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改革的维度思考

2022-02-09霍广田

陕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 2022年4期
关键词:政治思想方法

霍广田

(安徽新华学院 安徽 合肥 230088)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意识形态工作是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的工作。高校是意识形态斗争重要阵地,面临极大风险考验,新时代高校意识形态风险防控要不断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要不断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改革。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改革取得了丰厚成果,涌现了一大批有特色、应用型强的方法,增强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但在方法的运用和发展中也存在诸多问题,如对方法的内涵外延缺乏精准分析。不仅对方法过于推崇,对现代方法及传统方法的内涵及实践要求没有彻底掌握,方法创新动力不足;方法大同小异缺乏原创性,在方法的运用过程中缺乏协调性、综合性,方法缺乏共享平台、成果没有得到及时推广、效用没有得到及时发挥;方法缺乏凝练、以至于有些方法形式大于内容,方法的发展历史及内在运行逻辑阐述不明等。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改革要从内涵与外延、创新与协调、传统与现代、具体与抽象、历史与逻辑、开放与共享6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这对于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改革、防控高校意识形态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一、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改革的内涵与外延

所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是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和教育对象在教育过程中为实现一定的教育目的,所采取的方式、办法或手段的总和,具有目的性、中介性、可控性等特点。内涵与外延是关系范畴,内涵是指本质、内容,外延是指边界。内涵决定外延,外延体现内涵。只有把握内涵、明辨外延,才能规范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改革。阐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内涵与外延是前提和基础。

明确内涵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改革施行的前提基础,是方法得以运行和创新的根据。方法是手段、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介体的重要组成部分,起着中介、传导作用。对待方法应采取科学的态度,一方面应明确方法内涵把握方法特点、遵循方法运行规律增强方法实效性、发挥方法在教育过程中的作用,同时方法的运行还要有温度、效度、广度、深度。但另一方面应明确方法其本质是一种手段、并不能起决定性作用不能夸大方法的作用,方法效能地发挥离不开对教育内容、教育对象、教育主体、教育环境等因素的分析。方法是纽带,它架起了教育主体与教育对象之间情感与知识的桥梁,而这座桥梁是双向贯通的,真正意义上的方法使用并不是单向度的、而是具有互动性,而这种互动不但包括主客体之间的外显性互动,而且还包括个体内化知识时的内隐性互动,而这种内隐性互动恰恰是方法运行的最高境界,但往往又容易被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所忽视,导致方法的表面化、肤浅化问题,因此应将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

为进一步明确这一概念还要明确方法的外延,特别是明确方法与方法论、载体、原则的关系。方法论是关于方法的理论,是系统化理论化的方法,是以方法为研究对象,包括方法建构原则、方法运行模式、方法的选择与运用、方法的分类等。方法论是较高层面的思想阐述,具体方法的运行要以方法论为指导,但在实践操作过程及理论研究中,存在只注重方法的实践特征忽视其理论特征的问题。载体具有传递信息的功能,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与教育对象之间相互作用的一种活动形式和物质实体,具有承载性、互动性、中介性的特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不具有承载信息和内容的功能,但载体具备此功能,因此方法的运用必须借助一定的载体,如网络教育法必须借助于多媒体、网络这些载体。时代感强、承载信息量大、科学易操作的载体,会极大增强方法的实效性,方法的运用要选择好利用好载体。原则是一种法则或标准,坚持原则可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构建应坚持主体原则、求实原则,载体的选择和利用应坚持科学性原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设定也要坚持方向原则等。原则与方法具有很强的关联性,相对于方法、原则更加抽象,方法的制定与运行要以原则为前提基础,有些原则也可以转化成方法,如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既是原则又是方法,可以称之为原则方法,这类方法具有普遍的适用性。

二、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改革的创新与协调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改革也要做到创新、协调。只有创新,方法才能得到长足发展,只有协调,方法才能得到科学发展。在方法创新过程中,只有做到各创新要素地协调推进,才能使各要素深度融合有序流动活力竞相迸发,同时在方法协调发展中还要注重创新,只有这样效能才能得到充分发挥。

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球动荡,风险点增多,西方意识形态渗透加剧,国内社会正处于转型转轨阶段,改革开放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各种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突出,各种社会思潮敏感繁杂,这些给高校意识形态建设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风险和挑战。这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教育对象、教育内容等不断发生变化,创新教育方法更加紧迫。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主要做好以下两点,首先,增强创新意识,这是前提基础。目前创新已成为全社会共同的价值追求和行为习惯。要想破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中遇到的难题,必须不断进行创新,形成特色性明显实效性强推广价值大的各种具体方法。增强创新意识关键要营造创新环境,这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特别是要增强教育行政部门的保障功能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在创新中的主体性。其次,推动模式创新。模式可以理解为样式、方式或方法论,相对于具体的方法,模式更具复制性和推广价值。新时代在强化实践教育模式、参与式教育模式、问题研讨式教育模式、专题模块化教育模式、对话式教育模式等的基础上,应依托“互联网+”、大数据等大力发展网络化教育模式,推动教育模式创新。同时要整合创新信息资源,打造创新公共平台,以改革创新精神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建设。

协调综合实质是针对不同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进行有效的协调,形成综合性效果和整体性优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后,思想政治教育提升到全局性战略地位,形成融入渗透为特征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深化与拓展。主要做好以下几点。首先,方法与艺术的协调。艺术是对方法的升华,目前对教育艺术的研究涉足较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熟练掌握教育艺术,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染力、吸引力。把改革教育方法,创新教育艺术形式作为主要任务。其次,多种方法之间的协调。由于人们思想、环境等因素的复杂性,单一方法并不能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必须强调方法发展的协调性。多种方法在运用过程中,应注意方法之间的关联性。比如要加强理论教育法与实践教育法、网络教育法与课堂教育法的结合。再次,方法与其他要素的协调。方法是增强教育实效性的关键,但方法作用的发挥离不开教育主体、内容、对象、条件等要素,方法发挥效能必须放在系统要素中综合协调考虑。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方法是其他要素的中介和桥梁、起着粘合剂的作用,而其他要素又为教育方法的运行提供支撑和保障,要素之间紧密联系缺一不可。

三、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改革的传统与现代

善于运用新媒体新技术,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使思想政治工作联网上线,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传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侧重于知识的传授,如理论讲授法。对传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应辩证分析明确特点。而现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是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等现代教育理念为指导、以现代技术为手段的教育方法,如网络教育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发展应将传统教育方法与现代教育方法融合,以传统的理论教育为主,同时发挥网络教育方法的优势实现“线上线下互动”。

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传统教育方法我们似乎总给它贴上过时陈旧的标签,这种想法是不科学的,应辩证分析。理论讲授法这一传统教育方法,往往表现为以教师为中心、以灌输知识为目的,导致教育效果不佳。但此种情况的出现并不是方法本身的问题,而是对方法缺乏正确的理解和恰当的运用。人们认为理论讲授法缺乏互动性,但是互动性不仅体现在形式上更侧重于心灵的共鸣。理论讲授法具有自身优势,它可以使知识得到深刻讲解、可以做到知识与情感互动、可以根据教育对象状况及时调整教育方式和内容,这是网络教育所不具备的。而这些优势的发挥关键在于理论教育工作者要苦练内功,讲授知识要具有强大的说服力、感染力、亲和力。对于传统教育方法应对其进行创新性发展创造性转换,在充分发挥其优势的同时,通过与现代教育方法相结合来弥补其不足。传统教育方法主要运用在课堂教育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发展要善于在课堂教育中做足文章。课堂教育是主渠道、理论讲授是课堂教育的主要方法,强化课堂教育最主要的是强化理论讲授。因此理论讲授法作为传统教育方法之一应引起高度重视。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教育方法是随着时代的变化及教育对象的身心发展应运而生的,具有开放性、共享性、时代性的特点。对现代教育方法应辩证分析,强调形式的多样化与现代化之外,还要注重理论内容的讲解。目前所涌现的慕课教育法、翻转课堂、微课程教育法等现代教育方法既与时代相适应,又符合教育对象的身心特征,从而取得了实效性,但不能盲目效仿盲目跟风。相对于传统教育方法,现代教育方法的确有其独特的优势,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大力发展现代教育方法是对时代发展的回应。尽管现代教育的有些方式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但不能因为问题而否定其存在的价值,不应该讨论它有没有必要存在,应把重心放在如何运用好现代教育方法趋利避害发挥最大效用。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使用现代教育方法切忌盲目跟风,要因材施教,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否则会导致资源浪费,适得其反。

四、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改革的具体与抽象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改革需要凝练深化,即从方法到方法论的提升,同时又要以方法论为指导发展具体方法。这离不开理性思维,而辩证思维是理性思维的具体表现,辩证思维的高级形式是抽象与具体。它是从感性具体到抽象规定、又从抽象规定到思维具体的过程。这一过程是从逻辑起点、逻辑中介到逻辑终点的辩证逻辑运行过程,是遵循否定之否定规律的体现。

从具体到抽象是分析归纳的过程,其目的是探寻同类方法的内涵本质和运行规律,将其上升到方法论层面,使其具有更高更广的指导意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改革是由经验到理论的上升过程,是一个由个别到特殊再到一般的过程。因此在借鉴其他的教育方法时应避免紧紧从形式逻辑进行简单归纳甚至照搬照抄,这样适得其反。通过辩证逻辑方法对经验材料进行加工使经验上升到理论,从具体方法上升到方法论,从而掌握方法运行本质及应用要领、吸收消化再创新。以感性的具体为逻辑起点然后上升到抽象的规定,以此为指导可以对性质相同的教育方法进行归纳,如移动课堂教育方法、社会实践法、红色基地参观教育法等,都属于实践教育方法的具体表现形式。明确了某一具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本质及所属,在借鉴和使用过程中就能善于把握这类教育方法的运行规律及其与本地区资源的有效结合,从而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有效供给。在从教育方法的具体到抽象的过程中,要进行理性思维,做到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正确处理好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从抽象到具体是更重要的事情,是全面深刻认识具体事物的重要方面。我们在方法借鉴时一定要关注该方法实施的历史环境和条件,不能把一种具体方法当作一把万能钥匙。但也不能由此简单认为方法不可相互借鉴,一种新方法的提出并不在于形式新而在于理念新。对方法的借鉴和学习不能教条式的理解,应根据自身条件做进一步的创新和凝练,这恰恰体现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改革的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的辩证统一。因此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改革发展中,应以抽象的规定为逻辑起点、以思维具体为逻辑终点,从抽象上升到具体,即从方法论(抽象)层面上去审视方法(具体)的具体操作程序及运行环境。比如实践教育法,尽管实践形式多样,但都遵循着共同的原则即理论联系实际,都具有参与性、互动性、体验性、主体性的特点,都包含实践主体、实践中介、实践对象三个要素。掌握了实践教育方法的特点、原则与实质,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学习借鉴和改革创新中就可以增强方法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从感性具体到抽象规定、从抽象规定到思维具体的过程,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是不断反复、无限发展的过程,是具体和历史相统一的过程。

五、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改革的历史与逻辑

历史从哪里开始,思想进程也应当从哪里开始,而思想进程的进一步发展不过是历史过程在抽象的、理论上前后一贯的形式上的反映。这种反映是经过修正的,然而是按照现实的历史过程本身的规律修正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历史与逻辑是有差别的统一,教育方法的历史发展过程是教育方法逻辑衍生的基础,教育方法的逻辑即发展规律或思维规律是方法历史发展过程在思维中的再现。在教育方法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抛弃偏差把握方法发展的内在规律,最终实现历史发展与逻辑推演相统一。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改革发展历程,经历着从单一方法到多样、从注重知识灌输到注重能力情感培养、从被动到主动,呈现出创新性、多样性、科学性、地域性、现代性的特点及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相结合的运行态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变化发展的历史过程及呈现出来的动态运行态势,说明方法本身有其内在变化发展的运行规律,要因时而新、因势而新,要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这一历史发展过程有其内在的逻辑,逻辑的起点是方法不断丰富发展的原生动力,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已有思想品德与现实社会的要求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决定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改革发展必须遵循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规律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规律,遵循社会发展的时代变化对教育方法发展的外在推动力及教育方法自身前后相继发展过程中历史的逻辑的一致。把握好这些有利于彰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主体性、遵循“以人民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有利于紧跟信息化时代、网络化时代、数据化时代的步伐,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说服力、感染力、针对性和实效性。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作为外在手段和形式,其变化过程根源于矛盾、规律及内容环境的生态综合体的协调运用和发展,这是本质上的一致,但又是有差别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发展往往具有灵活性、多样性,它或滞后于时代的变迁或超越教育主体的内在需求,教育方法的历史发展过程与内在的逻辑总是表现为适应超越、协调控制。同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在改革发展过程中总会出现,如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改革的意识不强、改革创新手段不多,教育方法存在表面化、碎片化、娱乐化问题,教育方法和艺术实效性不强,忽略讲授法的基础性地位、教育对象主体地位不强等问题。这需要在方法运行发展的历史过程中探究问题存在的原因,而这种原因是复杂多变的,或是国内外环境复杂多变的客观环境导致,或是教育主体自身能力不足的主观原因导致,或是客观环境与主观原因相互关联共同使然的结果。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关键在于掌握历史与逻辑的辩证关系,在方法历史发展过程中寻找到内在的逻辑结构、运行规律,在逻辑结构中阐明方法历史发展的具体表现形式,这将有利于把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发展的特色化、现代化、科学化、综合化趋势,从而不断适应新时代需要。

六、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改革的开放与共享

开放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改革的必由之路,面对时代发展的迫切需要,应加大开放力度。共享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改革发展的目的,坚持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要求,将好的教育方法惠及受众,使受众在共建共享中有更多的获得感。开放要做到大格局、大战略、大视野、大思政,开放是共享的前提,开放程度越深共享成效越明显。共享要做到理念共享、平台共享、资源共享,共享是开放的目的通过共享来检验开放效度。

开放主要是指在方法研发运用中突破时空界限、拓宽思路、开阔视野。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改革发展往往囿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这一场域中,缺乏深厚的历史根基,应把方法改革发展放在纵向横向的历史链条中去考察。首先,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改革发展放在中国德育思想历史发展脉络中去考察,以古代德育方法的丰富资源为涵养。古代德育方法博大精深,特别是儒家德育方法(主要包括“循循善诱”为特征的施教方法和严于律己为特征的自我教育方法两大体系)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应对其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其次,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发展与其他学科方法发展相结合,吸收其他学科方法发展的有益成果,比如哲学方法、辩证思维方法、现代科学思维方法、历史分析法等。要有广阔的学科视野,在相互比较中寻找自身发展的有效途径。再次,拓宽开放路径,开放分对内开放对外开放。对内开放应加大各部门各单位之间的开放力度。对外开放主要是指吸收借鉴国外意识形态教育中的一些优秀的方法资源。

共享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改革发展的最终目的,通过搭建交流平台构建学术研讨机制、加大媒体舆论宣传力度等方式,将涌现出来的特色方法、精品方法实现共享,在共建共享中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实现方法资源共享需要做好三个方面。首先,要有优质的共享成果,这是前提基础。目前应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研究,通过研究争取形成一批实用性强特色鲜明具有时代感的方法资源,这为成果共享提供了机会。其次,要优化共享途径。实现资源共享需要大力发展网络信息化技术。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不充分不平衡发展问题比较突出,部分单位由于人才队伍、保障机制等的强有力支撑,在方法创新发展方面成效明显,形成了一大批优质的可复制可推广的方法资源,通过网络信息化技术可快捷有效的将这些优质资源惠及到其他地区,实现共享的目的。再次,实现资源共享关键是搭建开放共享长效机制,使其稳定化、常态化。只有这样,优秀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才能及时推广,在推广中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并进一步凝练,使方法资源的效能能够得到持久的发挥。

七、结论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国内外环境发生了很多变化。社会面临的主要矛盾发生了新的变化,社会进入了数据化时代、智能化时代、网络化时代及信息化时代等。如此环境给高校意识形态风险防控带来了挑战,为应对意识形态风险挑战,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改革发展过程中,要正确处理好内涵与外延、创新与协调、传统与现代、具体与抽象、历史与逻辑、开放与共享这6个维度之间的关系。内涵与外延是前提基础,创新与协调、传统与现代、具体与抽象、历史与逻辑这四者是基本环节,开放与共享是目的和归宿。恰当处理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改革过程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对于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提升高校意识形态风险防控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政治思想方法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用对方法才能瘦
四大方法 教你不再“坐以待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