衔泥燕子垒起幸福暖巢
——记烟台市芝罘区毓璜顶街道党群服务中心副主任、大海阳社区党委书记冷晓燕
2022-02-10
社区是居民生活的基本单元。从2000 年来到社区,在离群众最近的地方,冷晓燕犹如一只“春燕”,待居民如家人,视责任为生命,躬身为百姓“衔泥筑巢”,用青春和坚守,践行基层社区干部的使命担当。
始终把群众的事当家事
朝日初上,冷晓燕就已拉满整天的热情,出现在大海阳社区中。穿街走巷,察民情、访民意,这是她每天必备的“日课”。有人说,大海阳社区才0.6 平方公里,外围走一圈不过个把小时,有啥可忙的?这话冷晓燕可不同意。刚上任之初,她带领社区干部挨家挨户走访,三个月内,共收集340 多条意见建议。冷晓燕说:“这些诉求看着不起眼,但对每一个家庭来说都不是小事情。”
其实,冷晓燕也愁。毕竟当时才30 岁,是全区最年轻的社区书记。无论阅历还是经验,总有“老虎吃天,无从下口”的感觉。冷晓燕结合社区实际,扑下身子,画了“思维导图”,把问题归类,既抓面上问题,又抓弱势群体的个人问题。大海阳社区地处老城区,下水道堵塞、水电设备故障等,经常困扰辖区居民的生活。冷晓燕牵头成立“彩虹维修队”,发动有维修手艺的居民义务帮大家维修——“维修难”迎刃而解;发现大部分居民遇到法律问题无所适从,冷晓燕和同事前后跑腿四个月,成立全市首家“社区义务法律服务站”,让居民免费享受法律服务——“咨询难”不再难……
23 年里,她串百家门,知百家情,解百家难,带头在社区公布手机号码,设立30 多个民情意见箱,整整记了15 大本民情记录,解决了一万多个问题。
做足基层治理“大文章”
解决群众难题,仅靠一个人单打独斗远远不够。爱动脑筋的冷晓燕开始盘算起一篇“大文章”: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以党建引领社区治理。
冷晓燕说:“社区党员离群众最近,他们就是最好的引领者。”她将社区细分为4 个片区8 个网格,健全“社区党委—片区党支部—网格党小组—党员家庭服务点”四级工作机制,又将社区里各个圈子的党员、人才一一挖掘出来,鼓励他们发光发热,解决百姓的大事小情。疫情初期,社区1 小时就发动340多名党员和群众志愿者,4 小时内统一走访一遍社区所有居民,将强大的组织力和战斗力“写”在社区各处。
光指着“自己人”,难免存在资源不足的情况。冷晓燕开拓思路,开启了多元化社区服务。她多次上门与47 个单位沟通交流,探索成立大海阳社区“壹家生态党建共同体”,搭建涵盖社区、农村、机关、非公企业、社会组织等7 个领域的党建互联互动平台,加强社区与“双报到”单位、企业商户等各方面社会力量的常态联系,促使很多依靠社区自身难以解决的问题得到解决。2020年疫情防控期间,她协调15 个“双报到”单位联动,一个小时内建立了360 余人的党员志愿防疫巡查队。
众人拾柴火焰高
在冷晓燕看来,社区群众从来不缺乏自我服务的能力,关键是要有善于发现的眼睛、整合利用的“巧劲”、发挥作用的平台。
宠物管理问题是很多城市社区的“心病”,大海阳社区也不例外。“只有养狗人最懂养狗人,为何不把他们组织起来,自己管理自己?”冷晓燕组织调查社区有哪些养狗的居民,把其中素质高、有热情的党员群众发掘出来,成立文明养犬协会。协会定做了28 个宠物垃圾箱,安放在社区各个角落,组织志愿者劝导不文明行为。宠物管理问题顺利破解。
多年的社区工作经验,让冷晓燕意识到,要想“社区党委手一挥,社区居民人一群”,还需要培养居民身边的带头人。于是她深挖有管理经验、热心社区事业、在群众中有号召力的党员群众,组织他们发起成立群众协调工作站等34 个社区群众组织及志愿服务队,带动2000 多名群众志愿者参加社区服务。党员带头,群众参与,大海阳社区志愿服务开展得如火如荼。社区志愿者从几十人发展到如今的2100 多人,占社区总人数的三分之一。
没有轰轰烈烈的壮举,却默默地把人生最美好的青春年华献给了社区百姓;没有气吞山河的豪言壮语,却用亲情和爱心滋润了群众心田。初心映照使命,信仰凝聚力量。冷晓燕那颗一心为民干实事的初心,始终在发光发热,温暖着广大社区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