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字技术开辟普惠金融服务农村新路径

2022-02-09本刊通讯员王凯丽

电脑迷 2022年12期
关键词:普惠金融服务小微

本刊通讯员 王凯丽

近日,“数字金融助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研讨会暨《中国县域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指数研究报告2022》发布会”在京举行。与会者对2017—2021 年中国县域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一些主要指标和变化进行了研讨,分析了中国县域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取得的成绩和面临的问题,并就推动县域数字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增强其对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促进作用等政策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十年探索普惠金融质效不断提高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普惠金融体系不断完善,金融服务普惠性持续增强,助力小微企业、“三农”领域、脱贫攻坚等取得积极进展,更多金融资源配置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

近年来中国在发展数字经济和数字金融方面处于世界领先水平,而且在推行发展普惠金融的国家战略和具体政策措施方面引领全球。一方面,政府在战略和政策层面发挥授能作用,大力推动发展普惠金融,尤其是数字普惠金融;另一方面,传统金融机构、科技银行和其他大型金融科技公司在业界出于政策鼓励与要求和本身发展需要通过创新、发展和利用金融科技技术推动数字化转型升级,提升数字普惠金融服务。其结果是,形成了政府和业界“发展数字普惠金融两轮强驱动的中国模式”。

尽管如此,中国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程度总体上仍然较低且参差不齐,并面临各种障碍。定量测度我国农村各地在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方面总体的和具体方面的指数得分,甚至其发展动能水平,有利于各地政府、各类金融机构了解各地在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方面的总体和具体的进展与问题、优势和劣势、各地之间的差距,有利于其在有关地区进一步发展现有的长处,补足存在的短板,推动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由此推进中国农村各地实现乡村振兴。

长期以来,普惠金融工作要解决的都是一个世界性难题。从助力脱贫攻坚到支持乡村振兴,从满足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到新时期更广大老百姓的新金融服务需求,普惠金融要挑战的是同时实现“普及”“优惠”和“低风险”三项目标。而中国也在多年探索下走出了一条有效的普惠金融之路。

当前,村一级的金融服务覆盖率达到99%,加上数字化移动终端的金融服务,我国基本上实现了最基本的支付和储蓄服务的全覆盖。在信贷可得性方面也有大幅度的提高,尤其是信贷服务的数字化,使成本明显降低,审批时间明显缩短,便捷性明显提高,用户体验明显改善。而从小微企业角度看,基于数字技术建立的信用信息系统平台,解决了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提高了中小微企业信用贷款的可得性,信用贷款占比不断增加。

自上个世纪90年代出现公益性小额信贷以来,我国普惠金融体系的发展经历了萌芽期、发育期、成熟期和创新期四个阶段。经过近30年的发展,我国普惠金融的参与主体几乎涉及所有类型的金融机构,包括政策性、开发性金融机构等。

而从实际表现看,通过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特别是数字技术的应用,使金融服务的可得性得到了持续改善,金融服务质量也在不断提升。

一组数据印证了上述观点。在增量方面,金融服务“空白地带”正逐渐减少。2021年末,全国银行业普惠金融服务支持小微经营主体4 304万户,同比增长35%,增速比上年末提高15.6 个百分点;截至2022 年2 月末,有贷款余额户数达到3 450.58 万户。在提质方面,着力拓展小微企业的“首贷户”。2021年第一季度,全国新增小微“首贷户”17.8万户,首贷金额5 623.8亿元。

在推进普惠金融工作的过程中,不少普惠金融业务模式逐步优化。中国银行研究院博士后李晔林表示,当前,国有大型商业银行是普惠金融的主力军,规模化推进模式取得显著成绩;而中小银行地区市场聚焦模式发展效率提升,继续深耕细分市场,通过推出与特定地域和目标客户群体相适应的产品和服务,切实提高普惠金融业务的开展效率。

李晔林举例介绍说,佛山农商行通过建立独有的小微企业贷前评估标准并推出差异化产品体系,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在传统农业地区,普惠金融的重点是扶持农户,服务县域经济发展,中原银行就依托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创新发展“兰考普惠授信”模式,金融扶贫取得显著成效。

数字普惠助力解决信息不对称和高成本压力

尽管各地、各行均根据自身情况寻找普惠金融差异化的发展模式,但一个几乎绕不开的方案是“数字化转型”。

为了破解小微企业和中低收入人群贷款难题,金融机构必须进行数字化转型。为了触达小微企业,开展业务必须从线下转到线上,或者线上线下相结合,才有条件将面向小微企业的金融业务模式由零售转为批发。

此外,在传统信贷模式下,小微企业和金融机构之间的信息存在极端的不确定性,且小微企业的贷款规模往往较小,存在规模不经济的问题,有赖于运用线上化、数据化和智能化解决问题。

“数字技术的应用提升了金融服务的智能化”,这被视为普惠金融工作最重要的成绩之一。数字平台建设拓展了金融服务的半径,使金融服务以较低的成本触达边远农村地区,同时政府搭建的数字平台聚集了大量的公共数据,发挥了公共数据的生产要素功能。虽然此次获批开展普惠金融试验区的三个地方的经济环境、金融发展阶段、基础设施状况有所不同,但都是以数字化金融服务为基础进行改革创新。

三地方案中强调“错位发展、各具特色”。例如,丽水市经济数字化程度比较高、生态环境资源比较丰富,经过十几年的金融改革探索,积累了丰富的普惠金融经验。未来应该往普惠金融的数字化、智能化服务方向发力。而成都市包含了乡村和城市两个区域,支持高效的农业生产模式和乡村小微企业的发展、支持城乡融合发展、支持新市民改善生产生活,应该成为成都的重点改革领域。铜川市具有比较丰富的农业和环境资源,可以围绕包括相关物流、加工等为主的农村小微企业等新兴农业生产主体开展综合金融服务。

多个探索普惠金融的一线工作者也纷纷介绍了数字普惠发挥的重要作用。例如,丽水市就是数字普惠的积极实践者。人行丽水市中心支行党委书记、行长阮建明介绍说,当地以规范高效为基础,建立了高质量的信息管理体系,开发了全国首个集个人和企业于一体的信用信息服务平台,发布了全国首个农村信用信息建设市级地方标准。

攻坚数据治理细化普惠金融服务

尽管数字化转型成为大势所趋,但仍面临不少挑战。数字技术本身还有不成熟的地方,加大了金融机构应用数字技术的风险,同时也会加大成本。

此外,制度、合规等问题也制约着数字技术的应用。表面上看,数据可得性表现为数字鸿沟、数据质量、数据的真实性、数据颗粒度、实时性等问题,而最底层最根本的问题是数据治理问题。

在实践中,一线金融工作者也体会到了更具体的“落地难”问题。当前科技金融快速发展与“数字鸿沟”矛盾依然突出。对于一些产业分散、文化水平相对薄弱的农村地区,如何弥合“数字鸿沟”,让更多“三农”群体充分享受金融科技守正创新发展成果,是金融支持“三农”发展的关键。

此外,即便收集到了数据,也需要进一步细化工作,善用数据。农业产业细分明显,不同农作物的生产周期、投入成本、销售情况大不相同。可以说一种农作物即一个产业链,这对普惠金融服务在普适性基础上提出了更高的个性化要求。K

猜你喜欢

普惠金融服务小微
帮扶小微企业 山西成绩优异
“三农”和普惠金融服务再上新台阶
让金融服务为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
小微课大应用
探索节能家电碳普惠机制 激发市民低碳生活新动力
协力推进金融服务乡村振兴
前海自贸区:金融服务实体
日照银行普惠金融的乡村探索
农村普惠金融重在“为民所用”
小微企业借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