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新农科的草业科学本科专业实践教学改革初探
——以甘肃农业大学为例
2022-02-10鱼小军白小明张海晏
鱼小军,白小明,张海晏,陈 辉,张 伟
(1.甘肃农业大学 草业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2.草业生态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甘肃 兰州 730070;3.中-美草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甘肃 兰州 730070;4.甘肃省草业工程实验室,甘肃 兰州 730070)
2018年,教育部提出加快建设发展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1]。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给全国涉农高校的书记校长和专家代表的回信中提出了“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强农兴农为己任,拿出更多科技成果,培养更多知农爱农新型人才,为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提高亿万农民生活水平和思想道德素质、促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不断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2-4]。
中国草原面积有26 453万hm2,是重要的生态屏障、主要河流的发源地和水源涵养区,也是重要的畜牧业基地[5];饲草种植面积为2 056万hm2[6],是国家食物安全和生态安全的重要保障。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美丽乡村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以及新农科建设的背景下,草业科学专业人才培养应主动适应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新需求,故专业实践教学建设与改革非常必要[7]。近年来,关于新农科背景下的农科专业实践教学改革已有一些研究,涉及农科院校[1,8-10]、综合性大学新农科建设[2-3],也有关于草业科学人才培养体系[11-12]的报道,而关于草业科学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研究还较少,仅仅涉及单门课程[7]。因此,以甘肃农业大学为例,探索新农科背景下草业科学专业实践教育体系构建,对新时期高等农业院校草业科学专业人才培养及草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专业发展基本情况
甘肃农业大学草学学科是全国最早开展草业科学教学、科研和推动生产实践的学科之一。在学科创始人任继周院士的带领下,1950年率先开始草原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1964年开设草原本科专业。为加强学生实践技能培养,1956年建立天祝高山草原生态系统试验站,1972年建立了甘肃农业大学武威黄羊镇牧草试验站。1984年建立了我国第一个草原学博士学位授权点,1988年被批准为我国唯一的草业科学国家重点学科。2002和2007年被教育部批准为草业科学国家重点学科,2005年建立草业生态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007年被教育部批准为第一批高等学校特色专业(草业科学)建设点,2011年和2012年先后获批草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第三、第四轮全国学科评估分别位居同学科第三和B+,2016年入选甘肃省优势建设学科,2018年被教育部遴选为“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学院,2019年被科技部批准为草学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同年草业科学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经过7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建立了“实验验证+科研训练+基地操作+综合实践”的实践教学体系;社会实践、自主管理、草原文化体验、野外励志等综合素质拓展融入实践环节,形成了鲜明的专业特色。
2 实践教学存在问题
尽管草业科学专业建设取得了一定提升,但在新农科建设的时代背景下,本科人才培养质量与国家生态战略需求、草产业发展需求以及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在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条件与教学资源建设、招生与就业等方面还有待改进和提升。
专任教师队伍数量仍显不足,教学能力有待提升,教学方法有待改进。部分教师教学精力投入不足,存在重科研、轻教学的现象。天祝高山草原生态系统野外教学基地校舍等基础设施陈旧,与校外合作建立的实践基地接纳能力和实践条件有限。本科生参加创新创业竞赛的积极性不高,专业竞赛获奖、发表论文、授权专利等成果偏少。学生对创新创业竞赛的重要性认识不够,组织、宣传不够,指导教师的积极性不够高、思路受限。
3 实践教学改革与建设
3.1 落实立德树人机制 一流人才应该表现在道德品质、社会责任感、家国情怀和政治素质等方面[13]。为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肩负起强农兴农之责任,学院结合教育部“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学院建设,确立了“以党建为统领,一体化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体系”的“一统领、三育人”构建目标。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用草地农业生态系统理论指导专业建设,坚持“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理念,尽力创造人才培养的良好环境,立足先培养人、再培养才。在全员育人中,着眼于凝聚育人队伍,着力构建以教师为核心,管理、教辅、工勤协同,家长和校友辅助的“一核心、三协同、两辅助”的全员育人机制。在全过程育人中,着眼于学生成长链,着力构建以“适应教育、素质教育、专业教育、就业创业指导”为主要内容的“三育一导”的全过程育人体系。在全方位育人中,着眼于学生全面成长,着力构建以“信念、学业、能力和生活”为核心的“四维一体”全方位育人格局。为落实以上目标,实施了党建统领工程、榜样示范工程、课程思政工程、科研引领工程、名师启航工程、文化传承工程、协同育人工程等7大工程。为了充分发挥课程育人的功能,学院规定每门课程教学中必须包含课程思政内容,将育人元素贯穿全课程教学。
3.2 培养方案修订 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是高校落实党和国家关于人才培养总体要求、组织开展教学活动、安排教学任务的规范性文件[13]。2020年,根据甘农大教发〔2020〕9号文件“关于印发《甘肃农业大学关于修订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原则性意见》的通知”和甘农大教发〔2020〕16号文件“关于做好2020版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的通知”,充分学习借鉴国内外高水平同类大学的人才培养和教育教学经验,对原培养方案进行了修订。
根据当前国家战略需求和草学类专业发展现状,草业科学聚焦国家草原生态保护建设和草牧业发展建设。故在2018版基础上,培养目标增加了“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国际前沿视野和科技创新能力”,专业培养特色增加了“培养学生艰苦奋斗、自强自立和不断进取精神和对草牧业的热情”;专业推荐选修课中,“测量学”变成“测量学B”(32学时)和“测量学B实验”(16学时),将“地理信息系统概论”改成“草业信息学”和“草业信息学实验”;新增了“农业伦理与草业法规”“草地生态修复技术”和“农业机械与智慧草牧业装备”等一般选修课;完善了“饲草生产加工考察”“草原牧业系统与生态文明综合实践”和“普通生态学实习”实践课。
通过修订,增强了草类植物育种、植被生态修复、草地检测、农业伦理与草业法规、智慧草牧业装备等方面内容,补强了实践。各门课程更新了教学大纲、实验大纲,并对各门课程的实验进行了论证,对部分实验内容进行了修订。编写了实践指导书。
3.3 教师实践能力提升 师资队伍是成就一流本科教育的核心要素[13]。通过组织教师参加慕课、混合式课程等国内外教学能力培训,改变教师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提高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进一步加强教师实践能力培养,根据实践教学需要,选派教师到国内外企业实践培训,如组织教师赴宁夏固原、甘肃甘南、甘肃河西走廊等地开展科研基地建设和田园综合体考察,开阔视野,提高实践水平。建立了新引进青年教师跟随老教师完成2学年生产实习学习后方可任生产实习指导教师的制度。
根据草业科学专业课程体系,建立以核心精品资源共享课为载体的专业教学团队,主要包括牧草栽培与育种、草地资源与生态、草地保护、草坪系列课程专业教学团队。学院修订了“甘肃农业大学草业学院青年教师导师制条例”“学院听课制度”,并确保落到实处,促进了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快速提升。
通过系列措施,进一步增强了教师的实践能力特别是青年教师的实践能力。
3.4 强化实践教学基地 教育教学条件是成就一流本科教育的物质基础。学院建有天祝高山草原生态系统科研与教学基地(15.3 hm2)、武威黄羊镇草类科研与教学基地(57.7 hm2)、草学类专业校内教学科研实训基地(3.2 hm2)3个自有土地产权实训基地,总面积76.2 hm2;有7个校企合作基地。2019—2020学年,学院对天祝试验站部分房屋屋顶进行了维修,教学、实习条件得到了有效保障。2020年学院与甘肃亚盛农业研究院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在武威黄羊镇牧草试验站建立了甘肃省林草局牧草资源圃,在兰州草学教学科研实训基地建立了牧草种质资源圃,为本科生实验、教学实习、生产实习、毕业论文制作以及社会实践创造了良好条件。目前,学院与几家饲草企业签订了产学研合作协议,以提高产学研协作、增加学生实践基地可选性。
3.5 教学实践指导书的编写 学院十分重视课程和教材建设。2019—2020学年,主编出版了《草地调查规划学实习指导》,《草坪学实习实验指导》《草坪工程学》《野生动物学》和《草产品学》入选农业农村部“十三五”规划教材。通过教材的编写,提高了教师的实践水平、教学能力,增强了教学效果,也为规范实践教学提供了基础。
3.6 本科生导师制和本科毕业论文实习改革 为提高本科生培养质量,更好地对学生因材施教,帮助学生全面成长,对原本科生导师制管理办法进行了修订。前一版本科生导师互选在第1学期,每名教师同一级学生指导人数较多而不能实行个性化管理与指导。调整后,第1学期首先让学生熟悉老师,第1学期末进行师生互选。建议导师指导学生选课和大学生科研训练、本科毕业论文指导有效衔接,实现导师职能。
本科毕业论文选题调整至第6学期开始进行。前版的毕业论文选题在第7学期末,而草业科学的很多试验应在植物生长期进行,需要包括一个植物生长周期,如从第7学期末开始选题,不便实验的开展和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通过调整,增加了同学们观察的时间,提高了动手能力和对草业科学的认识,提升了理论与实践水平。
3.7 大学生双创实践 学院鼓励学生在认真学习“职业生涯与发展规划”和“就业指导与创业教育”课程的基础上,组织学生积极参加职业生涯规划风采展示大赛、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及创业”大赛、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和“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西北四省区大学生就业创业大赛、甘肃省文旅IP大赛、“测量技能大赛”“植物病原菌物玻片镜检识别”等比赛。通过承办校级“植物标本大赛”“草业技能大赛”和院级“草坪实践技能大赛”以及2019、2020年“安宁五校战略联盟”赴天祝高山草原生态系统实践活动,提高了学生的组织能力、创新创业能力。
4 结语
新时代、新机遇、新挑战,草业教育工作者以高远的目光、积极的合作和对农业的情怀[14],肩负起草牧业、草原生态文明和美丽乡村建设的责任。当前,产学合作育人不仅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迫切需求,同时也是农林类高校培养人才的必经之路[15]。作为西部欠发达的农业院校,虽然建设一流的实践教学之道路坎坷,但其前途光明,需抓住机遇,建议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和培养方案,开展产学合作育人模式探索,建设一流师资、教学条件,在育人基地构建、校企合作等方面进行创新,建立一流人才培养质量的保障机制,建设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助力高质量生态草牧业、生态环境和美丽乡村建设[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