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音乐教学信息化探索

2022-02-10江苏宜兴市新芳小学

小学科学 2022年22期
关键词:音乐教师教学

◇樊 睿(江苏:宜兴市新芳小学)

小学音乐是本阶段课程体系中最具素质教育核心特色的一门课程,对学生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和影响力。为了更好地挖掘这一课程中的艺术养分,小学音乐的教学活动应当建立在营造多维情境的基础上,而这就需要教师采取系统性的策略为课程的教学提供能动并营造生动氛围。唯其如此,才能真正有效地实现激活学生“音乐细胞”和艺术潜能的目标。与常规形式的教学相比,“信息化课堂”无论在资源整合的容量、效率,还是在信息输出的形式、内容上都具有明显的优势,而这些对于创设音乐综合教学情境、构建音乐教学载体有着不容忽视的价值。基于这些认识,笔者认为,小学音乐教师应当更为深入地探索信息技术与音乐教学的有机融合的方法,使课程教学的维度实现实质性提升。

一、重视对音乐场景的塑造

(一)利用网络音频塑造音乐场景

声音是构成音乐的最为基础的“细胞”。音乐教学活动首先要从带领学生体会声音、品读声音的角度来展开。小学生对生活信息的获取表现比较敏感,这表明他们在客观上具备了一定的借助声音信息,感受综合教学情境的条件。面对基本上从“零”开始学习音乐的小学生,小学音乐教师应率先以最为基本的声音作为教学切入点,依托于这些声音资源来塑造、强化学生根据既有认知经验“脑补”出立体生活场景的意识和能力,让他们得以体会声音的生活气息和自己在声音“脑补”活动中所表现出的优势,继而为之后各个环节的教学做好铺垫。

例如,在带领学生上第一堂课时,教师不妨让学生闭上双眼,然后利用一些网络音频和电子白板等设备播放学生所熟悉的声音,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在听到这些声音后脑海中所浮现的场景,如:呼啸的风声和急促的雨声再配上一阵若隐若现的抽咽,脑海中便会呈现出一个无家可归的可怜的小女孩;嘈杂的鸣笛声配上人群呜呜啦啦说话的声音,就可以想象出一个繁忙、拥堵的路口;等等。

这一方法的应用从最为基础的层面切入,拉近了学生与音乐之间的心理距离,让学生首先立足于生活场景形成了较为浓厚的音乐兴趣,也在客观上丰富了学生基于音乐认知而产生的主观想象。

(二)利用电子白板塑造音乐场景

旋律之于音乐犹如姓名之于个人,在诸多的音乐要素中具有最为突出的辨识性,并且也是场景构建中居于核心地位的一大支撑。在帮助学生形成相对完善的声音联想能力和意识的基础上,小学音乐教师要尝试引导学生聆听更多具有基础旋律的纯音乐,让学生体会这些旋律在节奏快慢、曲调高低以及音色等方面的不同,逐步生成心理和情绪层面相对自然的发展,以此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音乐旋律对个人内心世界所产生的奇妙作用,在更深程度上激活学生接触音乐、品读音乐的能动兴趣。

例如,教师不妨通过诸如“全民作曲人”等平台及其所提供的合成功能、素材,挑选出一些节奏明快、风格鲜明的曲子作为“底材”,而后利用电子白板将这些曲子播放给学生听,每完成一段播放便可询问学生可以从曲子中收获什么样的感觉,譬如:听完《黄河大合唱》的伴奏,学生会体会到一种奔腾于血脉之中的力量;而听完《小夜曲》之后,学生又会感到无比的平静,甚至微微萌生出一丝丝困意;等等。

这种教学模式的运用,有效强化了学生在音乐学习过程中的能动性,也让学生从更为直观的角度切入,完成了对音乐中情绪、场景性内涵的挖掘和吸收。这对于优化教学效果是大有裨益的。

(三)利用网络资源塑造音乐场景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音乐艺术的融合属性是比较突出的,它可以被划分为多种不同的子形式,每种形式都具有独特的情境构建效果。除此之外,音乐的综合表达效力也是十分突出的,每一种风格和模式的音乐要素通过不同的形式组合起来,有时能够使学生形成具有较强情节构建联想的体会。基于这些事实,小学音乐教师应相机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有意识地把更多体现不同艺术效果的音乐要素灵活地融合在一起,运用让学生欣赏这段复合音乐的方式,带领学生在自身想象的“加持”下构想对应的场景,引导学生从更高维度体会音乐在情绪、信息表达方面的神奇。笔者需要强调的是,依托于音乐要素来构想情节场景的策略对于小学生而言必然具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教师对这一教学目标定位不应过高,不妨从一些学生接触过、学习过的故事性材料中入手,以在最大限度地保证教学工作的质量。

例如,教师不妨从海量的网络资源中发掘素材,制作一部“音乐故事”。先为学生播放一段轻快、活泼的音乐,让学生的脑海中浮现出一只可爱的小动物蹦蹦跳跳走路的样子;之后切换为节奏缓慢、音色阴冷的音乐——看来是某个“反派”角色登场了;再之后是一段节奏急促的音乐,听起来像是两只动物在展开生死攸关的追逐战;最后便传来了“砰”的巨响,应该是“反派”失足掉进了一个大洞里;等等。

这样,学生对于音乐学习活动所产生的兴趣,将转化为更深刻的认识和更直接的体验,能够将自己的音乐思维潜能充分释放,并投射到音乐学习活动中,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二、重视对学生生活体验的调动

(一)引导学生提炼基本声音元素

小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具备了相应的生活阅历,同时对生活中的诸多事物怀有“熟悉+好奇”的心态。基于此,小学音乐教师不妨借助网络影视资源带领学生联想更多广泛存在于生活中的日常情景,帮助学生从中萃取出一些具有特色的声音,继而让学生在主观认知和音乐感悟之间形成内在的互通关系。

例如,教师可以将“家庭”当作课程教学的核心场景,一开始依托于网络平台获取更多彰显寻常家庭事务和生活场景的影视资料供学生观看,之后结合这些影视中具体的元素,引导学生联想自己所经历过的有关生活场景,谈谈有哪些能让自己和“家庭”联系起来的声音,还可鼓励学生做一些声音模仿,譬如父亲下班回家时用钥匙开门的“哗啦”声,妈妈做饭时经常哼的小曲儿,家里饲养的宠物鸟发出的啼啭声,等等。

这样,学生对音乐的生活化表达的作用、价值所能形成的认知将更有质感、更加真实,同时也为自己后续的音乐理解提供了可靠的保障,显著提升课程教学质量。

(二)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音乐旋律

在完成了以上相应教学工作后,小学音乐教师便可带领学生开展更高层级的音乐情境认知活动,借助于视频制作、整合软件,从影像资料中选择一些不同身份、面貌的人物角色,同时引导学生将这些角色当作“蓝本”,并根据自己在平日里所经常见到的人和经历过的事,结合自己对这些要素的总体印象和感受,挑选出与此相关的音乐曲目,使自己的生活认知与音乐之间的内在关联变得更为紧密。

例如,同样是涉及“家庭”主题的音乐教学活动,教师可以先鼓励学生谈谈自己对妈妈的印象,之后播放不同影视作品当中表现母亲不同特点和生活状态的画面,再运用电子白板等设备分别为学生播放几段各具特色的音乐曲目,使学生从这些曲目中挑选和自己的妈妈形象最具契合感的一段,譬如:一部分学生觉得自己的妈妈犹如一个文静的公主,好似《天鹅湖》给人以优雅、娴静的感受;而在另一些学生眼中,妈妈好像一个活泼的“大孩子”,有些《小蜻蜓》这首歌曲中透露出的一股灵性;等等。

这样的教学方式,让学生的音乐学习、思考趣味得到了大幅度的强化,并能在客观上将音乐所具有的“表现情绪”“彰显特色”的作用有机地呈现出来,从而收到良好的效果。

三、重视对游戏活动的组织

小学生是与生俱来的“游戏行家”,十分乐于参与一些有意思的游戏活动,且经常可以在游戏活动中获得更多的认知灵感和思维素材。小学音乐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在进行信息化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利用一些富有趣味性、参与感和发展力的游戏活动来作为教学载体,使学生在“边玩+边学+边练”的状态下开展能动学习、训练,激发学生音乐学习的兴趣。

例如,教师不妨带领学生开展一场“听音模仿秀”的游戏活动:由教师分别从网络上下载一些风格各异的纯音乐曲目,之后将学生按照“强弱结合”的原则划分成几个活动小组,各组分别派出一名代表来参加比赛;教师随机播放一段曲目,各组代表要结合自己的听音体会模仿出与目标曲目风格最接近的一种动物的形象,反应速度最快且模仿传神的,可以为本组加上一分,最后得分最高的小组即为获胜方。

这种方式的应用,促进了学生对音乐的认知,激活了学生的应用潜能,完成了学生内化课程认知素养的有机构建和能动提升,将教学活动的维度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除了以上几方面主要策略之外,小学音乐教师还要进一步将游戏活动的教育价值和信息技术的教学辅助作用深度融合,依托于游戏的方式提升学生的节奏感知水平,从而让学生更快、更准、更深入地体会音乐节奏的变化模式和作用,并形成相应的音乐感知综合素养。

信息科技的发展,促进了社会各项事业的进步,其中自然包括教育事业。实现“科技”和“教育”二者之间的深度融合、互促互进、相辅相成,是新时代教育事业转型发展的必然选择。小学音乐教师要深刻认识并努力践行这一理念,在日常教学中重视对信息技术的运用及其与教学模式的有机融合,促成音乐课堂的立体化、情境化、多维化和内渗化,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能掌握丰富的知识和技能,而且能形成与之相匹配的艺术情怀、审美修养和音乐情操,并在这个基础上引导学生的音乐思维、兴趣和习惯得到最有效的优化。只有这样,小学音乐的教学价值才能得到实质性彰显,而学生未来更高阶段的音乐学习和综合艺术素养成长也才能得到更为有力的保障。

猜你喜欢

音乐教师教学
最美教师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教师如何说课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音乐
圆我教师梦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
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