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层建筑消防隐患分析与消防监督管理

2022-02-09原宪臣

中国科技纵横 2022年22期
关键词:火势消防设施隐患

原宪臣

(肇源县消防救援大队,黑龙江大庆 166500)

1.消防监督管理的重要性

高层建筑人口密集,特别是商用建筑还存在人员流动性大的特征。当遇到火灾时,人员疏散变为最大的困难,阻碍了灭火救援工作的顺利进行。因此,对于高层建筑要重视消防监督管理,采取系统检查,在短时间内发现安全隐患,降低火灾发生的概率。在建筑内部,有大量易燃物品,比如装饰材料等,若出现火灾事故,火势将迅速蔓延。另外,规范要求高层民用建筑采用管道供气,燃气增加了消防风险。伴随着大众对建筑物的要求逐渐提升,建筑内配备的设备越来越多,使用量也大大增加,经过长时间使用将会产生不同程度的老化,增加了发生火灾的可能性。所以,对于高层建筑物来说,应加强火灾监管工作,对火灾进行防范,减少火灾事故风险,以此维护好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2.高层建筑的火灾特点

2.1 火灾隐患多

由于高层建筑用途广泛,火灾发生的可能性增大,主要包括以下问题:

(1)高层建筑的装修材料使用量较大。开发商基于防火的原因,对建筑材料的易燃性要求较高,但是,住户在进行装修的过程中常常会过于注重经济性与美观性,对材料易燃性重视程度不足。当高层建筑发生火灾时,内部的家具以及装饰材料都可能变为助燃物,致使火势更加猛烈,使得火情向着不好的方向发展。(2)电器设备基数过大。除了保证建筑功能正常使用的电器设备外,家庭中的电器也比较多,特别是在夏季炎热的情况下,电器使用较为密集,散热量变大,周围温度升高,进而发生故障的概率变大,这也是火灾产生的主要原因之一[1]。(3)电器线路维护不严格。由于建筑物内部结构需要保证整洁性和美观性,大多高层建筑的电路线缆都是采取预铺设的方法,即直接安装在建筑墙面与地面构造当中。在线路检查中常常会产生漏检的问题,如果电缆线路的故障与老化现象无法在第一时间得到解决,就会增加消防安全隐患。(4)居民的消防意识薄弱。一些居民没有正确的树立消防理念,消防防范意识淡薄,常常会随意摆放易燃品或使用违规电器等,甚至在使用明火时没有进行正确操作,导致火灾出现的概率加速提升。

2.2 火势扩散迅速

根据高层建筑起火案例中可以看出,在高层建筑起火后火势往往会很快扩散,这与高层建筑的结构密切相关。

(1)建筑内部管线及管线种类多。在铺设管线过程中,很容易产生交叉铺设、集中铺设的状况。一些高层建筑还会创建单独的管线井,在发生火灾之后,火势会在管线井中迅速扩散,使得火势的规模越来越大。(2)通气孔数量众多。为了保证在建筑当中能够拥有良好通气效果,高层建筑通常除了门窗之外还会增加许多通气孔来保证空气流通,而在发生火灾后,建筑当中的通风口会变成火势的“帮手”,使火灾的蔓延速度大大增加。(3)结构设计问题。高层建筑会借助竖井式设计构架,当出现火灾后,竖井式设计构架会在建筑中产生空气对流,这不仅会使火灾发展更快,还会损坏建筑物本身。(4)气体蔓延。高层建筑出现火灾状况后会出现许多浓烟与有毒气体,一些气体会流入通风口。另外,有一些气体会在消防通道与楼梯间当中流动,从而在建筑当中产生恶劣影响,也让居民的疏散过程变得困难。火灾当中出现的人员伤亡有八成以上都是烟雾所致,当浓烟在建筑当中蔓延时,内部人员的呼吸与视线都会被影响[2]。此外,也会让内部人员的恐惧心理加剧,导致踩踏现象的产生。在浓烟的作用下,灭火救援工作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2.3 人员疏散难度高

高层建筑在实质上是使土地资源的使用率增加,建筑物的层数越多,其人口的承载也就越大。低楼层住户因为与地面垂直高度相对较低,在疏散过程中的阻力也会相对较小。然而,高层居民在逃生和避难过程中则会遇到很多障碍,包括以下几个方面[3]:

(1)逃生的路径单一。在高层建筑中发生起火事故时,住户平时通行的电梯无法发挥出作用,步梯和消防通道便成为住户最主要的疏散途径。在建筑物中,居民住宅的楼层越高,与地面的垂直标高也越高,在撤离过程中的路径也会随之变长,整个流程中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尤其是在居民行动不便的情况下,会使疏散困难倍增。(2)消防通道和楼梯间的承载量限制。由于受到消防通道和楼梯间的承载量限制,无法满足居民逃生的需要,在进行疏散撤离的过程中容易发生拥堵、踩踏等现象,进而导致人员伤亡。(3)有毒气体对撤离工作的影响。火灾发生后,有毒气体会对居民逃生空间产生影响,使得逃生路径安全度下降。(4)撤离速度慢。高层建筑的根本功能在于居住,其中民用建筑的占比较大。在建筑当中会有一部分老人与儿童,在进行撤离时速度较慢。(5)消防与安全设备使用的障碍。在通常状况下,高层建筑要具备合理完整的防火、防烟以及消防设备,若此类设备没有得到科学的养护,在出现火灾的时候,则无法正常使用。

3.高层建筑消防监督管理现状

3.1 消防设施不健全

高层建筑内部的消防设施都是开发商提供的,在建设过程中,开发商为了获得更多的经济收益,使用的消防设施虽然在数量达到了相关标准,但质量却得不到保障,对消防功能有很大的消极影响。由于消防设施中存在一些问题,使得在使用时也会发生一定的问题,甚至还会存在消防安全隐患,开发商在开发楼盘时主要是为了获得更多的经济收益,因而,消防设施配置没有达到相关标准,只要符合地方要求即可,这种情况使得设施结构不科学,难免会出现一系列问题[4]。除此之外,虽然配置了大量消防设施,但缺少全面的监督管理,从而发生偷工减料的情况,比如管径、阀门型号、线材、设备材料质量等。

3.2 消防设施故障多

按照相关要求,高层建筑必须根据实际高度、建设规模等情况配备相应的消防设施,其中包括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以及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等。由于一些高层建筑在建设时年限比较早,甚至早于相关防火规范之前,致使配置情况较差,消防设施质量和规格不符合标准等。从日常管理角度分析,物业单位忽略了消防设施管理工作,并未定期维修与保养,导致设施出现问题时无法在短时间内发现,如果消防设施长时间处于故障状态,就不能正常使用,在发生火灾时无法发挥自身作用。

3.3 公众消防意识薄弱

如今,我国消防宣传工作依然存在许多不足之处,使得大众对消防工作缺少关注,不具备相应的消防意识,甚至无法掌握消防技能。许多人认为火灾发生的可能性很低,不会出现在自己身边,这种错误心理使群众消防意识不强,在生活与工作中出现各种违规操作,比如损坏、停用设施、占用疏散通道、埋压遮挡消火栓等。从某个意义上讲,消防意识薄弱主要体现在火灾应急中,当发生火灾时,许多人会首先考虑怎样逃生,并不会对火情加以关注,从而失去了对火情进行控制的最好机会,加快了火势蔓延的速度。

3.4 建筑本身的施工管理质量有待升级

在高层建筑项目中,存在较为严重的安全隐患,对建筑的使用效果有所影响,甚至威胁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主要表现为:在施工过程中,由于项目都是被临时承包的,包括大量私人团队,人员流动性较大,专业素质较低,不具备从业资格,导致施工团队无法进行集中管理,从而无法保证建筑的施工效果与质量;施工团队的消防管控措施还需进一步加强,施工单位的消防资质不合格,缺少工作经验,为施工留下消防隐患;一些施工团队在工程管理中还会出现偷工减料的不良行为,为了得到更多的经济收益,甚至会修改图纸内容,对建筑的耐火性与消防性能有很大影响,同时,一些质量较差的材料还会引起消防事故,增加安全隐患[5]。比如,防火门、消火栓等都是消防监督中必不可少的设施,若产品质量不合格,必然会对高层建筑有所影响,从而留下更大的安全隐患。

4.提升消防监督管理工作的建议

4.1 明确高层建筑消防安全责任主体

依照法律法规的要求,对高层建筑消防安全责任主体加以确定。企业单位和物业机构应当主动建立相应的管理机制,并明确责任,物业和其他居住者都必须担任消防工作职责,确保自己的人身安全。此外,企业组织和物业机构必须尽快建立消防安全管理制度,贯彻预防为主的原则,降低火灾事故可能产生的风险性,加强管理风险的能力,减少火灾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4.2 加强消防安全教育

消防安全教育工作可以增强消防工作意识,首先,主要在物业内开展,并与消防监督管理工作相结合,对消防安全管理工作中的关键点进行了全面剖析,让物业单位了解更多的防范技能和预防措施,以便于实现消防工作管理能够全面落实;其次,通过对居民进行消防安全教育,强调家庭消防的相关注意事项,包括安全用火用电等,讲授一些简易的家庭消防技能和逃生技窍[6]。为了进一步提升居民的重视程度,在教育过程中,通过案例的形式进行讲解,让居民了解高层建筑火灾所带来的危害性。

4.3 加强消防设施的维护保养

首先,在高层建筑中,消防设施可以有效控制初期火情,并为居民的逃离提供有利条件,为了保证消防装置的安全性,物业单位应该及时落实设备维修保养制度,并设有专业人员,对设备进行定期检查,确保灭火装置始终保持良好状态;其次,加强值班室的管理工作,值班室是在第一时间发生火灾,并了解火灾情况的重要地方,其作用对火势预防和抢救工作会产生直接作用,为了保证对值班室的系统性管理,可采取轮班工作制度,每个值班人员都应保证持证上岗,在值班的过程中,对火灾报警控制器的情况实时关注,掌握设备的运行状况,并及时记录,从而在短时间内发现火灾隐患,并进行针对性处理。一些高层建筑为了提高防盗能力,会关闭安全通道,若发生火灾,必将会为居民逃生带来困难,物业单位要充分了解到防火的重要性,保证安全出口长期处于开启状态。消防救援部门应及时构建自动报警系统联网体系,作为火灾报警自动监控系统。

4.4 加大监督检查力度

消防救援部门要定期进行火灾隐患排查工作,提高消防监督力度,从而在第一时间发现火灾隐患,确保建筑的消防安全。消防救援机构应正确运用法律手段和技术手段,有效解决火灾隐患问题,将此视为根本工作。与此同时,开展消防监督检查,为了确保检查具有社会性与普及性,需要提前做好宣传工作,使群众可以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并为群众提供信息渠道。当高层建筑存在消防隐患时,要立即下达整改要求,并保证在规定的期限内完成。

4.5 不断完善消防监督制度

首先,需要提高消防知识的宣传力度,为了确保防火工作顺利落实,管理人员和群众的安全防范意识需要进一步增强,并进行专业培训。比如,消防救援部门要定期开展宣传,进行消防安全知识普及,根据互联网、媒体、宣传栏等多种方式向大众普及知识,从而增强群众的防火意识。此外,消防救援部门还要根据当地情况,在各个小区定期进行消防演练,普及逃生自救知识,当遇到火灾时可以有效避免人员伤亡。

其次,完善消防监督方案,按照每个地区的工作情况制订合理的消防监督对策。比如,防火管理工作注意事项、需要做到的地方等;同时,制订相关的违规处理措施,若发生违规情况,应进行适当惩罚,确保消防监督工作能够顺利落实[7]。在制订相应规章制度之后,明确具体职责范围,在各环节中发生问题时要进行溯责,从而使责任落实到人,以确保消防监督工作层层落实。

5.结语

高层建筑具有一定的特殊性,火灾风险较高,建筑消防监督管理工作必须从实际出发,通过创建相关机制,保证监管模式的科学化和有效性。在这个过程当中,加强对消防监管检查的细致化,降低消防安全隐患,提升检查工作的有效性,最终在根本上规避火灾的发生。

猜你喜欢

火势消防设施隐患
隐患随手拍
隐患随手拍
互联网安全隐患知多少?
隐患随手拍
建筑消防设施易被忽视的常见问题及对策
建筑消防设施安全监督与检查
关于建筑消防设施的维护与保养管理
火势造英雄
油也能灭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