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崖上的种树人》
2022-02-09秦骥张斌峰
□秦骥 张斌峰
【采写体会】发现与发掘
《悬崖上的种树人》一稿的新闻线索,是2021年7月我们在参加一次采访调研活动中发现的。在活动中,记者了解到陕西省宜川县在黄河壶口瀑布附近的悬崖上植树,王永红是参与悬崖植树的群众中最为典型的代表,他9年间坚持在悬崖植树,使树木的成活率达到90%以上,创造了奇迹。
由于宜川县悬崖种树只是众多采访点之一,当时我们没来得及深入采访,但我们意识到这是一个很有价值的新闻线索。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是党和国家关心的大事。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心系黄河生态、挂心沿岸发展,提出要“深入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采访调研活动结束后,我们并没有急于写稿,而是积极与林业、环保等部门联系,努力挖掘这一事件所蕴含的新闻价值,进一步了解悬崖植树背后的故事,查阅黄河宜川段水土流失状况改善的相关数据,对数据进行筛选、比对、核实。之后,专程前往壶口,对宜川县林业部门相关负责人和王永红进行深入采访。为了让稿子真实生动,也为了拍摄照片、视频,记者冒着极大风险,沿着极窄的遍布荆棘的小道,“爬行”到悬崖中间。通过实地采访,记者不仅对悬崖种树和植树队员有了全面的了解,也修正了一些原有材料的错误。
采访完成后,我们又对稿件反复打磨、订正。从获悉线索到完成稿件,前后历时大约3个月。为提升传播效果,在刊发通讯的同时,在报纸上配发消息《9年悬崖植树250多万棵 宜川让黄河在绿意葱茏中流淌》,并在“群众新闻”客户端推出新媒体产品,综合运用文字、图片、视频等传播方式,发挥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合力,取得了很好的传播效果,仅“群众新闻”客户端阅读量就超过200万次,学习强国、人民网、大众网、陕西文明网、腾讯网等网络平台纷纷转载,一些地方林业部门派人专门前往宜川悬崖植树现场,学习相关经验和做法。
在采写过程中,我们最大的感受是,要做好新闻工作,一定要有善于发现的眼睛和深入挖掘的能力。要从身边的平凡事中发现不平凡,要从朴实的表象背后挖掘打动人心的精神。同时,要上接天线,下接地气,时刻关注党和国家的大事和有关的政策、精神;经常深入生产、生活一线,发现发生在群众身边的生动实践,发掘群众的精神世界。好的新闻,是“国之大者”“民之所盼”“民之所为”的有机结合。这样的新闻,才能既有高度、深度,又鲜活生动,被群众所喜爱。
评委评语
范易 广西广播电视台党委书记、台长、总编辑,第32届中国新闻奖评委
《悬崖上的种树人》这篇报道没有描写王永红所获得的各种荣誉光环,也没有渲染他的豪言壮语,而是用近乎呢喃的平实语言讲述他的故事,但一个“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典型人物却鲜活地跃然纸上,感人至深。记者历时三个月的深入采访和拍摄,为这篇报道的写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印证了“新闻是跑出来的”这个道理。报道的现场感很强,犹如电视镜头切换一样,既有细节的描写,也有广角的视觉呈现,使得读者脑海里画面感十足,增加了报道的感染力。近年来,描写植树造林的报道很多,这一篇很独特,传播力很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