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区域经济联系网络时空格局演变
2022-02-09李晓东刘柏伶
李 南, 李晓东, 刘 想, 刘柏伶
(新疆大学地理与遥感科学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17)
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区域间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空间格局呈现出网状结构,逐渐得到全社会的普遍关注[1]。区域经济空间网络已成为各类要素在其中互相渗透与交换的载体,也是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缩小经济差距的重要途经,以区域经济联系网络视角下探究区域经济发展演变格局,对优化区域协调发展模式具有一定现实意义,西部大开发战略、“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经济带提出为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奠定基础。
目前,在学术界有关区域经济联系测量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采用引力模型,分析距离衰减和空间经济相互作用,通常选用包括人口、生产总值和距离等指标。Reilly[2]将物理模型改进,提出零售引力定律,区域间经济联系进入定量分析阶段。Zipf[3]将引力定律用于区域空间相互作用中,并建立相关理论基础。顾朝林等[4]运用重力模型方法对中国城市间的空间联系强度进行定量计算,据此刻画出中国城市体系的空间联系状态并划分出2 个Ⅰ级、7个Ⅱ级、64个Ⅲ级空间组合。赵东霞等[5]基于空间相互作用的重力模型、隶属度模型和潜能模型等方法,提出了流域型城市及其格局的概念。叶珊珊等[6]引用城市流强度修正传统引力模型,能够准确测度城市群经济联系网络结构和反映其演变过程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另一种是Castells[7]提出的流空间理论,突显节点在区域网络中的重要地位,采用例如人流、资金流和物流等各类要素流数据,反映区域经济联系,分析区域外向功能所产生的影响。孙阳等[8]以流空间中物流数据的采集分析中国城市联系空间格局,认为此判别真实且有效。王开泳等[9]基于微博发送量,作为判别城市之间的空间联系强度的补充方法。自此,学者们从不同时间、不同模式下运用数学模型和计量方法探讨不同城市群[10-12]和经济带[13-14]以及粤港澳大湾区[15]的经济演变格局,丰富区域空间经济联系研究成果,其中引力模型、城市流模型和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已经被广泛用于探究西北地区在不同影响因素下经济联系网络特征[16-20]。
中共中央在2010—2020 年先后3 次召开新疆工作座谈会,部署一系列新疆工作重大决策,推动新疆经济、社会各项事业步入新征程。新疆与其他区域间资金、技术、人流、物流等各方面的交流日益频繁,经济联系以超越以往的速度增加,但与此同时新疆内部各地州市经济发展与联系间存在失调问题。因此,开展新疆区域经济格局演变研究,对于探讨如何扩展新疆核心区域辐射带动能力,加快优化区域经济结构,将新疆自身的区域性开放战略与国家向西开放的总体格局有机融合,对打造内陆和沿边开放的高地,推动新疆经济高质量发展等方面具有参考价值。
基于以上背景,以新疆乌鲁木齐市、克拉玛依市、石河子市、吐鲁番市、哈密市、昌吉回族自治州(昌吉州)、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直属县市(伊犁州直)、塔城地区、阿勒泰地区、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博州)、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巴州)、阿克苏地区、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克州)、喀什地区、和田地区15 个地州市为研究区域。以2010、2015 年和2019年为时间截点,选取分行业城镇非私营单位年末在岗职工从业人员数量和衡量区域综合质量等指标;依托区域流模型和引力模型,测算区域流强度、区域经济联系,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探讨新疆经济联系网络时空格局演变。
1 数据与方法
1.1 数据来源
基础数据来源于《新疆统计年鉴》(2011、2016年和2020 年),以各地州市年鉴以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等作为补充,获取新疆15个地州市划分为19个部门的从业人员、总从业人员以及月均工资和评价各地州市发展质量的基础数据;通过百度地图获取新疆15 个地州市之间最短驾车距离数据。
1.2 研究方法
1.2.1 区域流强度模型该模型原名为“城市流模型”,由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于1994年提出,将研究区域内发生的双向或多向的流动现象定义为城市流[21],在新疆各地州市间应用为区域流,区域流强度指在各区域联系中,区域的集聚与辐射所产生的影响量,可以反映区域与外界联系程度的高低。计算公式为[22]:
式中:F为区域流强度;N为区域功能效益,运用各行业部门组织员工的月均工资代替,不同年份和行业部门的月均工资不同,能够反映不同部门外向功所产生的实际影响和功能效益[23];E为区域外向功能量,区域能否产生外向功能量是由具体某一部门从业人员的区位熵决定的。
区位熵(LQij),又称专门化率,由Haggett[24]首先提出并运用于区域分析中,城市部门从业人员区位熵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Gij为i区域中j部门的从业人员数量;Gi为i区域中总从业人员数量;Gj为全部研究区域j部门从业人员数量;G为全部研究区域总从业人员;n为研究区域数量;m为部门数量;Eij为区域i中j部门的外向功能量;Ei为i区域中m个部门的总外向功能量[25];Ki为i区域外向功能量占总功能量的比例,反映了i区域总功能量的外向程度,称之为区域流倾向度[26]。若LQij<1,则代表该区域该部门不具备外向服务功能,是自给性部门;若LQij>1,则代表该区域该部门具有外向功能量,可以为外界提供服务,该数值越大,专业化水平越高。
1.2.2 引力模型引力模型通过借鉴万有引力定律测度区域之间的经济联系,采用修正的引力模型来度量新疆各地州市之间的经济联系程度,计算公式为:
式中:Rij为2 个区域间的经济联系强度;Mi和Mj分别为区域i和区域j的质量;dij为区域i和区域j之间的最短公路里程;摩擦系数b和k值借鉴顾朝林等[4]研究成果,分别取2和1;Pij为经济联系隶属度,表示经济联系的方向和集中度;n为研究区域数量[27]。本文从经济发展水平、社会发展水平、居民生活水平3 个方面选取18 项指标构建区域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表1),运用熵值法来测量区域质量,有效克服指标间的信息叠加现象[28]。
表1 新疆地州市质量评价指标体系Tab.1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for comprehensive strength of cities and prefectrues in Xinjiang
1.2.3 社会网络分析社会网络分析是由社会学家将数学方法、图论和矩阵等分析网络结构的个体属性和整体属性[24],点度中心度可以用来展现区域在网络中的中心地位,占据中心的区域方便获取各种资源要素以及影响带动其余区域,有更强烈的集聚与扩散效应[29]。考察区域节点之间的关系模式,对子群间亲疏关系进行界定,“子群”在本文中指一些区域团体,它们之间的经济联系更为紧密,各种经济资源要素在其中流动的更为频繁,为区域经济良性发展起到积极作用[30]。
将由引力模型得到的3个时间截点的15×15经济隶属度矩阵导入Ucinet 6.2软件,采用中心性和凝聚子群指标,分析新疆区域经济联系网络中各节点的中心地位以及子群的数量、层级和组成成员的变动情况,有利于掌握新疆区域经济网络格局的发展状况。
2 结果与分析
2.1 区域流分析
利用区域流强度等模型,对2010、2015 年和2019年新疆15个地州市的总外向功能量、区域流强度和区域流倾向度等进行测算和比较(表2)。
2.1.1 外向功能量由表2 可得:各地州市均有一定的外向功能量,但强度各不相同,且随着时间的变化,数值有上下浮动现象。从总外向功能量而言,乌鲁木齐市作为新疆首府自2010 年的14.76 上涨至2015年的20.09,虽2019年略有下降,但一直高于其他区域,说明乌鲁木齐市发挥了首府经济中心的积极辐射和带动作用;石河子市、克拉玛依市、昌吉州临近乌鲁木齐市且是天山北坡经济带重要组成部分,总外向功能量在10 a间均位居前列。塔城地区变化率较大,2019年比2015年外向功能量降低了7.04 倍;克州和巴州等多地外向功能量在10 a 间皆小于5,且主要由第一、第二产业贡献,第三产业中外向服务基础部门较少,致使外向功能量数值不高且略有下降,故无法将各种要素流辐射到周边地区。
表2 新疆地州市总外向功能量、区域流强度、区域流倾向度Tab.2 Extrovert energy,regional flow intensity and the degree of regional agglomeration of cities and prefectrues in Xinjiang
2.1.2 区域流强度利用ArcGIS 10.2反距离权重法对新疆15 个地州市2010—2019 年的区域流强度做空间插值分析(图1)。从图1可看出,新疆区域流强度整体有所抬升,逐步从以天山北坡经济带为中心的发展模式向南疆区域流发展相对欠缺地区转变。具体表现特征如下:
图1 新疆区域流强度的空间动态插值Fig.1 Spatial dynamic interpolation of regional flow intensity in Xinjiang
(1)区域流强度的形成中心—外围梯度差异性特征,乌鲁木齐市、石河子市、昌吉州和克拉玛依市优势明显,诸多要素均趋于流入并集聚于此,对周围区域具有强烈的辐射带动作用,但是仍然会表现出与南疆各地州之间巨大的差异性,例如在2010年乌鲁木齐市区域流强度是阿克苏地区的6.4 倍,至2019 年增长至6.8 倍,与克州区域流强度差异由2010年的9.9倍扩大至2019年的11.7倍。
(2)区域流强度整体表现为北高南低的发展格局。2010—2019 年新疆各地州市区域流强度发展不平衡趋势明显,整体格局呈北高南低。在10 a发展中整体区域流强度有所提高,同时区域内部间的差异也在急剧地增加,南疆四地州发展基础较差,且发展速度也相对较慢。例如,2010年塔城地区区域流强度为21.61,也高于南疆区域流强度最高的喀什地区;且克州与阿克苏地区距离乌鲁木齐市等区域性中心城市较远,受到的带动辐射作用甚小,导致南北差距日益增大。因此新疆今后应着力建设南疆区域中心,提高区域流强度。
2.2 经济联系网络结构演变特征
运用修正引力模型计算出新疆15 个地州市间的经济联系强度,以ArcGIS 10.2软件自然间断点分级法绘制出2010、2015 年和2019 年新疆15 个地州市经济联系网络图,不显示经济联系强度小于0.04的值,划分4 个等级分别为强联系、较强联系、一般联系和较弱联系(图2)。
图2 新疆经济联系网络Fig.2 Economic connection networks of Xinjiang
(1)区域间经济联系线以乌鲁木齐市为中心向边缘区域呈放射状分布。2010 年强联系有乌鲁木齐市—克拉玛依市、乌鲁木齐市—吐鲁番市、乌鲁木齐市—哈密市等5条;2015年强联系无明显变化;2019年新疆区域经济强联系关系不再局限于北疆城市间,涌现出一批建立起新联系的区域,例如乌鲁木齐市—巴州、乌鲁木齐市—克州。较强联系10 a间均保持14 条,克拉玛依市自2015 年起先后与哈密市、克州、巴州建立较强经济联系。截至2019年,强及较强联系占比达18.09%,但需强调的是乌鲁木齐市经济联系强度最高,这种单核心的发展模式制约新疆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2)区域内部经济联系强度空间分布差异较大,经济联系强度具有整体弱而局部强的特点。核心区的辐射带动能力不断增强,边缘地区整体联系较为松散,经济联系度极低,大多均小于0.05,处于游离态中不利于新疆整体发展。2010 年一般联系共13条,2015年一般联系提升至38条;2019年较弱联系由2010 年73 条降至51 条,占比降低至48.57%,较2010 年(69.52%)呈阶梯式下降状态,新疆低等级经济联系格局显著。区域经济联系呈现以乌鲁木齐市、石河子市、克拉玛依市等区域核心城市为中心,由核心到边缘、由北疆向南疆经济联系强度、数量层层递减的分布特征。
(3)新疆区域经济联系并未完全形成网络,依然存在缺陷。经济联系仍处于“极核式”发展阶段,乌鲁木齐市核心地位突出,2010—2019年保持一贯的最强发展态势,石河子市和克拉玛依市的次中心地位突出,一直稳居于2、3 位。逐步打破了仅以北疆地州市之间的紧密联系格局,但大部分区域依然有进一步加强经济联系的潜力,尤其是边缘区域间没有形成强经济联系,这对新疆区域经济联系结构形成圈层状网络结构至关重要。
自第一次中央新疆座谈会以来,经济联系强度水平总体增强,提升速度较为明显,经济联系方向趋于多样性,但经济联系强度绝对值仍较低。新疆经济联系网络中可得出,强联系在新疆表现为区域间存在强烈的经济互动活动;较强联系存在于两地间经济活动较为密切;一般联系通常出现在经济交流不频繁或由于地理衰减定律只能接受到核心城市较弱辐射的区域中;较弱联系出现于几乎很少有经济互动的边缘区域间。
2.3 点度中心度
将2010、2015 年和2019 年经济隶属度矩阵导入Ucinet 6.2中,处理得到节点的网络中心性指标数据以及中心势数据(表3)。
表3 新疆区域经济联系的点度中心度Tab.3 Degree centrality of regional economic ties in Xinjiang
(1)从点度中心度排序来看,乌鲁木齐市、克拉玛依市和石河子市一直稳居新疆前3,且乌鲁木齐市和克拉玛依市点度中心度逐步升高,远远高于每年的平均值,说明乌鲁木齐市、克拉玛依市、石河子市在新疆各地州市之间具有绝对的中心地位,是区域经济、人才、技术等经济要素的集聚中心。
(2)除以上3 个核心城市外,就平均值而言哈密市、吐鲁番市和昌吉州也具有相对较高的点度中心度,证明这3 个地区也在一定程度上辐射和扩散了经济要素。新疆15 个地州市之间点度中心度差异巨大,南疆四地州标准化后的点度中心度比首府乌鲁木齐市低3倍,两极分化现象十分严重。
(3)网络中心势由2010 年的63.34%,下降至2015 年的60.10%,2019 年增加为63.61%。表明在2010—2015 年新疆经济网络整体中心性水平略有降低,极化现象有所缓解,2015—2019 年新疆经济网络整体中心性水平较强,处于极化发展阶段。
2.4 凝聚子群分析
运用Ucinet 6.2软件的迭代相关收敛算法(Concor),得到凝聚子群分布图(图3)。结果显示,2010、2015 年和2019 年经济联系凝聚子群在2 级层面上都被划分为4 个区域子群,在第3 级层面上2010 年和2019年分为5个群组,2015年分为6个群组。
图3 新疆区域经济联系网络凝聚子群分析Fig.3 Cohesive subgroup analysis of regional economic connection network in Xinjiang
(1)2010 年第Ⅰ子群为乌鲁木齐市;第Ⅱ子群为克拉玛依市—石河子市。2015 年第Ⅰ子群为乌鲁木齐市—石河子市;第Ⅱ子群为吐鲁番市—克拉玛依市—哈密市。2019年第Ⅰ子群为乌鲁木齐市;第Ⅱ子群为克拉玛依市—石河子市。第Ⅰ、Ⅱ子群皆分布于北疆地区,空间自组织能力较强,整体经济能力在联系中加强。
(2)2010年第Ⅲ子群为吐鲁番市—哈密市—昌吉州—巴州;第Ⅳ子群在3 级层面上又分为2 个群组,分别为伊犁州直—克州和塔城地区—阿勒泰地区—南疆四地州。2015 年第Ⅲ子群由伊犁州直—昌吉州形成。2019年第Ⅲ子群也在3级层面上形成了2 个群组,分别为吐鲁番市—阿克苏地区—伊犁州直—和田地区—博州;塔城地区—喀什地区—阿勒泰地区。从第Ⅲ、Ⅳ子群中可看出10 a间子群成员分布有不小的变化,东疆部分城市与南疆地州之间建立起不同程度的联系,打破距离障碍,但会造成分布散乱,形成空间割裂现象。
从各子群分布可见,新疆地州市之间以乌鲁木齐市为核心,克拉玛依市、石河子市联系较为紧密,2019年昌吉州则与其他地州市之间联系不够密切,在融入区域经济发展中还需努力。自2014 年来城际列车的开通,线路逐步丰富,直接影响了沿线地区的交流与集聚,南疆和东疆中子群相对分散,联系较弱。新疆在加强联系、整合发展要素能力等方面有待进一步提升。
3 讨论
新疆作为西部大开发和“一带一路”的核心地带,由于环境和经济基础较为薄弱,制约了新疆经济的协调水平,使得其经济联系网络仍处于培育发展阶段。在前人研究[16-17]基础上,选择新疆经济处于大发展的近10 a,结合区域流模型和引力模型对新疆经济联系结构进行研究,为新疆经济网络格局优化和区域经济协同发展提出建议。结果表明新疆区域流强度整体抬升,呈北高南低分布格局以及经济联系强度空间分布差异较大,与郭爱君等[14]、高新才等[16]研究结果相似。目前,新疆各地州市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经济基础差异较大,对于不同区域之间经济联系的细分研究,有待进一步探讨。另一方面受制于数据的缺乏,运用引力模型更多地依赖于地州市质量水平,致使其他因素,如交通水平的提升、经济基础资源禀赋、政策支持等积极作用尚未体现,研究方法仅选用社会网络分析法的点度中心度和凝聚子群,使得本文研究具有一定局限性。此外,新疆“一圈一带一群”城市发展格局正处在形成阶段,其辐射范围及能力仍在整合重组中,围绕其辐射范围和经济联系展开空间结构演变的探讨,也是未来进一步探究的方向。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1)新疆经济整体集聚与辐射能力较弱,产业优势不明显。乌鲁木齐市、克拉玛依市等外向功能量相对较大的城市呈现出增长极化发展趋势使得人流、物流、资金流等要素流皆汇入其中,区域内地州市间区域流强度的时空分异特征显著,大多数地州市的区域流强度偏低,但在10 a间区域流强度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中心城市乌鲁木齐市、克拉玛依市、石河子市在区域内有一定程度的辐射和带动作用,但其辐射范围和强度能力有限,涓滴效应较弱,区域内外围地区由于缺乏增长动力,存在发展局限性,导致与核心城市间发展差距过大,进一步造成新疆区域流形成中心—外围梯度差异性特征。
(2)新疆区域经济联系并未完全形成网络,在10 a间新疆经济联系逐步形成以首府乌鲁木齐市为中心,克拉玛依市和石河子市为次中心的放射状空间联系。乌鲁木齐市、克拉玛依市、石河子市、哈密市城市间的经济联系强度以及紧密程度远大于其他地州,成为区域发展的核心地带,南疆与北疆之间的动态发展能力存在差距。近10 a区域核心地带的经济联系整体提升程度不高。因此,联系发展过程中虹吸效应远大于涓滴效应,对边缘地州会造成一定程度上的经济屏蔽作用,使得南疆地州经济联系松散,新疆低等级经济联系格局显著。
(3)从网络结构来看,2010—2019 年新疆经济联系网络结构尚不稳定,经济联系强的区域对周边地区具有强大的集聚、扩散和资源控制能力,在网络中表现为较高的点度中心度,在极化效应作用下经济联系日益增强,进而带动大量区域内外人口和资源流动。网络中心势波动不大,整体中心性水平以极化效应为主,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新疆经济联系空间网络2010—2019 年分为4 个凝聚子群,子群内部成员在10 a 间不断产生变化,3 级群组逐步打破距离障碍,不再依赖行政区划分。至2019 年,空间分割现象严重,群内分布较分散,区域间的集聚程度较低,但子群内部小团体联系部分增强。
4.2 建议
(1)在新疆总体经济实力和区域流水平差距悬殊的现状下,结合自身资源禀赋,改善新疆区域流强度结构,对辐射带动能力弱、区域流强度低的边缘城市应把握国家战略机遇。走发挥新疆独特优势的绿色、环保之路,以旅游业为十大产业之首、推动三产融合发展,解决制约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升对外服务水平,整合各类资源,形成新疆品牌以及新疆特色。以飞地经济为提升区域流强度的突破口,加快构建属于新疆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同时促进传统产业的高质量、绿色发展;运用新媒体“直播经济”方式,作为城市经济增长的营销工具。
(2)构建区域协调发展的合作机制,以乌鲁木齐市为核心的乌鲁木齐都市圈,结合天山北坡城市带带动南疆城市群经济发展,培育南疆区域经济次核心,提升新疆整体经济竞争力。充分利用乌鲁木齐市区域经济核心的辐射范围和能力带动全疆经济联动的同时,将克拉玛依市、石河子市以资源优势的牵引作用,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城市经济总体实力,加强与乌鲁木齐市在经济各方面的合作,同时在“非油产业”和农业等优势产业培育经济增长点。边缘区域结合区位、市场和政策优势,发挥新疆口岸城市对外贸易优势,建成外商投资和对外开放的开发高地,提升新疆整体经济竞争力。
(3)建设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构建南北疆贯通交通网,打通新疆铁路交通网络中的“毛细血管”,扩大边缘区域铁路覆盖面,提高城际列车密度,缩短经济交流的物理距离,对于边缘地区脱贫减贫具有重要意义。积极主动利用兰新高铁的便利性,打破行政界限,削弱新疆区域结构分散的限制,促进各类生产、生活要素流自由流动,优化资源结构配置,提升自身经济联系强度。形成以乌鲁木齐市为核心,依托兰新高铁和新疆城际铁路为交通经济带的“板块经济”模式的经济联系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