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因人制宜”及“发物”理论初探慢性肾脏病“辨体论忌”*

2022-02-09臧超越裴明李昱芃

天津中医药 2022年12期
关键词:发物气血体质

臧超越 ,裴明 ,李昱芃

(1.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天津 300381;2.国家中医针灸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天津 300381;3.天津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天津 300120)

中医学历代先贤常提“药食同源”,认为日常饮食与中药同具气味归经、升降浮沉之性,或可诱发疾病,或可改变病性、干预药效并最终影响预后。慢性肾脏病(CKD)指各种原因引起的慢性肾脏结构和功能障碍,是临床常见的慢性疾病,中医学常以“慢肾风”论治,其病因各异,且病程漫长、病机多变、变证繁杂。CKD患者因其特殊的生理病理特性,对饮食颇为敏感,常因不耐饮食起病,在临床治疗过程中亦常因饮食导致疾病反复、加重或进展,甚至诱发多种并发症。现代医学并无明确且成体系的饮食宜忌指导原则,而中医典籍中有关“发物”“忌口”的论述可明确指导CKD患者饮食调护。CKD患者的饮食调护虽有共性,亦应根据患者体质差异及病变分型不同进行个体化调整。本文从中医“发物”理论出发,结合中医“体质”学说及CKD不同分型辩证特点,为患者提供个体化的饮食指导。

1 药食同源,疗疾当重饮食

中药各具四气五味、性味归经、升降浮沉等特性[1],疗疾是以药物之偏性纠正人体阴阳气血之虚实偏颇,若运用得宜,可治病疗疾、养身健体。若药物偏性与体质、病机不和,则会加重病情,甚则诱发变证。中医学认为“药食同源”,食物亦各有气味及升降归经之偏性,虽大多数食物多较之药物柔和平缓,但患者阴阳失衡、气血津液运化失常,对食物偏性较常人更为敏感,若长期饮食不当,可致病情加重、加速进展并催生变证[2]。

《黄帝内经》有云:“五味所禁:辛走气,气病无多食辛;咸走血,血病无多食咸;苦走骨,骨病无多食苦;甘走肉,肉病无多食甘;酸走筋,筋病无多食酸”“多食咸,则脉凝泣而变色;多食苦,则皮槁而毛拔;多食辛,则筋急而爪枯;多食酸,则肉眼畅而唇揭;多食甘,则骨痛而发落”说明不同患者各有其饮食禁忌,不同饮食偏嗜亦各生其变。张仲景在《伤寒论》中明确指出桂枝汤服后“禁生冷、黏滑、肉面、五辛、酒酪、臭恶等物”。《本草纲目》则总结一般情况下“凡服药,不可杂食肥猪犬肉,油腻羹鲙,腥臊陈臭诸物。凡服药,不可多食生蒜、芫荽、生葱、诸果、诸滑腻之物”[3]。中医历代医家们通过观察总结饮食对疾病转归的影响,逐步创立并不断发展完善中医“发物”理论,并提出运用时应结合不同患者体质及其病变特点,“辨体论忌”将“发物”理论充分利用,更具有针对性的指导临床。

2 先识“发物”,探其生变之机

明代《普济方》中首提“发物”一词,开创“发物”理论先河,后代医家对“发物”的阐释不尽相同,曾有医家认为“发物”特指具有辛温、发散、甘温、补益特性,能导致口干、便秘加重,或容易诱发过敏等表现的食物。但临证过程中不难发现“发物”之于不同患者、不同疾病影响各异,统称其为在治疗疾病过程中或病愈后,各种与形体、疾患、药石相克相冲而致病情加重、变证产生、宿疾复发之饮食。“发物”影响疾病转归所致后果繁杂各异,而非唯“发”“火”之类。

曾有学者以《中华本草》《食疗本草》等为参照依据,从四气五味角度将“发物”进行分类,结果显示“发物”寒热温凉平皆有,酸苦甘辛咸俱存,非唯辛散甘温之品一类[4]。亦有学者从多角度诠释发物影响疾病转归之机,并将“发物”依照其对人体所致影响分为7类:动火发物辛温燥烈,助热动火,包括葱、姜、花椒、肉桂等;动风发物发越阳气,鼓动肝风,包括菌菇、虾、蟹、鹅、椿芽等;助湿发物胶着黏腻,肥甘恋邪,包括乳酪、奶油、肥肉、糯米等;积冷发物性凉下利,伤阳生寒,包括苦瓜、莲藕、马蹄等;动血发物散血伤络,迫血外溢,包括慈姑、海椒、胡椒等;动气发物滞涩难化,壅塞气机,包括芋头、青稞;动病发物引动伏邪,诱发宿疾,包括羊肉、海鲜等[5]。可见“发物”其并非某一类特定饮食,其内涵广泛,品类丰富,通过不同方式影响疾病转归,而“发物”是否致病,既与其本身性味有关,亦取决于患者固有体质及病变特征。

3 再论体质,知病因人制宜

因人制宜是指根据患者年龄、性别、体质等不同特点,辨证施治及个体化调护的原则。年龄不同,则气血盈亏及病理特点各异,老年人先天之精将尽,气血多呈亏虚之象,药食多宜培补固源为法,切忌攻伐耗散,幼儿则稚阴稚阳,气血形体未充,脏腑清灵娇嫩,调治多以健运祛滞为主。

人之男女有别,阴阳各异。男子阳盛,以肾为根本,肾藏精,调治多以补肾填精为主,切忌阳热发越之品,以免“两阳相劫”、损伤正气;女子阴盛,以肝为本源,肝藏血,调治则重在濡养阴血,避免寒凉滑利之品导致“两阴互敌”,且女子另有经、带、胎、产、乳,特殊状况下亦需关注气血之盈亏。

历代先贤辨年龄性别之异早有明确之归,唯人之体质变数颇多,临床调治时需多加辨别,方可不致错误,所谓体质,乃人之先天禀赋本已各异,复受后天诸般影响,终成综合且稳定的生理、心理特质。《黄帝内经》早已言明:“人之生也,有刚有柔,有弱有强,有短有长,有阴有阳。”人之先天禀赋本具个体特殊性,后天体质因阴阳盛衰、气血多寡之变更为迥异;若生病变,因受邪亦分“风、寒、暑、湿、燥、火”之不同,复加病位、四时等因素兼夹其中,数经演变,体质不同之人势必病证各异。

4 辨体论忌,慎防因食生变

“发物”种类繁多、秉性各异,CKD患者病机亦随阴阳表里寒热虚实之不同而复杂多变。若临床不加辨证,将归属“发物”的食物全部禁食,必致患者脾胃无源以化,正气无源以生,反致预后不良。“辨体论忌”是结合“体质”及“发物”学说,参考体质差异及疾病辨证特征,指导禁食相应“发物”的理论,与中医辨证论治思想一脉相承,其主张把握病变规律,以忌随证变、灵活调整,对疾病调护意义重大。

目前临床对于CKD的辨证分型,多遵循新世纪《中西医结合内科学》第3版教材,其中将CKD辨证统分为本虚及标实两大类,两类之中再细辨气血阴阳之盛衰、湿浊瘀血之多寡,现依其辨证分型分述各自对应之“发物”,以辨体论忌,襄助临床诊疗。

4.1 本虚多忌黏滞、发越之物 本虚之气虚证,此类患者肾疾迁延,正气耗损,虽为肾疾,但临证时需着重健运脾胃以助其生化及运化之功,当避免耗气、散气之品及黏腻之类,如:辣椒、葱姜、芫荽、萝卜、槟榔等皆性偏走窜,耗散一身之气,加剧气虚之证;此外青稞、荞麦、糯米、芝士等胶滞难化,患者脾胃本弱,若遇此类则更难行运化之功,以致气血生化缓慢,宜可阻碍脾胃斡旋周身气机,故亦应避免。

本虚之阳虚证,患者多因素体脾胃虚寒,或肾疾胶着,日久耗散阳气致其失温煦之功而成,临证多投以温补阳气之品,应忌积冷发物,如:苦瓜、莲藕、马蹄、蟹肉、冷饮等,以免寒凉直中脏腑而致阳微更甚。

本虚之阴虚证,可因素体阴液亏虚,抑或病邪留恋郁而化热,暗耗津液,终成阴虚火旺之象,治疗以滋养阴液为主,且应选以清补之品,以防补益之剂滋腻难化而产湿生热,故应忌动火发物如:桂圆、菠萝、荔枝、椒姜、肉桂等以免其煽动内火,炼灼津液,使一身水火难调,另耗散阴液之烟酒等物亦应远离。

4.2 标实多忌重浊、壅补之物 标实之湿热证,此类患者多形盛体实,复加病中郁火内生,痰火内结而成湿热,或结于中焦,或流注下焦,治疗应结合病位清化和中、清利湿热,《黄帝内经》中曾记载“高梁之变,足生大丁”“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此类患者饮食应以清淡为主,动火、助湿、动气3类发物既可助热生湿,又可壅塞脾胃气机,阻碍湿热运化,而甜点、油炸之品虽未见于古籍,但实属肥甘之品,亦应忌食为妥。

标实之血瘀证,该证多见于疾病后期,病机较为复杂,名为血瘀,实则虚实兼夹,血虚而血液滞涩不畅、瘀血内生,瘀血阻滞脉道常损伤脉道迫血外溢,故此多为血瘀血虚出血三证间杂,患者常有皮下出血点、尿血等异常出血症候,遣方用药多有凉血补血活血之品,应避免气味厚重之品如羊肉等借助补益之品令血质粘稠,堵塞脉道。亦需防辛燥耗血之物如酒饮等借活血药物之性使血热妄行,令患者出血无度、因虚致瘀[6]。

标实之水停证,多因三焦气化不利而致邪留水停,壅遏经络及脏腑,水饮内停,故当控制饮水量及含水量较多食物如水果等。水停证常兼夹湿浊、气滞、火热之流,夹湿者应忌助湿之品,气滞者应忌壅塞气机之物,热盛者则忌动火发物,此外肾为水液代谢重要途径之一,而咸味入肾,饮食过咸则致肾气壅滞,难泻一身之水,故水肿患者应忌饮食过咸,现代医学中“水钠潴留”学说亦可为其佐证。

标实之浊毒证,常见于慢性肾脏病终末期,疾病演变至此,一身气机虚损滞涩,浊毒难排蓄积于内,甚者可见浊毒上逆、气机壅闭而终成关格之危候,且气血津液逆乱,病机变化多端,饮食禁忌颇为繁杂,除应辨别气血津液之盛衰参考上文“辨体论忌”外,亦应注意两类食物,一为稠厚重浊之品如熬炖之品,常因其气味厚重,机体难以运化,产痰生湿致浊毒蓄积,酝酿而生变证[7],二为味鲜气窜之品,如虾蟹之类,此物多携浊毒升散走窜,使浊毒上逆且泛溢周身,常致患者出现周身瘙痒、口中臊臭,甚则出现浊毒扰神而致心脉逆乱、神识不清。

4.3 特秉质——各另忌其不耐之物CKD患者群体中常见一类特禀质,特秉质患者多因体质不耐,对特定饮食过敏而致疾病迅速进展或诱发肾病综合征等危候,甚可危及生命。此类患者辨证分型多变,难将其统一对应某一特定证型,且致其过敏之饮食亦颇为繁杂特异,难归纳为某一特定性味之品。因此特秉质患者临床治疗中除应参考前文辨证论忌外,更应对常致其过敏之物多加警惕,如:牛乳、虾、蟹、芒果、黄桃等。此外烹饪方式对饮食特性影响较大,须多加关注,如牛乳加热后可祛其微寒及发表之性,使其平和而兼具温中补益之功,而复杂的腌制及烧烤等烹饪方法,反可将平和之物变为“发物”。

此外,CKD患者病因多有不同,虽病情久经演变,但其病因对病证影响持久而显著,不同病因亦提示患者各有不同应忌之物,若饮食得宜,可得釜底抽薪之妙效。如因消渴(糖尿病)所致CKD者,应忌食一切甜食,并严控米面薯蓣摄入量,以免水谷精微代谢不及,壅塞生热而损伤肾络;因脉胀(高血压)所致CKD者,应忌过咸之物,脉胀一证,乃因卫气营血运行异常致脉中壅塞、脉压增大所致,《黄帝内经·五藏生成篇第十》记载“多食咸,则脉凝泣而变色”,若不忌过咸之物,终将致脉胀难治,且咸味入肾,更引脉胀之证加重肾疾,若不忌咸则终致药石难医。

5 结论

“辨体论忌”是结合了“体质”学说及“发物”理论指导饮食调护的重要原则,广泛适用于日常调养及患者饮食指导。CKD患者病程长、病机复杂善变且可兼见诸多变证,故“辨体论忌”与辨证论治同样重要,共同影响疾病转归及预后。笔者认为CKD患者“辨体论忌”应遵循以下原则:1)平衡兼顾,调和阴阳:食物之于人体具有补、泻、调之功,临证时需结合患者当前体质及时下用药之药性,平衡搭配,以期平衡人体一身阴阳。2)权衡利弊,辨别主次:CKD属于慢性疾病,病程迁延日久,疾病后期常可出现本虚标实之证,虽考虑标实证当有诸多禁忌,但患者本虚之象日渐加重,亦应重视固本培元,适量选择肉蛋奶等培补正气,切不可因噎废食,延误病情[7]。3)炮爁炙煿,食性殊异:中药若炮制得法可改药性、增功效、减毒性,食物亦如此,烹饪可更改食物之性味,烹饪得当可将“发物”变为平和之品[8],而不良的烹饪方式如腌制、烧烤、油炸等,则可使食性偏颇更甚,而食物温度及所配调味品亦可对食性产生影响,须引起重视。4)结合时、地,三因合参:“时”指四时节气不同,古人认为春季多温,夏季多湿火,秋季多燥,冬季多寒,“地”指地域差异,《素问·五常政大论》说:“地有高下,气有温凉,高者气寒,下者气热。”饮食宜忌亦应参考时令及地域特征,避其有余,补其不足,此亦体现天人相应之意。

猜你喜欢

发物气血体质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回答
观察益气养血汤治疗气血两虚型月经过少的临床疗效(1)
观察益气养血汤治疗气血两虚型月经过少的临床疗效
气血与心灵的港湾
中医专家为您解读“发物”
28天吃出易瘦体质
巧用“发物”防病治病
中医眼中的“发物”到底指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