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散文的行文四美

2022-02-10胡新波

作文中学版 2022年12期
关键词:拟题冯骥才行文

胡新波

散文写作实际上是一种输出,输出你学习、生活中的所见所触所思所感。今天吃了三块冰镇西瓜,半边身子凉透了,还有半边身子被空调吹得凉透了。这个能不能写?可以写。弟弟把鱼缸打碎了,妈妈追着弟弟打,你护着弟弟。这种家庭琐事引发的思考,也可以写。

我们来看看冯骥才、朱自清、刘白羽。他们笔下的俗世奇人、父亲的背影、长江三峡,都是生活或旅途中的点滴,都成了写作的素材。所以写散文,不要担心无物可写,先看看身边的人、身边的景,实在不行看看身边的书。找到素材是写作的第一步,也是最容易的一步,可以写你最熟悉,情感最真挚、感情最充沛的内容。

拿到了素材,怎么把它写成一篇美文?要讲四美——标题美、结构美、语言美、寓意美。

第一,做一个不折不扣的标题党,实现标题美。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如果标题抓不住读者和阅卷老师的眼睛,何谈具体内容?例如,写关于春天的散文,标题叫“春天”。阅卷老师一天看稿数百篇,一看到这个毫无亮点的标题,或许会草草而阅,凭你文章写得再好也徒然。那么可以改成什么呢?如果写乡村的春天,可以拟题为“春风向晚的村庄”;如果写龙虎山的春天,可以拟题为“花开龙虎”。标题很重要,要做到两个字:实——符合实际内容,不能凭空捏造;新——区别于常人取的标题,让人眼前一亮。

拟题时,可以通过增加元素或者意象代替的方式来实现,例如,对“秋天吃螃蟹”这个标题的改造,可以用凉风代替秋天,改成“凉风有蟹”或者“秋风送蟹来”;还可以运用化用的方式,比如,化用古诗“采莲南塘秋”。改为“食蟹鄱湖秋”。平时多研究一些名家作品的标题,相信肯定会有所收获。

第二,做一个不折不扣的建造师,实现结构美。

一篇优美的散文,讲究结构的严密完整。散文的结构一般都是藏在文章中,比较难以发现,例如,鲁迅的《藤野先生》、汪曾祺的《葡萄月令》是以时间顺序作为文章结构线索展开的;余秋雨的《废墟》、史铁生的《我与地坛》主要以作者情感变化为结构线索展开。

所以,行文一定要注意文章的逻辑顺序和结构,尤其是应试作文,下笔前要打个草稿,知道每一段要写啥。切忌信马由缰乱写一通,容易让阅卷老师和读者看得迷糊。

第三,做一个不折不扣的油画家,实现语言美。

有的文字干巴巴的,有的文字生动有趣,画面感强。那文字的语言美要如何体现呢?(1)减少修饰词。写鄱阳湖四季的特产“春摘藜蒿夏莲藕,秋捕银鱼冬马蹄”,这是用古体诗的方式来表达的。(2)活用拟人和比喻。“长长的豇豆、扁扁的梅豆、小小的辣椒纷纷爬上了青瓦,在屋檐下荡起了秋千”,将蔬菜拟人化,语言轻松活泼。

第四,做一个不折不扣的哲学家,实现寓意美。

行文四美中,寓意美是最难做到的,但也是提升文章质量的关键一招。冯骥才的《珍珠鸟》,谱写了一曲人与动物信赖的颂歌,最后一句“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便体现了寓意美。例如,通过观日出日落引发对人生青年与暮年的思考,日出是“烂锦飞千丈,金波涌万棱”的意气风发,是希望;日落是“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的情深意长,是收获。

一篇散文要想出彩,结尾要收得有韵味。例如,写竹不能只写其形,还要写其风骨和品格,提炼出人生哲思,让读者看完之后或幡然醒悟,或低头沉思。

散文的行文四美对于其他文体的写作亦有参考借鉴意义。

猜你喜欢

拟题冯骥才行文
拟题的四把金钥匙
思维有支架 行文有范式
扮靓作文之“眼”
如何避免行文平淡无奇
冯骥才:钓鱼悟出养生之道
擦亮文章的“眼睛”
擦亮文章的“眼睛”
施光南赴宴不动筷
冯骥才:关于文人画史的思辨
《锦衣少年行》周行文:没有能与不能,只有想与不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