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
2022-02-10杨旭
文︳杨旭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各级党组织要履行党章赋予的各项职责,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党中央决策部署贯彻落实好,把各领域广大群众组织凝聚好。组织部门要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着力在强化政治引领、织密组织体系、深化基层治理等方面下功夫,切实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
强化政治引领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政治功能把方向,组织功能聚力量。要始终坚持组织路线服务保证政治路线这个基本定位,一切工作都围绕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来谋划、推进。
突出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成功的根本政治保证,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党。要深化政治忠诚教育,加强政治素质考察,引导党员干部自觉把拥护“两个确立”、践行“两个维护”放在首位、落到实处,不断提升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共同担负起爱党、忧党、兴党、护党责任,以实际行动兑现“三个确保”政治承诺。
突出增强思想引领力,强化理想信念教育。理想信念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也是保持党的团结统一的思想基础。要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最高指引,凝聚思想共识和智慧力量,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坚持重温入党誓词、过“政治生日”等,引导党员干部把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看家本领。
突出走好群众路线,坚持人民至上。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健全完善党员直接联系群众机制,扎实开展进社区、进企业、进农村活动,推动党员干部走出机关、走进基层,“进圈入群”。推进党群服务中心“亲民化”改造,因地制宜发展托育、养老等服务业态,做到组织常在、大门常开、活动常办、群众常来,确保群众看得见党员、党员找得到组织、组织搞得好活动。
织密组织体系 确保党的领导“如身使臂、如臂使指”
严密的组织体系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优势所在、力量所在。只有把基层组织建好建强,党的领导才能“如身使臂、如臂使指”。
着眼党组织有效覆盖。坚持哪里有群众哪里就有党的工作,哪里有党员哪里就有党的组织,哪里有党的组织哪里就能充分发挥党组织作用。统筹抓好农村、社区、机关事业单位、国企、学校、医院、“两新”组织等各个领域的党建工作。紧盯新业态发展,常态化开展摸排走访,务实推进网约司机、外卖小哥、网络主播等新就业群体党组织组建工作,扩大党在新兴领域的号召力、凝聚力、影响力。
着眼夯实基层基础。全面推进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持续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狠抓基础工作、基本制度、基本能力建设。健全完善基层党组织工作经费保障制度,适当提高基层干部薪酬待遇,做好从优秀村(社区)干部中招考公务员和事业编制人员工作,让他们工作有待遇、干好有发展、退后有保障。健全党群服务中心挂牌审核机制,落实基层自治事项清单、协助清单、负面清单、证明事项保留清单,持续推动基层减负。
着眼激发支部活力。按照“有序开放、适度竞争”的思路,开展活力型党组织创建,把流动党员管理和群众参与等纳入活力指数,对活力排名靠前的党组织给予更多资源支持,以点带面,培育一批立得住、叫得响、受欢迎的党建品牌。持续加强带头人队伍建设,把村(社区)党组织书记纳入干部培训体系一体谋划、高标准实施,培育造就一批有理论素养、有工作方法、有群众基础的优秀基层党组织书记。
深化基层治理 把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治理优势和治理效能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加强城市社区党建工作,推进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持续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有效实现党的领导的坚强战斗堡垒。基层党组织要充分认识和发挥党的组织优势,把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治理优势和治理效能。
推进“一网格一支部”。建立健全党员干部下沉网格机制,推行“一网格一支部”。探索推进党员登记、报到、注册制度,做实机关支部到社区、在职党员到小区“双报到”制度,为每个网格配备“第一书记”,着力破解基层党组织人才短缺的难题。深化网格物业党建联建,在有条件的地方推行网格党支部书记、网格长、业主委员会主任“一肩挑”,实现资源整合。
推进“互联网+党建”。顺应信息化发展趋势,加强党建信息平台开发应用,集成党费缴纳、扫码报到、网上课堂等功能,实现组织关系“一键转接”、流动党员“一码管理”。推进线上注册线下报到,在保障个人隐私等权利的同时,实现党员与社区良性互动,做到“无事不打扰、有事能激活、平时有活力”。打破行业数据壁垒,推动党建资源与“城市大脑”数据连接,实现党的工作与基层治理有效融合,做到“快感知、有法度、能生长”。
推进群众组织建设。按照“专业化服务、常态化机制、信息化平台、实体化运作”的思路,在党组织引领下,成立家庭教育互助会,发挥家庭兜底功能,着力解决留守儿童失管脱管等民生问题;以户籍为纽带、流入地为依托,培育农民工工会,让外出的打工者有依靠;培育新农人互助会,形成“新农人+村集体+农户”的乡村产业发展组织体系,让在家的农户有底气。通过开门建组织、开门建阵地、开门搞活动,促进家庭互助、组织互促、城乡互动,实现群众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