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猪免疫抑制性疾病的流行特点与控制对策

2022-02-09

吉林畜牧兽医 2022年12期
关键词:猪只养殖场生猪

刘 畅

吉林省农安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吉林农安 130200

在我国养殖业中生猪养殖是重点项目,要想扩大生猪养殖规模,保证生猪生产质量,就必须有优良的养殖模式,运用科学合理的手段进行生猪养殖。同时,在生猪养殖过程中,由于各种外部因素,生猪极易发生疫病,必须采取有效的疫情防控措施,才能提高生猪养殖的效率和质量。猪只的免疫抑制性疾病是在猪只饲养行业中经常出现的高发性疾病,该病大多由于猪只本身的免疫受到严重损伤所导致。而且此种疾病特点是一旦有猪只受到感染,那它的身体免疫系统将会失去免疫效果,这给接下来的治疗造成了更大的难度,所以这种疾病成了养殖界重点防治的对象。

1 发病原因

营养不良可造成免疫力失调。众所周知,猪只在生长发育中如果营养缺失就会造成免疫力下降等各种问题的产生,比如蛋白质的缺乏会造成其免疫球蛋白量不足,氨基酸的不足会造成其胸腺方面的萎缩以及淋巴细胞功能也会出现问题,再比如维生素的某种元素不足会影响免疫细胞的发育。

2 猪免疫抑制性疾病防控中存在的问题

2.1 养猪场环境卫生质量不达标

家畜大规模流行疾病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最关键的就是相关工作人员和运输车辆没有进行彻底的消毒,影响生殖健康环境,将外部细菌带入养猪场,改变养猪场环境,失去了植物群的平衡,滋生了新的细菌,导致了流行病。在猪的生活环境中,饲养员和外界人员的到来可能会导致细菌进入猪圈。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重点解决猪圈卫生质量不高的问题,防止养殖户将消毒不彻底的工具或衣物带入猪圈,避免猪圈环境发生变化。

2.2 消毒防疫不规范

现阶段,部分养殖场消毒意识不足,专业知识储备浅薄,部分养殖场没有建立和完善相关的消毒防疫体系,导致消毒防疫跟不上工作步伐。有的生产人员根据自己的经验进行消毒,导致消毒步骤与实际规格不一致,疫苗剂量不足或针数少等问题持续存在。农民只对猪圈进行消毒,不注意人员和设备的消毒。另外,一些猪舍消毒设备过于陈旧,无法完全满足消毒免疫的相关规定。例如,一些养殖场对猪舍没有采用良好的消毒方法,导致消毒不彻底,消毒不规范,或者是猪疫苗注射操作不规范,导致疫苗渗出,剂量不足的问题。

2.3 病原菌抗性增强

一些养殖户在治疗病猪时,只希望在短时间内迅速看到治疗效果,因此,他们滥用抗生素,将这些药物添加到日常喂养的饲料中,并经常使用细菌耐药,危及人类和动物的健康,使生猪养殖面临严重的毒性问题。如果农民经常使用抗生素,猪的免疫力会大大降低,体内残留的药物高,会对猪的免疫系统产生不利影响。病原体会在抗生素的影响下发生突变,增强耐药性,产生新的病原体,导致猪产品的整体质量水平比以前低很多。

3 猪免疫抑制性疾病的流行特点

3.1 感染率高

猪只免疫抑制性疾病的最明显特征是感染率极高。目前,我国的生猪养殖表现为大范围养殖,片广点多,散养户还占有很大比重,场与场、户与户之间距离达不到动物防疫的要求,这就给疾病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3.2 免疫抑制

猪繁殖病与呼吸综合症最主要的特征便是损害猪只自身的免疫系统,当免疫系统受到损伤后,就说明对它的病毒抵抗性也将随之大幅度的减弱,此时也更易引起其他病毒的出现。

4 生猪养殖模式

4.1 传统养殖模式

传统养殖是我国农村地区普遍存在的生猪养殖模式,主要是依靠农户长时间积累的养殖经验以及技术,依靠有机物质循环、自给自足的养殖模式。该种养殖模式主要饲料来源为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农作物以及副产品,相比于其他养殖模式,养殖成本较低。但是传统养殖模式的养殖规模较小,缺乏专业的养殖技术,在养殖过程中各项管理措施不到位,缺少科学的防疫手段,一旦出现生猪疫病,可能会导致大规模的扩散,影响农户的经济收益。

4.2 育肥猪养殖模式

育肥猪养殖是针对仔猪进行育肥,该种养殖模式在小型养殖场以及家庭型养殖中比较常见,农户可以根据自身需求制定养殖计划,有效控制养殖规模与成本,该种养殖方式的风险较低,在养殖中需要充分考虑地区气候条件,进而提升养殖收益。

4.3 母猪养殖模式

采购具备较强繁殖能力的母猪进行生产养殖,该种模式不需要较高的经济投入。但是,母猪养殖模式的抗风险能力较弱,如果市场处于低迷期,生猪供应不足,会导致养殖时间延长,增加养殖成本。

4.4 现代养殖模式

现代化生猪养殖是大量利用现代化技术与理念,实现自动化养殖生产,该种养殖模式是以养殖场、养殖企业为主,大力推广规模化养殖,需要先进技术作为支持。同时,现代化养殖模式的应用,可以有效提升生猪疫病的防治水平,生猪产品的质量有所保证,相比于传统养殖模式,现代化养殖需要配备完善的养殖系统以及污染物处理系统,因此养殖前期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

5 抑制性疾病的控制对策

5.1 掌握科学的饲养方式

生猪养殖户首先应该引进科学饲养技能,并采用科学合理的饲养技能使养猪业逐步走上专业性、科学化的发展状态。首先养殖户要选择地势高、干燥,并达到国家防疫卫生标准的区域。然后再把生猪根据不同的品种加以分类饲养。再次,在饲料的选用上也要注意区分猪只的不同,并按照猪只在不同的生长发育时期加以科学饲养。因为科学合理地喂养可以保证猪只营养平衡,也帮助其增加抵抗力,从而有效降低疫病的发生率。

5.2 生猪日常饲养管理

规模化养殖场的生猪管理具有日常性、科学性和计划性的特点,因此在规模化养殖过程中,需要重视有计划的日常科学化养殖。一般来说,根据不同季节的气候特点采取不同的养殖方案进行生猪养殖,可以有效提高生猪品质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例如在天气炎热的时候,可以定期对养殖场进行通风,防止温度过高导致养殖场内细菌滋生过快引发疫病。在天气寒冷时需要合理建设养殖场保温设施,防止温度过低导致生猪免疫力下降,难以抵抗病菌侵袭。在对生猪进行饲养时,需要分年龄段进行科学合理的饲料喂养,从而保证不同阶段的生猪可以获得科学的营养摄入。除此之外,在饲养生猪过程中还可以在饲料或者饮用水中加入提高免疫力和抵抗力的药品,有效提高生猪抗病能力。

5.3 完善防疫管理

养殖户应正确意识到生猪防疫的价值,并提高防疫投入的力度,完善配套设施建设,如疫苗冷藏等。兽医人员应结合生猪数量、免疫情况及健康情况等,构建档案管理制度,将免疫接种程序确定下来,全面提高免疫接种质量。想要确保免疫程序的合理性以及高效性,应对诸多因素加以考虑,如猪场所在地疫病防控要求等。因而在制定程序的过程中,应结合实际情况设定。另外,还应确保疫苗选择的科学性,并加强疫苗储存以及运输管理,将疫苗效果全面发挥出来。还应对猪场消毒、兽药使用等情况进行记录与掌握,并设计完善的防疫体系。

5.4 加强消毒管理

应加强消毒管理,构建完善的消毒机制,对传染性疾病进行有效防控,注重疾病传播以及蔓延。因而养殖场应遵守国家相关规章制度,将消毒工作全面落到实处。首先,应定期对猪舍以及养殖场附近环境展开清洁,尤其是重点区域应进行全面消毒;其次,应加强灭害工作。在养殖过程中,老鼠、虫类为传染性疾病主要传播途径,应提高对灭害工作的重视程度,通过物理、化学防治措施提高灭害效果;最后,应加强养殖工具、容器以及饲料的消毒工作,加强饲料管理,降低病毒进入猪体的可能性。另外,如果大型养殖场未能及时处理粪便,会致使氨气等有害气体堆积,对猪只以及养殖人员健康带来严重威胁,因而需注重生猪粪便处理工作。

5.5 改良生猪品种

在生猪养殖中,应注重引进优质生猪品种,进而提高疾病防治效果。大部分生猪养殖均为小型养殖场,幼猪通常是养殖场自己进行培育的,难以确保幼猪品种。因而应通过优质幼猪的引进,进而减少生猪患上疾病的可能性。在引进幼猪时,应加强研究以及调查,注重活体检测,通过正规渠道购买合格幼猪,确保其具备良好的抗病能力。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在引进幼猪之后,应将新引进的幼猪进行隔离,确保猪只健康之后,方可加以圈养,避免存在生病幼猪带来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猜你喜欢

猪只养殖场生猪
生猪中暑的诊断及治疗
规模养殖场防疫现状及对策
生猪贴“秋膘” 管理要跟上
猪胃溃疡的病因与防治措施
猪舍富集的环境对猪只的影响?
秋冬季防应激不可忽略饮水消毒
入伏后,怎样防止生猪中暑
规模化养殖场粪污无害化处理技术
猪只硒缺乏症的预防措施和治疗方法
生猪 广西生猪自成一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