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踏上奋进新征程

2022-02-10任晶晶

党员干部之友 2022年12期
关键词:中美关系大国领导人

□ 任晶晶

2022 年11 月14—19 日,国 家主席习近平应邀赴印度尼西亚巴厘岛出席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第17 次峰会、赴泰国曼谷出席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29 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并对泰国进行访问。这是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后习近平主席首次出访,是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所开展的重大外交行动,是习近平外交思想的一次成功实践。在6 天5 夜的时间里,习近平主席密集出席30 多场双多边活动,充分展现了作为大党大国领袖的卓越风范和天下情怀,发出了促进全球发展、引领全球治理的响亮声音,彰显了中国理性、自信、负责任的大国担当,让全世界真切领略了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为中美关系发展校准航向

当前,中美关系面临何去何从的关键节点。习近平主席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出席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第17 次峰会期间,同美国总统拜登举行了双边会晤。这是三年多来尤其是疫情以来中美元首的首次面对面会晤。

在会谈中,习近平主席重申,中国的内外政策公开透明,战略意图光明磊落,中国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坚定不移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强调应从把握世界大势的高度看待和处理中美关系,在遵守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和中美三个联合公报基础上,摒弃你输我赢、你兴我衰的零和博弈思维,确立对话而非对抗、双赢而非零和的交往基调,坚持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共同确保中美关系沿着正确航向前行。习近平全面系统阐述了台湾问题的由来及中方原则立场,明确指出台湾问题是中国核心利益中的核心,是中美关系政治基础中的基础,是中美关系不可逾越的红线。“台独”同台海和平稳定水火不容,任何人想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中国人民都绝不会答应,要求美方将“四不一无意”表态落到实处。

拜登总统表示,一个稳定和发展的中国符合美国和世界的利益,美中应向世界展示,双方能够管控分歧,避免由于误判或激烈竞争导致冲突对抗。美方再次重申“四不一无意”承诺,重申不支持“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不寻求把台湾问题作为工具遏制中国,美方无意寻求同中国“脱钩”,无意阻挠中国经济发展,无意围堵中国。

元首外交是中美关系的“定盘星”,对两国关系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战略引领作用。此次中美元首会晤明确了“一个方向”,即防止中美关系脱轨失控,找到两个大国正确相处之道;确定了“一个框架”,即共同探讨确立中美关系指导原则的战略性框架;启动了“一个进程”,即要将两国元首重要共识落到实处,管控和稳定中美关系。这场“峰会中的峰会”对两国关系校准航向、重回正轨具有重要意义,将深刻影响中美关系走向和国际格局的演变。

为全球治理机制增添动能

当前,百年变局加速演进,世纪疫情延宕反复,地缘政治形势紧张,乌克兰危机影响外溢,世界金融、经济、能源、粮食等多重危机叠加,国际社会面临重大抉择。在亚洲举行G20 峰会和APEC 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点亮了全球治理的“亚洲时刻”。

二十国集团(G20)作为汇聚世界和地区主要大国的多边舞台和国际经济合作的主要论坛,正在被赋予越来越多的全球治理功能。习近平主席呼吁各国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倡导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理念,让团结代替分裂、合作代替对抗、包容代替排他,推动更加包容、普惠、有韧性的全球发展,强调G20 应加强宏观政策协调,特别要遏制全球通胀,化解系统性经济金融风险。针对国际上搞分裂对抗的逆流,习近平指出,G20 成员都是世界和地区大国,应该体现大国担当,发挥表率作用,坚守团结合作初心,坚持协商一致原则,分裂对抗不符合任何一方利益,团结共生才是正确选择。针对粮食、能源危机,习近平指出,危机的根源不是生产和需求问题,而是供应链出了问题,国际合作受到干扰,解决之道在于畅通供应链,建设开放、稳定、可持续的大宗商品市场。他强调,现代化不是哪个国家的特权,走在前面的国家应该真心帮助其他国家发展,提出建设全球经济复苏伙伴关系、国际粮食安全合作倡议,明确支持非盟加入G20。峰会发表的领导人宣言纳入中方在国际经济合作领域的重要理念主张,峰会制定的G20 务实合作项目清单涵盖中方提出的15 个合作项目及倡议,充分表明中方对多边主义的支持和对G20 合作的贡献。

亚太经合组织(APEC)是亚太地区最重要的经济合作平台。本次APEC 会议在“开放、联通、平衡”主题下聚焦亚太发展,特别是亚太自贸区建设,反映了各方期望共克时艰的共同意愿。习近平主席指出,亚太地区不应该成为大国角斗场,亚太地区应该走和平发展之路、开放包容之路、和衷共济之路,深化互信、包容、合作、共赢的亚太伙伴关系,建设和平稳定、共同富裕、清洁美丽、守望相助的亚太命运共同体。习近平阐述了新形势下推进亚太合作的六点思路,提出要筑牢和平发展根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理念,打造更高水平开放格局,实现更高层次互联互通,打造稳定畅通产业链供应链,推进经济优化升级,得到各方积极响应和支持。会议通过APEC 领导人宣言和《生物循环绿色经济曼谷目标》两份成果文件,体现了中方关于构建亚太命运共同体和新发展理念等政策主张,表明中国成为团结各方应对共同挑战的引领力量,对地区经济合作的参与度和塑造力获得了进一步提升。

为周边命运共同体建设打造标杆

印度尼西亚是发展中大国和全球新兴市场代表,也是习近平主席提出“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首倡之地。习近平主席将印尼作为二十大后首访首站,凸显了中印尼双边关系的高水平和特殊性。习近平与佐科总统举行双边会晤,双方发表联合声明,签署新的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五年行动计划,进一步凝聚共建中印尼命运共同体重要共识,一致同意以2023 年中印尼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10 周年为契机,打造高水平合作新格局。两国元首共同见证了中国承建的东南亚首条高铁——雅万高铁试验运行,同意推进“区域综合经济走廊”、绿色工业园等新旗舰项目建设。两国签署涵盖经贸合作、数字经济、职业培训、农业、卫生健康等领域的系列合作文件,充分体现了中国同东盟国家建设命运共同体的满满诚意。

泰国是中南半岛最大经济体和东盟重要成员,同中国地缘相近、血缘相亲、人文相通。今年恰逢中泰建立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10 周年,习近平首次作为国家主席访问泰国。访问期间,习近平同哇集拉隆功国王、巴育总理分别举行会见会谈,两国宣布构建更为稳定、更加繁荣、更可持续的中泰命运共同体,为“中泰一家亲”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双方发表联合声明并签署战略性合作共同行动计划,同意推进中老泰联通发展构想,加快中泰铁路建设,力争早日建成贯穿中南半岛的铁路大通道,推动区域互联互通、协调发展。

东盟是中国周边外交的优先方向,中方愿同印尼、泰国等东盟国家一道努力,聚焦发展与合作,推进“五大家园”建设,构建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

为拓展全球伙伴关系积极运筹

在G20 峰会、APEC 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期间,习近平主席同菲律宾、新加坡、文莱等周边国家领导人一致同意,进一步巩固睦邻友好,深化互利合作,构建更加稳健和强劲的双边关系,进一步提升双边合作水平。同南非、塞内加尔、巴布亚新几内亚、阿根廷、智利等发展中国家领导人同意加强治国理政经验交流,支持彼此走符合自身国情的发展道路。对法国、意大利、西班牙、荷兰、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发达国家领导人,倡导同中国加强沟通、增进了解、巩固互信,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树立客观理性中国观,推动双边关系在正确轨道上行稳致远。对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强调大国应该以身作则,以人类前途命运为重,多为世界发展注入信心和力量,让发展成果更公平惠及每一个国家,共同推进落实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

各国领导人均表达了愿同中方深化合作的意愿。韩国总统尹锡悦表示,韩方愿同中国发展基于相互尊重和互利成熟的关系。日本首相岸田文雄表示,日中作为近邻,需要也应该和平共处,日方愿同中方推动两国关系健康稳定发展。法国总统马克龙、意大利总理梅洛尼都表示不赞同阵营对抗,主张尊重各国差异,加强对话交流,增进相互了解。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表示,澳方愿同中方相互尊重、平等合作,共同推动澳中关系回稳发展。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高度赞赏中国坚持践行多边主义,期待中国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各国领导人都重申坚定奉行一个中国政策。

长风浩荡催征帆,踔厉奋发踏新程。习近平主席此次东南亚之行实现了二十大后中国最高领导人出访的“开门红”,有力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影响力和感召力。随着国际形势的不断发展和演进,中国外交理念的历史远见和时代意义必将日益凸显。站在新征程新起点上,中国外交将以更高的站位、更广的视野、更进取的姿态、更有力的行动,努力为实现民族复兴和促进人类进步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猜你喜欢

中美关系大国领导人
吐槽大国
多想记住你的脸
中共第一代国家领导人带头廉洁自律
特朗普“美国优先”政策下的中美关系走向
从器官捐献大国到移植大国还有多远
领导人这样说“健康”
如何成为优秀领导人
领导人的访美瞬间
中美关系向何处去
从积极推动到保守谨慎——美国国务院在中美关系缓和中的角色(1969—1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