“经典十日谈”两个阅读服务平台。“向忱讲坛”以沈阳师大老校长车向忱的名字命名,邀请专家学者,开办各类经典讲座,充实学生头脑。“经典十日谈”是图书馆校外聘请的阅读推广人—辽宁省作协副主席鲍尔吉·原野老师开设的讲坛。原野老师向学生推荐了10部古今中外经典文学名著,并通过10场读书沙龙,对这10部名著分别详细解读分享,亲自带领学生品读经典好书。这两个平台是图书馆打造最成功的经典阅读案例。[8]
四、“全媒体”助力高校学子经典阅读效率提升的策略
在全媒体时代背景下,读者接收信息的方式已然发生很大转变,高校学生作为年轻的读者群体,对各种媒体的使用兴趣浓厚。高校图书馆应充分利用全媒体优势,选择合适的媒介和形式,多种渠道深度融合,线上与线下相结合,提供个性化、超细分服务,从而实现对读者全面的覆盖和最佳的阅读推广服务效果。同时结合学校专业特色以及自身馆藏特点,来进行有特色的经典阅读推广服务工作。
(一)借他山之石,深入调查,准确定位。
1.图书馆可以根据兴趣及意愿对目标读者进行准确定位,并借助全媒体为读者提供个性化精准服务,使经典阅读推广做到有的放矢。高校图书馆的目标读者主要是在校大学生以及硕博生,通过分析他们的兴趣以及阅读倾向,可以更好地开展服务工作。西北工业大学以缺乏阅读意愿和有阅读意愿而不善阅读的“书小白”为目标读者,通过分析“书小白”的心理特征:他们并非真的没有阅读意愿,而是受畏难情绪影响而缺乏迈开第一步的动力。深入了解此类读者的认知规律和行为特征后,开展了逐步晋级的闯关活动,帮助学生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该活动是一个比较成功的阅读推广实践案例。
2.图书馆还可以结合学校专业特色进行阅读定位,即基于研究方向和专业特点,了解不同读者需求,开展阅读推广。郑州大学图书馆通过“重命经典”阅读推广活动,分析得出高校学生的阅读倾向不仅存在性别差异,还存在学科、年级差异。在将来的经典阅读推广活动中,就可以为不同专业、不同级别的学生推出不同深度的主题活动。
3.可以根据不同推广主题对读者进行经典阅读定位。沈阳师范大学图书馆将阅读推广核心定位为:国学、文学经典和专业阅读经典。天津美术学院图书馆也注重经典阅读与专业阅读的有机结合,比如,可以向国画、书法专业学生推送古典文化艺术经典,向油画类学生推荐西方画家传记类经典。[9]在推广主题的确定上,可以使用德尔菲法,即通过多次反复调查与反馈,以得到科学、客观、准确的结果,并以此为依据,开展针对性强的阅读主题推广活动。
(二)以“全媒体”理念丰富馆藏资源。
1.图书馆应以读者需求为导向,突破传统的实体“馆藏”概念,丰富文献资源载体形式,建立多载体互补+异质保存的馆藏文献保障体系。[10]使数字文献与纸质文献高效整合,按照学生阅读偏好提供相应资源,从而提升读者粘性。
2.实现电子书的多元化场景策略,即在恰当的时间给恰当的用户提供恰当的资源。在全媒体时代,各种阅读载体呈现给读者的除了传统的文字,还有图像、音频与视频。[11]任何一本书与任何一位读者都不是一个孤岛,而是一个相互关联的集体智能。[10]全媒体时代,高校学生的阅读触角无限延伸,阅读场景不停转换,阅读体验得到极大丰富,经典阅读的泛在化得以实现。
3.创设环境,提高馆藏流通与使用率。借助全媒体环境,将数字化技术与视觉化空间相结合,全面展示图书馆各类资源,比如新书资源、经典书目等,打造一个富有生机的阅读空间,从而提升馆藏资源利用率。同时,为读者营造一个温馨、舒适、充满阅读氛围的阅读空间,比如,在馆藏书架上以比较醒目的方式标注经典书籍,适当放宽经典书目的借阅时间等,鼓励经典阅读,提升经典书目的馆藏流通。
(三)通过“全媒体”实现经典阅读的普及和效率。
1.在经典阅读进程中,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相交叉融合,形成优势互补。比如,结合学校专业特色与细分的学生目标群体,定期主动推送经典阅读资源,为读者提供有针对性的阅读指导;定期邀请“真人图书”,如,知名教授为学生举办经典专业或文化通识类讲座,请往期读书活动获奖者进行经典阅读主题分享,为学生提供真正有价值服务,使阅读推广得到高效普及。
2.借助全媒体,实现经典阅读的延伸。此方面,综合运用文字、图片、音频等载体,通过微信公众号、微博、校报等媒体,开展线下线上活动,引导高校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阅读方式以及喜欢的书籍,激发学生阅读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进而提升阅读层次与效能,比如,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参考国家图书馆“文津图书奖”获奖图书以及其他知名图书排行榜,联合建筑界、图书馆界专家学者评选出“中国建筑图书奖”100余种获奖书目,作为年度经典建筑书目推荐给广大读者[12];通过喜马拉雅等听书软件来开展录制好书活动,提高经典书籍的利用率,既解决了馆藏的供需矛盾,又满足了各个层次读者的不同愿望。
3.提升馆员的全媒体信息素养。馆员通过主动与系统学习,从不同渠道的信息来源中提取以及使用信息;通过虚拟参观、虚拟培训等途径,跟踪最新图情行业发展动态,善于思考与创新,注重指导读者跨越知识产权的障碍,充分甄别与利用全媒体时代丰富而高质量的免费资源。
(四)建立“全媒体”导向下高校经典阅读的长效保障机制。
1.建立经典阅读推广团队。经典阅读推广活动的策划与实施,全媒体渠道的开发、宣传与管理,以及与读者及学校各部门的沟通、互动等,都需要专门人员来负责,一支强大的团队是保证阅读推广系统化、常态化开展必不可少的力量。团队建设应包括以下人员:团队负责人,学科馆员,宣传人员以及技术人员。其中团队负责人负责活动策划与实施、人员协调管理和考核等;学科馆员负责与各级部门沟通;宣传人员负责招募学生读者,进行活动宣传;技术人员负责全媒体渠道的开发与设计,以及阅读推广功能的拓展等。整个团队应在团队负责人统筹安排下,各组人员分工协作。配合相应的物质与精神激励措施,建立一个高效与富有创新精神、积极主动的团队,使阅读推广活动长效开展。
2.建立经典阅读推广评估机制。高校经典阅读推广是否有效,读者的阅读体验如何,对读者的阅读产生了哪些积极影响,哪些项目可以持续推进等等,需要常态化、科学的评估机制。评估机制的建立,可以遵循以下几个原则。一是读者至上原则。通过问卷调查、读者座谈会以及个别访谈等途径,了解读者对阅读推广具体活动的主观体验,根据读者体验结果确定可持续开展的活动。二是制定量化考核标准。比如微信公众号点击量、推文点赞数、读者咨询量、荐书借阅量、活动人数参与及增减量等,分别细化、记录。三是评估要定期、常态化。形成评估报告,持之以恒,才能发现问题,提升效果,取得实效。
3.校内各部门的合作。除了图书馆自身推广理念、资源与团队保障之外,也离不开校内各二级学院与行政部门的支持与合作。图书馆作为阅读推广的中坚力量,每年制定出阅读推广总体规划,及时与校内各部门沟通,获得人力、物力与财力等相关支持,共同策划具体方案,方可保证阅读推广活动长效与高效开展。
五、结语
经典阅读需要沉静与沉思,在这一沉静与沉思的过程中,祛除功利的考量,我们的理解才能够得到延展与增值。高校氛围相对纯净,有着开展经典阅读推广的良好土壤。随着全媒体进程的日益发展,各种媒介形态不断融合,对于高校图书馆而言,既是挑战也是机遇。高校图书馆应顺应时代发展,以读者为本,深入调查了解读者需求,充分发挥全媒体时代优势,有计划、分层次地进行阅读推广读者细分,实体空间与虚拟空间相结合,不断挖掘新应用,推出新功能,实现线上线下的文化凝聚与辐射效应,让高校学生的阅读能够跨越时空、沉浸其中,真正从经典阅读推广活动中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