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南优质小麦全环节高质高效生产技术

2022-02-09河南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王策蒋向

河南农业 2022年12期
关键词:强筋种植区墒情

河南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 王策 蒋向

为应对小麦需求结构变化,河南省大力发展优质小麦,种植面积由2016年的40 万 hm2发展到2021年的108.5 万 hm2,但实际生产中尚存在良种良法不配套、农技农艺不融合、技术集成度不够、产量品质不协同等问题,制约优质小麦发展。河南省优质小麦主要是强筋小麦,推广规模化种植、规范化耕种、精准化管理、标准化收贮为核心的优质强筋小麦全环节生产技术,对实现河南省小麦提质增效有重要积极意义。

一、规模化种植

强筋小麦适宜生态区应推广单品种规模化集中连片种植,连片种植面积66.7 hm2以上。

二、规范化耕种

(一)品种选用

选用适宜在全省强筋小麦生态区种植的稳产高产优良强筋小麦品种。

(二)种子和土壤处理

种子要科学选用包衣种子,未包衣种子应进行拌种。地下害虫较多、土传病害较重的地块,可选用高效的杀虫杀菌剂对土壤进行处理,也可在播种前结合深松进行晒墒灭虫。

(三)深耕机耙

机械耕深25 cm以上,深耕后要精细耙耱,耙实耙透,达到地面平整,上松下实。

(四)科学施肥

强筋小麦种植区应科学测土配方施肥,一般每667 m2小麦底施有机肥1000~1500 kg、氮肥12~14 kg、磷肥6~8 kg、钾肥3~5 kg。氮肥分次施用,一般底施50%~60%,在拔节期追施40%~50%。

(五)适期播种

在豫北强筋小麦种植区,半冬性小麦品种适宜播种期一般在10 月上中旬;在豫中东强筋小麦次适宜区,半冬性小麦品种适宜播种期推迟5 天左右,一般在10月中下旬。

(六)适量播种

一般每667 m2小麦播种量控制在8~10 kg,播期越晚的播量越大,整地质量较差、土壤偏黏的地块应酌情增加播种量。

(七)高效播种

小麦播种机推荐使用宽幅匀播机、宽窄行播种机等高效复式作业机具,播种深3~5 cm 为宜,随播镇压或播后及时镇压。

三、精准化管理

(一)出苗至分蘖越冬期管理

1.化学除草。冬前小麦分蘖后,应及时化学除草,科学防除节节麦、雀麦等杂草。化学除草时间宜选择气温在10 ℃以上的无风晴天,防治效果较佳。

2.科学灌水。整地质量较差、土壤虚松,特别是土壤墒情不足、易发生冬季冻害的麦田,必须冬灌。冬灌可从5 ℃左右开始,时间一般为11 月下旬到12 月上旬,每667 m2小麦浇水40 m3为宜。

(二)返青期至孕穗期管理

1.肥水后移。根据麦苗长势和土壤墒情,每667 m2小麦浇水40~50 m3,一般随浇水追施氮肥。早春发生干旱且长势较弱的麦田,浇水施肥可提早至小麦返青起身期。“一根针”“土里捂”麦田,适当控制早春浇水,可随浇水追施5~10 kg 尿素,促苗转化快长。

2.病虫防治。根据河南省近年小麦病虫害发生情况和规律,小麦返青至拔节期,重点防治小麦纹枯病、茎基腐病、条锈病等病害和红蜘蛛、蚜虫等虫害。

3.预防倒伏。小麦返青至起身期,是防控小麦倒伏的最后时期。土壤肥力弱的麦田,开春后要适时镇压,使根土接触紧密,利于根系纵深生长。对小麦群体大的旺长麦田,返青后应镇压控旺,抑制株高。小麦植株倒伏后,应及时喷施叶面肥和杀菌剂,增强光合作用,防治病害侵染,减轻次生危害影响。

4.预防冻害。河南省春季气温起伏大,易发生“倒春寒”,小麦拔节水可适当晚浇,前水后用,提前预防;降温之前,墒情不足的地块要及时浇水,平抑地温防冻;小麦拔节抽穗期遭遇强降温,应在低温后2~3 d 及时观察幼穗状况,发现受冻及时浇水追肥补救,减轻损失。

(三)抽穗至成熟期管理

1.合理灌溉。干旱年份或缺墒地块在抽穗前后灌溉,保证小麦穗大粒多,每667 m2浇水30~40 m3。小麦开花抽穗后15 d 一般不再浇水,尤其是小麦灌浆后期浇水,遇到大风易倒伏。

2.防治病虫。小麦抽穗至扬花期,赤霉病流行风险较高的豫中东强筋小麦次适宜区要重点防治,豫北强筋小麦种植区要适时预防。小麦齐穗期进行首次防治,若有3 d 以上持续降雨过程,应间隔5 d 再喷施1 次,喷药后遇雨应补喷,同时重点监测防治纹枯病、白粉病、叶锈病等,做到一喷多防、病虫兼治。

3.叶面喷肥。小麦灌浆前中期,可用适当浓度的尿素和磷酸二氢钾进行叶面喷洒,补充氮素,促进灌浆。叶面喷肥可结合病虫防治进行,一喷多效。

四、标准化收贮

小麦穗抽齐后10~20 d 进行1 次田间去杂,机械化收获时按同一品种连续收割作业。收获后,严格落实单品种晾晒和贮藏措施,确保专收、专贮,预防混杂。

猜你喜欢

强筋种植区墒情
C市主要草莓种植区土壤重金属镉、铅现状调查
不同种植区陇东苜蓿营养价值的比较研究
老年强筋操(二)
老年强筋操(一)
老年强筋操(四)
老年强筋操(三)
墒情会商,助力备耕春播
土壤墒情监测的意义与技术规范
草莓种植区土壤中典型有机氮化合物的分布及来源
河北昌黎县葡萄种植区农业地球化学特征