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积极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

2022-02-10文/卫

中华魂 2022年12期
关键词:秩序联合国世界

文/卫 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关注人类前途命运,同世界上一切进步力量携手前进,中国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习近平总书记一贯强调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和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着眼于捍卫世界公平正义,维护全球战略稳定。他关于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的一系列重要讲话,彰显了我国党和政府站在新的历史高度,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旗帜,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愿望和决心,也反映了中国国际秩序观的创新与发展。

国际秩序指的是国际社会中,国家行为体及非国家行为体发生关系的行为规范、准则以及相互作用的运行机制。国际秩序构建本身为一定历史时期的世界整体运行规范了基本框架,推动世界实现从战争状态向和平阶段的转变。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建立了以雅尔塔体系为核心的国际秩序。雅尔塔体系的特点,是以美国和苏联两极为中心,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争夺霸权的冷战。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标志着冷战的结束和两极格局的瓦解,也象征着雅尔塔体系最终瓦解。

中国始终探索和追求建立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中国主张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建立国际新秩序,旗帜鲜明地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主张各国应该相互尊重,不能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反对大国动辄诉诸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的做法,积极倡导各国主权平等的原则。

1974年4月,在联合国大会第六届特别会议上,中国代表团团长邓小平发表了演说,表达了中国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霸权主义的立场。邓小平提出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主张,要求改变不合理的国际秩序。这次大会通过了关于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宣言和行动纲领。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继续把建立国际新秩序作为中国及发展中国家的一项重要任务。1988年底,邓小平会见印度总理拉吉夫·甘地时表示:“世界上现在有两件事情要同时做,一个是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一个是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这一时期中国主张建立国际新秩序的基本理念是: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中国永远属于第三世界,代表着第三世界国家的利益;国家不论大小一律平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建立新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的准则。

随着改革开放带来的国家经济的迅速增长,中国深度融入世界,参与协商处理多领域的国际事务,在全方位开放中与各国密切交往,对国际秩序的认知在不断提升,在理论与实践中越来越清晰地懂得应当如何在现有国际秩序下发展自己,如何更有效地推动现有国际秩序的改造。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多年来,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国际格局发生深刻变化。世界多极化发展趋势下,发展中国家整体竞争力上升,尤其是一批新兴市场国家崛起,对国际社会的影响力与日俱增,这是近代以来国际力量对比中最具革命性的变化。世界呈现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而现有国际秩序的改革缓慢,很大程度上仍在已有的轨道上运行,未能跟上世界的发展变化。全球化快速发展所带来的国家安全、国际安全问题不能得到有效解决。西方大国主导建立的国际规制和机制的缺失、治理理念的滞后及手段的失灵等充分显露出来,无法满足国际社会有效应对一系列全球性安全威胁的诉求,不能很好地解决现实矛盾。不仅如此,作为建立战后国际秩序的主要强国——美国,在其独霸势头呈衰落之势的背景下,大行单边主义、保护主义,肆意破坏国际组织中的多边合作机制与贸易自由化原则,给国际秩序制造了很大混乱。改革目前国际机制以适应时代的变革,势在必行,时代呼吁新型国际秩序观。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积极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充分体现了中国作为世界和平建设者、全球发展贡献者、国际秩序维护者的责任担当。2014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会见俄罗斯联邦委员会主席时,谈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即将迎来70周年,两国要“维护好第二次世界大战成果和战后国际秩序”。明确提出要“维护战后国际秩序”。2015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赴美访问并出席第70届联合国大会,在华盛顿他特别提到:“中国是现行国际体系的参与者、建设者、贡献者,同时也是受益者。” 同时,他在联合国大会上表达了中国的立场:“70年前,我们的先辈经过浴血奋战,取得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以远见卓识,建立了联合国这一最具普遍性、代表性、权威性的国际组织,集各方智慧,制定了联合国宪章,奠定了现代国际秩序基石,确立了当代国际关系基本准则。”“中国将始终做国际秩序的维护者,坚持走合作发展的道路,继续维护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核心的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我国在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同时,创新性地提出维护和建设当今国际秩序,以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为完善战后国际体系和国际秩序发挥积极的引导作用。 我们的考量和依据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是中国在国际秩序中的角色发生重大变化。改革开放几十年来,我国迅速融入国际社会。我们遵守国际规则,履行应有的权利和义务,在国际组织中既承担责任,参与制度建设,同时也享有了更多的权利,国家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增长,在国际秩序中的作用不断加强,成为现行国际秩序的受益者。例如,中国在最具代表性的世界经济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与世界银行的投票权份额不断提高,中国人的身影相继出现在这两个国际金融机构的核心管理层,中国在世界性国际组织中的话语权不断增强。在当今世界国际组织数量不断增加、作用不断上升的情况下,中国不仅加入了众多国际组织,我国的影响和贡献也越来越大。中国在国际秩序中的角色发生了显著变化,在履行国际义务的基础上,更加有资格和权利参与完善现行国际秩序。中国对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的认知与自我定位随之发生调整,由上个世纪的被动接受和执行,转变为对现行国际秩序的主动维护和积极完善。二是现行国际秩序的合理内核不能一概否定。现行国际秩序与联合国的建立密切相关,联合国倡导国际合作,推进世界和平与安全,因此在其框架下,几十年来在世界范围内开展了非殖民化运动、终结种族隔离制度,组织维和行动、编纂和制定国际法,国际社会不断进步。中国主张对国际秩序和体系进行改革,是因为在国际力量对比与世界形势发生巨大变化的情况下,需要不断改革与完善,推动其向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尽管现行国际秩序并不完美,但不必推倒重来。中国强调任何大国都必须回到秩序的轨道上,依国际法行事,使国际社会向更加有序化方向发展。正像习近平总书记在联合国成立75周年纪念峰会上明确指出的:“我们将始终做多边主义的践行者,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坚定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坚定维护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坚定维护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的核心作用。”三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联合国宪章宗旨高度一致。中国一贯倡导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建立国际新秩序,而中国奉行的外交原则恰恰与联合国宪章精神一脉相承。中国倡导和支持的国际体系和国际秩序的改革,其前提就是:有利于加强联合国的权威性,更能够体现联合国宪章宗旨之根本,体现会员国的共同利益,反对大国霸权下的强权秩序;改革不能背离联合国宪章宗旨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适用性超越了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新时代,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中国正在以主动、自信的姿态,积极引导改革国际秩序中的不合理成分。

中国国际秩序观的当代价值:一是有利于维护亚太地区的和平秩序。中国国际秩序观对于抑制军国主义的复活、维护亚太和平秩序意义重大。中国不仅仅是现行国际秩序的坚定维护者,在亚太地区,更是和平秩序的守护者、捍卫者。中国是反法西斯战争的主战场之一,抗日战争是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作为主要战胜国,在战后秩序的安排中,享有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地位,是亚洲地区享有该地位的唯一国家。中国及曾经受到侵略的亚洲国家,极为珍视在战胜法西斯军国主义基础上建立的亚洲秩序,防范和抵制日本右翼势力的挑衅。维护亚洲地区和平是二战后亚洲秩序的主流,更是中国的责任,“要共同营造对亚洲、对世界都更为有利的地区秩序”,“维护和巩固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成果”,致力于亚太地区的繁荣与进步。二是为国际秩序的变革提供中国方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了近代以来的世界历史,认为“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目标”。中国倡导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正是为实现这一目标而提供的中国方案。“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国际秩序观的创新与发展,是对联合国宪章宗旨原则的继承和弘扬,为国际关系发展提供了新理念、开辟了新远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顺应了全球化发展的潮流,是对人类社会的前进方向作出的前瞻性思考和研判。这一思想依托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又有时代特色的理念创新,蕴含着中华文明推崇的“协和万邦,和衷共济”、“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思想,承载了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理念,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天下观。中国共产党人在中华优秀文化的孕育下,对外关系主张和平共处、求同存异、和谐、包容,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正是对这些主张和理念的继承与创新,反映的是中国的发展观、安全观、国际秩序观,其愿景是建立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营造公平公正的国际秩序。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仅明确了新时代中国外交的目标方向,也向世界提供了全球治理、国际秩序变革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三是指明调整国际秩序的法治化途径。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了国际治理法治化思路,强调维护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通过制度和规则来协调规范各国关系。他多次讲到“法者,天下之准绳也”,在国际社会,不论国家实力大小,法律是共同的准绳。其意在于推动国际关系法治化建设,推动各国在国际关系中遵守国际法和公认的国际关系准则。习近平总书记在众多国际场合公开讲述国际法治思想,指明调整国际秩序的法治化途径,从而体现出中国在处理外交事务中,已经具备了鲜明的国际法治观念,这是一种大国的责任意识和大国的担当,也是大国外交走向成熟的标志。中国国际秩序观表明我国对大国强权秩序的反对立场。“反对恃强凌弱,不能谁胳膊粗、拳头大谁说了算”。要遵守国际道德底线和国际规范,以国际法规制国家间关系。不仅如此,大国还需要在此过程中向国际社会提供更多公共产品,不断树立共同体意识,推动国际秩序的健康发展。

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合作发展之路。中国同一切爱好和平的国家和人民一道,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坚持合作、不搞对抗,坚持开放、不搞封闭,坚持互利共赢、不搞零和博弈,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在外交实践中,我们通过“一带一路”建设与沿线国家实现利益共享;在全球疫情中,倡导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以人力、物力、技术资源援助世界需要帮助的国家战胜疫情。中国与世界的互动越来越紧密,在国际秩序法治化进程中,与各国机遇共享、命运与共,充分展现大国的责任与担当。

猜你喜欢

秩序联合国世界
联合国呼吁提供55亿美元以免3400万人陷入饥荒
秩序与自由
孤独与秩序
我爱你和世界一样大
彩世界
奇妙有趣的数世界
世界上所有的幸福都是自找的
联合国提议2015年召开第五届世界妇女大会等5则
遏制违约频发 重建药采秩序
乱也是一种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