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睢阳区中药材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

2022-02-09商丘市睢阳区经济作物技术推广中心王舜

河南农业 2022年12期
关键词:药农中药材加工

商丘市睢阳区经济作物技术推广中心 王舜

商丘市睢阳区位于豫东平原,南与“中华药都”安徽省亳州市相邻,这里土壤肥沃,光热水资源丰富,适合多种中药材栽培生长,中药材种植已有20 多年历史,在气候条件、地理位置、市场销售等方面发展中药材生产都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多年来,睢阳区中药材生产虽有所发展,但仍然存在诸多问题,限制和阻碍了中药材生产的进一步提升。只有破解问题,科学施策,才能促进睢阳区中药材生产又快又好地持续发展。

一、发展现状

据统计,目前睢阳区中药材种植面积0.12 万hm2,涉及宋集镇、包公庙镇等10 多个乡镇。睢阳区的主要种植品种为白术、菊花、丹参、白芷、金银花、何首乌、白芍、红花、吴茱萸、油牡丹等20 多种道地中药材。其中,种植面积较大的品种有菊花、白芷、白术、丹参等。睢阳区中药材多为群众自发种植,规模小、种植分散、产量低、质量不高。生产的中药材基本都是以生鲜原料销售,加工产业滞后,产业链短、产品附加值低,中药材产业发展基本处于散、小、乱的初级阶段。

二、存在问题

(一)缺乏统一规划,规模小,种植盲目性大

通过市场分析,根据当地的资源和环境特点,因地制宜制定合理的种植规划,确定适度的发展规模,这是中药材种植应遵循的最基本原则。但目前睢阳区中药材种植从品种引进到种植区域布局、种植规模等,没有统一规划,品种多、规模小、种植盲目性大。虽然种植有20 多个品种,但每个品种的种植面积并不大。种植面积超过千亩的品种只有菊花、丹参、白术、白芷,其他品种种植面积只有几十亩到几百亩,规模小、种植分散,缺乏统一规划,基本处于群众自发种植、零星种植、分散种植的最初级阶段。

(二)田间水利设施标准低,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差

田间排水设施标准低,在遇到大雨等强降水时,田间积水不能及时排出,致使不少中药材被淹,造成严重减产甚至绝收,给药农造成较大损失。

(三)科技含量低,产量低,质量差

1.中药材种子、种苗缺乏规范的供应途径,引进的种子、种苗质量不高,种性退化,导致其产量和质量下降。

2.药农缺乏种植管理技术,种植管理模式粗放,导致中药材长势不好,病虫害发生严重等,造成中药材产量低,经济效益不高。

3.采收不规范,导致药材品质下降。不同的采收时间直接影响药材中有效成分的含量。有的生长年限越长含量越高,有的生长到一定时期含量达到最大值以后呈下降趋势,有的在某一季节或某一时期含量较高其他季节和时期均较低。在中药材生产中,一些药农违反采收规侓,盲目采收,严重影响了中药材的质量。

(四)品牌意识不强,中药材产业发展后劲不足

睢阳区中药材种植点多、面广,种植分散、规模小,没有形成地域品牌,更没有上规模的龙头企业示范带动和引领,种植形不成规模,销售形不成品牌,药农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差,中药材产业发展后劲不足。

(五)加工产业滞后,销售网络不健全

1.中药材加工产业严重滞后。睢阳区中药材种植虽有很多年历史,距离“中华药都”亳州市又很近,但中药材加工业一直滞后,正规的、上规模的中药材加工生产企业较少,甚至连中药材烘干等初加工企业也基本没有。如菊花采售后基本都是以鲜花原料卖给小商小贩,多数都没有经烘干初加工后再销售。丹参、白术等也是如此,中药材产业链短,效益低。

2.销售网络不健全。多年来,睢阳区一直没有形成自己成熟的中药材销售网络,生产的中药材基本都是小商小贩分散收购。这就容易导致:一是价格低,效益差。二是药农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差,一旦出现某种中药材生产量过多,很容易导致滞销,给药农造成较大经济损失。

三、建议及对策

(一)搞好规划,推进中药材种植基地化、规模化

睢阳区政府或有关部门要根据本地实际,制定中药材生产发展规划。要以市场为导向,科学规划,合理发展。从品种选择、引种到种植区域、种植规模等科学规划,根据环境条件、药农种植习惯等,按品种集中种植,规模化生产。要通过政策、项目等扶持建设一批中药材产业园、中药材合作社、协会等,形成一批种植规模大、管理水平高、药材质量好的具有示范带动效应的龙头企业。从源头做起,使中药材种植基地化、规模化,从根本上改变目前规模小、种植分散、产量低、质量差的状况,促进中药材生产又快又好发展。

(二)搞好田间水利设施建设,提高抵御自然灾害能力

多数中药材都不耐水淹,有些短暂水淹后就会死亡。中药材生长期都要经历降水较多的6—8 月,极易遇到强降水灾害,搞好田间水利设施,对中药材正常生长至关重要。在统一规划、规模化种植的基础上,搞好中药材田间沟渠等排灌设施规划,建设标准要高,确保旱能浇、涝能排,特别是遇到强降水时,水能及时排出,做到雨停田间无积水。

(三)强化品牌意识,提升竞争力

中药材产业品牌化建设是提升产品竞争力的关键,要根据本地区中药材种植的优势品种,按照国家相关标准,高标准建设一批标准化、规模化中药材龙头企业,从品种引进、种植到田间管理、收购加工等,严格按照标准操作,并积极申报产地品牌保护,形成本地优势品牌,提高市场竞争力。

(四)加强技术培训,规范生产管理

中药材生产规范化是中药产业现代化发展的基础和关键,中药材的质量已经成为制约中药走向世界的一大瓶颈,其根本原因就是生产管理不规范,因此要提高药材质量必须实现药材生产管理规范化。要强化技术培训,加快建立长期稳定的技术培训制度,通过多层次技术培训,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强大种植管理、加工生产技术队伍,使中药材种植、田间管理、收获、加工储藏等实现规范化,达到科学种植、科学管理,提高中药材的产量和质量。

(五)强化中药材加工及延伸产业发展

搞好中药材深加工、拉长产业链条,是提高中药材产业效益的重要途径,也是中药材生产稳定发展的重要保证。要通过政策扶持、资金扶持、项目扶持以及招商引资、内引外联等措施建设一批具有相当规模的初加工、深加工企业。从最初级的中药材烘干、储藏到中药饮片生产及中成药制药等,建立起完善的加工产业链。积极引导种植户和企业不断提高和深度挖掘中药材产品的附加值,不断延伸中药材产业链,促进中药材一二三产业的深度融合发展。如可以利用中药材的观赏价值,开启“中药材+休闲养生”“中药材+观光旅游”的现代农业生产模式,把牡丹、菊花、芍药等极具观赏性的药食两用产品种植基地建设成中医药文化休闲养生旅游度假圣地。也可以利用睢阳区中药材种植大镇——宋集镇,又是中国名酒——林河酒生产地,生产加工药酒、保健酒、养生酒等,使中药材加工产业进一步延伸拉长,产品附加值、效益进一步提高。

(六)完善销售网络

完善的销售网络在中药材由原料变成产品进而再提高其经济价值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上联中药材收购加工、制药企业,下联药农种植户,承担着信息提供、中药材流通的重任,对稳定发展中药材种植、抵御市场风险具有重要作用。要紧紧依托睢阳区紧邻“中华药都”亳州市的有利条件,通过官方、民间等多种渠道建立完善稳定的销售网络,不断壮大销售队伍。要通过销售网络及时向药农提供市场需求信息,要牵线搭桥,使药农、收购加工企业、制药企业融合一体,形成利益共同体,实现订单生产、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促进中药材产业又快又好地规模化发展。

猜你喜欢

药农中药材加工
认识“超加工食品”
后期加工
夏季中药材田间管理做好这五点
中药材促农增收
宋四清:种植中药材 托起致富梦
复杂三维微细加工技术创新与研究
DNA提取4种中药材方法的筛选
我欲为人
每个人都是别人的天堂
看,塑料制品是这么加工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