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锁髓内钉与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胫腓骨骨折的疗效对比分析
2022-02-10于铭孙旭东丹东市人民医院骨科辽宁丹东118000
于铭 孙旭东 丹东市人民医院骨科 (辽宁 丹东 118000)
内容提要: 目的:分析骨科胫腓骨骨折疾病特点,对比分析交锁髓内钉、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预后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7月~2020年3月本院骨科经影像学检查确诊的80例胫腓骨骨折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对照组、观察组分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观察组采取交锁髓内钉固定治疗,比较患者术后情况,包括组间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负重时间以及治疗效果、并发症以及踝关节功能评分情况。结果:组间手术相关指标比较,观察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65.20±10.50)min、出血量(133.50±10.50)mL、住院时间(15.50±2.50)d、术后负重时间(9.50±1.50)周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组间临床总有效率方面,观察组95.00%高于对照组80.00%,P<0.05;组间延迟愈合等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观察组5.00%低于对照组20.00%,P<0.05;组间术后踝关节功能评分方面,观察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交锁髓内钉固定、锁定钢板内固定均可用于胫腓骨骨折疾病治疗中,就手术时间与术后恢复时间、手术效果、安全性、功能恢复情况比较,前者更具推行实施优势。
胫腓骨是人体重要骨骼,承担支撑体重的作用[1]。胫腓骨骨折临床较为常见,主要是压砸、冲撞、打击等直接暴力所致骨折现象[2]。基于胫腓骨特殊的解剖特点以及骨折端软组织损伤造成的血运破坏,导致患者发生延迟骨折愈合等并发症[3]。针对此类骨折优选手术治疗手段,结合骨科治疗经验,认为交锁髓内钉固定治疗临床效果理想[4]。基于此,本文就本院骨科胫腓骨骨折患者为例,对比分析不同术式预后效果,评价交锁髓内钉固定治疗优势。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纳入2019~2020年来本院就诊的经X射线等检查确诊的胫腓骨骨折患者(n=80)为观察对象,获得伦理委员会批准。进行研究对象分组手术,取随机法。对照组(n=40):男24例,女16例;年龄20~66岁,平均(37.50±6.30)岁;致伤原因:车祸以及坠落伤各15例,积压以及其他伤各5例。观察组(n=40):男23例,女17例;年龄22~65岁,平均(36.80±7.80)岁;致伤原因:车祸伤16例,坠落伤13例,积压伤7例,其他伤4例。受试的2组胫腓骨骨折患者基线资料完整,具有比较意义P>0.05。
纳入标准:①患者有手术指征;②手术方案患者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①凝血功能障碍者;②拒绝配合、丧失配合能力者;③患有严重骨科疾病史者。
1.2 方法
对照组:辅助胫腓骨骨折患者仰卧位,硬膜外全麻,止血带止血,于患腿小腿外侧切纵弧形切口约12cm,逐层分离胫前肌群,骨折部位复位,以锁定钢板固定,固定后缝合操作,创口严格消毒。
观察组:体位、麻醉、止血等术前操作同对照组,辅助患者膝关节屈曲约40˚,髌韧带内侧-髌韧带切开裸露胫骨前缘斜坡,以圆头探针从胫骨前缘下方lcm探入骨髓腔,骨髓扩大器进行髓腔扩大处理,打入器缓慢打入髓腔中促使锁髓内钉进入骨折近端,X射线照射了解骨折复位情况,打入髓内钉、封帽,而后进行引流冲洗、缝切口、创口消毒等处理。
1.3 观察指标
统计胫腓骨骨折患者术后治疗效果、并发症(感染、畸形愈合、骨不连等)、踝关节功能评分。
1.4 判定标准
治愈:骨折愈合,关节活动功能复常;有效:骨折延后愈合,关节活动功能基本复常;无效:治愈和有效效果未达到[5]。总有效率=(痊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00%。
踝关节功能评分参照Mazur标准,评价内容包括疼痛、功能、跑步等,总分百分制,分数越高说明患者踝关节功能恢复效果越好[6]。
1.5 统计学分析
以SPSS19.0导入经计算机分析胫腓骨骨折患者观察指标,计数型指标(治疗效果、并发症)以n、%描述,行χ2检验,计量型指标(踝关节功能评分)以±s描述,行t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计数指标比较
观察组与对照组胫腓骨骨折患者治疗效果、并发症计数指标情况见表1。经统计学计算,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高、并发症发生率低,P<0.05。
表1.胫腓骨骨折患者组间计数指标分析(n=40,n/%)
2.2 踝关节功能评分改善比较
观察组与对照组胫腓骨骨折患者治疗后踝关节功能评分情况见表2。经统计学计算,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术后1个月、3个月踝关节功能评分更高,P<0.05。
表2.胫腓骨骨折患者治疗后组间踝关节功能评分对比(n=40,±s,分)
表2.胫腓骨骨折患者治疗后组间踝关节功能评分对比(n=40,±s,分)
组别 1个月后 3个月后观察组 75.50±10.50 86.30±11.20对照组 50.05±8.20 60.05±9.50 t 12.0818 11.3043 P 0.0000 0.0000
2.3 手术与术后恢复时间比较
观察组与对照组胫腓骨骨折患者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负重时间情况见表3。经统计学计算,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手术与术后恢复时间更短,P<0.05。
表3.胫腓骨骨折患者治疗后组间围术期相关指标对比(n=40,±s)
表3.胫腓骨骨折患者治疗后组间围术期相关指标对比(n=40,±s)
组别 手术时间(min) 出血量(mL) 住院时间(d) 术后负重时间(周)观察组 65.20±10.50 133.50±10.50 15.50±2.50 9.50±1.50对照组 90.50±11.50 172.50±12.20 21.50±2.50 14.50±2.50 t 10.2753 15.3239 10.7331 10.8465 P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3.讨论
胫腓骨骨折是骨科常见的损伤性疾病之一,通常为直接暴力引发,比如胫腓骨被压砸、打击、冲撞等形成,患者骨折线常表现为粉碎性或横断性,有些患者因跑跳动作或高空坠落等原因出现间接暴力受伤,患者骨折线可呈螺旋型。胫骨与股骨直接相连共同承担支撑人体体重的重任,胫骨的给养主要借助动脉系统,因此,胫腓骨出现外力损伤造成骨折后,经常会伴随动脉血管损伤,导致骨折端的给养通道被中断,引起后续骨折出现愈合迟缓或不愈合等系列并发症。并且胫骨下段参与维持踝关节功能,上端参与维持膝关节功能,如胫骨骨折后固定不理想,时间久了可能出现关节僵硬,活动不利。因此,选择合适的固定方法及技术操作对胫腓骨骨折损伤的治疗和修复具有重要意义,也是骨科医生关注的焦点所在。张海江等[7]研究指出,目前交锁髓内钉与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是治疗胫腓骨的主要固定手术方式。其中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术是借助骨端与钢板平面的摩擦力对骨折断端进行加压固定,这种手术具有简单、固定稳固的优势,尤其适合胫骨骨折线靠近踝关节或膝关节的骨折患者。不过锁定钢板加压固定对患者骨质具有较大损伤,一方面会破坏骨折端、骨膜及软组织,另外对骨骼对应区域血管及神经也会造成较大影响,影响骨骼血液循环,最终对骨骼恢复造成不利影响。交锁髓内钉是利用生物学原理对中轴弹性进行固定,可以显著降低应力遮挡,骨折处也不必承受较大的弯曲力,对患者术后康复具有重要意义。宗双乐等[8]应用交锁髓内钉及锁定钢板内固定术分别对收治的63例胫腓骨骨折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最终发现交锁髓内钉组患者恢复明显优于锁定钢板内固定组患者,(P<0.05)。这篇报告也证实,交锁髓内钉组患者踝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为96.77%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的73.12%,(P<0.05)。相较于锁定钢板内固定,交锁髓内钉固定式对生物力学及骨骼的血运影响更小,同时该术式能够明显减少组织剥离范围,对区域血管及神经也有一定保护作用,软组织供血要明显优于锁定钢板内固定术,因此术后患者肢体功能恢复及踝关节功能康复效果也显然更好。王瑾等[9]团队研究指出,60例接受交锁髓内钉治疗的胫骨骨折患者手术用时(70.15±10.19)min、出血量(104.38±21.35)mL均显著高于另60例接受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患者的(61.27±9.77)min、(86.31±16.44)mL。王社明等[10]对36例胫骨骨折患者分别应用了交锁髓内钉与锁定钢板手术固定治疗,结果交锁髓内钉治疗的患者评价住院时间(15.25±2.81)d、骨折愈合时间(2.22±0.86)个月短于锁定钢板内固定组(21.03±2.53)d、(3.01±0.45)个月。结果说明,锁定钢板内固定手术操作明显更简单,手术用时少,术中患者出血量也明显更低,但交锁髓内钉固定则可以更好地纠正患者骨折端扭、剪等应力遮挡效应,拥有更强大的抗旋转能力,对患者后期预后有重要影响,能够帮助患者早日完成离床负重行走,可以最大限度减少康复所需时间。两组安全性分析对比看,即两组不良并发症对比发现没有显著差异,因此两组手术安全性相当(P>0.05)。
本文结果与冷开双[11]研究结果有一致性,采用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的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3.94%高于对照组68.75%(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9.09%低于对照组28.13%(P<0.05)。可见,交锁髓内钉及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对胫腓骨骨折患者的安全性相当。本研究时间及经费有限,所搜集的病历资料也不多,也未能对纳入患者进行长时间的定期随访观察,因此,关于两种手术治疗患者后期远期疗效和安全性还没有结论,需要以后进一步增加样本量及延长随访周期,并进一步论证。
综上所述,胫腓骨骨折临床一直较为常见,手术方案选择需兼具安全性、有效性的原则。其中,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显著,患者术后并发症风险低,满足胫腓骨骨折患者治疗需求,是优选术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