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资本市场监管的人民性与规律性探析
2022-02-10闫娟杨卫
闫娟,杨卫
(1.上海理工大学 管理学院,上海 200093;2.上海社会科学院 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所,上海 200020)
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的说明》中提出,要深入研究历史发展规律和大势、树立大历史观。从大历史的视野来看,资本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发挥着重要作用。但马克思主义对资本的认识和把握是唯物辩证的,其在肯定资本推动和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同时也深刻揭示了资本追逐价值增值和利润最大化的本性及逻辑,并展开了批判、利用及超越资本的探索。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尤其是社会化大生产程度的不断提升和规模的不断扩大,资本的重要性愈加凸显,资本市场作为实体经济的血脉也愈加成为现代经济的核心[1],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2]。但在深化发展的同时,资本的逐利本性及监管的不足等也致使资本市场乱象丛生。对此,党中央高度重视,强调要平衡发展与规范的关系,要为资本设置“红绿灯”,加强和完善监管,加快建立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资本市场[3],这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4]。但从已有的研究和实践探索看,基本上仍集中于法治或技术层面的探讨,而从人民性的视角、基于资本市场本质和规律的深化认识方面对资本市场监管进行学理化、系统化的研究鲜见,这与资本市场监管重要性不相匹配,因此,从上述视角对资本市场监管的深入研究亟待加强。
一、资本市场乱象的表现及危害
对于资本市场乱象,学界、业界、媒体界等都较为关注,并对其表现及危害从不同角度进行了基本梳理。如田利辉指出“上市公司财务造假和内幕交易、操纵市场等违法行为呈高发态势”[5];王国刚和潘登对资本无序扩张的多种表现方式和系统风险进行了分类描述与剖析[6];农工党中央在提交全国政协会议提案中对产融集团资本无序扩张的突出问题及危害性进行了梳理[7];姜奇平[8]、潘贺桥[9]等指出了互联网大企业在垄断和资本无序扩张方面的突出问题;经济日报、证券日报、证券时报、中国证券报及中华工商时报等各大主流媒体更是纷纷对资本市场乱象尤其是垄断和资本无序扩张问题进行了评论。本文将在学界研究的基础上,从中国特色高质量资本市场的要求出发,对当前我国资本市场乱象的表现及危害进行系统化、整体性梳理。
(一)资本市场违法违规行为屡禁不止,且方式愈加复杂而隐蔽
其一是证券市场。股票市场上存在财务造假、欺诈发行、操纵市场、内幕交易及非法套现等现象;债券市场上存在加杠杆博取高收益或“代持”等现象;基金市场尤其是私募基金存在非法集资、侵占或挪用基金资产及伪私募等乱象。上述各种违法违规行为经常变换花样规避内控、风控或监管,且方式越来越复杂而隐蔽。2020年证监会共办理案件740起,其中重大案件84件,同比增长34%,2021年又有多家上市公司或其董监高被立案调查[5],多名发审委员落马。
其二是信贷和信托市场。一些投资者运用从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获得的信贷资金设立新企业或子公司,又通过股权质押获得银行信贷,后用信贷资金新设立子公司或入股多家子公司或收购对象公司(如城商行、农商行等)股权,再质押股权获得银行信贷(近期银保监会公开的15家重大违法违规股东涉及6家金融机构)……[6]除此之外,还存在P2P、配资平台野蛮生长,“地下钱庄”“逃废债”“影子银行”等问题。
(二)垄断和资本无序扩张问题突出,且呈多业混合、多工具混用之势
垄断和资本无序扩张可谓升级版的资本市场乱象,技术、产业与金融的融合、跨界经营以及多种资本运作工具的综合运用,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不正当竞争、恶性竞争。就垄断来讲,互联网行业存在利用平台“流量为王、赢者通吃”的特点及“规则”违法实施经营者集中,垄断巨头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如利用规模(如客户体量大)、技术(如大数据、云计算)和资本优势排除、限制竞争,造成了广遭诟病的“大数据杀熟”“二选一”“店大欺客”等问题[9][10][11]。还有部分企业为了获取垄断地位及利益,任由资本无序扩张。比如,在资本的推动下通过烧钱争流量、冲规模、兼并重组、快速变现及上市套现,并形成“攻城掠地”的“经典套路”,资本扩张过程中的无序、失控,造成“部分商户赔钱而某些平台独享流量收益与数据”[12]和“挤占、限制甚至打压中小微企业的发展空间”[11]等问题,导致社会资源浪费巨大,而资本巨头却独享收益,“P2P平台金融”“共享单车”“长租公寓”及“社区购物”等领域的资本蜂拥、火拼而又转瞬谢幕就是例证。
(三)资本市场乱象丛生且危害严重,负效应需高度警惕
资本市场乱象丛生,严重背离了市场规则和发展资本市场的初衷,最终以破坏性方式出清市场[13],不仅阻碍了资源配置的有效性和公平性,更给经济社会造成严重危害。具体来说,其一,遏制创新和活力。市场竞争规律驱动着市场主体必须想方设法、积极主动地进行创新以提高产品和服务的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但如果市场上充斥着大量通过违法违规行为就能快速“暴富”或挤压其他市场主体生存空间的现象(如通过内幕交易、操纵市场及造假诈骗赚钱,聚焦于流量变现而不注重原创性和基础性创新)[9],必然会遏制整个社会的创新性和发展活力。其二,损害市场竞争秩序。充分、公平和有序的竞争,是有效发挥市场作用的基本前提。然而,资本市场上各种乱象却严重危害着市场的公平和有序竞争,如数据造假、操纵市场、扼杀式并购、经营者集中、垄断协议、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封闭领地及各种不公平价格行为和限定及附加不合理条件交易等,肆意限制、排斥和干扰市场竞争[14]。其三,侵犯市场主体合法利益。比如,股市中小投资者财富被疯狂洗劫、信托产品无法兑付、平台经济领域巨量客户资金难以收回或押金未偿还以及中小微市场主体生存空间受挤压等问题频发[12],“重流量轻质量”“劣币驱逐良币”及“泄露个人隐私”等问题多发,严重损害了广大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投资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其四,诱发系统性风险。当前,资本市场各种乱象层出不穷,不同金融工具、技术工具及不同产业相互嵌套,垄断和资本无序扩张与平台的虹吸效应相互助推,并不断延伸运作空间至各领域[6],逐渐加大了诱发系统性金融风险甚至经济社会风险的概率。其五,加剧收入分配差距和不平等情形。为了追求超额利润,资本借助“市场化”工具无序扩张并形成垄断,变换各种花样绕开监管疯狂“割韭菜”“剪羊毛”并提高劳动强度(如“996”“007”),加大了贫富差距。此外,资本市场乱象激化社会矛盾并助长了浮躁、投机、逐利的社会风气和不良价值取向,进而影响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危害人民根本利益。无疑,这一切都说明“强化资本市场监管刻不容缓”。
二、人民性的内涵及资本市场的本质与规律
从根本上治理资本市场乱象,需要我们从人民性的高度和资本市场本质与规律的深度上强化认识。
(一)人民性及其对资本市场监管的内在要求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政之所兴,在顺民心。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最显著的底色、最鲜明的品格,也是其永葆生机活力的根本缘由。1839年,马克思在《关于伊壁鸠鲁哲学的笔记》之二中指出:“所以这些哲人和奥林帕斯山上的诸神的塑像一样极少人民性。”1842年,马克思又结合从事《莱茵报》编辑工作的体悟强调,报刊要“生活在人民当中,它真诚地和人民共患难、同甘苦、齐爱憎”[15]。马克思主义始终从人民性出发研究经济现象,科学分析劳动者受剥削的经济制度根源,提出解决问题的根本路径和方法[16]。习近平强调,“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学习马克思,就要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关于坚守人民立场的思想……这是尊重历史规律的必然选择”[17]。“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18],“我将无我,不负人民”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多次强调人民的重要性,要求共产党人要坚守人民立场。人民性具有强大而深刻的历史逻辑、理论支撑和政治价值,为资本市场监管提供了精神要义、价值旨归和方法遵循。
针对资本市场乱象,习近平多次强调要保护好投资者、消费者权益,要为各类市场主体特别是中小企业创造广阔的发展空间[4][19]。党中央、国务院作出决策部署,各有关部门尤其是监管部门表态要“站稳人民立场,强化资本市场监管的人民性”[2][20][21]。强化资本市场监管的人民性,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资本市场的内在要求,也是区别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资本市场监管的特殊要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为人民服务的经济,发展资本市场的根本目的是服务于社会主义建设,最终增进人民福祉。因而,面对资本尤其是“大资本”利用垄断和无序扩张及各种违法违规行为“大赚特赚”甚或“独享收益”而劳动群体乃至国家利益严重受损这一现象,需要强化资本市场监管的人民性。具体来说,其一,要确保资本市场“不偏向”,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其二,要保护好广大市场主体特别是中小投资者、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其三,要大力严查严惩资本市场各类违法违规行为;其四,要保证资本市场的公平、透明、有效和有序;其五,要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其六,要形成全体人民积极参与的强大监管合力。
(二)资本市场的本质与规律
资本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其“以生产力的一定的现有的历史发展为前提,此外,资本又推动和促进生产力向前发展”[22],对资本尤其是大规模资本的运用,是现代经济最显著的特征之一[23]43-52。这就意味着,资本市场在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史上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基于价值增值和利润最大化的本性驱使,资本会以不断扩张进行循环运动,甚至敢“冒天下之大不韪”疯狂扩张。因而,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这一新的历史起点上,需要不断深化对资本市场本质和规律的认识[2],认清资本的两面性[24],辩证地分析其为人类社会发展带来的文明化和野蛮化的双重影响和趋势。
一方面,借助投融资工具及市场机制促进生产力发展。资本市场能将未用于消费的资本聚集起来投入到最有效的用途上,提高整个社会的资源利用率,“将生产可能性边界向外推移”[23]51,有助于促进经济快速增长、推动科技创新、优化产业结构及更好满足居民财富管理需求等。对于资本市场在国民经济中的积极功能和重要作用,学界和政界早有共识,中国人民大学课题组提出“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是实体经济的血脉”[1];易会满指出“资本市场坚持把自身发展融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顺势而为、奋发有为,服务实体经济取得显著成效”[20];其他学者也一致认为要“发挥好资本市场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的作用”[25][26][27]。
另一方面,资本的本性和逻辑又极易造成资本市场自身难以克服的弊端。如前述一系列违法违规、垄断和无序扩张(尤其是在市场化工具及科技手段的助力下更呈“指数级”扩张之势),给经济社会带来巨大损害。正如马克思曾深刻揭示的,“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一旦有适当的利润,资本就胆大起来。如果有百分之十的利润,它就保证被到处使用;有百分之二十的利润,它就活跃起来;有百分之五十的利润,它就铤而走险;为了百分之一百的利润,它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有百分之三百的利润,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绞首的危险”[28]。为了牟取暴利,“资本”会建构由其主导的完整利益链,也会从经济领域延伸至社会、文化、生态、政治领域,进而延伸至世界各地。同时,劳动者也会被当作资本逐利的手段,在由资本引发的所谓“竞争”中,以严重透支身心健康的方式或代价过着“疲于奔命”的生活,受资本统治与剥削,而作为人的主体性和自由全面发展却受到影响。
正如习近平所指出的,“坚持监管规范和促进发展两手并重、两手都要硬”[4]。因此,要坚持辩证法、两点论,既要注重发挥好资本市场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方面的积极作用,又要坚决强化对资本市场的监管以克服其消极作用,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独特优势驾驭好资本市场。
三、深化资本市场监管的人民性与规律性:理念和制度
人民性和资本市场的本质与规律客观要求强化资本市场监管,本文着重从理念和制度两个层面对强化资本市场监管的人民性与规律性进行探析。
(一)理念层面
理念是一定价值观下形成的行动的先导,只有正确、深刻而清晰地定位和理解理念,行动才会正确而高效。具体来说,强化资本市场监管人民性和规律性的理念主要由以下五个方面构成,这五个方面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有机统一。
其一,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29],也是我们做好资本市场监管工作的必要前提、显著特征和最大优势。经济工作是中心工作,资本市场又是经济的核心,党的领导必然要在中心工作和核心领域得到充分体现。正如易会满所说,“加强党的领导是做好资本市场各项工作的根本保证”[2]。资本市场监管要始终坚持政治引领、突出政治功能,发挥好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强化党建对资本市场监管工作的“方向引领”“力量聚合”与“业务促进”作用。
其二,坚持服务发展大局。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是资本市场的逻辑起点,也是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根本举措。对此,学者们指出,金融发展要不断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提升带来的金融需求变化,离开了实体经济需求,金融的自我发展是不可持续的[30][31],要“加大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力度,切实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1],未来中国要构建与大国经济匹配的大国金融[32][33]。因而,资本市场监管要牢记“国之大者”,要确保资本市场“为实体经济服务,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需要”[34],坚决防止资本无序扩张和违法违规“造富”[20]。
其三,坚持“大保护”理念。作为一个投融资及财富管理的专业市场,资本市场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尤其是市场主体的利益。然而,如前所述,各类资本市场乱象损害了广大投资者、消费者、经营者和从业人员等各类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以及共同富裕的实质推进。资本市场监管要从这种高度深刻认识自身的使命和责任,切实保护广大市场主体的合法利益以及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
其四,坚持“四化”原则。要坚持市场化、法治化、专业化和系统化的“四化”原则。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不能随意干涉、更不能越俎代庖,积极探索市场化监管机制;要夯实法治基础,完善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并确保三者高效、顺畅衔接;要广泛征求各方意见和建议,注重参考他国有益经验,积极适应金融科技要求,将集中统一监管与分类差异监管有机结合;要基于整体性和关联性进行系统设计,发挥好政府、社会、相关行业、企业各方主体的作用,构建全过程、全方位、全员“大监管”格局。
其五,坚持唯物辩证法。资本市场监管是一项涉及面极广、触及利益极深且极为复杂的系统工程,迫切需要唯物辩证法这一思想武器来指导。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理论、世界各国的先进理论与中国资本市场发展实践结合起来;坚持一般与特殊相结合,既要遵循资本市场发展的一般规律,又要体现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特殊要求;统筹发展和安全,把握好监管的“度”,兼顾好服务实体经济和保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及风险防范;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既不能犯‘急躁病’,又不能无所作为,更不能好心办错事”[2]。
(二)制度层面
制度关涉根本、关涉长远、关涉全局。资本市场乱象丛生很大程度上与监管制度不完善密不可分,对此,《关于依法从严打击证券违法活动的意见》明确强调坚持“建制度”[35]。事实上,无论是对违法违规行为的严惩重罚,还是对促进市场主体发挥正效应的激励,都需要严格按制度行事。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现代资本市场监管制度,是治理资本市场乱象、促进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根本之路,也是坚持法治化原则的必然要求和具体体现。正如刘鹤所指出的,“要坚持依法合规,完善规则制度”[36]。进一步来讲,可从事前、事中和事后这三个维度系统构建具体制度体系,形成一个紧密相连、相互协调的完整链条。
其一,事前监管制度。事前重在市场准入和事先控制,主要目的是通过对市场各方主体资格、责任、能力及行为规则等的规定与初步把关实现防患于未然,同时注重优化服务以激发市场活力。要辩证把握放宽与严格市场准入,完善市场准入、发行、注册、 交易、退出等各环节基础制度及配套体系建设,完善负面清单、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内容体系并删减或变更与之冲突的监管规定。加强常态化教育制度建设,引导督促各类市场主体服从党的领导、服务发展大局,增强经营主体依法合规高质量经营及行业协会自律管理意识、责任感和能力,增强投资者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增强监管部门依法高效履行主业主责意识、责任感和能力。加强全国统一、实时共享的信用制度和信息化平台建设。
其二,事中监管制度。事中重在状态维持和过程控制,主要目的是确保市场主体持续符合准入条件、依法合规经营,维护好公平竞争市场秩序,保护好各方市场主体合法权益。要以透明度为核心完善信息披露制度,保障信息的真实、充分、对称和及时,这也是金融委关注的重点之一[37]。完善市场竞争、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的监管体制机制,维护和促进充分、公平和有序的市场竞争。同时,基于“一委一行两会”基本架构,加快建立健全全社会协同监管机制,突破条块、地域、产业、行业局限,破除信息壁垒,通过多部门、多领域和多层次的沟通与协作,形成强大监管“合力”。全面构建各类市场主体尤其是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保护制度体系,形成全流程、全方位、立体化保护格局。完善上市公司治理和内控制度及中介机构勤勉尽责制度,弘扬“合规、诚信、专业、稳健”的优秀行业文化[38]。
其三,事后监管制度。事后重在稽查执法和结果管理,主要目的是通过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增强制度威慑力,优化市场生态,并进行风险预防与处置。要全面落实“零容忍”要求,健全责任追究与激励约束机制,加大罚款、赔偿及刑事责任等规制力度,强化震慑和惩戒效应,实现“从不敢、不能到不想违法违规”。加大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监测和查处力度,尤其是对经济社会发展影响大、群众反映强烈、易发高发的违法违规行为要集中力量依法严厉查处。完善主动退市和强制退市相结合的退市制度体系,实现退市的市场化、法治化和常态化,重点清除害群之马,促进“有进有出、优胜劣汰”生态机制形成。健全信息公开机制,在新闻媒体、业界、政府部门及其他相关各方进行全面公开,以接受全社会的监督与制约。要保障体制机制、法律法规与创新措施的一致性,既要完善制度体系,也要提升制度执行力,将顶层设计与基层探索相结合,形成上下联动、左右协同的全国“一盘棋”模式,保障监管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此外,也要积极主动适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变化及需求,快速、充分、有效地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强化科技监管,推动科技赋智与赋能,加快提升资本市场数字化、智能化监管能力和水平。
结语
中国的经济和社会正在经历一次“大考”,中国的资本市场也正在这一大考面前不断深化发展、走向成熟。强化资本市场监管的人民性与规律性,是新时代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特征,也是大国资本市场监管的应有样态。面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唯物史观,坚持辩证法、两点论。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从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促进共同富裕的战略高度出发[4],从中国特色高质量资本市场的要求出发,基于对人民性与规律性的深刻、充分认识,科学把握资本市场监管的正确方向,推进监管体系和监管能力现代化,推动资本市场回归本源、更好服务于发展大局。唯有此,中国资本市场方能行稳致远,展现中国特色、中国气势且日益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