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年总目录
2022-02-09
美学·环境美学(教育部名栏)
印度审美类型:基础、结构、特色
张 法(1.70)
丘墟作为审美类型的文学阐释
席 格(2.63)
自然已死 自然万岁
[美]J.贝尔德·卡利科特(3.65)
丑与自然
[英]艾米丽·布雷迪(3.72)
康德崇高论在自然审美中的重构——以埃米莉·布雷迪的环境美学论证为中心
刘 漫(4.66)
环境伦理学中敬畏的价值
[美]凯蒂·麦克肖恩(5.62)
从“去美学”到“返美学”:本雅明电影理论再审视
郭勇健(6.62)
“新神榜”系列动画电影叙事的朋克式美学建构
宗俊伟 吕 昊(6.70)
政治学与公共管理研究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党社关系变迁的历史启迪
孙发锋(1.5)
中国共产党探索制度治党的百年历程与经验
王玉良(1.11)
马克思主义“三分结构”理论形态的整体逻辑辩证
潘中伟 邵 宇(1.18)
从马克思精神生产理论看中国精神的生成逻辑与价值意蕴
卢晓雯 李俊奎(1.24)
党内法规制度建设的逻辑理路
梁振涛 高 建(1.30)
党内法规研究向何处去——党内法规研究的知识图谱、现状反思及自主性理论构建
王立峰(1.38)
中国共产党“根本问题”的生成逻辑与价值意蕴
辛世俊(2.5)
全过程人民民主视阈下陕甘宁边区民主政治建设研究
赵耀宏 刘 迎(2.11)
智能革命何以驱动乡村振兴:价值共建、能态激发与社会再组织
于 水 赵若言(2.18)
脱贫攻坚向乡村振兴转型的政策逻辑及路径
贾家辉 孙远太(2.23)
中国共产党人民主体思想的逻辑架构与时代价值
许门友 王佳玫(3.5)
新时代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基本蕴涵、主要表现与实现路径
刘 儒 王江涛(3.11)
算法权力的形成与风险治理
许晓东 邝 岩(3.18)
服务悬浮:主体行动逻辑下的居家养老服务信息化实践困境
罗 艳 童玉林(3.25)
邓小平南方谈话的原创性理论贡献
张富文 郭慧华 宋保林(4.5)
公共管理案例研究方法的基本路径
杨立华 李志刚(4.12)
邻避风险沟通场域中的话语之争、现实困境及对策研究
胡象明 高书平(4.19)
应急情境与社会治理共同体构建——基于空间合作的视角
容 志 窦美霖(5.5)
治理共同体视角下实现社会治理重心下移的现实路径
李忠汉(5.13)
中国共产党人的学习方法论
刘朝晖(5.18)
伟大建党精神涵育时代新人的使命、要义与路径
范玉鹏 周 倩(5.26)
新时代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建设的基本经验和优化路径
唐皇凤 熊红梅(6.1)
数字治理的公共价值及其实现路径
陈振明 黄子玉(6.9)
政府绩效信息使用的价值逻辑与提升策略
丁辉侠 高景晖 段思佳(6.15)
法学研究
个人信息保护民事公益诉讼的规范解读与司法实践
张建文(3.31)
民法典视域下定金制度的应用分析
刘项南(3.36)
构建生物安全法律机制的全球视角
宋 阳(3.41)
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国际法治路径
贺 辉(3.47)
数字技术差异赋权风险的法律规控
宋保振(4.26)
贸易规制路径下的数字贸易中国方案
彭 岳(4.33)
促进和保障双碳目标实现的法律规制研究(笔谈)
人工智能应对气候变化问题的法律规制
高利红(6..22)
依法构建降碳减污扩绿保供增长五位一体的协同机制
孙佑海(6.26)
推进“双碳”目标的气候公益诉讼机制
张敏纯(6.29)
算法审计的制度逻辑和本土化构建
张 欣 宋雨鑫(6.33)
数据要素市场化的法律制度配置
姚 佳(6.43)
经济学研究
联盟网络知识嵌入性、知识耦合与企业绩效——基于知识距离的视角
杨皖苏 杨善林(1.44)
资质过剩感对组织知识共享行为的影响途径——基于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的调节作用
赵恒春 李祥权(1.51)
住房金融化对重点城市金融风险的传导机制研究
王桂虎 白 明 朱 刚(1.56)
人才房政策促进了城市人力资本提升吗?
毛丰付 黄 鹰 位梦蕊(1.63)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视域下的金融资本扩张
王 璐 李晨阳(2.29)
劳动过程理论的解构与诠释:从西方话语到经典回归
柴 瑞(2.37)
利率市场化下商业银行的定价与决策机制——兼论货币政策传导
刘一楠 宋晓玲(2.43)
央行沟通可以提高小微企业贷款获得性吗?
刘文翠 许艳霞(2.50)
深度学习在股票投资中的应用
左 川 王 宇 李 振(2.56)
经济新常态下企业所得税收入结构分析
白景明 何 平(3.52)
共同富裕目标下政府转移支付“造血”功能的实现
潘文轩(3.58)
金融危机前后全球资本市场活力的变化趋势——兼论贸易战对中美资本市场的影响
倪淑慧 胡海峰(4.41)
央行货币政策对实体经济创新传导效应的评估——基于企业债务融资的视角
万阿俊 李连发(4.47)
不同类型县城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难点与路径
郭 珍 曾 悦(4.55)
县城公共服务高质量发展:逻辑、演进与路径
赵子建(4.61)
数字经济发展对总需求管理政策的影响渠道和启示
郭明旭 刘 凯 张兆洋(5.32)
数字金融发展如何影响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来自中国的经验
刘立夫 杜金岷(5.38)
上市公司伪市值管理的行为特征与识别
洪智武 沈 洁(5.44)
股市资产和住房资产对居民消费的影响——来自41个国家和地区的经验证据
刘 瑾 张 欣 黄挚欢 乔 智(5.50)
实体经济金融化与资本支出的关系——基于股权制衡度及企业性质的调节作用
张华平 刁云翔(5.56)
中国经济波动的来源及其传导机制——基于供给、需求和金融冲击类型的考察
潘泽清(6.51)
服务业开放是否促进了制造业就业提升?
付家雨 李 飚 张梦轩(6.57)
文学研究
汉语自然会话中名词独词句的互动功能
姚双云 吕海燕(1.76)
由指示代词转变的标句词“这”与that
司罗红 樊留洋(1.84)
马克思艺术生产理论的历史形态
高 瑾(2.72)
浪漫主义的风景观念与语言表现
耿 韵(2.80)
维多利亚惊悚小说的性别伦理叙事
胡贝克 张玫玫(2.85)
沉重历史与冷调创作——“慰安妇”题材英语文学创作论
牟 佳(2.92)
《大风歌》与西汉宗庙乐舞建设考索
杨 允(3.78)
侯方域文学复古思想探析
罗家湘 闫莉莉(3.84)
中国古代书院礼仪的类型与特征
兰甲云(3.90)
清代中州书院的学规与文学教育
简 东(3.95)
鼎新与融通:城阳城址战国楚墓出土陶礼器的造物意识
张 睿 刘 涛(4.72)
从汉代天象图看汉人的宇宙观念
王 燚(4.78)
丝绸之路视阈下西方“异托邦”营造的“中国风”
张婧楠 崔荣荣(4.83)
知识经济背景下创意文化产业发展机制与对策研究
孟茂倩(4.90)
民间眼光:虚构、非虚构与女性文学创作的可能性
李 萱(4.94)
遗民叙事与图像互文:郑思肖诗画的自传性与家国隐喻
王 莹(5.67)
论《楚辞》在汉代的接受与经典化——以《远游》相关争议为中心
王允亮 孟莉莉(5.76)
百年《城堡》 漫漫长路——卡夫卡《城堡》主题新论
曾艳兵 李 爽(5.83)
作为文化共同体标识的“美国亚裔文学”
刘向辉(5.88)
意象折叠与庾信萧瑟诗风的生成
袁济喜 但 茜(6.76)
虚实相生:“鸟工”“龙工”的文本阐释与文化认知
梁 奇 王佳钦(6.82)
历史学研究
◇历史书写中的“自我”与“他者”(笔谈)
从“他”到“我”:“天下一家”观念的变迁——兼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起源
杨 军(1.90)
“我者”与“他者”的交织:汉唐间正史的族源叙事
戚裴诺(1.92)
“我”与“他”的重构:清朝的女真源流观
武文君(1.96)
古代朝鲜对纪传体的认知与实践
孙卫国(1.99)
徐复观对中华民族自强精神根源的历史考察
刘保刚(1.104)
子产的治国理政思想及其践行
姚晓盈(1.108)
清末东沙岛主权的恢复
赵淑刚(2.97)
清初黄河治理理念、技术与方略
吴 漫 王 博(2.103)
民国时期黄河流域灌溉方略与实效
李建中(2.110)
中国共产党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实践经验
石书臣 韩 笑(3.102)
延安时期的党史学习教育及其启示
于向东 陈佳静(3.109)
东汉旌表的政治仪式特征与社会控制效应
岳 岭(4.99)
民国慈善义演的政治与社会意义——以《顺天时报》和天津《大公报》为中心的考察
李爱勇 李文姬(4.106)
美国工业化时代城市的烟雾污染与治理
孙群郎 孟肖潇(4.113)
埃及现代化进程中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应对
孔 妍(4.120)
伊美对抗关系形成的多因性探析——基于伊朗视角的考察
赵文亮 张 娜(5.92)
外来移民和国内人口迁移对内战后美国社会经济的影响
许国林(5.100)
论二里头文化龙崇拜及其对夏商文化分界的意义
袁广阔(6.88)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中的中原考古
方燕明(6.93)
解放战争后期中共建立请示报告制度的基层实践
吴淑丽 辛 逸(6.100)
新中国成立初期妇女参与抗洪救灾的历史考察
武艳敏 孙颖博(6.107)
新闻与传播学研究
中国语境下的网络平台治理:关键议题、现有模式与未来展望
徐敬宏 袁宇航 巩见坤(1.114)
突发事件网络舆情中的负性情绪表达与疏导
屈慧君(1.121)
乡村共建共治共享型决策机制建构的新媒体路径
周志勇 张淑华(2.115)
新华社媒介化政治传播的实践变迁
李 晴 周宇豪(2.121)
智能广告伦理的“身体-技术”解析——基于知觉现象学的考察
皇甫晓涛 刁玉全(3.116)
智能时代广告业务运作模式的解构与重构
马二伟(3.121)
新闻文化的可比性悖论与可能的重构路径——基于批判地区主义的视角
单 波 王宵静(5.106)
计算传播学视角下的智能推荐系统建构与算法治理
党东耀 党 欣(5.115)
20世纪50年代初期《新建设》杂志的学术转向
牛利坡 王宪明(5.121)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黄色新闻的社会控制——以上海“黄陆案”为例
张振亭 张桂杰(6.114)
转型与赋能:央视频的社交化生产论析
李 宏(6.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