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性城镇开发边界划定初探
——以长岭县为例
2022-02-10楼梁金龙
楼梁,金龙
(吉林建筑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
1 引言
国务院自然资源部的成立标志着我国的空间治理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城镇开发边界作为未来空间规划中重要的一个环节将会发挥重要的管控引导作用[1]。
生态文明理念背景下城镇由粗放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镇建设用地无序蔓延,严重威胁着区域的生态安全。如何协调生态保护和建设用地开发扩张之间的关系,逐渐成为国内外专家学者研究的热点。
作为规划管理的手段,城市开发边界可以有效控制城市无序扩张,保护生态环境,引导城市科学合理地发展。在城镇化进程中,城镇开发边界在控制城市无序蔓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本文以长岭县为例,运用GIS的空间分析功能,通过建立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2],初步划定长岭县城镇开发边界,为长岭县城镇开发边界的进一步划定和完善提供了参考依据。
2 研究区域概况
长岭县隶属于松原市,位于吉林省西部,松原市西南部,地处松辽平原腹地、科尔沁草原东部。幅员5736.3km2,耕地33.26万hm2,林地6.4万hm2,草原6.8万hm2。全县辖10个乡,12个镇、5个园区和6个国营农林场,232个行政村,总人口70万人,70%以上是农民,是典型的农业县。近年来,长岭县第二、三产业飞速发展,城市规模不断扩展大,社会经济发展态势良好,同时,生态环境问题也较为突出。
3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3.1 研究方法
以长岭县数字高程模型、2019年三调图斑和长岭县统计年鉴为数据支撑,基于GIS平台空间分析功能,从社会经济要素、空间区位要素、生态环境要素、自然地理要素四个方面选取11个评价因子进行空间叠加,将长岭县的用地等级划分为最适合、较适合、一般适合、不适合、不可建设,为刚性城镇开发边界的划定提供依据。
3.2 数据来源
本文数据主要采用的是长岭县自然资源局提供的2019年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土地利用图斑、长岭县行政区划图和相关规划图件文本,以及长岭县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长岭县政府工作报告和长岭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其次,选取地理空间数据云上的ASTER GDEM 30M数字高程数据,进行下载,将其数据导入ArcGis10.5软件中进行分析。为了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计算单位的统一性,相关空间数据都经过高斯克吕格投影处理,将其地理坐标系转换成CGCS2000坐标系。
3.3 数据预处理
出于研究需要,基于三调用地分类和用地用海分类基础,将长岭县用地类型分为建设用地、耕地、林地、草地、水域与未利用地六类。
3.4 技术路线
本文在已有文献及评价因子数据可得性的基础上,选取适宜性评价因子,并建立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见图1)[3]。
图1 适宜性评价因子技术路线图
4 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
在众多影响建设用地开发的因素中,依据评价因子对建设用地适宜性的影响程度及数据的可获取性进行选取。首先选取生态环境要素作为首要硬性评价指标,在此基础上,再选取空间区位、自然地理和社会经济要素。最终,确定了11种主要因素:高程、坡度、坡向、距河流的距离、林地、基本农田、距铁路的距离、距主要道路的距离、距建成区的距离、人口密度、土地利用。采用AHP层次分析法构建判断矩阵,对11种影响因子赋予权重并进行加权叠加,得出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从而得出长岭县刚性城镇开发边界的初步划定结果。
4.1 评价体系
4.1.1 适宜性评价模型
研究采用单因子适宜性评价,利用GIS空间叠加分析。
式中:M指的是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指数;n为评价因子总数量;Yi为第i种评价因子的分数;Ki为第i中评价因子的权重。
4.1.2 评价等级体系
在城镇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体系中,自然地理和社会经济往往是不可或缺的两方面。本文参考已有文献,结合长岭县现状条件,将用地等级划分为五个标准,分别为最适宜、较适宜、一般适宜、不适宜建设和不可建设用地。
4.2 评价因子与权重
评价因子是用地适宜性评价的基础。根据国内外文献的研究成果,本研究考虑从社会经济要素、空间区位要素、生态环境要素、自然地理要素四个方面选取评价因子[4]。评价因子选取后,根据长岭县自然、社会、经济条件等相关情况进行调查、分析,论证,每个因素根据对城市建设用地的影响分为不同等级[5],依次为最适合、较适合、一般适合、不适合、不可建设5个等级。
4.3 评价因子权重
本文采用AHP层次分析法构建判断矩阵,通过长岭县相关评价因子权重可得,在四类评价因子中,生态环境适宜性因子权重值最高达0.40;其次是空间区位适宜性因子权重为0.32;再者是社会经济适宜性因子为0.18;最低的是自然地理适宜性因子为0.09。长岭县研究范围内城市空间拓展受自然地理环境影响最小,权重值较为符合长岭县实际情况,长岭县地处松嫩平原,地势平坦,全域范围没有山脉,坡度起伏不大,对城市空间拓展影响较小。城市空间受生态环境影响最大,其中基本农田的影响最为突出,这是对长岭八分林田、半分草的现状评价,也是城市的发展底线。同时,从空间区位来看,距城市建成区距离与距国道距离等因素,成为城市发展的主要推动力与牵引力。
4.4 建设用地适宜性分析
首先对4.3的评价因子进行加权叠加,利用GIS的加权综合分析工具[6],给不同单因子赋值、叠加,在ArcGIS平台中再重新分类,得到长岭县建设用地适宜性分析图(见图2)。
图2 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分析图
适宜性评价结果显示,研究区围绕中心城区与主要道路适宜性较高,最适宜城镇建设用地面积为132.35km2,占研究区总面积2.31%。其中,因城市建成区在城市适宜性评价较高范围内,故去除城市建成区面积42.02km2,最适宜城镇建设用地面积约为90.33km2,主要沿国道、省道、县道呈带状分布。如表1所示,较适宜地区位于最适宜建设用地外围以及村庄建设用地周围,区域面积为1194km2,占研究区国土面积的20%。在最适宜和较适宜地区以外的永久基本农田与林地以及大面积水域地区用地适宜性较差。研究选取最适宜、较适宜性与一般适宜性地区为城市建设用地,是城镇开发扩张区域初步划定边界(见图3)。
表1 长岭县建设用地适宜性划分数据汇总表
图3 研究区刚性城镇开发边界初步划定图
5 结语
本章基于“底线思维”,从城镇空间生态环境底线出发,刚性城镇开发边界是保障城市发展与自然环境之间协调平衡的重要底线,刚性边界的划定可以约束空间无序扩张而导致占用生态空间、保障城市高质量发展和土地高效利用。本文结合长岭县现状,从建设用地适宜性角度,初步确立长岭县刚性城镇开发边界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