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产品滞销纾解和对策建议
——基于大数据的研究分析

2022-02-10河南省政务大数据中心胡波

河南农业 2022年11期
关键词:农产品电商农业

河南省政务大数据中心 胡波

随着互联网和新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网络涉农信息井喷式增长,农产品滞销的信息也屡见不鲜。滞销对农产品市场发展、农业农村经济平稳健康运行以及农民增收的负面影响不容忽视。

一、农产品滞销纾解路径

农产品滞销问题主要在于生产环节和流通环节,而滞销事件一般涉及农户、政府、企业、媒体、消费者等多个主体。破解农产品滞销难题,需要将产业产品结构调整与产业组织模式变革相结合,将传统营销促销手段与现代信息技术应用相结合,将应急之策与长远之道相结合。

(一)产业是施策之本

产业化经营是提高农业竞争力的重要举措。由于在农业生产中“靠天吃饭”、跟风种植等问题长期存在,相关农产品集中上市、暂时性供大于求的局面极易产生,再加上受流通渠道不畅、产需脱节、加工比例不高、消费有限等因素的影响,使得农产品滞销成为一道困扰农业经济发展的“魔咒”。破解这道“魔咒”,产业化经营是必由之路、治本之策。通过产业化经营,农业产业能够实现科学化规划、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经营、集约化管理,农产品品种结构和产品结构可以得到优化,进而提升农产品品质和市场竞争力。

(二)大数据是关键之为

大数据是现代农业新型资源要素。掌握和运用大数据的能力成为农业竞争力的重要体现。产需信息的传播不充分、不对称,既造成农业生产的盲目性,又造成“农民卖难、市民买贵”的困境。在许多农产品滞销事件中,舆论纷纷晒出超市或市场中动辄几元的终端价格,对跌至几分钱的农产品地头价表示不可思议。一边是农民卖不出好价,另一边却是市民不得不承受高价,有舆论将此形容为“两头叫,中间笑”。因此,农业大数据应用要加快发展,并成为重塑我国农业竞争优势的新机遇、破解滞销难题的创新举措。我国单品种的统计数据相当欠缺,要以单品种全产业链大数据建设为突破口,加快补齐农业大数据薄弱的短板,提高农民用数据决策、用数据生产、用数据经营的水平。

(三)电商是高效之策

电商是互联网时代农产品流通的重要方式。电商平台记录交易品种、数量、价格和地区分布等产销信息大数据,具有信息资源优势,能够把需求更直接、快速、准确地反馈到生产端,缓解产销对接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实现农产品产销精准对接。同时,农产品还可以利用电商平台塑造品牌。各地依托地域优势资源、特色产业和文化积淀,培育一批网红农产品品牌,既提高了地方特色农产品的市场知名度,又提升了产品价值,促进了农民增收。我国要加快发展农产品电商,特别是重点推动适合电商销售的产品,拓宽市场半径,扩大市场容量。

(四)品牌是长远之道

品牌是农业竞争力的核心标志。社会公众对于高品质农产品的需求日益旺盛,偏重规模和数量的传统农业需要向更加倚重质量和效益的品牌农业转型升级,农产品的品牌建设对于农产品市场营销和推广的重要性愈加凸显。农产品品牌彰显着农产品的安全、健康、品质、信誉等市场竞争要素,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销路。同时,通过农产品品牌建设,相关产品可加速实现标准化生产、链条化发展,进一步提高附加值。因此,农业产业要加快推进农业品牌创建,以品牌提升质量,以品牌引领消费,提高农业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

(五)媒介是创新之路

借助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媒体对社会发展的影响越来越直接、越来越明显,名人效应、网红效应的商业价值日益凸显。利用网红的知名度、影响力,商品可以快速树立品牌形象,赢得消费群体,从而立足于市场。

农产品特别是鲜活农产品的发展,处于一个竞争相对激烈的环境。市场上不乏优质农产品,缺少的是沟通产需的商业思维、特色鲜明的品牌创意和稳定可靠的营销模式。而农产品之所以滞销,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因为上述因素的缺乏。在此情况下,受益于名人效应,农产品与市场的距离大大缩短,农产品本身的品牌价值、文化内涵等大大提升,名人效应对于促进农产品产销衔接、防范和化解农产品滞销的重要作用不容忽视。农业产业要善用媒体、善用名人效应和网红效应,培养农民的新媒体意识,大力发展农村网红经济,充分发挥网红带货促销作用。

(六)法治是护农之盾

法治是社会治理的主要路径和最佳模式。农产品产销涉及环节多,是一个专业性较强的领域,如果任由相关谣言或不实传言泛滥,很容易引发或加剧农产品滞销危机。因此,非常有必要通过法治的方式规范净化农产品市场的网络空间,为农产品市场稳定运行和农民持续增收保驾护航。一方面,有关部门要制定治理网络谣言的法律法规,加大涉及农产品质量安全等谣言的监测和打击力度,及时进行专业化科普解读,为农产品营销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另一方面,有关部门要制定相关媒体从业规范,提高媒体涉农报道的规范化和专业化水平,增强媒体和全社会爱农护农的责任意识,谨慎发布和炒作农产品滞销信息,避免因不专业、不全面的报道而引发盲目关注。

二、农产品滞销对策建议

尽管农产品滞销大多是局部地区、部分产品出现的问题,但对涉及的农户个体来说,关系到其一年的收入,特别是贫困地区,关系到产业扶贫的效果和贫困农民的脱贫增收。因此,各级政府部门要高度重视,增强系统思维,建立全方位、立体化的防控体系,采取切实措施加以解决。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

(一)制订完善全面的单品种产业发展规划

各级政府部门要针对反复出现滞销的农产品,进行深入调研,摸清全国总体产需情况,在此基础上统筹制订全面完善的单品种产业发展规划,用于指导本地调整农业产品发展结构;针对不同地区、不同品种,因地制宜加快研发特色品种,大力推广特色技术,尽快形成特色产业,避免无序化发展和同质化竞争;加快推进农产品标准化建设,通过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绿色高效基地创建等一系列举措,不断探索、健全农产品标准体系,以此来确保品质、防范滞销。

(二)加快完善农产品流通加工基础设施

经常发生农产品滞销的地区,要加大交通、冷链、加工等基础设施建设。首先,积极协调有关部门,推动改善农村地区交通条件,努力争取农产品运输优惠政策,不让农产品“堵在路上”。其次,加大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建设力度,合理布局仓储冷链设施,提升农产品产地的贮藏、保鲜能力,延长农产品的保鲜期、销售期,缓解集中上市压力,不让农产品“烂在地里”。最后,积极支持农产品产地初加工、深加工发展,拉长农业产业链,让农产品从地头产品变成工厂商品,进一步提升其附加值。

(三)尽快搭建农业品牌公益信息大数据平台

全国农业品牌公益信息大数据平台要本着农产品提质增效、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思路,尽快搭建并完善。首先,各地政府要在目前产业的基础上,挑选一批资源禀赋好、产品品质佳的特色农产品,精心培育其品牌,增强其竞争力和带动力,促进区域同一品种农产品实现抱团发展、形成规模效应。其次,各地政府要加强品牌农产品信息的权威发布,为农户提供政策、价格、供需等各类信息服务,并利用平台的大数据技术优势,实现产销信息精准配对。最后,各地政府要加大品牌营销促销投入,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宣传品牌,充分发挥品牌引领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作用。

(四)出台防范化解滞销的绩效考核办法

有关部门应对已出台的《“菜篮子”市长负责制考核办法实施细则》进行修订完善,在考核内容中增加“滞销防范化解能力”部分,对工作队伍建设、产业规划指导、促销制度建设、滞销炒作应急处置等方面进行量化考核,并将农产品滞销防范化解情况纳入地方各级政府绩效考核评价内容体系,进一步强化落实农产品滞销地方政府负总责、相关部门各负其责的制度。

猜你喜欢

农产品电商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电商助力“种得好”也“卖得火”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电商赢了,经济输了
加快农村电商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